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天空澄碧,纤云不染。位于浙江省海盐县的杭州湾畔,九座核岛巍然矗立。这里,就是中国核电起步的地方——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投资控股的秦山核电基地。
自秦山核电站1991年12月并网发电至今,秦山核电基地不仅发出了中国大陆第一度核电,更见证了我国核电技术更迭升级、多堆型多机组安全高质量建造运营、核能多元综合利用的发展历程。
作为我国堆型最丰富的核电基地,秦山核电基地拥有我国唯一的商用重水堆,并具备生产同位素的优势和条件。《中国能源报》记者近日获悉,秦山核电在实现工业和医用钴-60大规模辐照生产基础上,在不影响机组运行发电的情况下,进一步拓展重水堆的同位素生产能力,不断推动我国核电和核技术应用产业协同融合发展。
同位素研发之路艰辛无比,从自主创新到打开局面,秦山核电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一往无前,一座“老”电站正焕发出“新活力”。
“零”的突破并非易事
今年4月,秦山核电在秦三厂112大修中顺利完成国内首个商用堆同位素研发平台安装、冷态调试和系统标识,标志着国内首个商用堆同位素研发平台建成。据《中国能源报》记者了解,该平台具备在线自动装卸靶件的能力,结合重水堆中子通量高、稳定运行时间长的特点,可以长期、稳定、灵活地开展医用同位素研制和小批量生产工作。
秦山核电专项工程处重水堆研发科副科长樊申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生产同位素需要中子辐照,重水堆堆芯设计显著区别于压水堆,堆芯的热中子通量更高,大概是压水堆的五到六倍。“此外,重水堆的慢化剂处于低温常压水平,采用在线换料方式,允许同位素生产时进行调试等工作,加之机组年稳定运行时间较长,使得重水堆具备生产种类多、长短半衰期同位素均能生产且产量大等特点。”
秦山核电的同位素生产之路,还得从钴-60的突破说起。
钴-60是金属元素钴的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食品保鲜、工业探伤、γ手术刀等诸多领域。“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国内辐射加工产业发展迅猛,工业钴-60放射源需求从1998年约200万居里增至现在的1000-1200万居里。”樊申告诉记者,利用国内两台重水堆生产钴-60,可以填补国内空白,符合建立节约型社会和可持续协调发展的要求。
在国内成功生产钴-60之前,我国每年钴-60的需求量大约在800万居里,几乎全部依赖国外进口。“秦山核电三厂(重水堆)两台机组是从加拿大引进的坎杜6型反应堆,其在满功率运行期间有21根不锈钢调节棒组件长期插在堆芯,用以展平中子通量,若将其全部不锈钢调节棒组件更换成钴-59调节棒组件,通过中子辐照,便可以大量生产钴-60辐射源。”秦山核电专项工程处重水堆研发科科长孟智良解释。
从国际市场看,在我国成功生产钴-60前,加拿大8座坎杜重水堆核电机组生产的钴-60占全世界产量的80%以上,几乎垄断了世界钴源市场。秦山三期原副总工程师、钴-60项目组组长唐炯然介绍:“重水堆具备生产周期短、生产规模大的优势,两台机组的钴-60年产量高达600万居里,将满足国内75%的市场需求,而且不影响机组的安全运行和经济性。”
加拿大早在1946年就实现了重水堆生产钴-60,技术已十分成熟。国外有现成的技术,而我国又想在重水堆上应用,所以彼时负责该项目的钴-60项目组首先想到的是国际合作。
然而,“零”的突破没有那么简单。
在1996年核电工程技术谈判期间,秦山三期就向加方提出在秦山三期重水堆核电工程增加钴-60生产。“但加方在工程合同价格谈判阶段有意取消了钴-60生产,他们似乎想在合同价格之外提出更高的价格。”唐炯然说,“于是,第一次寻求合作的尝试失败了。”
1998年,国家有关部门进行初步设计审查时,再次提出做好同位素生产的准备。“当时的工程总包方加拿大原子能有限公司(AECL)以钴-60生产的知识产权为加拿大MDSNordion公司所有为名拒绝了,所以第二次又没成功。” 唐炯然感慨道。
1999年,在中方的坚持和努力下,通过加拿大原子能有限公司联系,秦山三期开始与MDSNordion公司进行谈判。“谈判很艰难,对方提出一次性付900万美元和多余中间产品低价包销的苛刻条件,我们显然无法接受。” 谈及第三次失败,唐炯然显得有些无奈,“其实,中间我们还与阿根廷谈过,由于他们也是引进加拿大的技术,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我们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
“三次寻求国际合作全部失败,最终让我们走上自主研发的道路。”唐炯然说。
上下一心打开同位素生产新局面
同位素研发项目启动之初便面临诸多挑战——国外将相关技术完全封锁,只能在一些公开发表的论文中找到只言片语,在引进的大型核电站上进行堆芯反应性控制装置变更,在国内尚属首次。“没人敢干这事儿,因为涉及结构设计、核设计、热工安全、事故分析、钴调节棒组件的研制、更换操作,以及强放射性物质运输的辐射安全和制造出有信誉的合格产品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唐炯然回忆道。
好在秦山核电管理层充分认识到该项目的巨大社会效益,历届管理者都积极推动项目开展。在前期给予大量人力物力支持的情况下,2009年,秦山三期明确将做好同位素钴-60的生产作为发展“三个跨越”之一写入了自身的 “333”发展战略。
