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构建面向碳中和的新型电力系统,需要大规模、高安全以及不同时长的储能技术,其中最缺的就是长时储能技术。
长时储能市场越来越火。据咨询机构伍德麦肯兹统计,全球投运及在建的长时储能项目,价值已超过300亿美元。近三年投资的项目若全部建成投运,长时储能装机总量预计新增5700万千瓦,相当于2022年全球长时储能总装机规模的3倍左右。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碳中和能源研究院院长赵天寿看来,即便如此火热,长时储能的发展依然不够。“构建面向碳中和的新型电力系统,需要大规模、高安全以及不同时长的储能技术,其中最缺的就是长时储能技术。”近日在第五届未来能源大会期间,他向记者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长时储能已由“边缘”进入赛道中央,但目前,各细分技术均有自身局限,产业规模化发展面临不少挑战。
需求巨大
长时储能的走红不是偶然。赵天寿表示,在碳中和时代,新型电力系统需要不同时长的规模化、高安全储能技术。基于此,储能将成为保障能源安全的核心技术之一,整个产业本身就备受关注。
“风电、光伏发电技术发展很快,成本持续下降,但它们的特征是分散、间歇和不稳定。为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有时不得不弃风弃光,抑制了风、光的实际利用水平。储能恰恰可以平滑能量波动,提升风、光实际利用率。”赵天寿表示,到实现碳中和之际,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占比预计从现在的4%升至60%,装机规模相应达到50亿千瓦。“按照20%-50%的配储策略,储能装机容量将达到10亿至25亿千瓦,这个量大大超过了目前的煤电装机总量。可以说,碳中和时代对储能的需求非常巨大。”
除了增量,“双碳”目标还对储能发展提出质的要求。“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对储能要求非常苛刻,包括高安全、高效率、低成本、规模化、长寿命,以及没有资源和地域限制等多个方面。”赵天寿强调,在不同时间尺度下,风电光电均存在不稳定性。新能源渗透率快速提升,对储能进一步提出高要求,其中尤为需要长时储能。
赵天寿解释,风、光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占主导,受到气候变化影响,能量输出存在长周期波动,很可能出现长时间间歇,与用能需求不匹配。“在数小时、数天甚至跨季节时间范围内,为避免发生供电间断,长时储能就显得很重要。比如《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文件,现已明确要求开展长时储能关键技术攻关。”
技术缺口亟待补齐
从当前类型来看,主流储能技术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电化学储能等不同路线。“然而,这些技术各有各的局限性,现阶段仍难大规模普及应用,尚无法满足所在领域的需求。”赵天寿坦言。
以最为成熟的抽水蓄能技术为例,其具备规模大、寿命长、能效高等优势,储能时长从小时到天不等,早在2020年便已占到我国储能装机容量的90%。“但最大技术挑战是地域限制,风、光资源丰富的地方,不一定具备建设抽水蓄能的地理环境。而且,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周期较长,通常在6-8年,对环评要求也比较高。”赵天寿称。
另一种与抽水蓄能类似的方式——压缩空气储能,在规模、时长、寿命上的表现都很可观,应用场景丰富,但其所需的储气空间大,有待进一步降本提效。
“也有不受地域限制的储能技术,比如占据电化学储能主力的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高,响应速度快,效率也比较高。但是,锂离子电池的能量载体不像水和空气,它是不可以流动的,属于固态活性材料,在储能市场上不够灵活,成本也有待降低。”赵天寿提醒,锂离子电池要想大规模发展,安全问题值得关注。“一是锂资源安全。要知道,锂电原料碳酸锂价格从2019年的5万元/吨,最高一度升至2022年的60万元/吨。二是大规模锂电储能电站的安全性。以韩国为例,仅2017年到2022年1月,已有34个储能电站发生火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66亿韩元。”
综合对比各类主流技术,赵天寿呼吁,当前,长时储能技术仍有较大缺口,亟需着力补齐。
液流电池有望满足需求
电化学储能可否像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一样实现长时?这是赵天寿长期研究的课题。
他告诉记者,从原理上说,电化学长时储能需具备两个主要因素,即可流动的能量载体和相应的能量转换装置。前者可包括氢气、甲醇、氨等燃料以及电解液,后者涵盖电解池、燃料电池、液流电池等装置。“我认为,电化学流体电池易模块化、时长灵活、安全且无地域限制,适用于长时、大规模的储能,有望满足新型电力系统对储能提出的所有要求。”
