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推动清洁电力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
新型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当前,我国传统电力系统正向清洁低碳、安全可控、灵活高效、开放互动、智能友好的新型电力系统演进。国家电网争当能源革命的推动者、先行者、引领者,坚持发挥好电网‘桥梁’和‘纽带’作用,出台一系列举措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辛保安表示。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国家电网如何推动源网荷储各环节协调联动?记者近日走进江苏、福建、四川等地进行了采访。
电源——
提升电力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支撑非化石能源高效开发利用
从成都向东驱车约两小时,记者来到四川资阳市乐至县。占地面积相当于30多个足球场的成都东1000千伏变电站建设正忙。这里,正是世界海拔最高的特高压交流工程——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川西地区电量富余,川东中部地区供应紧张,我们既要打‘保供战’又要打‘消纳战’。”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董事长衣立东介绍,川西地区水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资源丰富,现有外送通道已满载运行,亟须新增通道。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建成后,可进一步提高省内“西电东送”能力,既满足川西地区清洁能源高效送出需求,也提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供电保障能力。
往东千余公里,跨越长江、“北电南送”的扬州—镇江±2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同样施工火热,这是国内首个交流改直流工程。目前,江苏99%的风电和67%的光伏发电分布在苏北地区,富余电力需通过跨江通道送至苏南地区消纳。
“受生态保护、成本等因素限制,长江江苏段很难再新建其他跨江输电通道。扬镇直流工程相当于把‘小石桥’改造成‘大跨桥’,投运后将增加120万千瓦输送容量,约占镇江最大用电负荷的25%。”国网镇江供电公司副总经理马生坤说。
新型电力系统中,水、风、光等非化石能源发电将逐步成为装机主体和电量主体。然而,从全国看,这些清洁能源的资源和需求一直存在逆向分布问题,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风光资源大部分集中在“三北”地区,而用电负荷主要位于东中部和南方地区。
与煤炭方便远距离运输不同,水、风、光等资源只能就近转化为电能,再通过电网送到负荷中心。这样一来,推动跨省跨区输电通道“联网”、省内主网架“补网”,提升电力资源配置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截至2022年底,国家电网累计建成33项特高压工程。“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将持续完善特高压和各级电网网架,服务好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支撑和促进大型电源基地集约化开发、远距离外送,力争2025年公司经营区跨省跨区输送电量中,清洁能源电量占比达到50%以上。
风光等新能源“靠天吃饭”,具有间歇性、随机性、波动性等特点,随着其大规模高比例接入,除了保障“送得出去”,还要着力解决弃风弃光问题、推动“消纳得了”。这就需要它们与煤电、气电等常规电源“打好配合”。比如,风电光伏出力高峰时,常规电源就需压低发电出力、为其让路,而这也意味着常规电源发电收入的减少。
那么,如何通过市场化方式激发常规电源调峰的积极性,合理补偿调峰电厂的成本?调峰辅助服务补偿机制提供了解决方案。
“今天风光发电出力较大,需要1、2号机组执行深度调峰。”这天一早,国家电投协鑫滨海发电公司当班值长李钊接到国网江苏省电力调控中心发布的调峰需求。两小时后,1、2号机组的出力负荷从50万千瓦平稳降至30万千瓦。“之前我们通过江苏调峰辅助服务系统提前申报了两台机组的调峰能力。今天响应了40万千瓦的调峰需求,预计能获得100多万元补偿。”目前江苏已有109台燃煤发电机组完成了深度调峰能力改造,装机容量占全省30万千瓦以上统调燃煤发电装机容量的93.1%。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2年,通过辅助服务市场化机制,全国共挖掘全系统调节能力超过9000万千瓦,年均促进清洁能源增发电量超过1000亿千瓦时;煤电企业由辅助服务获得的补偿收益约320亿元,灵活性改造的积极性有效提升。
电网——
