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北极星电力软件网获悉,日前,武威市人民政府发布印发《关于武威市贯彻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
《方案》指出,开展电力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强化城市运行保障气象服务。强化政策性农业保险、天气指数保险等农业保险气象服务。
加强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完善风能、太阳能精细化普查、区划和信息统一发布制度,开展风能、太阳能资源储量、可开发利用量的全面勘查评估,提升风电、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水平。持续打好全域生态文明建设主动仗,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低碳城市。
原文如下:
武威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武威市贯彻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实施方案》的通知
武政发〔2023〕35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中央、省属在武有关单位:
现将《关于武威市贯彻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执行。
武威市人民政府
2023年4月23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关于武威市贯彻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
(2022—2035年)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国发〔2022〕11号)和《甘肃省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甘政发〔2022〕54号),加快推进武威气象高质量发展,提升气象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六个新武威”建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需求牵引发展、多方协同发展,努力构建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全方位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构筑河西走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桥头堡、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武威新篇章提供坚强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基本建成科学高效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智能精准的基础业务体系、普惠共享的气象服务体系、绿色发展的气象保障体系、开放协同的科技创新体系、充满活力的人才培用体系,气象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能力不断提升,气象服务供给能力和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气象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到2035年,建成符合武威战略定位,满足武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的气象现代化体系,气象协同发展机制更加完善,气象服务覆盖面和综合效益大幅提升,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稳步提高,气象综合实力处于全省前列,气象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
二、夯实气象高质量发展基础,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三)建设精密气象监测系统。统筹优化全市天气、气候及气候变化、专业气象观测站网布局,建成一体化协同高效的精密气象监测系统。重点推进武威国家气候观象台、武威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等建设,提高气象灾害易发、人口密集、粮食主产等区域气象监测能力。建立有关行业气象统筹发展机制,将各部门各行业按照气象标准建设的气象探测设施纳入国家气象观测网络,由气象部门统一规划和监督协调。(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水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市林草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四)构建精准气象预报系统。建立协同、智能、高效的气象综合预报预测分析平台。完善天气要素逐小时客观预报技术。发展分种类、分强度的突发灾害性天气自动监测报警技术,提升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业务的时空分辨率和准确率。逐步实现提前1小时预警局地强天气、提前1天预报逐小时天气、提前1周预报灾害性天气、提前1月预报重大天气过程、提前1年预测气候异常。(责任单位:市气象局)
(五)发展精细气象服务系统。推进气象服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基于需求、基于影响、基于场景、面向多行业多领域智能研判、精准推送的智慧气象服务。建立完善气象部门与各类服务主体互动机制,完善需求响应和主动供给策略,实现气象信息制作与多元发布渠道的无缝衔接。建立移动气象台,为应急抢险、防灾救灾、重大活动提供精细及时的现场气象保障。(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应急局、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市融媒体中心、各县区人民政府)
(六)打造气象信息支撑系统。加强气象信息支撑保障能力,推进气象服务融入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在确保数据和网络安全的前提下,依托大数据云平台,建立健全气象数据交互共享机制,推进气象数据跨部门融合应用。强化新型气象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气象信息传输能力。加强气象信息网络安全建设,提高主动防御和突发事件处置能力。(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工信局、市大数据管理局、市大数据中心)
(七)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完善气象灾害落区、强度和发生时段精细化预报,健全分灾种、分重点行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提高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城市内涝、森林草原火灾等气象风险预报预警能力。完善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绿色通道”机制,推动利用政府公共资源和社会资源发布传播气象预警信号,构建精准、直达和广覆盖的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应急局、市水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林草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市融媒体中心)
