我要投稿
产业链、供应链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加快建设现代化电力产业体系,确保电力工业产业链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至关重要,需要一体推进补链、延链、升链、建链,加快关键“点”上的突破,增强产业“链”上的韧性,推动“面”上的升级,实现整个电力产业链群的系统能力跃升。
补链:加快突破产业发展瓶颈
当前,我国底层基础技术、基础工艺能力不足,工业母机、高端芯片、基础软硬件、开发平台、基本算法、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等瓶颈仍然突出。电力工业部分领域也存在上述问题。规划设计和仿真分析等部分基础软硬件面临限制使用或授权失效风险,聚烯烃弹性体、高性能硅碳负极、高端隔膜材料等部分基础材料依赖进口,新能源汽车等部分领域高端工控芯片存在国产化程度不高、国产化性能不强的问题。破解这些问题,需要加快转变“重引进吸收轻自主研发”“重加工组装轻精细制造”“重单点突破轻交叉融合”的老路,既补短板弱项,又补基础能力。
一是加快补齐短板弱项。聚焦“缺芯少基”等发展瓶颈,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集聚能源电力、信息通信、基础材料等多领域产业力量加强产业共性技术协同攻关,坚决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发挥我国市场需求、集成创新、组织平台优势,为国产化技术装备研发制造、产品迭代、性能提升提供技术需求、应用场景、验证平台、保险托底,推动国产化替代行动升级加速。
二是加快补强基础能力。产业基础能力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体现和重要基石。聚焦底层基础技术能力薄弱环节,开展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交叉研究平台的规划论证、组织建设、运行管理,为产业核心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提供物质技术基础和条件支撑。加快技术标准、计量检测等科技基础条件及相关基地平台建设,大力提升与产业基础发展相适应的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试验验证等支撑能力。
延链:打造产业链群生态优势
当前,我国已在特高压、核电、新能源等方面先后取得了重大科技成果,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水电、核电、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形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优势。但也应看到,我国电力工业部分产业链依靠低成本资源和要素投入所形成的传统优势正由强转弱,技术、品牌、管理、渠道等新兴优势尚未全面形成,价值链中低端锁定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实现由产业大到产业强、产业优的全面转变迫在眉睫。破解这些问题,需要在巩固技术装备加工制造优势的同时,坚持内涵和外延发展并重,进一步延伸壮大优势产业链,加快形成生态化的链群优势。
一是围绕主业向上游下游延伸。加快向核心组部件、关键原材料、高端制造工艺的研发设计等技术密集型产业链上游环节延伸,并力争通过关键技术和标准主导,拉紧国际产业链对我国的依存关系。加快向提供系统运营维护、总体解决方案、废物退役管理、资源循环利用、第三方环境污染治理、碳排放管理服务等附加值高的产业链下游领域延伸,并推动生产性服务向专业化和高端化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品质化和多样化升级。
二是围绕主链向旁链支链延展。超前研判技术演化趋势和产业变革趋势,围绕浮动式海上风电、深远海域海上风电等风电技术,钙钛矿电池、叠层电池等光伏技术,可再生能源制储氢(氨)等新能源利用技术,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第四代反应堆、核聚变反应堆、核能非电力应用,布局新能源发电、储能、核电等优势产业链的旁链支链,进一步形成具有生态竞争力的产业链群。
升链:推动传统煤电产业升级
在全球净零排放目标达成共识、欧美碳关税加速落地的背景下,推动传统电力产业升链不仅是我国能源行业自身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也对提升我国工业、交通、建筑等其他行业传统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至关重要。因此,对于电力工业传统产业升链,除大力推动传统电力装备制造产业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外,坚持节能提效和功能调整双向发力,推动传统煤电产业转型升级是关键要点。
一是加快推动传统煤电产业节能提效升级。对于存量煤电,在确保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淘汰落后产能,深入推进煤电机组节能提效、超低排放升级改造;对于新增煤电,根据能源发展和安全保供需要,按照超低排放标准合理建设先进煤电机组。同时,加大新型高效燃煤发电、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低能耗高效率CCUS等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技术研发及示范应用,力争将传统煤电改造为“近零脱碳机组”,升级为清洁电力。
二是稳步推动传统煤电产业功能作用升级。大力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的同时,联动开展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推动煤电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升级。完善煤电机组最小出力技术标准,科学核定煤电机组深度调峰能力,全面实施现役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充分挖掘现有大型热电联产企业供热潜力,积极推进煤电机组实施热电联产改造,探索为周边工业园区、产业园区等提供冷热电气水等综合能源服务。
建链:布局低碳化数字化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一些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其中,绿色发展代表了当今科技和产业变革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数字技术加速突破应用,为各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引擎。因此,要重点围绕低碳化、数字化开展未来产业的布局建链,推动未来产业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量。
