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绿证制度不是完全独立的,反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绿证制度仅仅改革供给侧是不够的,还需建立配套机制保障其实施,兼顾保稳定与改到位,即开启绿证制度的“下半场”。
(来源:电联新媒 作者:刘连奇)
《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即1044号文件),对绿证的管理、核发、交易、认证全流程作了规范统一,结束了之前绿证制度的“混乱局面”,绿证制度的供给侧改革已经明确方向,绿证制度“上半场”即将走完,以绿证制度需求侧改革为主的绿证制度改革“下半场”亟需登上历史舞台。
绿证制度的“上半场”
1044号文件的发布,是结合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与我国能源结构重大调整目标,以供给侧为主对132号文件进行了重大改进。
一是在主体上扩大了绿证的核发范围,对建档立卡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全量核发绿证,实现了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全覆盖,认可了所有可再生能源电力的绿色价值以及其供给可再生能源电力对改善环境所做的贡献。
二是在绿证核发的管理上统一由国家能源局进行负责,包括制定核发与交易规则、组织开展核发和交易以及监督管理实施,防止个别企业、组织颁证的源头性混乱,也避免了地方自行其是,绿证制度的管理更加规范,极大地提高了绿证的权威性与国际认可度。
三是在交易方式上文件对其进行了具体明确,明确了绿证交易可采取双边协商、挂牌与集中竞价等方式进行,并将绿电交易平台扩展至北京、广州电力交易中心以及其他交易平台,可再生发电企业出售绿证更加的方便快捷,交易效率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四是在认证标志上统一并规范消费可再生能源认证体系,为绿证设计统一编号以及相关信息,明确了以绿证认证绿电环境属性的唯一性,将打破绿证与地方“变种绿证”以及“合同代证”并存局面,有效避免“一电多证”造成绿色环境价值被重复计算风险,进一步增强绿证的权威性和通用性。
仅有绿证制度的“上半场”并不是完整的绿电制度
绿证制度实质上是一种以绿证为标的物的交易制度,在交易中需要供给侧与需求侧共同参与,仅有供给侧参与的交易制度是不完整的,在实际应用中也很难发挥实效,存在以下问题:
绿色价值的需求不是自然形成的。无论是国内绿证还是国外的绿证制度实际上都是一种“政府立租”行为,通过电力用户支付可再生能源的绿色价值承担用能清洁化的成本。目前国内购买绿证动力主要来源于“出口导向”,绿证购买方希望通过为绿色价值付费对产品进行绿色认证以求进入国际市场,相当于国外政府立租了中国企业,其余企业或个人购买绿证完全依靠自愿,几乎没有消费动力来源,造成绿证的需求量相对于供给量而言非常小,绿证的供需无法准确反映环境属性增值。1044号文发布后对所有建档立卡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核发绿证,有效实现了绿证在全国范围内的全覆盖,但同步也会增加绿证的供给量,在没有新需求的情况下,绿证的实际价值尚无法充分体现。
可再生能源不参与市场造成绿色价值的双重收费。我国对可再生能源发电长期采用固定电价制度,带补贴项目只不过是财政出了一部分固定电价而已,不带补贴项目虽然财政没出资金但是改变不了仍然使用固定电价不承担平衡责任、由调节性机组无偿支付平衡责任承担的费用现实。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带补贴的固定电价项目中,由国家财务部门批复一部分资金来执行补贴政策,实质上补贴资金的最终来源还是来自消费者,而在固定电价中本身已经包含了足够的收益,对其核发绿证相当于再次向用户收了一次附加基金。在平价的可再生项目中,可再生能源在不参与市场的情况下,实质上还是执行原有的固定电价机制,只不过补贴由调节性电源支付。在固定电价机制下,由于可再生能源发电出力具有波动性与不确定性,系统的平衡责任基本由火电承担,造成火电的利用小时数下降并且煤耗增加,火电成本的上升最终由全体电力用户买单,加上用户为其承担的绿证收益,相当于未参与市场的可再生能源得到了两笔绿色收益,出现该部分绿色价值向用户重复收费现象。
绿证的定价机制没有锚点。绿证制度的推出开启了“市场价+绿证”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新模式,但是目前绿证交易价格是用第一笔绿证交易的50元一张的绿证价格为作参考值,并且价格参考被沿用至今。在绿证全量进入市场后,加上消费绿证全凭自愿的背景下,没有强制性电价加价作为调控绿证价格的手段,如果绿证价格完全由市场定价,绿证价格就没有准确的参考,很可能会出现绿证价格在短时间内极高或极低的大幅波动,甚至出现绿证价格“失控”的情况,仍然起不到稳定绿证价格的预期作用,进而导致“市场价+绿证”模式不能对可再生能源收益形成稳定的预期,同时国家调控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速度和质量将无从下手。