(八)加强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建设。坚持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纳入安全社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和网格化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推动气象信息员与社区网格员、灾害信息员等共建共用,提升基层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健全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防范应对机制,建立致灾风险联合会商研判、风险预警联合发布、极端天气防灾避险等制度。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强化气象灾害应急演练。(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应急局、市教育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九)提高气象灾害防御应对能力。深化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和区划成果应用,建立普查和区划定期更新制度,强化根据气象灾害影响修订建设标准、优化防御措施。加强气象科普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气象灾害防御水平和自救互救能力。依法规范做好重大规划、重点工程项目气候可行性论证,强化重大工程建设气象服务保障。(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应急局、市教育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科技局、市科协、各县区人民政府)
(十)增强人工影响天气保障能力。编制实施武威市人工影响天气发展规划。健全人工影响天气协调会议制度,优化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军地协同的联动机制,完善统一协调的人工影响天气指挥和作业体系,优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布局。推动实施大型无人机人工增雨雪作业。将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生产纳入各级地方政府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强化基层专业化作业队伍建设,健全聘用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推动实施武威市生态修复型人工增雨(雪)工程。(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应急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三、构建普惠共享的气象服务体系,提高气象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十一)实施气象为农服务提质增效行动。围绕全市“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产业带、牛羊猪禽果菜菌草“8+N”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和戈壁生态农业发展,完善现代农业气象监测服务体系,提升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开展精细化农业气候资源和分灾种农业气象灾害区划,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开展大宗农作物、经济林果、设施农业的气象观测和服务,建立健全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精细化气象服务产品体系。完善温室蔬菜、酿酒葡萄、高原夏菜等特色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和溯源体系,打造系列“气候好产品”。开展农作物新品种气候适应性引试、农业抗旱节水、重大气象灾害防御、作物病虫害预防等农业气象新技术研究。(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十二)强化交通气象保障服务。开展全市交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构建交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面向公路和铁路,发展基于影响的交通气象服务,重点提升浓雾、道路积雪和结冰、强降水、大风、沙尘暴等影响公路和铁路运行的高影响及恶劣天气精细化气象服务。(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武威工务段)
(十三)开展“气象+”赋能行动。推动将基于影响预报的气象服务产品深度融入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构建气象服务与相关行业深度融合的气象服务新业态。强化旅游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开展文物遗址保护气象服务。强化石羊河流域和水利气象服务。开展电力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强化城市运行保障气象服务。强化政策性农业保险、天气指数保险等农业保险气象服务。(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务局、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市银保监局、国网武威供电公司)
(十四)加强公共气象和高品质生活气象服务供给。将公共气象服务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发展形式多样、直观易懂的公共气象服务产品,探索将其融入各类媒体传播渠道,推进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优化农村、山区、边远地区以及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获取气象信息的便捷性,扩大气象服务覆盖面。开展个性化、定制化气象服务。充分利用“甘快办”移动端和天马行市民云APP推进气象融入数字生活,加快数字化气象服务普惠应用。开展健康气象、全民健身气象服务。(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民政局、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市残联、市融媒体中心、市大数据管理局、市大数据中心、各县区人民政府)
(十五)完善覆盖城乡的气象服务体系。建立面向城市生命线、城市建设、生态环境等高影响领域的气象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业务。强化城市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防洪排涝、交通出行等的气象服务。将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纳入乡村建设行动,健全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指挥体系和队伍建设,加强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能力建设。(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应急局、市乡村振兴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四、构建绿色发展的气象保障体系,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支撑