强化前沿技术布局,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双碳”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将大量替代化石能源,电动汽车、分布式能源、储能等交互式用能设备广泛应用,对电力系统安全、高效、优化运行提出更大挑战。作为连接电力生产和消费的关键平台,电网企业亟须强化前沿技术布局,保障安全稳定运行。为此,国家电网做了不少探索。
——应用数字孪生技术,为电网运维装上“千里眼”。
按下启动键,一架黑色无人机缓缓升至120米高空,按照预定轨迹巡检电塔。“以前运维人员拿着望远镜抬头看,难以精准发现问题,效率也不高,一座塔需要两名运维人员巡检半小时。现在有了无人机,巡检只需10分钟。”国网徐州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人员王一丁介绍。
2022年,江苏电网无人机自动巡检作业量超过52万架次,提前发现、消除输电铁塔缺陷及通道隐患4.2万处,缺陷发现效率大大提升,由此可节约运维成本约2亿元。
电网运维效率提升、成本下降,离不开全息数字电网对上亿千瓦负荷的大电网进行数字化呈现。
江苏方天电力技术公司大屏上,无人机巡检坐标点、危险类别、实测水平距离等详细信息一目了然。“全息数字电网覆盖了10万多公里架空输电线路、28万多座输电杆塔以及输电通道地形地貌数据。这相当于用数字孪生的方式,给电网运维装上了精度达厘米级的‘千里眼’,能够实现输电通道环境状态智能评估报警、无人机自主巡检航迹规划等功能,提升输电线路智慧运检水平。”公司总经理张天培表示。
——配网负荷精准“画像”,调度研判时间大幅缩短。
把电网主网比作“主动脉”,连接千家万户的配电网则相当于“毛细血管”,直接关系“最后一公里”用电问题。相比主网,配网设备多而分散,出现重过载、低电压等故障后,若不及时发现处理,很容易影响可靠供电。
在四川资阳,配网负荷精准“画像”系统起了大作用。今年春节前夕,当地用电负荷大幅攀升。“配电线路负载率达89%”——1月16日傍晚,国网资阳供电公司的调度员蒋祥玲在电脑前收到异常提醒后,借助“画像”系统推荐的负荷转供方案,在1分钟内下达线路转供指令,负载率迅速下降至65%,而过去靠人工计算研判平均需15分钟以上。
“‘画像’系统基于现有调度、运检、营销等数据,通过配网状态估算等技术,可准确感知配网线路和设备的运行状态,精准定位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国网资阳供电公司总经理栗璐介绍。
——多端互联微电网,实现多能互补和时空互济。
搭乘轮渡登上福建湄洲岛,宫下码头的“彩色光伏”风雨廊映入眼帘。漫步岛上,充电桩、移动储能车等设施星罗棋布,周边还布局着许多海上风电机组,送出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
去年7月,首个多端互联低压柔性微电网在此投运。“我们选取岛上轮渡码头、宫下村、朝圣停车场等5个片区,形成环网,让不同片区间实现多能互补、时空互济。”国网湄洲岛供电公司总经理王瀚说。
不仅如此,过去岛上光伏发出的直流电,在并网时首先要转换为交流电,送到直流充电桩等用户侧设备时,又需再转换为直流电,由此造成电能损耗。“我们的项目创新应用了光伏、充电桩直流并网技术,减少转换环节,实现了光伏电量就地就近高比例消纳。”王瀚说。
国网福建省电力公司董事长阮前途说,接下来福建电力部门将年均投入近百亿元,实施配电网提升三年行动,加快建设“数字闽电”,支撑接入各电压等级、各类型电源和负荷,兼容各形态电网运行方式。
负荷——
引导更多负荷侧资源成为可生产电能的“产消者”,因地制宜推动电能替代
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工业可调控负荷、电动汽车、储能等负荷侧资源不再是单纯消耗电能的“消费者”,而是既消耗电能又可生产电能的“产消者”。比如,电力用户利用屋顶建设光伏发电,富余时可以把电卖给电网,不足时从电网买电。电动汽车可以在用电低谷时充电,在用电高峰时向电网放电。负荷侧与电网灵活互动,可使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大幅提升。
“听说这里有V2G(车网互动)技术,我过来‘尝尝鲜’。电动车放了30度电给电网,充电账户返了90度电。”在江苏常州新型站网互动示范中心,电动汽车车主蒋梦迪体验了一把“模拟需求响应”。国网常州供电公司市场及大客户服务室主任李敏介绍,借助V2G技术,电网负荷较高时,电动汽车能够反向送电给电网,可达到削峰填谷的效果。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董事长谢永胜介绍,接下来,江苏电力部门将坚持“需求响应优先、有序用电保底、节约用电助力”,支持各类负荷资源的全接入、全监测、全管理和全方位服务,持续提升负荷管理水平,深挖各类可调节资源,引导更多资源参与需求响应。
当前,各领域还在积极推进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等,提升终端用能清洁化、低碳化水平。
福建武夷山,片片茶园满目青翠。来到皇龙袍茶业的加工厂,工作人员正忙着调试摇青机、热风炉、揉捻机、焙茶机等设备,为制茶季作准备。
炭焙,是制作武夷岩茶的一道关键流程,传统做法是将木炭倒入焙坑燃烧,再盖上一层细灰,将茶叶焙透。如今,工人在焙茶机的屏幕上,就能设定焙茶的空气温湿度、通风强度、翻茶状态等,确保茶叶均匀烘焙。