绿电交易不应是增加现有可再生发电收益的手段。绿电交易是在电能量基础上进行绿色价值加价,绿色价值加价本应是为了保证可再生企业有能力去支付购买的调节成本。国外绿电交易是通过用户购买电力同时搭售绿证方式进行,在其大部分合同中约定在可再生能源上网点进行交割且平衡责任明确由用户进行承担。与国外不同的是国内的绿电交易进行的号称是“证电合一”的交易,实际上买方用电与卖方发电在同一时段无法对应,发用电的不匹配将会在系统中产生平衡责任,现行绿电交易合同中没有约定平衡责任的承担方,简而言之就是没有承担方,然而平衡责任却不会凭空消失,只能由具备调节能力的调节性电源承担。可再生企业拿到了绿色价值加价收益却没有向火电等调节电源支付平衡费用使得可再生企业“富上加富”,而本就经营困难的火电企业依然在无偿提供平衡服务,出力方与收益方出现不统一现象不符合经济规律,也不利于市场公平。
绿证制度亟需进入“下半场”
绿证制度不是完全独立的,反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绿证制度仅仅改革供给侧是不够的,还需建立配套机制保障其实施,兼顾保稳定与改到位,即开启绿证制度的“下半场”。
通过绿证配额制度建立稳定的绿色价值需求。绿水青山是所有人的绿水青山,保护环境、促进能源绿色转型是所有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建议及时推出与绿证制度配套的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度,促进全社会共同平等承担能源转型成本,共同为可再生能源的绿色价值付费。“绿证+配额”机制既是国际通行做法,也是推动我国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有了绿证消费配额制度,才能促使电力用户之间公平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为社会全员消费绿证带来内在动力,调动需求侧消费绿证的积极性;同时合理的配额分配机制,也有助于实现绿证市场的供需平衡,起到稳定市场作用。
通过可再生能源进入市场解决绿色价值双重收费问题。绿证收益从另一方面来说可以认为是为了弥补可再生能源进入市场后的收益损失(即可再生企业向火电等调节型电源支付的调节成本)。绿证市场是全国性的市场,但是可再生能源参与市场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必然出现未参与市场的可再生发电企业未支付调节成本但是获得绿证收益现象,存在可再生发电企业“搭便车”“吃两头”行为,因此要尽快推动全部可再生项目进入市场以解决其绿色价值重复收费问题。同时由于各地可再生项目发展不尽相同,在可再生能源开发不足的地区绿证价格将会超过其入市后的损失,同样在可再生能源开发过多的地方绿证收益将无法补齐其参与市场损失,可通过“补齐”与“补不齐”作为价格杠杆引导各地区可再生项目的开发与投产顺序,以促进可再生项目的合理布局。
建立绿色加价制度。2022年,国内多地为保证用电平衡针对高耗能行业制定了用电加价政策,对其超出合同的用电量进行用电价格加价。绿证制度可以同样参考其加价机制,对于未按时完成绿色消费义务的电力用户收取合理的电价加价作为其用电的绿色加价,一是通过以加价机制中未完成绿色消费义务电价加价为锚点合理的对绿证价格进行调控,防止绿证价格在市场中进行大幅波动,能够起到稳定市场价格的作用。二是通过政府进行监管和监测,对不按时完成绿色消费义务的用户进行处罚,提高电力用户的逃避绿色消费义务成本可以促使所有电力用户按时按量履行义务,保证绿证制度需求侧公平,防止绿证制度在需求侧演变成“一纸空文”,确保绿证制度的有效实施。三是可通过绿色加价制度调控可再生能源发展速度,避免出现可再生能源项目与可再生装备制造的大起大落。
同步进行绿电交易改革。在1044号文进一步明确了绿电交易合同中分别约定绿证与物理电量的价格后,绿电的绿色价值属性已经被以绿证的形式与电能量剥离,绿电交易在实质上已经变成了在同一合同中进行的两种交易,“证电合一”已名存实亡,因此绿电交易应同绿证制度同步进行改革,绿色属性已经纳入绿证管理范畴,其剥离出绿色属性后的电能量部分应与常规电源发电在市场中同台竞争,在交易合同中应明确电力在发电侧上网节点购买,由购买绿电的电力用户或者售电公司承担平衡责任,厘清主体间经济责任,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这才是真正实现了为绿色价值付费。
就像练就绝世武功需要完整修炼武功秘籍的“上篇”与“下篇”一样,建立完整成熟的绿证交易制度既需要绿证制度的“上半场”做外在支持,还需要绿证制度的“下半场”做内在动力。应尽快完善绿证制度的配套机制建设,推动绿证制度“下半场”及早开幕,内外兼修,推动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形成“绿证+市场”的价值体系,加快新型能源体系构建,早日实现我国能源结构转型目标。
本文系《中国电力企业管理》独家稿件,作者电力行业从业者。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5月28日,广东省阳春市人民政府印发《阳春市推进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该《实施方案》提出五项主要任务:1、公共机构(设施)宜装尽装。鼓励在市直机关、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所管辖的公共建筑及新建公共建筑中安装光伏发电系统;2、工业园区全覆盖。对阳江阳春产业园区进行绿色化改
