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实验室连续承担了从“十五”至“十四五”直流输电领域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任务,近5年累计承担科研项目475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39项。
成果
实验室团队发表SCI/EI等高水平学术论文286篇,获发明授权专利1013项,牵头发起成立国际大电网会议工作组2项,主持/参与编写各类标准136项(已发布),其中国际标准10项、国家标准50项、行业标准36项;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06项(其中一等奖29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银奖2项、优秀奖4项,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二等奖1项。
傍晚6时许,夜幕下的柔性直流换流站静谧而美丽。科技感十足的换流立方,在电流涌动间完美诠释着粤港澳大湾区的活力。这里是广州市增城区永宁街,世界上容量最大、首次在电网负荷中心实现分区互联的柔性直流背靠背电网工程——粤港澳大湾区直流背靠背电网工程(广州工程)坐落于此。
与此同时,17公里外的直流输电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在20摄氏度恒温下,青洲海上风电柔直送出工程换流阀阀控全链路试验正在开展,9面柔直阀控屏柜通过3000对通信光纤与功率模块特性模拟装置实现一对一连接,正以实时仿真模拟的方式,验证在各种现场典型故障工况下,柔直阀控系统各项控制保护功能的正确性,提前发现并消除技术缺陷及风险隐患。
首创±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攻克我国自主化直流输电成套设计技术,设计建成包括世界首个特高压多端混合柔性直流工程在内的共计12回直流重大工程……直流输电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为我国西电东送直流输电大规模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双碳”目标下,能源科技创新领域面临新挑战。到2030年,我国规划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12亿千瓦以上,并积极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大规模新能源基地超远距离柔性直流送出技术,是直流输电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的新方向之一。
持续探索引领大电网创新性建设和安全稳定运行革新技术研究,把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放在创新驱动的突破方向……超级工程的澎湃动力,正在实验室无数次的设计、仿真、试验、优化迭代中悄然孕育。
从“跟跑”到“领跑”
打造直流输电中国名片
“在决定建设±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时,我们刚刚建成国内第一个自主设计的±500千伏高压直流输电项目,许多技术都还不成熟。而在国际上,相关技术领域也还是一片空白,甚至有外方专家认为我们不可能建成这样的工程。但我们并没有犹豫,因为我们心里都清楚,国家需要我们去做这件事。”中国工程院院士、直流输电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南方电网公司首席科学家饶宏曾在一次采访中表示。
几年后,随着世界首个±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云广特高压直流工程的投产,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实现从±500千伏到±800千伏的进步,也给了科研人员更多一往无前的勇气。
直流输电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系统研究部研究员黄伟煌向记者讲述试验过程中一次惊心动魄的经历。
2016年4月的一个傍晚,处于调试阶段的鲁西背靠背换流站出现了直流电压异常升高的现象,情况十分紧急。
这是南方电网公司建设的首个背靠背换流站。“此前,我们从来没有碰到过这类问题,就连行业内资深的外国专家也无法给出解决方案。”是回路接线异常或是测量系统偏差?还是保护装置误动?通过不断地分析和研究波形,黄伟煌和同事预想的几种可能都被一一排除了。48个小时不眠不休,疲惫、焦急、冷静、大开脑洞,他们最终将问题的症结找了出来。
当时还是“科研小白”的黄伟煌忘不了科研探索过程中的迷茫以及解题后的喜悦。后来他又陆续经历了昆柳龙直流工程、粤港澳大湾区直流背靠背电网工程的系统研究和成套设计工作。“在试验过程中,经常会发现一些前所未有的难题,通过研究,把这些问题解决了,这让人很兴奋。”
勇挑重担
基础研究不停步
“你看,这是我们实验室的宝贝。”3月10日下午,直流输电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直流技术研究部研究员熊岩热情地向记者介绍。作为90后,熊岩从事直流技术研究及工程实践已近6年时间,曾参与过昆柳龙直流工程、粤港澳大湾区直流背靠背电网工程(广州工程)等多项重大工程和“高压大容量柔性直流输电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应用”等国家级项目。
熊岩所说的“宝贝”,就是实验室研制的柔性直流阀控全链路闭环仿真测试平台——如同开头那一幕,将虚拟的数字实时仿真与真实阀控测试相结合,解决了阀控脉冲分配环节、冗余链路、功率模块高电位控制保护功能测试缺失难题,支撑了直流工程的稳定可靠运行。
数字实时仿真是研究电力电子等新型电力系统动态特性的有效手段与基础性工具。高性能电力电子仿真技术及实时仿真平台严重依赖进口,技术“卡脖子”风险大、工程定制化开发响应不及时、新技术产业链整合程度不足。
目前,实验室自主研发了跨平台仿真开发环境,初步实现了部分仿真软件和仿真器国产化。然而这条路还很长,实验室正在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希望早日实现高性能电力电子仿真技术及实时仿真平台自主可控。
IGBT,是柔性直流输电换流阀的“开关”。在实验室另一端,一个跟电脑主机一般大小的设备上,白色陶瓷状的“芯片”嵌入其中。这个“芯片”是实验室2015年联合国内IGBT器件头部制造企业共同研发的成果,拉开了国内外竞相研发柔性直流输电用3000安培级压接式高压大功率IGBT器件的序幕。目前,4500伏/3000安培压接式IGBT已经在昆柳龙直流工程和粤港澳大湾区直流背靠背电网工程(广州工程)大规模应用。
