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大会现场)
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秘书长智慧代表王小康会长对出席会议的专家、企业家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并在致辞中表示,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工业节能提效工作需向能源低碳化、节能全流程系统化、管理精细化转变。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落实工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新思路,必须努力做好工业综合能效碳效工作,必须优化工业用能结构,推动终端用能电气化、低碳化,统筹用好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不同能源类别,积极构建多能高效互补的工业用能结构。他欢迎大家共同搭建协会平台,积极参加到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趋势之中,在科技创新、技术推广、标准制定、双碳工作、金融服务等方面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为推动工业企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智慧秘书长)
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专项三处副处长刘嘉女士在致辞中表示,工业综合能效提升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随着新能源和数字化技术为代表的新科学、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工业节能、工业综合能效提升赋予了崭新的内涵。她强调应该坚定战略定力、坚持战术上的灵活和科学,勇立潮头、坚持正确的发展路径,携手并进,实现科技引领产业发展。
(刘嘉副处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协会综合能源系统专委会名誉主任委员顾国彪致辞,顾院士指出,工业是我们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也是能源、消费、碳排放方面的重要领域,减排和节能是我国工业发展面临的双重压力,一定要将节能增效与技术发展有机结合,聚合力量,实现共同发展。
(顾国彪院士)
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及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高文胜在致辞中对多年来支持研究院工作的各位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也是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重要源头。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持续开展工业综合能效提升相关工作,研究院智库研究团队承担了工信部节能司和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委托的《面向能效提升的工业绿色微电网发展路径研究》课题,将工业绿色微电网的边界拓宽至“综合能源系统”,并提出了油田绿色微电网、钢铁和电解铝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方案,实施路径,和政策建议,为明确工业绿色微电网发展潜力和路径、推动行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他希望此次大会能够为嘉宾提供广泛交流和深入探讨的平台,为推动工业综合能效提升贡献力量。
(高文胜教授)
聘书颁发仪式上,协会秘书长智慧为欧阳明高院士颁发了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综合能源系统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的聘书。
(聘书颁发)
主旨报告环节,欧阳院士以“新能源动力与新能源电力-电动汽车车网活动智慧能源系统展望”为主题,从双碳目标出发,描绘了新能源汽车与新型电力系统融合发展的广阔前景,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引导。
(欧阳明高院士)
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工业碳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网新能源云项目负责人刘劲松在题目为《新能源云服务绿色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实践》的主旨报告中表示新能源云将为高比例新能源消纳,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提供重要支撑。
(刘劲松书记)
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综合能源系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主任、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院长、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康重庆围绕《电力系统动态碳排放因子与“源网荷”实体碳表系统》主题,从设备到软件平台系统介绍了碳计量的架构体系与应用实践。
(康重庆教授)
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电力电子技术中心负责人、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王成胜在题为《双碳背景下冶金领域节能途径探讨》的报告中分享了冶金领域节能降碳的具体实践,及短流程炼钢(电炉)、氢冶金等未来发展趋势。
(王成胜教高)
在企业分享环节中,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特变电工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教授级高工赵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零碳智慧储能总工程师谷延辉,北京京东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节能BU总经理、北京市科委与北京市节能中心专家库专家、中国节能协会理事会理事、中关村能源环境服务产业联盟副理事长赵智勇,中达电通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微电网新事业发展部业务总监鲁鹏,云碳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国网自动化专业专家库成员、宁东工业园区综合智慧能源管理平台研发牵头人乔木分别做了作题为《特变电工源网荷储工程实践技术交流》、《助力负荷侧用能绿色低碳转型的探索和实践》、《京东方零碳智慧工厂实施路径》、《工商业储能的应用价值分析》和《数字化技术服务动态碳中和发展的探索与实践》的企业经验分享,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各自企业在工业综合能效提升方面的工作。
(嘉宾演讲)
下午的平行会场一,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综合能源系统专业委员会、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及技术创新联盟举办了主题为“工业绿色微电网与综合能源系统”论坛,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张琨,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专项三处刘嘉副处长分别贯宣了工信部节能司对于工业绿色微电网相关工作的要求和思路。协会综合能源系统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孙凯、执行秘书长戴璟主持论坛。
