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2022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成绩斐然。全年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1.52亿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76.2%,是新增电力装机的绝对主力。全年风电、光伏年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接近中国城乡居民生活用电的总量,可再生能源在保障能源供应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以沙漠、戈壁、荒漠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全面推进,以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为核心的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全面建成。
2022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取得新突破,陆上6兆瓦级、海上10兆瓦级风电机组已经成为主流,量产单晶硅电池的平均转换效率已达到23.1%,全球新能源重心进一步向中国转移,中国生产的光伏组件、风力发电机、齿轮箱等关键零部件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0%。巨型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突破多项重大关键技术投产发电;首台全功率变速恒频可逆式抽蓄机组投产发电;首个兆瓦级潮流能发电机组“ 奋进号” 并网发电;世界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开工建造,中国成为全球海洋能利用的主要推动者。2022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相当于减排全国二氧化碳约22.6亿吨,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可为其他国家减排二氧化碳约5.7亿吨,合计减排28.3亿吨,约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二氧化碳减排量的41%。中国正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重要贡献。
一、常规水电
截至2022年底,已建装机容量36771万千瓦。年新增投产1507万千瓦,全国有效水能利用率98.72%。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苏洼龙水电站、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雅砻江杨房沟、木里河卡基娃等水电站完成枢纽工程竣工。
百万千瓦巨型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全面投产。2022年12月20日,白鹤滩水电站最后一台百万千瓦巨型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顺利完成72h试运行,正式投产发电。百万千瓦巨型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突破了机组总体设计、水力开发、电磁设计、高效全空冷技术、推力轴承技术、24kV电压等级定子绝缘、转轮动应力测试、材料研究、关键部件制造等重大关键技术,各项技术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了中国高端装备制造的重大突破。
TBM施工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性成果。“超大埋深复杂地质长隧洞TBM施工关键技术”科技成果通过验收鉴定。项目依托新疆ABH输水隧洞工程开展研究。该工程隧洞全长约41.8km,后32.3km采用2台敞开式TBM开挖,开挖洞径6.53m。隧洞穿越天山山脉,最大埋深2268m,地层地质条件极其复杂,集高地应力、高地温、大涌水、大变形、大断层、有害气体于一体,是目前国内外在建难度最大的TBM施工项目之一。该项目技术难度大、创新性强、实用效果好,整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中国水电工程建设迈向智能化。中国水电工程建设正逐步向智能化迈进。大岗山水电站研发了“数字大岗山”智能管理系统,实现了拱坝混凝土浇筑、灌浆以及安全监测等全过程数字化管控。例如,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大坝施工全过程采用智能温控技术,实现了大坝混凝土的实时、在线、个性化智能控制与精细管理;大古水电站构建以BIM为载体的工程智能管理系统,集成智能温控、智能碾压、智能拌和、智能灌浆等行业前沿技术,实现工程设计、建设、安装、调试全要素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控;两河口大坝采用了智能化无人碾压技术,实现了机群同步作业、多仓面协同施工。
二、抽水蓄能