“实验室团队现在正在研究将压接式IGBT器件提升到更高电压电流等级,例如6500伏、5000安培,如果能成功应用,将进一步提升特高压柔性直流的输送容量和技术经济性,这对大规模深远海风电和‘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开发送出具有重要意义。”直流输电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直流技术研究部研究员周月宾介绍。
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让安全可靠的电力从远方来、从身边来
如何让柔性直流在未来的电网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当前摆在南网科研青年面前的一道难题。
目前,千万千瓦级、广域多电压等级的高比例电力电子化电网构建在世界上没有先例,在稳定机理、组网规划、运行控制等方面面临全新挑战。
“随着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持续展开,柔性直流将成为关键的新能源电力输送设备和电网构建支撑设备。搞清楚怎么充分运用柔性直流的能力来构建高比例新能源电网,怎么让这些高度依赖控制设计及协同的设备之间和谐共处、运转有序,对‘沙戈荒’地区新能源开发,以及负荷中心区域受端电网的新能源承载消纳具有重要意义。”直流输电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系统研究部研究员李诗旸介绍。
“不止是‘沙戈荒’,向远洋深海挺进,也是我们接下来的重点研究方向。”南网科研院直流输电与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所长,直流输电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直流技术研究部经理袁智勇介绍,“比如降低整个系统尤其是电缆的造价,提高电缆输送容量并降低输电损耗,对未来风电平价上网具有积极意义。还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汇集送出,这将大大提高新能源消纳水平,对输电走廊绝对是有利的。但如何避免一个故障影响多端电网,让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这都是我们未来要解决的难题。”
袁智勇表示,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直流输电在电网中的角色可能慢慢也会发生变化。“让直流去支撑电网,成为构建电网的主要力量,它会有新的定义、新的功能,还是有很大发展空间的。”
“始终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致力于解决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过程中,直流输电面临的新挑战,攻克重大工程技术难题,为实现‘双碳’目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应有的力量,南网科研人身负重任。”袁智勇说。
统筹:南网报记者 刘杰
采写:南网报记者 黄雅熙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巴西当地时间6月30日上午,国家电网子公司国网巴西控股公司实施的巴西东北部新能源送出±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简称“巴西东北部特高压项目”)受端席尔瓦尼亚换流站正式开工。巴西东北部特高压项目是巴西历史上最大的输电特许权项目,也是近年来巴西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这是国家电网公司继
近日,日立能源宣布将为国家电网公司打造的甘肃-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陇电入浙工程”)提供高压直流设备。该项目将有力促进中国沙戈荒新能源基地的绿电外送,并帮助满足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所需的更高电力需求。随着能源转型的逐年推进,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根据国际能源署
“一次、二次设备运行正常,辅助设备运行正常,当前功率80万千瓦。”6月19日,江苏扬州至镇江±2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一期工程少游换流站主控室内,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超高压分公司运维人员刘嘉玮查看监控后台,确认该站设备运行状态正常。少游换流站位于扬州,是扬镇直流一期工程的送端站。工程已安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与希腊国家电网公司代表19日在雅典完成希腊克里特岛直流联网项目公司20%的股权交割,标志着国家电网正式入股希腊克里特岛直流联网项目。希腊环境与能源部秘书长亚里士多德·埃瓦利奥蒂斯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克里特岛直流联网项目被誉为希腊电力系统稳定基石的旗舰工程。自
南方电网公司科技创新部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关于202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国科奖字〔2025〕4号)的要求,现将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完成单位和完成人所在单位提名202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和工程应用”项目在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及所属
在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有这样一位工程师:她扎根电力行业十余载,从交流输电到特高压直流输电,再到海上风电柔直送出,从工程设计到技术攻坚,始终以“把不可能拆解成下一步”的信念,在电网建设的浪潮中勇立潮头。她,就是王凤云——一位用专业与创新书写能源变革篇章的巾帼标兵。从“设计尖兵”