1999年,秦山三期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从理论上论证了项目的可行性;2000年,项目管理工作移交给中核集团;2003年11月,在秦山三期两台机组投入商运后,中核集团组织各相关单位召开会议,确定正式开展自主设计研发。此后,由中国同位素公司牵头的秦山三期重水堆生产钴-60项目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
2003年至2006年,全部依靠国内技术力量开展自主设计和研制。2004年2月,中核集团第二次总经理办公会决定项目实施方为中国同位素公司,秦山三期协助安全申请和实施堆上生产;2006年6月,项目提交国家核安全局审查,2008年6月获批准;2008年底,首批钴调节棒开始换入1号机组开始生产钴-60;2009年底,第二批钴调节棒开始换入2号机组;2010年5月,经一个循环周期安全辐照后,首批钴调节棒顺利出堆。
截至目前,秦山核电三厂两台重水堆产出的工业钴-60同位可满足国内70%左右的市场需求,医用钴-60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尤其是在近年全球钴-60供应紧张的情况下,中国已连续向国际市场出口钴-60百万居里。
有了工业钴-60的生产经验与基础,医用钴-60项目仅历时3年就完成了靶件入堆。很快,秦山核电又将目光锁定碳-14的生产研发。
碳-14同位素生产是秦山核电同位素生产基地建设的首个医用同位素生产项目,尽管已经积累了成功生产工业和医用钴-60的经验,但碳-14同位素生产技术同样属于国内首创,几乎没有任何可借鉴经验,这无疑是另一项开创性突破。
《中国能源报》记者了解到,当时的研发团队为了完成2022年4月碳-14同位素靶件入堆这一目标,争分夺秒研究靶件设计思路,进行公司内部论证,编制技术规格书,并与合作单位开展技术讨论,校核分析成果,审查靶件设计和论证文件,编写审评报告,攻破了一道道技术难关。
这个过程中,最艰难的就是寻找靶件材料,共同研发工艺。时间紧迫,项目团队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提出解决思路,并迅速召集靶件研制各方反复论证,终于找到解决办法,靶件制造得以继续进行。通过安全审查是实现项目目标的重要一关,只有详实的分析论证材料才能支撑项目安审。每次审评前,团队成员和技术支持单位人员都召开审评准备会,反复审查报告内容及提出质疑问题,分析越辩越明,问题越理越清,方案越做越细,最终在上报审评文件8个月后拿到入堆许可批复文件。
2022年4月2日,碳-14同位素靶件通过出厂验收,4月11日成功取得入堆许可,4月26日首批靶件入堆辐照。“在堆内辐照两年后,首批商用堆辐照碳-14靶件将出堆,秦山核电将成为国内最大的碳-14原料生产地,年产能完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一举打破我国碳-14几乎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樊申充满期待地说。
核能科技创新大有可为
梳理秦山核电同位素生产“从无到有”之路不难发现,科技创新贯穿始终,而关键核心是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秦山核电通过机组建造、运维培养了一大批消化并掌握重水堆技术的人才,通过钴-60生产又培养了一支熟悉同位素辐照生产技术研发和实施的队伍,积累了丰富的同位素辐照生产相关工作经验。
《中国能源报》记者还了解到,秦山核电拥有我国唯一的同位素水下操作团队,主要负责同位素水下解体、装载、发运等工作。团队成立之初只有三人,开展同位素生产设备技术创新,对原有生产设备进行优化升级,提高设备可用性,并在较短时间内自主研发了钴同位素生产应急工具五件套,保证了钴-60及后续碳-14生产的安全性;成功研发钴同位素运输容器冲洗装置,以保证人员安全。
“研发团队首创同位素生产模式并建立同位素生产体系,为后续生产同位素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也为医用钴同位素生产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数据。自主研制的钴同位素中心杆水下切割机及配套设施,填补了国内高放射性小型物件水下切割的空白。此外,团队形成了一整套规范的钴同位素生产操作方法、设备标准、管理流程,《商用堆生产钴同位素体系建立与优化》还获得了中国设备管理协会一等奖及公司‘先进操作法’。”团队成员蒋军建介绍。
展望未来,樊申表示,面对我国自主生产的锶-89仅能满足国内20%的需求、镥-177仅能满足国内5%的需求的现状,秦山核电制定了“三步走”战略规划:到2023年,钇-90满足小规模临床试验需求;到2024年,在已有工业钴-60、医用钴-60、碳-14等核素生产之外,建成碘-131、锶-89、镥-177等核素生产能力;到2025年,达成碘-131满足部分国内市场需求、2026年碳-14满足国际市场大部分需求的目标。
“秦山核电将充分利用俘获法、裂变法、从废物中分离提取等途径开展重要工业/医用同位素生产,形成稳定的、规划化的生产供应能力,保障国内供应安全。”樊申说。
当前,秦山核电同位素生产技术开发进展迅速,除了重水堆辐照生产碳-14和短半衰期同位素锶-89、镥-177、碘-131和钇-90等同位素的辐照生产外,还开展了裂变钼-99前期科研和重水堆废树脂中的碳-14脱除和提纯研究。