“过去师傅每隔半小时要翻一次茶叶,时间长的要十几个小时。1个炭焙房12个焙笼,每烘焙一次就要消耗60多公斤木炭,成本高也不够环保。”皇龙袍茶业负责人王剑锋说,目前茶厂80%的生产流程已实现电气化,较改造前增产35%,平均综合用工成本降低20%。“2020年开始,我们联合相关企业研制类炭焙工艺电焙茶设备,相比传统工艺可节省约4/5的能耗费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烘焙增香效果也很接近。”国网武夷山市供电公司副总经理吴宏涛介绍。
推进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等,有助于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新型电力系统中,终端用能领域的电气化水平将逐步提升。在江苏,全省累计推动建成各类全电厨房1万余个,推广空气源热泵等粮食电烘干设备6000余台;在四川,成都空港花田打造全电景区,观光车、商业餐饮、花田浇灌等设施实现全电化;在浙江,宁波累计投资建设13套智能高压港口岸电,实现宁波港集装箱港区高压岸电全覆盖……“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经营区域预计替代电量达到6000亿千瓦时以上。
储能——
多技术路线发展储能,支撑电力系统实现动态平衡
“5、4、3、2、1,开始!”随着指令下达,一阵轰隆隆的声音传来,位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的春厂坝抽水蓄能电站正在开展变速抽水蓄能功率响应试验。
“就响应速度来说,常规抽水蓄能是分钟级,变速抽水蓄能可做到百毫秒级,而且功率可大可小,相当于可快充、可慢充。”国网四川电力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丁理杰解释道,光伏发电出力跟天气紧密相关,“即便晴天时飘来一朵云,光伏发电出力也会突变,这时就需要变速抽水蓄能平抑光伏出力的快速波动。”
“十四五”时期,四川还将推进大邑、道孚及一批条件较为成熟的抽水蓄能项目建设。此前几乎没有建设过抽水蓄能电站的水电大省四川,开始大力推进储能建设,可见电力系统调峰调频的需求正在增加。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要储能这个“超级充电宝”来配合常规电源,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和灵活性。
在国家电网经营区内,不同储能技术路线“百花齐放”。在江苏,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每年可节约标准煤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6万吨;在安徽,国网安徽电力投资建设的六安兆瓦级氢能综合利用示范站,首次实现了我国兆瓦级制氢—储氢—氢能发电的全链条技术贯通,为解决长时间大规模电能存储提供了技术验证;在福建,在建的宁德霞浦渔洋里储能电站,采用了全液冷电池冷却系统、全数字化模式等先进技术……国家电网表示,下一步将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力争2025年、2030年公司经营区抽水蓄能装机分别达到5000万千瓦、1亿千瓦;支持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预计2030年公司经营区新型储能装机达到1亿千瓦。
记者同时在采访中发现,新型储能和抽水蓄能形成足够支撑能力尚需时日,新型储能的技术安全性和经济性仍需提升,抽水蓄能虽技术相对成熟,但建设周期较长。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煤电仍是电力供应安全的重要支撑。支撑“双碳”目标实现和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煤电机组还需要持续开展灵活性改造和节能减排改造。
去年夏天,四川遭遇极端高温干旱天气,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51%,部分时段电力供应出现紧张。四川电力交易中心研究策划部主任李晨介绍,四川水电装机占全省装机容量的78%,风光等新能源装机占比6%,具有顶峰兜底作用的火电装机仅占16%。受资源禀赋等因素制约,近年来四川煤电装机占比有所降低,极端天气情况下火电难以弥补水电出力不足带来的电力缺口。针对电源多能互补性不强的问题,四川已经行动起来。《四川省电源电网发展规划(2022—2025年)》提出,抓紧建设支撑性、调节性火电项目,在成都等省内负荷中心、天然气主产区新增布局一批气电项目和应急保障电源。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一场“马拉松”。“国家电网公司将坚持‘清洁低碳是方向、能源保供是基础、能源安全是关键、能源独立是根本、能源创新是动力、节能提效要助力’的原则要求,牢牢抓住绿色低碳发展有利机遇,凝聚各方合力,积极推进能源转型。”辛保安表示。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年来,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科学指引下,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2025年5月28日,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在京隆重发布《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4年度》《抽水蓄能产业发展报告2024年度》《中国可再生能源工程造价管理报告2024年度》《中国可再生能源工程建设质