2022年,中国新增投产抽水蓄能880万千瓦,投产规模、年度核准规模创历史新高。截至2022年底,中国已建抽水蓄能总装机规模4579万千瓦,占全球抽水蓄能装机规模的26.2%;在建抽水蓄能总装机规模1.21亿千瓦。随着新能源在电力系统中装机比例的增加,抽水蓄能机组运行强度持续加大,促进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效益显著。以国家电网区域为例,104台抽蓄机组综合利用小时数同比上升0.86%。台均启动约725次/年,抽发超69000余次。
抽水蓄能电站隧洞群施工技术显著提升。近年来,中国在抽水蓄能电站隧洞群施工开展了革命性的技术升级,相关研究团队围绕抽水蓄能电站先进建设技术,在小断面转弯半径TBM应用上取得了突破,在大断面平洞TBM、斜井TBM等应用方案研究上取得重大进展,先后在山东文登、河北抚宁等抽水蓄能电站的自流排水洞、排水廊道等方面有序开展TBM技术的试点应用,过程中创造多项首创技术,填补了中国抽水蓄能电站地下洞室TBM施工空白。2022年3月,由铁建重工设计制造的“平江号”TBM在湖南平江抽水蓄能电站自流排水洞施工中,创造了中国同级别小断面TBM施工最高月进尺602.1m纪录。6月,铁建重工“江源15号”硬岩隧道掘进机(TBM)在山西垣曲二期抽水蓄能电站勘探平洞实现日进尺31.06m,打破了同样由铁建重工“平江号”TBM保持的中国同级别小直径TBM施工30.712m的最高日进尺纪录。
中国首个抽蓄电站成套开关设备国产化。广东梅州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作为西开电气在抽水蓄能用开关设备领域“零突破”工程项目,同时也是中国首个抽水蓄能电站国产化开关设备示范项目,标志着中国掌握了该类设备的全套生产制造和试验能力,西开电气成功跻身为该类设备成套供应商之一,打破了国外供应商的长期垄断,解决了中国抽水蓄能电站重大装备的“卡脖子”问题。
世界首例梯级水光蓄互补电站联合运行发电系统示范工程建成。2022年5月,四川春厂坝抽水蓄能电站正式并网发电,建成了世界首例梯级水光蓄互补电站联合运行发电系统示范工程,解决了梯级水电站和分布式光伏联合供电及送出问题,将为中国多个流域梯级水电站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工程实例,提升流域内水光等清洁能源的消纳,减少弃水和弃光电量,提升光伏友好接入能力;同时,该项目研发了中国首台全功率变速恒频可逆式抽蓄机组,实现了关键技术国产化,填补了中国技术空白,预期降低同类设备价格20%以上。
三、风电
2022年,中国新增并网装机3763万千瓦;其中,陆上风电新增3258万千瓦,海上风电新增505万千瓦。风电累计装机36544万千瓦,同比增长11.5%。全年风电发电量达76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3%,占全部电源总年发电量的8.8%,较2021年提高1个百分点。2022年全国风电平均利用率96.8%,继续保持较高水平。装备制造产业持续壮大,中国风电机组整机生产企业约20家,整机产量居世界首位,其中6家新增并网装机容量位居全球前十。
风电机组单机容量不断增大。陆上风电方面,三一重能、哈电风能、中车等多家整机制造企业相继下线并吊装7~8MW 单机容量的风电机组,明阳智能单机容量8.5MW风电机组取得设计认证,运达股份9MW级机型已完成发布。海上风电方面,11MW级机组批量化应用,金风科技、中国海装等企业16~18MW级风电机组相继下线,中车20MW海上半直驱风力发电机成功发布。
风电机组叶片长度持续突破。东方风电、运达股份、明阳智能等企风电叶片研发成功并下线,已发布风电机组机型中,陆上、海上风电机组配套的叶片长度分别达到100米左右、140米左右。高模玻纤材料及碳纤维主梁的使用、PET芯材的替代、聚氨酯的拓展等创新技术不断出现。
工程勘测设计水平稳步提升。一是超高塔筒和新型技术不断涌现。金风科技成功发布 Double185高塔、明阳自主研发设计的160米超高钢混塔架成功吊装,斜拉索式、分片式塔筒、自提升技术、3D打印、木质塔筒等新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二是深远海海上风电勘测设计技术不断提高。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勘探试验平台“中国三峡101”投入运营,中国首台深远海浮式风电装备“扶摇号”顺利拖航至水深65米海域示范应用,助力海上风电向离岸60公里以外或水深40米以上的深远海拓展迈进。三是漂浮式海上风电机型设计创新应用。总容量16.6MW的漂浮式双转子结构风电机组 OceanX正式发布,扶摇号、观澜号等半潜式漂浮式风电机组从设计走向应用。
海上风电施工与输电技术快速提升。风电机组吊装方面,中国首艘起重+运输一体化深远海风电施工船“乌东德”号成功交付,全球首艘新一代2000吨级海上风电安装平台“白鹤滩”号开展作业,助力大型海上风电机组顺利施工安装。桩基施工方面,3500kJ超大型液压打桩锤完成国内最大风电单桩沉桩,世界首艘140米级打桩船“一航津桩”投入使用,助力深远海海上风电施工建设顺利实施。送出输电方面,随着单体项目的不断增大,借鉴江苏如东±400kV柔性直流输电工程顺利并网的成功经验,2022年内部分海上风电项目完成±500kV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和500kV交流输电工程勘测设计,集电线路电压等级由35kV向66kV转变。
四、太阳能
2022年,新增装机8741万千瓦,全部为光伏发电。累计太阳能装机容量达到39261万千瓦,同比增长28.6%。全国太阳能发电量达42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8%,占全部电源总年发电量的4.9%,较2020年提升1个百分点。全年弃光率1.7%,较2021年进一步下降。