一是围绕绿色低碳技术建链,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要重点瞄准先进核能、新型储能、燃料电池系统、氢能氨能、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低碳领域战略性前沿技术,加大攻关力度和产业应用,加强温差能、地热能、潮汐能等新兴能源领域前瞻布局,并延伸建立重点产能生产链条、关键产品制造链条和商业模式创新链条。
二是围绕新兴数字技术建链,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加快新兴数字技术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构建基于数字技术的应用场景和产业模式,实现源网荷储互动、多能协同互补、用能需求智能调控,激发综合能源服务、虚拟电厂、智能微电网、智能网联新能源车等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活力。(作者单位: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当前,我国能源电力行业正处在转型攻坚的关键时期。随着“双碳”目标深入推进,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扩大,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速落地,能源消费清洁低碳化、能源供给多元安全化、能源布局协同优化等趋势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始终把服务碳达峰碳中和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保供和转型,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经营区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增长134.
五年前的今天,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五年来,“双碳”工作实现了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践的全面跨越,
2025年8月12日至14日,哈尔滨电气集团新任董事长、党委书记黄伟的行程表密集得令人惊叹。履新仅一个半月,他便与总经理刘清勇组成“双核”阵容,以旋风般的速度完成了对电力行业核心伙伴及地方政府的战略
毕亚雄,长期致力于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开发利用,历任葛洲坝水力发电厂厂长,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中国南方电网
煤炭行业“反内卷”,煤炭市场会否变局——煤炭市场研报(2025年7月)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刘纯丽◆2025年上半年我国经济整体保持稳定增长,实际GDP累计同比增长5.3%,展现出较强的经济韧性。但房地产
7月27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召开期间,由南方电网公司承办的“‘AI+’电力创新发展”专题论坛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论坛上,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能源领域电力方向)对外发布,将联合电力行业上下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狠抓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经营业绩稳中有进,连续21年和7个任期获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A级;投运陇东—山东特高压等一批重点工程,充分释放电网在保供电、扩投资、促转型等方面的价值;积极推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特高压直流、省间清洁能源、省
7月10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举办新闻发布会,中电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郝英杰发布《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这是中电联连续20年发布年度发展报告。作为中电联“1#x2B;N”年度系列报告的主报告,《报告》以电力行业统计与调查数据为依据,系统回顾了我国电力行业2024
7月7日,《国资报告》刊发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署名文章《坚守初心四十载击鼓催征再出发》。《国资报告》荐语中国华能的40年,是从引进外资打破计划体制,到境外上市接轨国际规则,实现快速发展的40年,是从解决缺电困局,到科技创新引领能源革命的40年。这40年既浓缩着中国华能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
电力市场正经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化转型的深刻变革,随着新能源全面入市和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建设推进,电力交易的盈利模式正从单一差价套利转向多元化增值服务。一度电在电力市场交易中有多少利润?成为电力产业链上各环节参与者,尤其是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售电公司关注的核心问题。(来源:北极星电
10月9日,湖南怀化市芷江县碧涌和大树坳风电场110千伏送出工程核准获批。一、核准依据依据《行政许可法》第二十二条、《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第三条、《国务院关于发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中国能建华北院中标内蒙古乌审旗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450兆瓦风力发电工程设计、采购、施工(EPC)总承包项目。据悉,该项目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推进的新能源项目,旨在通过“