北极星输配电网整理了6月9日~6月13日的一周电网项目动态。新疆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6月10日,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运。工程起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巴里坤换流站,途经甘肃、陕西、四川,止于重庆市渝北区渝北换流站,采用±800千伏额定电压、800万千瓦额定容量
6月11日至13日,SNEC第十八届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暨展览会盛大开幕。特变电工携9大系统解决方案、53件核心产品在国家会展中心4.1H展馆迎接展会观众。本次展会,特变电工以“零碳地球、数智能源”为主题,产品覆盖大型新能源电站、工商业、户用、构网型储能系统等全场景光伏解决方案,以
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加快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事关国际社会共同利益,也关系地球和人类未来。我国作为世界绿色发展的坚定行动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运营管理着全球规模最大、保持安全运行记录最长、技术水平最高的电网。在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过程中,从技
当地时间5月22日,由中国电力技术装备有限公司承建的巴西伊泰普水电站±600千伏直流送出改造项目第二阶段全面开工。伊泰普水电站是世界最大的水电工程之一,其配套直流输电工程于20世纪80年代建成,曾创下全球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技术水平最先进等多项纪录,在世界电力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6月10日,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运。据了解,该特高压工程是我国首个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外送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同时也是西南地区首个特高压直流受入工程。工程起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巴里坤换流站,途经甘肃、陕西、四川,止于重庆市渝北区渝北换流站,采用
十年来,广东电网以实际行动践行高质量发展,积极投身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能源消费、清洁供应、技术变革、体制创新和国际合作,更好支撑和服务广东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持续走在全国前列。能源消费提质增效低碳转型持续发力近年来,广东电网通过促进能源消费服务更加优质普惠,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适应能源转型需要,进一步建设好新能源基础设施网络,推进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提高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银线跨越,西电东送。全长1452公里的昆柳龙直流工程,将乌东德水电站的绿电送至广东广西,年送电量可达330亿千瓦时。数字电网,
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五周年。五年来,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基本建成现代化湾区电网,构建世界一流的用电营商环境,为加快建设世界级的大湾区提供强力支撑。在一条挂满红灯笼的大街上,中山市小榄镇一个“超级充电站”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新能源车,这是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首
2月18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聚焦产业科技话创新、谋未来,不断夯实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的根基,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南方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孟振平参加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电网公司首席科学家饶宏在大会作发言。南方电网公司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
穿过挂满红灯笼的大街,中山市小榄镇一个“超级充电站”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新能源车。需驱车300多公里去汕尾的胡先生表示,“一般的快充充电桩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充满,现在十分钟左右就能‘满电出发’,再也不用在服务区排队等待充电了。”这个“超级充电站”是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首个600千瓦液冷超级充
近日,2022—2023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获奖名单公布。南方电网公司5项工程获2022—2023年度第二批国家优质工程奖。其中,乌东德电站送电广东广西特高压多端直流示范工程、大湾区柔性直流背靠背工程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500千伏丹霞(犁市)变电站工程、云贵互联通道工程、清远500千伏清城变电站工程3项工
7月10日,在2023年全国节能宣传周首日,《南方电网公司2022年绿色低碳发展年刊》(以下简称《年刊》)对外发布。2022年,南方电网公司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节能降碳工作,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全力服务“双碳”目标实现,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年刊》显示,2022年南方五省区