5月21日,南网储能梅州抽水蓄能电站二期首台机组首次成功以变频启动装置(SFC)拖动抽水调相(CP)工况启动,标志着梅蓄二期首台机组正式开启了机组的动态调试工作,进入了机组安装调试的新阶段。抽水蓄能电站以其快速响应和高效储能的特性,是电力系统“稳定器”和“调节器”。近年来,受限于上游蓄水
2025年5月27日,泰国副总理兼能源部长披拉攀先生率高层代表团一行到访固德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固德威”)苏州全球总部,此行是泰国推动清洁能源转型、深化对华产业合作的重要举措。访问中,双方围绕中国新能源科技发展成果以及深化中泰绿色能源合作展开深入探讨。本次泰国高层代表团访华由中
5月26日晚,广西首座抽水蓄能电站配套工程——南宁抽水蓄能电站500千伏送出线路工程顺利投产,助力广西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与新型能源体系,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可靠、清洁的能源支撑。据介绍,作为广西首座抽水蓄能电站电能输送的“大动脉”,南宁抽水蓄能电站500千伏送出线路工程由南方电网广西电网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27日,广东省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发布关于印发数字广东建设2025年工作要点的通知。文件明确,加强能源数据融合创新,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探索省市县一体化碳达峰、碳中和数智化管理,推广建设零碳智慧园区、绿色智能建筑。完善林业综合管理平台和林业监测数据管理平台,上
太行东麓,滹沱奔涌;双碳潮涌,勇立潮头。展开河北南网的版图,中国神华产权所属河北定州电厂2号机组以全年可用率100%的卓越战绩登顶华北区域同类型机组榜首。这一成就的背后,是该厂对设备管理、技术创新和风险防控的极致追求,也是火电发电机组从“精益运营”向“智慧运行”转型的缩影。破局——频
去年6月21日,河南省发改委印发了《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实施第一批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的通知》(豫发改能综〔2024〕348号),63个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正式启动。随后的7月24日、8月30日、11月4日、12月20日、2025年2月8日、3月20日、4月18日和最近的5月22日,除去国庆和春节假期,河南省发改委几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做出重要部署,强调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明确了我国电力转型发展的方向。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重要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的第二次会议时提出,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5月25日,随着110千伏卡猫线成功投运,贵州省贵安新区首个集中式110kV光伏项目——猫落孔、马家山光伏电站正式并网运行。据悉,猫落孔、马家山光伏项目位于黔南州长顺县,总装机容量280兆瓦,年发电量预计达3.5亿千瓦时,可满足约20万户家庭年用电需求,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今年以来,新型储能在136号文与394号文政策叠加影响下面临结构性变革。年初的136号文要求新能源全量入市,敦促储能行业重新审视自身发展模式;4月发布的394号文又明确2025年底前实现电力现货市场全覆盖,则意味着新能源和储能都将迎来真正的市场化调整,未来收益到底增还是减,将取决于储能产品的运营
5月23日,由中国能建中电工程西北院总承包的内蒙古自治区新能源倍增计划的核心项目#x2014;#x2014;内蒙古能源西苏1000兆瓦风储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为内蒙古自治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速能源结构低碳转型注入强劲动能。内蒙古能源西苏1000兆瓦风储项目位于内蒙古苏尼特右旗,是国内首批应用10兆瓦风