近期,广州发展新能源、山西粤电、青岛城投、湖南红太阳、通威太阳能发布最新招聘岗位,北极星整理如下:广州发展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能源集团)是广州市大型国有企业广州发展集团股份有限
行业低谷周期,头部企业的穿越路径无疑成为市场焦点。光伏系统“三大件”,组件、逆变器、支架,北极星跟踪了这三大环节头部企业的重要足迹。一、晶科今年至今,晶科能源披露了超33份协议,包括战略合
西部非洲当地时间10月8日,由陕西运维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承担培训指导及运维工作的科特迪瓦必欧雅46MW生物质电站#1发电机组实现冲转并网一次成功!在此期间,#1发电机组各系统运行态势平稳,各项参数指标表
今年以来,央企拆分新能源业务上市的热潮持续增温。3月,华润新能源在深交所主板上市的申请获得受理;6月,中国电建公告,拟筹划分拆电建新能源上市。7月,华电新能正式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
在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宏伟蓝图中,区域市场扮演着承上启下的关键角色,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南方区域是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试验田”。作为全国首个启动电力现货市场试运行的区域,南方五省区
日常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一度电”,它的家位于福建漳州的一座换流站。这里的电可能来自遥远的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也可能来自西北的风电场,还可能来自广东大亚湾核电基地。而这“一度电”之所以能够跨
当北部原上巨大的风机与东海之滨绵延的光伏矩阵交相辉映,当西部牧民屋顶的分布式光伏点亮雪域高原的夜空,当特高压电网将清洁能源输送到繁华都市的心脏——中国能源转型的宏伟篇章,正以“两个1/3”的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2025年第三季度(7-9月),五大发电集团及其子公司领导层密集调整。其中涉及董事长、总经理等重要的人事变动。北极星电力网将最新人事调整情况梳理如下。国家能源集团国家能源集团领导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9月30日,湖北能源发布公告称,为发挥地方政府与企业各自产业优势和资源禀赋,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推动双方互利互惠与共同发展,2025年9月29日,湖北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襄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中车德令哈100万千瓦源网荷储项目30万千瓦风电项目成功并网。这是继70万千瓦光伏项目成功并网后的又一重要节点。中车德令哈100万千瓦源网荷储项目位于青海省海西州,是国家第
北极星电力市场网获悉,2025年10月1日,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投资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的公告》。公告显示,公司拟通过控股子公司山东滨化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滨化集团北海滨华新材料源网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期,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宣布了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到2035年,中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在政策的持续推动下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0月1日,滨化股份在公告中表示,将投资人民币14.21亿元建设滨化集团北海滨华新材料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项目包括160MW风电、100MW光伏电站,配置130MW/260MWh储能装置,以及110kV升压站(包含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内蒙古12个共计127万千瓦风电项目获核准,项目总投资超39亿元,涵盖工业园区绿色供电、全额自发自用、源网荷储一体化等多种类型,业主包括内蒙古三信绿能、山河实业等地方企
在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宏伟蓝图中,区域市场扮演着承上启下的关键角色,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南方区域是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试验田”。作为全国首个启动电力现货市场试运行的区域,南方五省区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新型调度体系建设战略部署,最近,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调控中心举办新型调度体系建设专项培训,通过系统性、前沿性、实战化的培训,打造一支懂政策、精技术、善创新、
随着国庆假期临近,电力供需市场迎来特殊“窗口期”——秋季光照充足、风力稳定,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进入大发期;同时,工业企业因假期停产,全社会用电负荷较常态大幅下滑。供需错配下,“弃风弃光”
零碳园区是一项系统性综合工程,需要市场、技术、模式、管理与政策协同破局。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发改环资〔2025〕910号,以下简称《
有关1192号文的系列文章暂时告一段落,配套直播回放和课件已纳入到中,已购课的朋友可随时查阅(9.28日直播因平台中断导致无法生成回放,10.9日将补一次直播)。最后一篇我们按照文件内容再进行一次逐条梳理
近期,国家能源局法改司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与山东能源监管办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共同组织开展了“关键小事”调研,先后赴山东济南、滨州、东营三个地区,通过现场调研、座谈会、非现场调阅资料等方式开展调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