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池电池应用交通评论正文

用车电互联(V2G)促进 电动汽车和能源产业的协同发展

2023-04-28 09:09来源:赛迪智库作者:李雨浓 赫荣亮关键词: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引言:充分调动电网企业、电动汽车车主、车企等环节的参与积极性,通过车电互联(V2G,Vehicle to Grid)将新能源汽车纳入到智慧城市、智慧能源中来,持续开发以车电互联技术为核心的虚拟电厂应用领域和技术范围,最终实现新能源汽车和能源融合发展。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和工商业用电负荷存在重合,推动电动汽车有序充电,开发车电互联技术是其关键环节,可支持电动汽车参与电网负荷高峰移峰填谷,既是提高配电网使用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缓解能源危机、推动汽车产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

第一、车电互联技术是促进新能源汽车绿色低碳发展关键举措

实现新能源汽车绿色低碳发展的理想框架,是由光伏、风电等新能源来发电,直接给新能源汽车充电,并光伏、风电发电不稳定的时候,由电动汽车的电池放电,来支撑电网运行。这样,既可保障新能源汽车补能需求,又可支撑光伏、风电发电产业高效利用。

此技术应用,有着紧迫的现实需求,一是风电、光伏行业发电不稳定,行业产能利用率不高,亟待提高光伏、风电等新能源消纳比例。二是能源结构还是以化石能源为主,亟待减少新能源汽车对传统能源的消耗。由此,发展车电互联技术,要充分挖掘电动汽车通过智慧充放电,来消耗更多的风、火、水电,实现电动汽车和能源协同发展。

第二、什么是车电互联技术?

具体看,发展车电互联技术,就是以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为重要组成部分,组建“虚拟电厂”来实现电动汽车、电网之间的能量互传。即电动汽车可以利用电网负荷低谷充电(比如夜间),在工商业用电高峰向电网反向供电。

这样,既可支持电网实现“削峰填谷”,帮助电网消纳更多的风、光、水等新能源,让电动汽车成为可再生能源组合的最佳搭配,也可以通过智能电网技术让电动汽车消耗更多的风能、光能等新能源。

1.png

第三、发展虚拟电厂前景广阔如何

目前,发展车电互联技术,更多的吸纳光伏、风电等新能源,还存在着技术安全验证、项目经济效益较低等障碍,但作为电网调频调峰手段,车电互联技术应用前景广阔。在主动有序充电的前提下,可降低电网负荷,减少配电网增容,就可实现电网削峰填谷,提高电网容量效率。经测算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6000万辆,预计储能容量将达到30亿千瓦时,由此,仅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量相当于三峡日发电量的10倍以上。

尤其是俄乌地缘冲突后,越来越多的海外家庭开始配备户用储能,以应对用电不足的窘境,这也为车电互联技术的家庭应用带来的现实的需求空间。

2.png

第四,如何推动车电互联技术落地?

一是推进更多的车电互联V2G示范应用。我国在以上海、北京、深圳、广州等重点地区开展车电互联V2G示范应用,以局部负荷的削峰填谷为试点主要内容,依托较为成熟的区域电力交易市场探索新能源汽车深度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机制与模式,并且将包括V2G在内的新能源汽车项目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管理的减排项目范围内,带动汽车行业进入国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同时,在内蒙古、甘肃、青海等可再生能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开展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消纳试点建设,将车电互联技术可纳入上述地区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市场机制的建设。

二是加快双向充放电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对用户居住地、企事业单位、公交及出租车场站等车辆停靠时间长且具有规律的区域,应有针对性地出台支持双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鼓励措施,并使对充电桩设备的资金支持重点体现在运营环节。

三是逐步完善标准。加快开展车辆接入电网相关技术、V2G低碳效益测算、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技术规范等标准体系的建设,为汽车行业通过V2G等各类途径全面控制碳排放提供标准指导。

第五、如何调动参与车电互联(V2G)各方的积极性?

新能源汽车与能源的融合发展,将是逐步推进的过程。目前,新能源汽车充电开展大面积实现阶梯波峰波谷电价等举措,车电互联告别了无序充电阶段(V0G),未来五到十年内,汽车充电将完成有序充电(V1G)、车网互动(V2G)和车网一体(VGI)三个阶段,最终形成高效的“新能源汽车+电网”能源体系,车网一体(VGI)将实现每台电动车都将是一个“虚拟电厂”,实现闲时给电网反向馈电。目前,应从如下方面,出台政策,积极推进技术应用:一是出台提高项目盈利性的相关政策。完善“峰谷电价”价格机制,支持各级政府发展储能产业,提高示范项目的盈利能力,推动示范项目扩大。二是要建立容错机制。要调动电网企业的积极性,受到安全性影响,企业普遍对锂电池化学储能抱有谨慎态度,要鼓励电网企业示范应用。三是扶持电动汽车企业开发技术。目前,通过产业协同、科研奖励等形式,支持汽车企业开发可实现车电互动双向智能充电的车型,促进产业载体发展。

作者:赛迪智库 李雨浓 赫荣亮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能源汽车查看更多>电动汽车查看更多>动力电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