近年来,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科学指引下,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2025年5月28日,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在京隆重发布《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4年度》《抽水蓄能产业发展报告2024年度》《中国可再生能源工程造价管理报告2024年度》《中国可再生能源工程建设质
随着新型能源体系的加快构建,华中区域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正在加快,绿色电力占比逐年提升,今年截至4月底,新能源装机达到1.90亿千瓦,占比43.7%,为第一大装机电源,新能源发电量815亿千瓦时,占比达到23.8%。在《电力中长期交易基本规则—绿色电力交易专章》的指导下,华中各省绿电交易规则逐步
5月20日,环阿尔泰次区域国际合作会议在新疆阿勒泰市召开,来自中国、哈萨克斯坦、蒙古国、俄罗斯等相关国家的代表共270余人参会,共同探讨区域协同发展。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通过建立“绿证交易+智慧保电”双轮驱动模式,实现跨国合作会议100%全绿电供应。为确保会议期间电力可靠供应,新疆电力创新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做出重要部署,强调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明确了我国电力转型发展的方向。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重要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的第二次会议时提出,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
近日,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发布外贸电力景气指数,以用电数据反映浙江外贸企业经营情况,为浙江应对外贸形势变化提供数据支撑。外贸电力景气指数反映范围覆盖浙江全省2万多家规上外贸型制造企业,包括整体指数、特征指数和感应指数,分别监测全口径规上外贸型制造企业出口交货值、用电量等数据,反
高新区通过中国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平台,在全市率先成功采购35.5万张绿色电力证书。此项目标志着我区在用电端实现了绿色电力消费,为可再生能源发展,降低对化石传统能源的依赖,减缓气候变暖作出了积极贡献。绿色电力证书,作为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的“电子身份证”,是我国可再生能源电量环境属性的唯一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近日,河南省发改委印发《河南省绿证绿电交易工作细则(试行)》的通知,对绿证给出最新要求。通知指出,文件适用于省内生产的风电、太阳能发电、常规水电、生物质发电、地热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电量对应绿证的核发及相关管理工作。文件指出,要加强绿证绿电与节能降碳政策
从广西电力交易中心获悉,2025年,广西陆上集中式新能源发电企业全电量参与中长期市场化交易,标志着以市场化方式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迈出关键步伐。截至目前,广西已有262家新能源发电企业完成注册并开展交易,累计成交新能源电量402.16亿千瓦时。据了解,今年1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
5月26日,广东省能源局发布关于2025年公共机构节能降碳工作安排的通知,通知指出,鼓励公共机构因地制宜推广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持续推广分布式光伏、新能源汽车以及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电能替代,扩大“绿电”应用规模,鼓励通过购买绿证等方式促进非化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日前,江苏省人民政府印发《江苏省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2025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完善水电气网等行业服务标准,全流程在线跟踪提醒办理时限,鼓励地方划定外部管线施工作业的限制区域或应避让的目标物,简化并联审批手续。将临时用水、临时用电申请办理纳入