多晶硅生产能耗持续降低。2022年,随着生产装备技术提升、系统优化能力提高、生产规模扩大,全国多晶硅企业综合能耗平均值为8.9kgce/kg-Si,同比下降6.3%;综合电耗下降至60千瓦时/kg-Si,同比下降4.8%;行业硅耗在1.09kg/kg-Si左右,基本与2021年持平,且近5年变化幅度不大。随着多晶硅单线产能提升、系统集成化以及产线满产,多晶硅工厂的人均年产出提高至58吨,同比大幅提升45.4%。
硅片切片厚度持续下降。2022年,多晶硅片平均厚度为175微米;P型单晶硅片平均厚度为155微米,较2021年下降15微米。用于TOPCon电池的N型单晶硅片平均厚度为140微米,较2021年下降25微米;用于异质结电池的硅片厚度为130微米,较2021年下降20微米。
各类型电池转换效率持续增长。2022年,新投产的量产产线仍以PERC电池产线为主,规模化生产的P型单晶电池全部采用PERC技术,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3.2%,较2021年提高0.1个百分点。采用PERC技术的P型多晶黑硅和P型铸锭单晶电池转换效率分别达到21.1%和22.5%,较2021年均提高0.1个百分点。N型TOPCon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4.5%,较2021年提高0.5个百分点;异质结电池产业化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4.6%,较2021年提高0.4个百分点;IBC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4.5%,较2021年提高0.4个百分点。薄膜太阳能电池应用规模较小,商品化生产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品种中,2022年碲化镉(CdTe)电池量产组件平均效率达到15.5%,较2021年提升0.2个百分点。
五、生物质能
2022年,新增装机334万千瓦,累计并网装机容量达到4132万千瓦,同比增长8.8%。年发电量达到1824亿千瓦时,较2021年增加11.4%,占全部电源总年发电量2.1%。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新增装机占累计新增装机76.9%,较2021年提高5个百分点。全国生物天然气累计年产气规模为2.3亿立方米,固体成型燃料年产量2400万吨,燃料乙醇年产量320万吨,生物柴油年产量130万吨。
垃圾焚烧余热锅炉技术不断进步。近年来,随着中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优质耐腐蚀材料应用于锅炉受热面的寿命显著提高,推动中国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由中温中压、中温次高压向中温高压和超高压参数发展。2022年6月,广州市第七资源热力电厂二期工程3号次高温、超高压汽轮发电机组投产,采用两台一次中间再热、单锅筒次高温超高压自然循环锅炉,额定进气压力13兆帕、进气温度485℃、额定负荷50兆瓦,成为目前世界垃圾焚烧发电领域最高参数机组。
生物质直燃发电效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日趋成熟,锅炉蒸汽参数不断提高,从75吨/小时中温中压、90吨/小时高温次高压、130吨/小时高温高压发展至260吨/小时高温超高压再热锅炉。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与济南锅炉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制造的130吨/小时超高压再热生物质直燃循环流化床锅炉,首次在生物质锅炉采用超高压、一次再热技术,锅炉效率达到91.25%,机组发电效率从27%提高到37%,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生物质气化耦合燃煤发电技术持续探索示范。中国已开发出以稻壳、玉米秸秆、果树枝等多种生物质为原料的固定床以及流化床气化炉炉型,成功覆盖了从1~10MW等级规模的气化发电系统。2022年,生物质循环流化床气化耦合燃煤发电技术装备入围国家重大技术装备项目,其依托的10.8MW生物质气化耦合燃煤机组发电项目,已经实现商业运行。
六、新型储能
2022年,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规模约7GW,累计装机规模约13.1GW/27.1GWh。锂离子电池主导地位进一步提升。新增投运项目中,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比达97%。累计装机占比达到94%,较2021年提升3.1个百分点。
锂离子电池性能进一步提升。储能用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功率密度达到了210瓦时/千克,较5年前提升了近80%,另外在安全性、一致性、充放电效率等其他技术指标方面也有较大提高。多家主流厂商开发了专用300安时以上大容量电芯,个别厂商的新品电芯单体容量已达到560安时,储能设备的整体集成能量密度大幅提升。