5月28日,广东电力交易中心通报2025年6月中长期交易情况,综合考虑6月双边协商交易、月度集中竞争交易(市场用户负荷曲线)、月度分时集中竞争交易结果,6月份月度综合价372.70厘/千瓦时。详情如下:关于2025年6月中长期交易情况的通报一、年度交易情况2025年6月份年度合同均价为390.87厘/千瓦时。二、
5月28日,广东省阳春市人民政府印发《阳春市推进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该《实施方案》提出五项主要任务:1、公共机构(设施)宜装尽装。鼓励在市直机关、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所管辖的公共建筑及新建公共建筑中安装光伏发电系统;2、工业园区全覆盖。对阳江阳春产业园区进行绿色化改
5月27日,上海融和元储能源有限公司与襄阳国铁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国铁轨道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分别简称为襄阳国铁、湖北国铁)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襄阳国铁董事长曾建勇、副董事长鲁再平、湖北国铁总经理王金陡、融和元储董事长张涛、总经理施婕和副总经理夏雨、融和元储绿电交通事业部总
5月27日上午,瓦努阿图副总理科纳坡一行莅临天合光能德阳基地参观交流,落实去年中瓦两国发布的联合声明,在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低碳等领域务实合作,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全面有效实施。四川省外办副主任李怀强、德阳市委副书记朱莉、德阳市委外办主任顾申伟、什邡市委书记
5月份,省间中长期市场按工作日连续运营,共达成5月月内及6月月度交易182笔,交易规模167亿千瓦时。01达成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锦屏官地等大水电增送交易13.1亿千瓦时。02达成庆东、灵绍、天中、陕武、吉泉等直流配套电源及阳城电厂增送交易55.2亿千瓦时。03达成华北、东北、西北等富余电力送华东
遍布各地、十几亿千瓦容量的新能源是如何点亮万家灯火的?它的背后有一个强大而复杂的“光明守护者”——高比例新能源大电网运行控制系统。它是监测、分析、控制电力系统各环节的生产运行系统,是电力系统的“高清镜像”“智慧大脑”和“坚强卫士”,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历经十余年科研攻关、自主研发的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8日消息,青海省发改委及省能源局召开“能企直通车”座谈会,提到,介绍《青海省发挥绿电优势推动产业外向型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的起草背景,重点说明了优化绿电供应模式、提升储能调峰能力、提高绿电消费认证水平、健全绿电市场机制、开展碳排放核算、推进产业出口转型
5月27日,北京绿电荷储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旗下芜湖荷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发布芜湖市富鑫钢铁有限公司50MW/100MWh用户侧储能项目EPC总承包公开招标招标公告。项目位于安徽省芜湖市,建设规模约50MW/100MWh,招标范围包括完成本项目所有工商业用户侧储能电站的前期合法合规手续、初步设计报告、设计、施工
随着新型能源体系的加快构建,华中区域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正在加快,绿色电力占比逐年提升,今年截至4月底,新能源装机达到1.90亿千瓦,占比43.7%,为第一大装机电源,新能源发电量815亿千瓦时,占比达到23.8%。在《电力中长期交易基本规则—绿色电力交易专章》的指导下,华中各省绿电交易规则逐步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发布河南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第一批改革典型案例,其中平顶山市优化要素服务保障降低园区企业生产成本入选。其中提到,平顶山市在用电上。大力发展绿色能源,推动风光电“源网荷储”一体化技术应用,打造绿色微电网,建设中国尼龙城和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两个增量配
为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建立一批零碳园区”的部署要求,5月24—25日,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会同能源局、工信厅组织开展高质量建设零碳园区遴选评审工作,坚持先行先试、示范引领,鼓励支持不同类型园区探索碳排放“近零-净零”路径,推动形成“共商、共建、共享、共赢”工作格局。精心组织申报,有效激活