重水堆废树脂中的碳-14脱除和提纯技术不仅能够生产碳-14,还能净化废树脂,为废树脂的处理创造更有利的条件。据了解,重水堆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碳-14,主要以HCO3-的形式存在,被树脂所吸附,在树脂失效后被传输到废树脂贮槽中存放。秦山核电联合国内相关单位已开展实验,研究废树脂中的碳-14脱除和提纯,其目标是达到工业和医疗应用水平,目前已完成工艺小试研究,试验结果完全满足技术指标要求。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秦山核电总结、凝练三十多年的发展经验,创造性提出 “1+1+2+4”发展思路,其中特别提到要建设“同位素生产基地”,带动同位素产业链发展,打造全国核技术应用产业示范基地。“十四五”期间,秦山核电将继续落实“健康中国”发展战略及《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 年)》相关要求,持续深化企地共生、共赢、共荣发展,企地联合发展同位素产业,完成钴-60、碳-14在内的多条同位素生产线建设,建成全国最大同位素基地,同时布局国际市场,努力发展成为国内外工业、农业、医学和科研等领域核技术应用整体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勇做新时代核电领跑者,为助力实现中核集团“三位一体”奋斗目标,浙江省“两个先行”和“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4月5日,国电南自研制的NPS801自主可控发变组保护装置在秦山核电基地方家山核电站1号机组成功投运,这是全国产自主可控发变组保护装置在核电领域的首套应用,首次实现了核电机组保护的元件级自主可控,进一步推动了国产电力核心设备在核电领域的广泛应用。NPS801自主可控发变组保护装置基于国产先进元
3月23日19时16分,秦山核电秦二厂2号机组成功并网,217大修结束。这是中国核电本年度开展的首个大修,也是秦二厂首个实施常规岛功率提升特大改造的大修。本次大修实现四个全国首次:全国首次采用开顶法实现发电机定子整体更换,大幅度缩短了项目周期,显著提升机组负荷因子,为同类机组改造提供秦山方
2025年3月20日,中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迎来开工建设40周年。记者当天从中核集团获悉,从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和运行的核电站到国内机组数量最多、堆型最丰富的核电基地,秦山核电基地目前拥有9台机组,已累计发电超8600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超8亿吨。中核集团总经理助理、中国核电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核能作为高效、清洁的低碳能源,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核能,无所不能”,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总经理助理,中国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卢铁忠说,“当核能供暖取代燃煤锅炉,当海水淡化解决缺水危机,当AI算力驱动绿色转型……你会发现,核能早已渗透进高质量发展的每个
央企使命·破局而立从国产替代到国际领跑,重塑高压开关产业格局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浪潮中,高压开关设备作为能源传输的“智慧关节”,其技术突破直接关乎国家能源安全与产业话语权。60多年来,西安西电开关电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开电气”)的发展与国家的能源、装备战略密不可分,参与了新中国
期待加深与民企合作共同推动核电事业高质量发展——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卢铁忠核能作为安全、经济、高效的清洁能源,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我国能源体系清洁低碳转型,具有独特作用和重要意义。备受关注的民营经济在核电领域有哪些贡献?民营企业可以在核电
2月9日下午,秦山核电在秦二厂217大修中首次采用厂房开顶吊装方式,将秦二厂2号机组发电机定子成功更换就位,这也是全国核电厂中第一次更换发电机定子,为后续该机组提升功率打下坚实基础。
01秦山核电秦二厂217大修开始1月28日,秦二厂2号机组与华东电网解列,开始执行春节调停,2月2日调停结束后开始秦山核电本年度首个大修,即秦二厂217大修。本次大修为秦二厂2号机组二十年大修,大修计划项目7977项,主要包括压力容器在役检查、安全壳整体密封性试验、LHQ应急柴油机二十年检、汽轮机发电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我国运行核电机组共57台(不含台湾地区),装机容量为59431.7MWe(额定装机容量)。2024年1-12月全国共2台核电机组投入运行,详见表1。表1:2024年1-12月商运核电机组信息一、核电生产情况2024年1-12月,全国累计发电量为94183.4亿千瓦时,运行核电机组累计发电量为4451.75亿千瓦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两大核电巨头——中国核电、中国广核,以及两大水电巨头——长江电力、华能水电,近期都披露了2024年发电量情况。2024年,上述四家上市公司总发电量均实现同比增长,中国核电增长3.09%,中国广核增长6.08%,长江电力增长7.11%,华能水电4.62%。其中,中国核电、华能水电都提到了新能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2025年1月7日,中国核电发布2024年全年发电量完成情况及2025年发电计划公告。根据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统计,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控股核电在运机组25台,装机容量2375.00万千瓦;控股核电在建及核准待建机组18台,装机容量2064.10万千瓦。2025年1月1日,公
