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储能应用发电侧评论正文

扩大绿色产业规模:领袖的下一步行动

2023-08-31 11:07来源:EnergyKnowledge作者:Teddy关键词:储能技术储能项目储能应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译者说

各个国家为尽快实现零碳目标,绿色产业的发展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产业供应链的建立,新技术的突破,投融资模式的创新,三者相互依赖和协调,为全球绿色产业转型发展保驾护航。

(文章来源 公众号:EnergyKnowledge ID:gh_f6476efbc631 作者:Teddy)

绿色产业建设者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以下的一系列行动可以帮助相关的公司在这样一个充满各种不确定的时期扩大企业规模。

当前全社会向净零排放的演化正在顺利进行,但速度还不够快。风能、太阳能和电动汽车(EV)等关键气候技术的发展有助于加速实现全球脱碳。绿色氢能和长时储能(LDES)等解决方案正在变得可用,如果扩大规模,可以进一步减少全球排放。但是,扩展这些技术的步伐并没有跟上人们对地球变暖的预测。迄今为止,政府和企业在开发和部署的气候技术所取得的表现是令人钦佩的,但要实现净零碳目标并避免气候变化最可怕的影响,还需要大幅加速。

去年,我们根据与现有企业和初创企业的合作,发布了启动和扩展绿色业务的框架。其中一些关键行动包括:引领游戏规则改变的大胆尝试,在扩展之前签署专属需求,以及通过并行扩展建立能力等。在此期间,随着经济和地缘政治背景的变化,绿色企业建设者的市场动态发生了微妙且根本性的变化。一方面,资本市场和公共机构开始推动绿色投资。政策方面,包括欧洲的“绿色新政工业计划”和美国的“降低通货膨胀法案”(IRA)都承诺支持相关公司去寻求扩大气候技术规模的探索。与此同时,通货膨胀、经济不确定性和俄乌冲突都使得实现净零排放的道路变得复杂化。

现在已经出现了三个领域率先应对挑战和寻求机遇:尝试建立供应链(通常通过跨区域伙伴关系),积极解决新出现的技术差距,以及探索不同的融资和投资途径。

扩大绿色业务的许多独特挑战仍然存在——实物资产的高资本支出(与建立数字业务相比),更高的短期成本以及许多可持续产品的客户教育和采用障碍。然而,在许多市场,实现净零目标的紧迫性只会增加,工业经济现在正在围绕低碳能源系统、循环经济实践和其他新兴模式进行重塑。在这些快速发展、不确定的时期能够创新和扩大规模的公司有可能实现指数级增长。我们的分析显示,到 2030 年,对净零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可能会在 11 个行业价值池(包括运输、电力和消费品)中产生 9 万亿至 12 万亿美元的年销售额。

在本文中,我们阐述了气候技术规模不断发展的格局,并探讨了绿色产业建设者的三个潜在的行动领域。

显著的规模差距

4000 多家公司已经制定或正在承诺减少碳排放,70多个国家/地区已设定净零目标。关键气候技术需要多快扩大规模才能帮助实现这些目标呢?

为了达到预测,我们对气候技术相对于当前净零承诺的增长轨迹进行了分析。根据我们的分析,即使是成熟的技术(包括风能和太阳能)也需要以6到14倍的速度扩大规模,才能在2030年之前保持1.5°C路径的轨道(图表)。

640.png

McKinsey & Company

从历史上看,太阳能和风能的增长速度往往超过预期,进入市场的新参与者(例如石油和天然气公司、私募股权公司和机构投资者)显示出当前部署步伐可能会加快的迹象。然而,可再生能源想要达到净零碳目标的潜在差距是非常巨大的。

具有高潜力但在商业化方面相对不先进的气候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相比)需要以更大的速度扩大规模。考虑氢能源。我们的分析表明,用可再生能源生产的绿氢的供应需要增长200倍。

绿色产业建设者的下一步行动

扩大气候技术的规模往往要求公司以大胆和创新的方式思考和行动。虽然我们扩大绿色业务的七项行动是正确的,它们也仍在不断发展。经济不确定性、通货膨胀、新的公共基金、技术风险和供应链考虑因素改变了绿色商业建设的格局。

在这些动荡时期,对组织变得尤为重要的行动包括创造性地发展供应链(包括通过合作伙伴关系),积极解决劳动力中新出现的技能差距,以及探索新的融资和投资途径。

通过跨区域合作建立供应链

绿色产业建设通常是供应链的建设。例如,为了使氢动力汽车扩大规模并帮助长途货运脱碳,氢和氢基础设施的供应也需要扩大规模。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绿色产业建设者通过建立跨区域的伙伴关系来发展他们的供应链,在某些情况下,通过互补的参与者作为合作者制定增长战略。这些伙伴关系正从美国和欧盟的主要气候立法方案中得到推动。例如,美国的IRA为气候和能源支出分配了3690亿美元,重点是解决北美供应链中存在关键差距的企业的问题。这些合作发生在价值链的上游、下游或水平方向。