液流电池储能项目单体规模取得突破。2022年,大连100MW/400MW时液流电池储能一期调峰电站并网成功,三峡能源新疆250MW/1GW时全钒液流储能项目正式开工,数个百兆瓦时甚至吉瓦时级别的大型液流电池项目将陆续建设投产。另外,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在新一代高功率密度全钒液流电池关键电堆技术、高能量密度锌基液流电池、铁铬液流电池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锌基液流、铁基液流技术逐渐走出实验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取得重要进展。如目前国内的主流压缩机生产厂家均已具备设计制造大流量、高压力的主压缩机及循环压缩机的条件和基础,100MW级压缩机基本可以实现国产化,国内化工及动力设备配套厂家均具备换热器设计加工能力,国内已经具备生产各型号空气透平机组的能力,为压缩空气储能向大容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飞轮储能单机输出功率达到兆瓦级。国内飞轮储能单机输出功率首次达到了1MW,完成了核心部件飞轮、电机、磁轴承以及单机集成控制试验。飞轮储能在高能量密度飞轮电机一体化设计与制造、低损耗高可靠性大承载力混合磁轴承等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履行应对气候变化自主贡献承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意义重大、使命光荣、任务艰巨。2023年,是“十四五”承上启下的一年,是二十大之后的开局之年,对我国能源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也迎接着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日,隆基与行业领先的独立综合能源集团联合能源旗下埃及公司(UnitedEnergyEgypt,简称UEE)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MOU),双方将合作在埃及部署20MW混合太阳能发电系统,加速当地油气开采用能的绿色转型。联合能源集团埃及公司总裁KamelElsawi、财务副总裁AhmedAbdelFatah,隆基绿能中东非区域非洲销
7月9日,国家能源局印发《浙江、河南、广东三省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绿证核发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要求,按照先行先试、分步实施的原则,探索开展分布式项目(含自发自用电量)绿证核发工作。力争在2025年12月底前基本实现分布式项目绿证核发全覆盖。《方案》指出,按电量用途
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浙江、河南、广东省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绿证核发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明确,力争在2025年12月底前基本实现分布式项目绿证核发全覆盖。文件提出,按照先行先试、分步实施的原则,探索开展分布式项目(含自发自用电量)绿证核发工作。打通国家绿证核发交易系统、国家
2025年正值“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关键阶段,作为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的核心前提,新能源建设指标发放的规模与结构,不仅影响着市场的投资格局,更从需求端向供给端传导,牵动着整个光伏产业的发展走向。据北极星统计,2025年以来,辽宁、云南、宁夏、内蒙古等多个省(区、市)发布了超91.9GW
这是激情满怀的回望,这是奔赴远方的号角。7月22日,在习近平总书记发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九周年之际,国家能源集团举办2025年子分公司负责人研讨班暨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推进会,再学习、再领会、再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视察集团公司重要讲话精神,感悟思想伟力、统
从倾斜到破局的转型之路——解码全球能源投资十年变迁近期,国际能源署(IEA)发布《2025世界能源投资报告》,此时距该报告首次发布已整整十年。十年间,全球能源版图经历了深刻重构,投资天平发生了历史性倾斜——2025年全球能源总投资达3.3万亿美元,其中可再生能源、电网、储能等领域占比达2.2万亿
全球领先的绿色科技企业远景能源近日宣布,已与英国清洁能源公司Field正式签署两份设备供货协议,将为其位于苏格兰的Holmston和DrumFarm项目提供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BESS),每座储能电站容量为50MW/100MWh,将为电网提供灵活调节服务,助力缓解当地电网的输电瓶颈,持续加速英国可再生能源转型。两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8654号建议的答复。答复文件提到,绿电直连、智能微电网、零碳园区等协同发展模式,对促进源网荷储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纳、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作用。我们支持古雷石化基地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政策,因地制宜
7月18日,四川省射洪市人民政府与蓝固新能源有限公司签署年产1万吨电子专用材料及核心关键材料项目合作协议书。据悉,此次项目的成功签约,标志着射洪在未来固态电池产业涉及的三大关键材料(三元正极、金属锂负极、固态电解质)已全部完成布局,为下一步培育引进固态电池产业项目,实现产业弯道超车蓄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8487号建议的答复。答复文件提到,关于解决综合能源项目商业化难题的建议收悉,综合能源项目通过源荷融合发展可促进能源高效利用和生产生活碳排放转型。国家能源局支持综合能源项目创新模式,通过市场化方式实现商业化发展。关于实现