3月24日,中国能源研究会电碳耦合技术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在广州成立,这也是国内首个电碳耦合领域行业学术组织。该专委会支撑单位为南网能源院,旨在紧紧围绕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立足电碳耦合领域,组织开展能源电力规划、能源市场体系协同、碳排放监测、碳排放核查、碳排放认证等方面的基
电网投资是稳增长的重要方式,是逆周期调节的重要环节,既能拉动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又为跨区跨省电力交易提供保证。交直流特高压输电工程作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保障,将成为“十四五”电网重点投资方向。骨干网架建设取得新成效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加强网架建设,尤其
科技点亮万家灯火,创新守护南网情深。2010年,南方电网公司党组决定在南方电网技术研究中心的基础上组建南网科研院,围绕“科技研发、技术支撑、工程集成”,全方位支撑服务南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南网科研院面对国家战略需求迎难而上、勇挑重担,面对直流技术无人区敢想敢做、善作善成,坚持用科技创
7月3日,明阳氢能MYH-K-1000系列产品通过国际权威第三方机构DEKRA德凯认证并荣获认证证书。经过DEKRA德凯的严谨运行检测和审查,MYH-K-1000系列产品成功通过了额定功率运行测试、30%-110%工况运行测试、冷启动测试、热启动测试、升降负荷测试、氢气纯度测试等全部性能认证,各项指标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6月28日,华电科工发布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其中明确:在前沿技术研究方面,重点围绕氢氨醇一体化技术、氢氨醇装备技术、张力腿式漂浮式风电、深水导管架、海上换流站、超高速皮带机、熔盐储热、重力储能、掺氨燃烧、水能高效利用等方向开展技术攻关,形成具有自主
6月20日,2025全球海上风电大会于辽宁大连盛大启幕,大会聚焦深远海开发、装备升级与技术创新等前沿议题。阳光风能携多款海上风电变流产品方案亮相大会,以实际行动赋能海上风电产业进阶,助力绿色能源发展。砥砺深耕风电领域,阳光风能始终将海上风电作为战略重点。本次大会上,阳光风能产品中心总经
在偏远作业点(海岛、矿区、油田等),或是电网末端的关键设施,稳定、经济、绿色的电力供应往往面临巨大挑战:电网基础薄弱易中断柴油发电成本高、噪音大、污染重光伏发电“看天吃饭”不稳定。施福宁能源SET-BLW系列并离网储能一体柜应运而生!它不仅仅是一个储能设备,更是一套高度集成、即插即用的
6月11~13日,2025年SNEC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大会暨展览会在上海举办。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薛驰、新能源产业集团总裁缪永华等率队参加。中天科技携新一代N型高效TOPcon组件、海上光伏专用组件、钙钛矿组件、柔性组件、ENERGRIDN3/NA7液冷储能系列产品及加氢机、电解槽关键材料测试系统
2025年6月12日,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综合能源事业部(以下简称“中车株洲所综合能源事业部”)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德时代”)正式签署2025年框架合作协议,双方基于“互利共赢、协同创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共同推动储能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助力全球
6月11日,2025SNEC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展览会在上海隆重拉开帷幕。上能电气以“大时代·新构想”为主题、携创新成果惊艳亮相,全场景构网型光储解决方案成为全场焦点,用科技创新力量为零碳未来注入无限可能。地面光伏解决方案大方阵·再进阶本次展会,上能电气推出全新400kW+组串式逆变器。产品
6月5日,中国化学东华公司与阳光电源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就双方互为合作伙伴的绿色甲醇项目设计合同、绿氨项目IGBT整流装置电源供货合同进行了集中签约。中国化学东华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立新与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仁贤出席仪式见证签约,并就进一步加强多元化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阳
5月27日,中广核烟台招远400MW海上光伏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成为全国首个建成投运的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电站。该项目采用华为智能光伏解决方案,配备数千台华为逆变器,预计年均发电量达6.94亿千瓦时,不仅为胶东半岛提供了强有力的绿色能源支撑,更对我国海上光伏产业的发展有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在莱
贵州省黔北高原的层峦叠嶂间,白色风机如巨人般迎风矗立,将清洁电能输送至千家万户。在这幅壮美画卷中,总能看到新能源分公司黔北运维中心主任黄宜健穿梭于设备间的坚毅身影。今年4月,他带领团队成功完成太阳坪风电场02、07号风机主轴更换吊装任务,以精湛技艺、严谨作风和无私奉献,书写了新时代劳
2025年5月26-28日,GFC2025(第八届)绿色工厂厂务大会暨国际绿色工厂设计、建设与运维新产品新技术展览会在江苏省南京国际展览中心隆重举办。大会立足“为我国建设更好的工厂”,持续助力我国工业绿色化、低碳化、安全化、智慧化发展。科士达携【全场景工业制造业解决方案】亮相现场,并以自研自产、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