上游伙伴关系是基于运营的伙伴关系,来推动垂直整合。当一家公司与上游合作以确保产品或服务的关键供应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例如,大众汽车集团宣布与循环材料技术公司优美科成立合资企业,以增加低碳电池材料的供应。这几家合作者的共同目标是扩大产能,以满足每年220万辆电动汽车的需求。这种伙伴关系不仅有助于加强电池回收的供应链,还有助于巩固对电动汽车和储能价值链(充电基础设施、电网侧储能市场)参与者的需求,并有助于降低投资者的商业风险。在另一个大规模上游合作伙伴关系的例子中,陶氏化学和先进回收公司Mura Technology宣布,他们将合作建设多个塑料回收设施,到2030年,这些设施的产能可能达到600千吨。

下游伙伴关系是基于需求的伙伴关系,推动垂直整合。当公司使用购买者的需求承诺来帮助稳定或实现其自身融资时,这种情况就会发生。例如,提前的市场承诺是一种工具确保技术的发展在未来有需求的保证。以 Frontier 为例,这是包括 Alphabet、Meta、Shopify 和 Stripe 在内的组织之间的共同努力.这些组织共同承诺投入 9.25 亿美元用于降碳,这使得降碳供应商能够在他们仍在扩展运营的同时始终与他们的最终客户保持同步。

横向伙伴关系是生态系统伙伴关系,将价值链上的跨区域组织聚集在一起。例如,休斯顿未来中心和大休斯顿伙伴关系通过将跨越生产、基础设施和电解槽能力的公共和私人实体聚集在一起,为墨西哥湾沿岸地区的清洁氢中心奠定了基础。另一个例子是 LDES 理事会,这是一个由60 多个成员机构组成的团体,致力于加快 LDES 技术的规模。成员包括技术提供商,客户和投资者。

在技能差距上领先一步

随着市场被重塑,组织制定了新的运营实践和流程,净零转型创造了所需工作技能的转变。技能范围很广:从打磨电动汽车制造技术、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涡轮机技术到与低排放供应商合作,再到积累碳核算和项目融资方面的执行经验。绿色产业建设机会鼓励了许多企业家参与其中,但是扩大运营规模的相关人才(例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资和建造工程类人才)并没有完全赶上。

展望未来十年,某些行业的技能短缺可能会迫在眉睫,特别是越来越多的公司获得IRA和两党基础设施法提供的激励措施,同时扩大在美国的制造和运营规模的情况下。例如,麦肯锡的分析表明,密歇根州工厂建设的爆发可能会使劳动力供应紧张度上升近200%,同时在工人的技能类别中表现出不同的需求紧张度,对建筑,设备和电气工作的需求不断增长。为了解决这些潜在的短缺问题,公司不仅必须获得合适的人才,还需要弄清楚如何提高劳动力的技能并重新对劳动者进行培训,以应对未来的机会。例如,在英国,Octopus Energy开设了一个热泵研发和培训设施,以帮助加速该技术的采用。

在学术机构建立人才管道是公司填补技能缺口的另一种方式。例如,壳牌石油公司是休斯顿大学能源转型研究所的创始合作伙伴,该研究所的学生与壳牌科学家在三个核心领域合作:氢、碳管理和循环塑料。政府可以支持大学的这种人才培养工作。例如,美国能源部资助了密歇根大学一个新的电动汽车电池技术研究中心。私营和公共实体都需要为未来的劳动力发展做出贡献。

探索不同的融资和投资途径

为扩大气候技术规模提供资金可能会带来挑战,因为许多技术依赖于对实物资产的大量前期投资,包括大型设施和基础设施。尚未达到技术成熟度或商业化的技术可能会给投资者带来更高的风险。正如我们之前所写的,确保购买协议并邀请客户预先投资业务是绿色产业建设者成功应对这些挑战的方法之一。

对于绿色产业建设者来说,项目融资是一种越来越普遍的方法,可以帮助降低资本密集型基础设施项目的风险。项目融资是一种无追溯权或有限追溯权的结构,其中项目公司股东的责任仅限于其股权投资,项目贷款人主要依靠项目的现金流来偿还,这意味着本金偿通常在项目运营后才开始。瑞典电池制造商Northvolt迅速转向项目融资,并计划至少建立第三家超级工厂制造厂。

许多绿色产业建设者寻求混合融资模式,这种模式依赖于私人资本和公共或慈善资金的混合。例如,公共资金池利用赠款作为减少债务和降低风险的手段,而绿色气候基金等多边气候基金已纳入这些混合融资模式。

从本地初创企业和全球科技公司之间的合资企业到多方利益相关者资助的研究、开发和示范(RD&D)计划,为高风险的首次部署项目提供早期和成长阶段的股权融资,融资伙伴关系也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他们可以帮助一些研发计划、特别是出现在发展中国家的(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但又未被充分代表性的社区)项目获得更多的私人投资。

在采购协议方面,通货膨胀可能是供应商和买家最关心的问题。作为回应,我们看到绿色产业建设者向拥有通胀可调价格公式的客户提供协议。

与一年前相比,扩大新的绿色产业似乎更具挑战性,但我们看到许多企业以决心和远见来应对这些复杂性。一些与时俱进的组织正采取一系列新行动,在帮助全球气候重回正轨的同时为自己争取到显著发展的机会。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储能技术查看更多>储能项目查看更多>储能应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