日前,国家能源局发布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8487号建议的答复,其中提到,支持综合能源项目创新模式,通过市场化方式实现商业化发展。正在配合相关部门积极研究容量电价机制,促进灵活性调节资源高质量发展。详情如下: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8487号建议的答复您提出的关于解决综合能源项目商
近日,隆基与行业领先的独立综合能源集团联合能源旗下埃及公司(UnitedEnergyEgypt,简称UEE)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MOU),双方将合作在埃及部署20MW混合太阳能发电系统,加速当地油气开采用能的绿色转型。联合能源集团埃及公司总裁KamelElsawi、财务副总裁AhmedAbdelFatah,隆基绿能中东非区域非洲销
7月21日,中国广核集团2025年科技工作会议在深圳中广核大厦召开。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长利出席会议并讲话,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高立刚主持会议,集团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庞松涛作专题报告。庞松涛作题为《锻造新质生产力增强科创新动能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集团高质
当地时间7月21日上午,上海电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磊一行到访法国法马通(Framatome),与法马通首席执行官格雷瓜尔·庞琼(GrégoirePonchon)举行会谈,双方围绕核能技术创新、产业链协同、国际化市场开拓等方面达成诸多共识。吴磊回顾了双方坚实的合作历史,并介绍了我国核电发展的广阔前景和市
日前,晶科能源以第211位荣登2025《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实现924.7亿元人民币营收,第六次登顶全球组件出货量榜首,展现了公司在复杂市场环境下强劲的发展韧性与卓越的经营能力,这也是公司连续11年入选中国500强,也夯实了其作为中国新能源产业中坚力量的地位。2024年,面对全球光伏行业供需格局的
2025年7月18日,平江抽水蓄能电站智能一体化核心控制及保护系统标准化项目顺利在国电南瑞所属南瑞水电公司通过出厂验收,这是国内首个在厂内完成监控、调速、励磁、继电保护、静止变频器、状态监测等多专业一体化联调的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标志着我国智能水电厂技术研发及工程实践迈入新发展阶段。抽水
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与化工企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戴厚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企业家群体和企业家精神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企业家座谈会、民营企业座谈会和地方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弘扬企业家精神”。中国
7月22日,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召开2025年年中工作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负责人研讨班精神,总结成绩和经验,分析形势和任务,统一思想和行动,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续写“二次创业”新篇章。集团公
2025年正值“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关键阶段,作为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的核心前提,新能源建设指标发放的规模与结构,不仅影响着市场的投资格局,更从需求端向供给端传导,牵动着整个光伏产业的发展走向。据北极星统计,2025年以来,辽宁、云南、宁夏、内蒙古等多个省(区、市)发布了超91.9GW
这是激情满怀的回望,这是奔赴远方的号角。7月22日,在习近平总书记发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九周年之际,国家能源集团举办2025年子分公司负责人研讨班暨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推进会,再学习、再领会、再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视察集团公司重要讲话精神,感悟思想伟力、统
从倾斜到破局的转型之路——解码全球能源投资十年变迁近期,国际能源署(IEA)发布《2025世界能源投资报告》,此时距该报告首次发布已整整十年。十年间,全球能源版图经历了深刻重构,投资天平发生了历史性倾斜——2025年全球能源总投资达3.3万亿美元,其中可再生能源、电网、储能等领域占比达2.2万亿