(十六)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支撑。面向碳达峰、碳中和气候监测评估需求,推动高精度温室气体浓度监测站网建设,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科技支撑。完善气候变化监测评估,开展气候变化对武威粮食安全、水安全、生态安全、交通安全、能源安全等影响评估和应对措施研究,推动城乡建设、农业生产、灾害防治、基础设施等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提升。(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农村农业局、市水务局、市科技局)
(十七)加强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完善风能、太阳能精细化普查、区划和信息统一发布制度,开展风能、太阳能资源储量、可开发利用量的全面勘查评估,提升风电、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水平。持续打好全域生态文明建设主动仗,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低碳城市。(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发展改革委)
(十八)强化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气象保障。围绕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国土绿化倍增行动,开展生态气象监测和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常态化开展生态修复型人工增雨(雪)作业,有效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发挥武威国家气候观象台、武威市生态气象与卫星遥感中心作用,提升应对区域气候变化、遏制土地荒漠化、保护绿洲生态的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加强面向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的气象服务,提高重污染天气和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气象保障能力。(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水务局、市林草局)
五、优化开放协同的科技创新体系,增强气象科技创新能力
(十九)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将气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纳入市级科技计划项目予以重点支持。鼓励和支持牵头组织跨区域气象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与气象深度融合应用。重点组织开展暴雨(雪)、沙尘暴、强对流等高影响天气监测预报预警关键技术研发。开展农业气象灾害防御、人工影响天气、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气候可行性论证等重点领域服务技术攻关。加强雷达、卫星、智能网格、数值模式产品等新资料本地化释用和订正技术研究。(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科技局)
(二十)加强气象科技创新机制建设。支持建立气象监测预报预警等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机制。在气象科技项目的组织实施中探索公开竞争、定向委托、“揭榜挂帅”等方式,重点解决气象业务服务领域“卡脖子”问题。扩大科研人员自主权。健全气象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机制和创新激励政策,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与气象业务服务有效衔接。(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科技局)
六、夯实充满活力的人才培用体系,打造高水平气象人才队伍
(二十一)加强气象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气象重点人才计划,在气象预报、气象服务、气象监测、气象信息技术等专业领域及农业气象、生态气象等交叉学科领域,培养造就一批气象科技业务带头人、优秀气象青年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快形成气象高水平人才梯队,推进科技前沿技术在气象领域应用。将气象人才培养统筹纳入各级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常态化干部交流挂职、培训工作机制,推动气象人才队伍转型发展和素质提升。(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总工会、市气象局)
(二十二)优化气象人才发展环境。加大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业务单位的合作力度,加快建设高层次气象人才队伍。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职称评聘等紧密联系的气象人才评价体系,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服务等各环节政策链条。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对在武威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总工会、市气象局)
七、保障措施
(二十三)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对气象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机制,将气象高质量发展纳入相关规划,统筹做好资金、项目、用地等支持保障,协调解决气象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二十四)加强法治建设。依法保护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实施公众天气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统一发布制度,规范人工影响天气、气象灾害防御、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气象信息服务等活动。将气象执法人员纳入地方行政执法培训。强化气象标准应用实施。
(二十五)强化支持保障。加强对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落实中央、地方双重财政保障体制,按照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原则,加大对气象事业的资金投入力度。强化气象事业发展规划属地管理和气象规划重点工程立项批复,落实项目建设用地和地方项目建设经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相关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气象部门职工同等享受属地标准的津贴补贴,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8月17日,国内首台应用全功率变流技术的小水电机组改造项目——浙江绍兴新昌藏潭桥水电站2号机组实现全功率并网运行。该项目由南瑞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绍兴供电公司、新昌县水利水电局共同实施。项目机组改造后,可根据来水水情,通过电流闭环控制和电压开环控制方式调节,实现变速恒频运行,年综合发电