4月15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654家“科改企业”名单,详情如下:“科改企业”名单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1.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中核第七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3.中国同辐股份有限公司4.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5.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6.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7.中国
4月15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564家“双百企业”名单,详情如下:“双百企业”名单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1.中核矿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中核控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3.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4.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5.西安中核核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6.北京神舟航天软件技术股
今日,中核集团发布《中核集团新华发电湛江徐闻东二海上风电项目风机设备(含塔筒及其附属设备)中标候选人公示》,金风科技为第一中标候选人,投标报价100600.5万元。此前招标公告显示,项目场址最近端距离锦和镇陆岸27km,最远端距离陆岸57.6km。徐闻东场址二水深约为10m~26m,规划场址面积为34k㎡。
华能霞浦核电项目压水堆一期工程汽轮发电机组设备及配套高、低加热器和除氧器设备采购招标公告(招标编号:HNZB2025-04-2-181-01)项目所在地区: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长春镇1.招标条件本华能霞浦核电项目压水堆一期工程汽轮发电机组设备及配套高、低加热器和除氧器设备采购已由项目审批机关批准,项目
自DeepSeek模型发布以来,电力企业接入DeepSeek已成为一股新潮流。据北极星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国家能源集团、中国华能、国家电投、中国华电、中广核、中核集团、等多家电力企业都官宣接入了DeepSeek大语言模型。国家电网国网信通产业集团自主研发的模型服务云MSC(Model-Servi
北极星根据公开数据统计,2025年1月至今,全国光伏电站EPC定标规模高达32GW,普通集中式超14.8GW,大基地超5.4GW,分布式光伏超过12GW。其中,规模超过1GW的有华电集团、国家能源集团等7家央国企,总规模达到17GW,占EPC总规模的53%。(仅统计公开数据)受“抢装潮”影响,光伏组件价格从年初0.65元/W
4月8日,二二一局召开干部大会,宣布集团公司党组关于二二一局领导班子调整的有关决定。集团公司董事、党组副书记刘建平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门总师、副主任李长瑜主持。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宣布集团公司党组关于赵翼鑫、戈晓海职务任免的决定:赵翼鑫任二二一局党委书记、局长;
中核集团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信心坚定,切实履行实际控制人职责,“一企一策”制定年度市值管理方案,全力支持控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中核集团高度重视市值管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专项行动取得较好成效,控股上市公司多次取得中国证券“金紫荆奖”。2022年以来,中核集团积极推动优质资产注入