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王永真、中南大学特聘副教授侯小超、大庆油田微网技术专家景志远、华北油田新能源技术专家亢清波分别作了题为《中国能源系统能效演变与综合智慧能源关键技术》、《自组织驱动下的串并联分布式能源与微电网自治运行控制》、《大庆油田智能微电网技术》和《华北油田分布式智能电网建设思路与进展》的主题报告。与会嘉宾围绕工业绿色微电网发展的机遇、挑战和实施路径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研讨。
(嘉宾演讲)
平行会场二“碳生产力发展论坛”由协会工业碳效专委会、国网新能源云碳中和创新中心举办,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管理委员会协办。来自宁夏宁东管委会、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国家发改委能源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北京绿色交易所、清华大学、国家电网、南方电网、金风科技、隆基绿能、宁德时代等单位代表,中国日报、中国电力报、《能源评论》等媒体代表参会。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碳效专委会主任委员刘劲松、宁夏宁东管委会副主任马占荣在会上分别致辞。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碳效专委会秘书长王函韵主持论坛。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高级专员万海滨、国家发改委能源所系统中心主任冯升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环资分院院长林翎、北京绿色交易所副总经理王辉军分别做了题为《城市能源系统低碳转型关键技术》、《能耗双控到碳排放双控路径》、《以标准化创新手段支撑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国家核证自愿减排市场促进碳生产力》的主题报告。
论坛发布了《零碳工厂、零碳园区创建指南》和新书《德国能源脱碳实践研究》,举行了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与宁夏宁东新能源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签约仪式,新能源云(宁夏宁东管委会)碳中和创新中心揭牌,碳排放双控工业园区孵化中心揭牌和“绿电百分百”行动启动仪式。和主题分别为碳生产力之新能源发展、碳生产力之全球生态文明治理的两场圆桌对话。
本次大会受到行业广泛关注,现场氛围热烈,取得圆满成功。大会的召开为对提升工业领域能效碳效,推动优化能源资源配置起到了积极作用。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作为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与纽带,致力于为政府当好参谋,为行业搭好平台,为企业做好服务,助力推动工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部分代表合影)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南网储能5月23日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回答“136号文取消新能源强制配储对储能发展有何影响?”这一问题时指出:136号文取消了新能源企业的强制配储要求,有利于推动新能源发展。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的背景下,随着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接入电网,电力系统对储能
编者按:5月20日,2025年世界计量日中国主场活动在广州举办。本次活动以“计量顺时代之需,应民生之盼”为主题,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主办,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南方电网公司承办。自有电网起,便有了电能计量。在我国,电能计量表发展先后历经了感应式电能表、机电一体式电能表、电子式电能表等阶段,电
能源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和物质基础,当前新一轮能源革命和产业变革都在深入推进。大力发展新能源是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抓手,而促进新能源与产业协同是以能源转型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来源:电联新媒作者:刘坚、邓良辰、赵晓东、王娟)促进新能源与产业协同发展是推动能
5月20日,长源电力召开业绩说明会,披露“十五五”规划进展、未来盈利增长驱动因素。长源电力表示,公司于2024年9月启动“十五五”发展规划编制,12月底已完成规划初稿,2025年将深度对接并主动融入区域及地方发展规划,立足湖北区域及公司实际,进一步优化完善“十五五”规划,年底基本形成规划文本。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长源电力5月20日召开业绩说明会,披露“十五五”规划进展、未来盈利增长驱动因素。长源电力表示,公司于2024年9月启动“十五五”发展规划编制,12月底已完成规划初稿,2025年将深度对接并主动融入区域及地方发展规划,立足湖北区域及公司实际,进一步优化完善“十五五”规划,年底基
5月21日,中国能建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在京拜会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宏志。双方就共同推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走深走实,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持续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进行深入交流。王宏志对中国能建及其所属企业在能源电力规划研究、项目建设、科技创新
随着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及新型电网的不断推进,电力系统的结构形态、运行控制方式及规划建设与管理发生了根本性变革。这场变革不仅体现在技术创新上,还涉及能源结构的优化与电网管理的现代化。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中,“十五五”期间的大电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承上启下,连接着
当前,中国正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随着风、光等新能源装机规模和发电量比例的不断上升,其波动性、间歇性与电网安全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近年来,抽水蓄能技术发展为这一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20日,国际大坝委员会第28届大会暨第93届年会抽水蓄能电站发展与展望专题研讨会在成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0日,国家交通运输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李颖介绍了关于交能融合相关进展情况,她表示,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重点从五个方面着手,推动交交能融合发展取得实效。其中包括,加强开展公路、水路、充换电站设施网络规划,加强与电网规划的协同布局,提升清洁能源就地保障水平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加速推进,源网荷储“协调互动”取代“源随荷动”成为核心特征,给电力系统的调度管理带来了全新挑战。南网总调积极应对挑战,迎难而上,提出了“构建一套管理体系,融入两种管理能力”的总体思路,通过构建云—边两级扁平化协同的管理体系、强化数字化管理能力和新型基层创新共