北极星电力软件网获悉,8月16日,阳江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阳江市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整合各风电企业现有的气象观测仪器,推动将企业以及气象部门的实时气象观测数据纳入海上气象数据库,推进风电企业与气象部门的气象观测数据相融合,打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8月8日,瑞安市发展和改革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瑞安市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办法(修订)》意见的公告。公示时间2023年8月8日至9月7日。文件提出,所有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应当履行备案、设计、安装和验收程序,并接入浙江省可再生能源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市
北极星电力软件网获悉,7月27日,清远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清远市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面向重点行业开展全链条气象服务,建立专业气象服务清单,建立分区域、分行业、分灾种、分场景的专业气象服务平台,推动气象服务深度融入生产、流通、
近日,广东电网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的首个广东省天然气电厂全景实时监测系统正式上线运行。该系统基于广东省天然气海量数据,构建了天然气系统与电力系统联合调度模式,能有力解决现有天然气电厂调控难题,有效强化一次能源供给实时监测预警能力,显著提升天然气机组在保障电力供应中的支撑作用。截至6月
7月12日,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通过在营销2.0新增的分布式光伏监测模块,筛查出宿迁地区某分布式光伏电站近几日发电量异常,随即下发了异常预警工单。宿迁供电公司员工董训鹏接到工单后,到现场核查,发现是电站并网开关跳闸所致,帮助客户更换了开关。上半年,江苏全省低压分布式光伏电
北极星电力软件网获悉,7月11日,河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源市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35年)》(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开展风能、太阳能资源精细化评估,提升电力气象灾害精准预报预警和光伏、风能发电功率预报能力。提升经济发展服务保障能力。加强气象保障
北极星电力软件网获悉,5月15日,四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印发四平市贯彻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重点任务和分工方案的通知。文件提出,推动气象服务深度融入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针对旅游、电力、保险等重点气象服务领域,发展融入式气象服务。提升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
4月11日,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基于企业级实时量测中心实现分布式光伏采集数据实时同步至调控中心,标志着光伏数据实现跨专业同步,为分布式光伏群调群控奠定良好数据基础。据了解,湖南省当前光伏装机容量达710.95万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达374.49万千瓦,占比约为52.45%。由于分布式光伏数
北极星电力软件网获悉,3月14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广东省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通知。《意见》指出,开展风能、太阳能资源精细化评估,提升电力气象灾害精准预报预警和光伏、风能发电功率预报能力。探索建设气候投融资研究机构,发展碳信用气象服务技
“遥控分闸10千伏海泉Ⅰ线与海泉Ⅱ线联络开关、负荷校验通过,一、二次设备正常,晨操方案执行完毕,成功率100%。”11月10日,南方电网海南三亚供电局执行“配网馈线组整组晨操测试”作业,10个开关20次合闸和分闸操作圆满成功,这是三亚配电网数字化建设的一个缩影。作为电网的“神经末梢”,配电网是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与粤中西部的连接点,区域供电既有大湾区高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又有农村电网特性。广东电网公司佛山高明供电局以“可观、可测、可调、可控”为方向,根据现有电力网架基础,紧紧围绕配电网数字化转型、新能源管控、微电网、配电柔性多状态开关技术、电力需求侧管理等
·ABB电气,作为电气问题解决专家,解决中国客户和合作伙伴在能源转型中面临的迫切问题·创新引领企业发展,ABB迅速响应本土需求,加速创新成果落地应用·旗下企业位列“第24届中国电气工业100强”,“领军企业10强”和“创新企业10强”2024年11月15日,“第24届中国电气工业100强研究”于第20届中国电
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金风服务始终致力于用数字化手段推动新能源“无人”运营,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滑县的天润新能驭风风电场,在“无人化”运营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无人化”升压站完成高频巡检驭风风电场装机总容量49.8MW,包括16台GW150-2.8MW机组和2台GW150-2.5MW机组。在
11月15日,《中国网信》杂志2024年第11期刊发国家能源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刘国跃署名文章《全面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构建一体化数字化国际化发展新格局》,全文如下:全面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构建一体化数字化国际化发展新格局国家能源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刘国跃能源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和动力,关系人
近日,国网福建宁德寿宁县供电公司与国网浙江温州泰顺县供电公司举行浙闽边界电力一体化座谈会暨合作签约仪式。国网寿宁、泰顺县供电公司有关分管领导、部分负责人参加签约活动。会上,寿宁公司表示,寿宁泰顺两县地域相邻、文化相近、经济相融,企业跨县经营活动日益频繁。加强寿宁、泰顺跨省两县供电
近日,在2024(首届)认证赋能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由宁夏电力委派所属鸳鸯湖公司作为制造商完成的“基于5G云边协同的电力人工智能物联网系统”,通过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全国首批应用软件国产化等级认证,获得五级(最高级)认证证书,这也是编号为CQC24001100001的全国首张“应用软件国产化等级认证”证