近日,三门核电“全省先进压水堆水化学技术和材料研究重点实验室”完成5台化学分析机器人/机械臂调试(“黑灯实验室”的第一阶段),智慧化学实验室正式投入运行,标志着三门核电化学领域进入全球核电厂对应领域第一方阵。核电智慧化学建设是全省先进压水堆水化学技术和材料研究重点实验室的五个研究方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4月9日,中国核建公布2025年3月主要经营情况,截至2025年3月,公司累计实现新签合同541.75亿元,同比增长30.7%,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97.32亿元,同比增长2.67%。
近日,中核集团旗下南京中核能源工程有限公司主导建设的江苏泰州俞垛镇、江苏徐州沙集镇两个总装机容量达100兆瓦的渔光互补项目正式并网。作为江苏省新型能源体系示范的重点实践,沙集项目深度契合《徐州市新型能源体系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的能源布局,有力推动了新能源与渔业养殖绿色环保等产业的
在电力行业,我国长期面临着“卡脖子”的困境。关键设备与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严重制约着我国电力产业的自主发展。作为电力装备领域"国家队",西安西电开关电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开电气”)以使命担当,大力投入研发,成功研制出一系列大国重器,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为我国电力行业的独立自主发展开
4月10日14时48分,华能海南昌江核电二期工程项目3号机组冷态性能试验圆满成功,一回路压力边界完整、密封良好,标志着核电机组由安装阶段全面转入调试阶段,为机组后续的热试、反应堆装料及并网发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冷态性能试验,俗称“冷试”,是核电站工程建设的重要里程碑节点之一,主要目的是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必须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维护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切实保障国家长治久安。”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国家能源
当前,位于广东梅州、肇庆、惠州、茂名等地的抽水蓄能工程正加速推进,“进度条不断刷新,从今年起,4座抽水蓄能电站将陆续建成投产,推动广东年内成为全国首个抽水蓄能在运规模突破1000万千瓦的省份。电站建成后,每年最多可消纳清洁能源136.8亿千瓦时相当于广东620万居民用户一年的用电需求。变速抽
4月8日,应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邀请,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到访中国,首站走进中核集团海南昌江核电基地,实地调研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型堆玲龙一号工程,并见证《中国小型模块堆通用用户要求文件》发布。他高度肯定中国在世界核电发展中的示范作用,并为中国小堆的发展点赞。他指出,中国通
4月5日,国电南自研制的NPS801自主可控发变组保护装置在秦山核电基地方家山核电站1号机组成功投运,这是全国产自主可控发变组保护装置在核电领域的首套应用,首次实现了核电机组保护的元件级自主可控,进一步推动了国产电力核心设备在核电领域的广泛应用。NPS801自主可控发变组保护装置基于国产先进元
4月2—3日,央视财经频道《经济信息联播》推出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十年主题策划——电改“新”观察专题系列报道。其中报道了广东汕头的亚洲单体连片规模最大淡水渔光互补一体化项目并网后将以“市场电量+基数电量”模式结算的案例,以及即将投入商业运行的海南首个独立共享储能项目的案例。2015年3月,
我国能源领域民营企业发展现状与建议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邱丽静(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油气勘探、核电开发、新能源基建等环节持续向民企开放,为民营企业开辟了大规模的增
近日,国家核安全局披露大陆运行及在建核电机组信息。截至2025年3月1日,我国大陆地区已颁发运行许可证的核电机组58台、已颁发建造许可证的核电机组31台、核准待建核电机组13台;共有在役民用研究堆(临界装置)17座、在建民用研究堆2座、正在退役民用研究堆(临界装置)3座。其中,运行核电机组和在役
4月6日4点6分,由中核五公司承建的漳州核电2号机组汽轮发动机首次冲转至1500转/分并稳定运行,标志着非核冲转试验圆满完成,为后续机组核蒸汽冲转和并网发电奠定坚实的基础!2号机组汽轮发电机组在冲转过程中利用反应堆冷却剂泵和稳压器电加热器的能量使一回路升压升温,使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产生饱和蒸
2025年4月2日,三门核电3号机组第一台反应堆冷却剂泵(简称“主泵”)顺利吊装就位,正式吹响三门核电二期主泵安装攻坚冲锋号!三门核电二期工程每台机组共有4台主泵,单台设备重达72吨,属于核1级、抗震等级1级、质保等级1级的重大设备。作为核反应系统中唯一的转动设备,主泵承担着为反应堆冷却剂系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