“十五五”是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全球能源格局深刻调整的重要时期。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能源电力将持续处于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转型的大趋势大环境中,如何更加有效地发挥电力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和先导作用,促进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目标的实现,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
编者按8月17日,2024工业综合能效大会在成都隆重召开,会上,中国能建北京电力设备总厂有限公司主任韩迪做了题为“源网荷储一体化方案及案例分享”的主旨报告,编辑部征得专家同意,在此分享报告PPT,欢迎品读![$NewPage$][$NewPage$]
为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2024年8月17日,以“发展工业绿色微电网,推动能效碳效双提升”为主题的2024工业综合能效大会在四川天府新区顺利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综合能源系统专业委员会主办,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提升工业领域综合能效碳效,推动优化能源资源配置。2023年8月15日,全国首个生态日,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与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联合主办的主题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背景下的工业节能低碳发展之路”的“2023年工业综合能效大会”在北京西
为了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配电系统的构建,2025年5月15日,浙江省轨道交通和能源业联合会联合北极星电力网主办的“第五届智能配电网建设研讨会”在浙江杭州召开。14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围绕新型配电系统的打造和现代智慧配电网的建设进行了分享交流,共谋智能配电发展蓝图。北极星总裁周荃在致辞
4月25日下午,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建院10周年暨第三届能源智库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清华大学中央主楼后厅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能创十载,智绘未来”为主题,由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文胜主持。来自国家部委、重点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机构的代表
新能源全面入市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杨迎1、钟海旺1,2(1.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2.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2025年2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该文件一经发布,立即引起
【友情提示】本文仅择取原文核心观点“如何看待和化解新能源入市带来的价格矛盾”分享给读者,可能存在以偏概全问题。更全面、更详细、更权威内容请参阅: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nbsp;智库之声|高比例新能源下我们需要怎样的电力市场?(来源:微信公众号“鄂电价格”作者:鄂电价格)截至10月底
为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2024年8月17日,以“发展工业绿色微电网,推动能效碳效双提升”为主题的2024工业综合能效大会在四川天府新区顺利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综合能源系统专业委员会主办,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
提升需求侧协同能力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清华大学电机系主任、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院长、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康重庆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成为关键载体和重要举措。当前,高比例新能源的
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西部地区绿电资源优势更加突出,产业西移动力有所增强,需要统筹“西电东送”和“西电西用”。(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能源报”作者:苏南)随着迎峰度夏用电高峰的到来,西部电力外送和内用矛盾日益突出。在日前国网能源研究院、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清华四川能源
2024年6月20-21日,2024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在北京市昌平区未来科学城成功举办。本届大会由清华大学、北京未来科学城管理委员会主办,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北京未来科学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承办,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清华大学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研究院、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合作举办。
未来科学城能碳监测管理平台的建设是未来科学城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碳中和战略指导,遵循国家碳排放统计核算的相关政策规定,贯彻落实北京市和昌平区碳达峰建设的相关政策要求的重要举措,能碳监测管理平台集监、管、控、调、统等功能于一体,主要是面向未来科学城管委会区级各部门,未来科学城
回顾过去十年,2014年能源互联网企业是3000多家,到2023年能源互联网企业是32万多家,增长接近100倍,据测算,年度复合增长率50%左右,平均下来每年企业的数据都有50%的增长,这样的产业带动效益是非常明显的。——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及技术创新联盟副秘书长高峰6月
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安全高效的新型电网系统已经成为实现双碳战略的重要举措,能源互联网将创新性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赋能传统能源行业,牵引能源跨领域深度融合创新,是助力能源转型的代表性新质生产力。——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校友总会副会长姜胜耀6月20-21日,以“AI赋能能源互联网,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