5月28日,广东省阳春市人民政府印发《阳春市推进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该《实施方案》提出五项主要任务:1、公共机构(设施)宜装尽装。鼓励在市直机关、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所管辖的公共建筑及新建公共建筑中安装光伏发电系统;2、工业园区全覆盖。对阳江阳春产业园区进行绿色化改
5月20日,环阿尔泰次区域国际合作会议在新疆阿勒泰市召开,来自中国、哈萨克斯坦、蒙古国、俄罗斯等相关国家的代表共270余人参会,共同探讨区域协同发展。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通过建立“绿证交易+智慧保电”双轮驱动模式,实现跨国合作会议100%全绿电供应。为确保会议期间电力可靠供应,新疆电力创新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做出重要部署,强调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明确了我国电力转型发展的方向。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重要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的第二次会议时提出,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
近日,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发布外贸电力景气指数,以用电数据反映浙江外贸企业经营情况,为浙江应对外贸形势变化提供数据支撑。外贸电力景气指数反映范围覆盖浙江全省2万多家规上外贸型制造企业,包括整体指数、特征指数和感应指数,分别监测全口径规上外贸型制造企业出口交货值、用电量等数据,反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近日,河南省发改委印发《河南省绿证绿电交易工作细则(试行)》的通知,对绿证给出最新要求。通知指出,文件适用于省内生产的风电、太阳能发电、常规水电、生物质发电、地热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电量对应绿证的核发及相关管理工作。文件指出,要加强绿证绿电与节能降碳政策
“双碳”目标背景下,园区作为产业集聚和能源消费的重要载体,成为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零碳园区”概念,并将其列为2025年重点工作之一;今年,“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零碳园区指在产业园区内,通过规划设计及建设,充分利用清洁
5月15日,河南省发改委印发《河南省绿证绿电交易工作细则(试行)》的通知,文件适用于省内生产的风电、太阳能发电、常规水电、生物质发电、地热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电量对应绿证的核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电网企业、电力交易机构应在归集和报送电量数据时标注绿证对应电量是否纳入可持续发展价格
北极星储能网讯:5月22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电力供应环境可持续性关键绩效指标报告(2024年度)》发布。其中指出,2024年,上海市需求响应管理平台签约高压用户4399户,注册负荷集成商45家,共计接入可调节负荷398.25万千瓦,同比增长28%;用户覆盖工业、商业楼宇、电动汽车、铁塔基站、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19日,北京经开区印发《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其中提出:针对市场需求端应用新技术时了解不足、渠道不畅等情况,着重在新型储能、碳中和、碳足迹及循环利用等方面,初步构建路演、推广和试点的应用体系。持续推进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发展,新建工业
能源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和物质基础,当前新一轮能源革命和产业变革都在深入推进。大力发展新能源是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抓手,而促进新能源与产业协同是以能源转型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来源:电联新媒作者:刘坚、邓良辰、赵晓东、王娟)促进新能源与产业协同发展是推动能
今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136号文”)要求新能源全电量入市,并通过机制电价、竞价规则等实现市场化转型。这也给储能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目前市面上有两个观点,一是短期内,储能发展速度将大为受限;二是长期来说,