11月15日,宁夏吴忠市人民政府印发《吴忠市燃气发展规划(2024-2035年)》的通知(吴政办发〔2024〕23号),其中指出,燃气经营企业全面构建基于数据采集与监控(SCADA)、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智慧燃气”管理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和燃气生产、储存、输送、使用等全过程数字化管控
11月19日,浙江省首座新型数字化智能变电站——110千伏雷东变电站正式送电投运。作为国家电网新型数字化智能变电站试点之一,雷东变电站区别于常规变电站,创新采用二次在线监测技术和二次回路智能标签系统。其通过构建变电站二次系统数字孪生模型,实现了全站信息的三维可视化查询,不仅全面提高了智
11月13日,隆基与能源巨头沙特国际电力和水务公司(以下简称“ACWAPower”)旗下全资子公司NOMAC在上海正式签署司南挑战者服务合作谅解备忘录(MOU)。刘玉玺与MazharSaleem见证签约完成此次签约旨在通过深度技术协同和光伏电站数字化运维的全面合作,共同提升清洁能源电站的运维效率与资产价值。签约
最近,由《中国质量》杂志社主办的2024年全国QC小组成果发表交流活动(第二期)在河南郑州举办,盐城供电公司人力资源服务室“凝心聚力”QC小组课题《提高教育培训管理数字化应用率》,斩获“示范级”最高级别荣誉。一直以来,盐城供电公司认真落实上级质量工作要求,积极推进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贯彻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1月21日,中民(辽宁)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到辽宁大石桥市洽谈氢基新能源清洁燃料项目并进行签约。在签约仪式上,李子恒与企业代表共同签署了协议书,标志着辽宁大石桥市在氢基新能源清洁燃料领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进一步加速了向绿色、可持续能源发展模式的转型。期待氢基新能源清洁
11月20日,国网天津电科院完成2024年度新能源消纳能力测算集中工作。据了解,本次集中工作历时近一个月,电科院支撑公司调控中心主要开展新能源消纳能力测算、新型储能利用分析及配置测算、分布式电源承载力评估等三个专题工作,同时配合华北网调完成新能源预测误差分析及日前平衡风险评估专题工作。本
11月16日,由中国能建中电工程西北院总承包的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源网荷储100万千瓦光伏配套220千伏送出线路工程正式带电投运。乌鲁木齐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疆首个国家级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自治区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首府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开发区增量配电网项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21日,金鑫新能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公司控股子公司中钠储能新能源科技(甘肃)有限公司根据业务发展需要,拟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的提案。据了解,新公司名称为中誉宸新能源科技(甘肃)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张晓红。主要经营范围包括:储能技术服务、电池制造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电建电投临潭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成立,公司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法定代表人为杨东曜,注经营范围包含:新兴能源技术研发;风力发电技术服务;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合同能源管理;发电技术服务;储能技术服务等。据天眼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中国电建间接全资持股。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答复摘要指出,近年来,分布式新能源快速发展,已成为能源转型的重要力量。“隔墙售电”、源网荷储一体化等模式正在各地进行探索。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适应“隔墙售电”、源网荷储一体化等新模式发展,会同有关方面研究完善促进新能源就近消纳的相关价格机制
近日,变流器故障信息采集技术在佛山宝塘储能电站成功实施,成为全网首例新能源并网设备故障信息接入调度监视试点,弥补了公司新型电力系统二次设备监视的空白。据了解,光伏逆变器、风电变流器、储能变流器等新能源并网重要设备,不对外开放故障录波信息,存在故障信息监视盲区,不利于设备故障或脱网
初冬,阳光洒在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来自五湖四海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在这里汇聚,播下创新的种子。武汉东南部的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有“中国光谷”之称,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就坐落于此。11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到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考察。他强调,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
11月19日上午,云南晶赛新能源有限公司年产5GW光伏组件制造及配套项目(一期1.5GW)开工仪式在云南思茅产业园区宁洱片区举行。作为普洱市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的重点支撑项目,云南晶赛新能源有限公司年产5GW光伏组件制造及配套项目(一期1.5GW)总用地面积42.95亩,一期工程拟新建建筑面积17767.05平方
编者按大力发展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是中国电力系统实现绿色转型的必由之路。新能源发电的随机性、间歇性和波动性导致系统运行状态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同时,随着“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一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和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相继投运,形成了交直流互联的大电网格局。因此,亟需分析新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广西南宁市人民政府印发《南宁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3~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推进重点耗能企业通过南方区域绿色电力交易市场购买风电、光伏发电等绿色电力,提高绿色电力消纳水平。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持续提高,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