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产业评论正文

国外电厂的那些事儿

2023-08-07 14:58来源:跟着风行走关键词:火电厂火电企业火电建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尽管没有去过国外的电厂,但是身边的不少领导同事去过,所以也听过很多那边的故事。

(来源:微信公众号“跟着风行走”)

我的领导前些年去过澳大利亚一家大型电厂,他当时在锅炉汽机上转了很久,回来后对我说他在现场几乎没见过什么大缺陷。我的领导是我们专业最权威的专家,他的话把我震惊了很久。

我在国内没见过这种电厂。我在现场看到的到处都是问题,无论多好的电厂都经不起细看。

管理模式也跟国内有很大的不同。

有个电力行业的大领导经常带队出差去国外,他告诉我了很多国外电厂的管理模式。这位领导耕耘电力行业多年,本身就是电力和投资领域的专家,所以看法非常专业和中肯,

1996年他在美国实地参观一个燃机电站:电站只有一台机组,十几万的容量,就坐落在沙漠里面。光秃秃的沙漠中央除了这一个工厂什么都没有。电厂没有围墙,只有一圈铁丝网,我怀疑那个铁丝网是为了防止动物进去。电厂居然没有大门,只有一个栅栏。

因为没有大门,加上平时也没有外人去,所以连门卫室都没有。如果有人想进来,就在栅栏那里按门铃,主控室里的操作员通过监视器看到人,远程操控开门。电厂职工也少,平时好像是五班三运转,所有的人加上管理人员30多个人。

当时考察团里有个在国内四台125MW机组电厂的厂长,他感慨在他的厂里看门的保安都超过了美国人电厂的员工……

无独有偶,关于电厂职工人数方面,并不仅仅是美国电厂的独特优势。

听说在80年底末期,西北电管局一个领导去日本考察回来反馈,一个装机105万千瓦的发电厂,员工只有100多人,全部设备计算机管理,一键启动。扪心自问,我们发展这么多年了,能做到“一键启动”的电厂又有几个?

看过一本书,70年代末开始建设宝钢的时候,请来日本专家做顾问。日本人说同样的工厂在日本定员是6000人。小平同志说那么我们加一个党委书记,定员就是6001人吧,再也不能增加了…..

直到现在,人数这个问题在国内还比较突出,我去过国内那么多电厂,尽管我们人数很多,但是感觉大家都很累,各个岗位都是。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继续说那个大领导的见闻,他在澳大利亚见过沙漠里面的燃煤电厂(看来在沙漠里面建设电厂是国外的爱好),八台20万机。那是一个坑口电站,煤从皮带传输过来就直接进锅炉烧了。

老外的设计理念很独特,烟囱不是很高甚至都没有上脱硫设备。代表团询问为什么不加脱硫,电厂回复说周边都是沙漠,方圆几十公里以外才会有人,没有任何脱硫的必要。

领导给我讲这些的时候,我想了半天。既然没有人烟,这个脱硫确实没有意义。

另外一个特色是电厂的防尘处理。

因为烧煤,国外燃煤机组厂区内很多地方都是一层厚厚的煤灰,锅炉钢结构和平台上都是厚厚的煤灰,压根都不去清扫。不过凡是要求精密的这个地方都是一尘不染,比如整个电气系统和主控室里面,非常干净。

老外对此解释是,锅炉就是烧煤的地方,为什么要打扫呢?这样最省钱啊。

另外的特点是老外没什么办公室,那边就把电厂当成发电的车间,有会议室但是里面真的很简陋,跟我在来宾B厂看到的一样。他们在这些环节中拼命地压缩成本,一切不必要的钱都可以不花,但是在重要设备上非常舍得花钱。

领导总结的结论是,老外的钱都花了该用的地方,虽然他们机组造价并不是低,但都把钱用的都用在刀刃上。

我觉得说的很对。最近马斯克的上海超级工厂频频上镜,我看了他们的厂房很有感触。厂房非常宽大,但是井井有条,布置的很讲究,厂区却很简单几乎没什么绿化,办公区域也很简陋。

反过来看,我们国内很多电厂外表光鲜,办公大楼和集控室非常气派,说是百年大计质量为本,但是招投标都是最低价中标,再加上基建时不停地抢进度保工期,抢着抢着就留下了很多缺陷。有些缺陷投产之后要花几倍的力气去消除,甚至永远也无法消除。

昨天写了一篇文章《我见到的那些进口机组》,很多人给我私信留言,国外的设备体会都很好。我们也有很好的设备,但是总体说来,跟国外还是有差距,另外好东西因为贵,投标没有有优势,反倒更不容易被应用。

这些年我们一直在拼命上大机组,不停地淘汰旧机组,新机组参数越来越高,容量越来越大。其实很多关停的机组设备还不错,还能留下来使用。我经常呼吁应该留下那些老旧机组,争取做一下延寿。

有人批评我,要用发展的眼光看行业。我认为他说的对也不对。我们是需要发展,在我看来,目前浪费的程度更多一些。都是纳税人的钱,花民脂民膏还是要心存敬畏。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EIA)2018年的数据美国还有大量的单机100MW以上燃煤或燃气蒸汽发电机组,有些都已经运行40年、50年甚至60年。日本国内也有不少运行时间超过50年的机组。

美国人日本人比我们都有钱,但是他们没有这么大面积关停旧机组建设新煤机。有个读者给我留言:工业上没什么弯道超车这一说,能追上人家就不错了,经验都是累积起来的,有些设计思路和经验并非一朝一夕就拿出来了,都有个试错的过程。

我觉得他说的有道理。电力行业发展这么多年,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发电第一大国,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还是很大。既不妄自菲薄,也不能夜郎自大。不沾沾自喜,更不能忌讳莫深回避问题。只有学习别人的长处,补充自己的短板才能全面成长。

设备和技术的差距一定会逐渐缩小,但是经验的掌握包括管理的精髓还要全行业的努力。王阳明所谓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即为此意。

一百多年以来,从魏源提出来“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我们一直在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无数电力人怀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强的能源保障愿景,在本职岗位上锐意进取、苦干实干,共同把自己的热血和汗水汇聚一起,创造出了行业的瞩目成绩。

只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相关阅读:我见到的那些进口机组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火电厂查看更多>火电企业查看更多>火电建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