5月28日,广东电力交易中心通报2025年6月中长期交易情况,综合考虑6月双边协商交易、月度集中竞争交易(市场用户负荷曲线)、月度分时集中竞争交易结果,6月份月度综合价372.70厘/千瓦时。详情如下:关于2025年6月中长期交易情况的通报一、年度交易情况2025年6月份年度合同均价为390.87厘/千瓦时。二、
5月28日,广东省阳春市人民政府印发《阳春市推进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该《实施方案》提出五项主要任务:1、公共机构(设施)宜装尽装。鼓励在市直机关、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所管辖的公共建筑及新建公共建筑中安装光伏发电系统;2、工业园区全覆盖。对阳江阳春产业园区进行绿色化改
5月27日,上海融和元储能源有限公司与襄阳国铁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国铁轨道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分别简称为襄阳国铁、湖北国铁)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襄阳国铁董事长曾建勇、副董事长鲁再平、湖北国铁总经理王金陡、融和元储董事长张涛、总经理施婕和副总经理夏雨、融和元储绿电交通事业部总
5月27日上午,瓦努阿图副总理科纳坡一行莅临天合光能德阳基地参观交流,落实去年中瓦两国发布的联合声明,在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低碳等领域务实合作,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全面有效实施。四川省外办副主任李怀强、德阳市委副书记朱莉、德阳市委外办主任顾申伟、什邡市委书记
5月份,省间中长期市场按工作日连续运营,共达成5月月内及6月月度交易182笔,交易规模167亿千瓦时。01达成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锦屏官地等大水电增送交易13.1亿千瓦时。02达成庆东、灵绍、天中、陕武、吉泉等直流配套电源及阳城电厂增送交易55.2亿千瓦时。03达成华北、东北、西北等富余电力送华东
遍布各地、十几亿千瓦容量的新能源是如何点亮万家灯火的?它的背后有一个强大而复杂的“光明守护者”——高比例新能源大电网运行控制系统。它是监测、分析、控制电力系统各环节的生产运行系统,是电力系统的“高清镜像”“智慧大脑”和“坚强卫士”,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历经十余年科研攻关、自主研发的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8日消息,青海省发改委及省能源局召开“能企直通车”座谈会,提到,介绍《青海省发挥绿电优势推动产业外向型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的起草背景,重点说明了优化绿电供应模式、提升储能调峰能力、提高绿电消费认证水平、健全绿电市场机制、开展碳排放核算、推进产业出口转型
5月27日,北京绿电荷储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旗下芜湖荷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发布芜湖市富鑫钢铁有限公司50MW/100MWh用户侧储能项目EPC总承包公开招标招标公告。项目位于安徽省芜湖市,建设规模约50MW/100MWh,招标范围包括完成本项目所有工商业用户侧储能电站的前期合法合规手续、初步设计报告、设计、施工
随着新型能源体系的加快构建,华中区域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正在加快,绿色电力占比逐年提升,今年截至4月底,新能源装机达到1.90亿千瓦,占比43.7%,为第一大装机电源,新能源发电量815亿千瓦时,占比达到23.8%。在《电力中长期交易基本规则—绿色电力交易专章》的指导下,华中各省绿电交易规则逐步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发布河南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第一批改革典型案例,其中平顶山市优化要素服务保障降低园区企业生产成本入选。其中提到,平顶山市在用电上。大力发展绿色能源,推动风光电“源网荷储”一体化技术应用,打造绿色微电网,建设中国尼龙城和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两个增量配
为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建立一批零碳园区”的部署要求,5月24—25日,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会同能源局、工信厅组织开展高质量建设零碳园区遴选评审工作,坚持先行先试、示范引领,鼓励支持不同类型园区探索碳排放“近零-净零”路径,推动形成“共商、共建、共享、共赢”工作格局。精心组织申报,有效激活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