遍布各地、十几亿千瓦容量的新能源是如何点亮万家灯火的?它的背后有一个强大而复杂的“光明守护者”——高比例新能源大电网运行控制系统。它是监测、分析、控制电力系统各环节的生产运行系统,是电力系统的“高清镜像”“智慧大脑”和“坚强卫士”,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历经十余年科研攻关、自主研发的
如何让百公里外的巨量风能跨过波涛汹涌的大海,可靠高效地接入电网?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历经十余年研发了“海上电力高速公路”——海上风电柔性直流并网技术与装备,为大规模海上风电并网提供坚实保障。近年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推进能源转型已成为全球共识。我国海上风电资源丰富,预计到2030年,
又是一年端午小长假,每年的5月、6月,北京都会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之一。面临大量的旅游交通出行,新能源车充电成为车主关心的重中之重。目前,北京采用华为超充设备的场站已经超过50个,初步形成“超充一张网”,能够满足北京各个场景及各条线路,新能源车出行的充电需求。(注:以下场站仅为各区域内
5月28日,2025年第五批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项目清单的报告公布。此次纳入2025年第五批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清单的项目共149个,核准/备案容量404.79兆瓦,其中:集中式发电项目14个、核准/备案容量339.36兆瓦,分布式发电项目135个、核准/备案容量65.43兆瓦。此次变更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清单的项目共81个
5月22日,浙江金华500千伏潘村输变电站工程投运,为浙江迎峰度夏期间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再添保障。工程新建一座500千伏变电站,变电容量200万千伏安,变电站通过4回500千伏线路与1000千伏兰江变电站、500千伏双龙变电站形成环网结构,为1000千伏浙北—福州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电力馈入浙中电网提供重要
5月23日,证监会同意山大电力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注册申请,作为实际控制人的山东大学将迎来继鸥玛软件、山大地纬后的第三家上市公司。山大电力成立于2021年,是一家致力于电力系统相关智能产品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的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基于在智能电网领域积累的电网监测技术和电气系统设
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召开。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授予4688个单位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国家电网有限公司147个单位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公司高度重视文明建设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
5月26日,广东省能源局发布关于转发进一步组织实施好“千家万户沐光行动”的通知。文件显示,请各地能源主管部门强化组织领导,加强部门协同,结合前期已编制的2024—2030年全市分布式光伏发展行动计划或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资源摸查、规范项目管理、加强风貌管控、强化宣传引导,积极有序推进农村分
近日,山东省枣庄市财金控股集团建设的全市首家市级虚拟电厂项目顺利通过山东省电力交易中心公示,这标志着枣庄财金虚拟电厂具备了全面接入国家电网及经营主体的电力调节能力。虚拟电厂项目总投资1.5亿元,目前,虚拟电厂已接入工商业用户、分布式光伏电站、储能电站、充电桩等多元化主体,依托物联网
5月26日,广东省能源局关于转发进一步组织实施好“千家万户沐光行动”的通知。其中明确,请电网企业加强配电网升级改造,重点围绕全省57个县(市)及5个重点老区苏区市辖区,进一步提升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承载力,合理优化或简化工作流程,提供“一站式”办理服务,并于2025年7月底将上述县(市、区)
5月22日,国网青海海东供电公司经研所高压业扩评审专责张栋生仅用1分钟就完成了一份10千伏配电网项目评审报告,这标志着青海电力行业首个贯通“数据—规则—场景”的智能评审系统正式投入应用。该系统基于国家电网千亿级“光明电力大模型”构建,实现了农配网项目评审从人工审核向智能审查的跨越式升级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