7月17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清洁能源链专题会上,国家能源局资质中心主任陈涛披露,今年1~5月全国核发绿证10.93亿个,累计核发量已突破60亿个。目前,中国绿证核发质效、交易规模与应用场景均实现显著突破,配套政策机制持续健全,标志着我国绿色能源市场化进程提速。在全球气候治理的大
这是激情满怀的回望,这是奔赴远方的号角。7月22日,在习近平总书记发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九周年之际,国家能源集团举办2025年子分公司负责人研讨班暨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推进会,再学习、再领会、再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视察集团公司重要讲话精神,感悟思想伟力、统
近期,“‘绿领’职业成就业新风口”“碳中和人才缺口近百万”等话题引发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标识了134个绿色职业,约占职业总数的8%,覆盖节能环保、清洁能源、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领域。从鲜为人知的“小众派”,到需求市场的“香饽饽”,“绿领”职业缘何兴起?未来发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22日,青海省能源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青海省虚拟电厂建设与运行管理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公告。文件明确,按照“总体设计、政企协同、试点先行、持续推进”的原则,结合青海省实际情况,推动虚拟电厂建设管理。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虚拟电厂运营平台,为虚拟电厂结合省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21日,广东省广州开发区发展和改革局、广州市黄埔区发展和改革局发布了关于印发广州开发区广州市黄埔区关于促进新能源产业与节能环保领域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到,积极有序推进存量煤电机组节能降耗、供热、灵活性“三改联动”改造升级工作,鼓励电厂建设集分布式
继C1轮完美收官后,昆山协鑫光电材料有限公司(下称“协鑫光电”)于近日完成C2轮近2亿元融资。本轮融资由信达资产和赛富基金共同投资,与C1轮金石投资、昆高新集团、红杉中国、瀚漾资本等机构共同完成C轮融资。光源资本持续担任独家财务顾问。C轮融资将用于协鑫光电吉瓦级钙钛矿产业基地的产业化建设
近日,由广西能源集团旗下广西能源股份投资建设的广西贺州抽水蓄能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会在贺州召开。会前,与会专家、代表深入项目上下水库库址、勘探平硐、渣场等枢纽工程核心区域进行现场查勘,全面了解地形地貌、水文特征、枢纽布置条件及施工环境等工程建设要素。在三天的会议中,与会专家、代
7月17-18日,中电联在北戴河培训中心召开本部2025年年中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年初理事长办公会议、本部工作会议确定的工作目标和各项要求,总结上半年工作,分析研判面临形势,部署下半年重点工作
近日,《中共南方电网公司党组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印发。《方案》是南方电网公司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动公司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提出到2035年,力争培育25名左右大国工匠、25名左右央企工匠、300
近日,中电建协储能建设分会组织召开储能行业头部企业座谈会,来自14家储能系统商的代表齐聚北京,共商如何落实中央“整治‘内卷式’竞争”精神,引导储能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远景高级副总裁、远景储能总裁田庆军受邀参会。他表示,储能是新型电力系统、新型能源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未来前景不可限量。
7月16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动交通与储能分会发布《电化学储能行业发展报告2025》(简称《报告》)。其中显示,2024年电化学储能运行效率与商业价值实现“双突破”,平均转换效率达88.75%。《报告》分析了9个省份独立储能运营模式,以江苏为例,“充放电价差+顶峰补贴+容量租赁+储能补贴”模式,50M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5日,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第20252856号建议答复的函。答复文件明确,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的意见》发布,意见第9条“创新服务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