记者了解到,在流体电池中,液流电池储能格外受到关注。它的能量储存在电池外面的电解液罐中,因此不存在安全问题,加上其扩展性较高,寿命是锂离子电池的3倍,所以被业内寄予厚望。对此,在《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中亦有提及。该文件明确要求,实现液流电池等长时储能技术进入商业化发展初期。
“这其中,又数全钒液流电池发展最快,目前已进入商业化初期阶段了。”赵天寿进一步称,我国非常重视全钒液流电池发展,2019年装机规模刚刚20兆瓦,2020年已达到100兆瓦,装机量增长迅速。“但也不是没有短板,推广应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成本。从这个角度说,电堆和电解液占到储能系统成本的80%以上,我们一直致力于提升电池电流密度,或提升电解液利用率。比如,现在电解液利用率大约只有60%,相当于40%的钒没起到作用,因此要提高电流密度。突破技术瓶颈,是抢抓储能产业机会的关键。”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日,一份研究报告表示长时储能(LDES)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紧密融合,有望在工业能源利用方面实现近三分之二的减排效益。根据长时储能委员会发布的研究报告《通过长时储能推动工业净零排放》显示,2021年全球工业流程排放约125亿吨温室气体(GHG),其中约65%可望实现削减。长时储能技术通过广泛吸纳可
氢储能的主要出路,就是在长周期储能以及跨区域储能。——海通证券分析师余玫翰2023年11月1日,SNEC2023氢能大会——氢能前沿技术论坛(二)在上海顺利召开,本场论坛邀请多位专家、学者就燃料电池技术与氢能综合利用等领域展开探讨。论坛上,海通证券分析师余玫翰带来题目为《氢储能在长时储能中应用
液态空气储能作为一项高潜力的新技术正在快速兴起。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快速攀升,其出力波动加大,负荷侧不确定性增加,导致市场对长时间、大规模储能的需求愈发迫切。在这一领域,除了大众熟知的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外,液态空气储能作为一项高潜力的新技术正在快速兴起。“液态空气
新型电力系统中新型储能技术发展路线探讨王雅婷王一珺蔡琛(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新型储能是支撑“双碳”目标实现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规模化储能应用将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标志。目前应用的新型储能以锂电池储能为主,装机占比超过90%,然而锂电池储能在安全性方面存在固有隐患,且相关技
近日,长时储能解决方案提供商“博睿鼎能”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由昆仲资本领投,深泉投资跟投,开源资本担任独家顾问。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压缩二氧化碳储能中试验证与示范。据公开资料显示,博睿鼎能成立于2022年4月,是由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科研团队成果转化的科技公司。博睿鼎能聚焦
近日,艾博特瑞能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下称“艾博特瑞”)与中国电建集团青海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电建青海院”)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决定建立全面、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致力于在光伏风电项目、综合能源服务等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探索合作共赢的新模式。此次战略合作主要围
1.4GW/8.2GWh全球已投运长时储能项目的装机容量33GW/156GWh全球长时储能储备项目的装机容量34亿美元风险投资/私募股权对长时储能初创企业的投资额(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彭博新能源财经ID:BloombergNEF)随着装机量不断增加、储备项目迅速扩大以及投资热潮涌动,全球对长时储能(LDES)——充放电时间超
作为机械储能的第二梯队,重力储能目前正处于商业化的攻坚阶段,尤其今年以来项目频频落地,又有新的公司加入布局,不难看出,重力储能商业化应用或已不再迷雾重重。原理简单、优势明显!重力储能的运行原理是在电力负荷期间升起重力块,将电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储存起来,在电网负荷高峰期再将重力块落下
长时储能技术正在吸引全球越来越多的投资译者说各种长时储能技术层出不穷,到底哪种技术可以通过市场考验,快速提升市场份额?长时储能——定义为可存储电力超过10小时的能量系统——通常被称为清洁能源的圣杯,它是支撑经济真正依靠间歇性可再生能源源和电网中断后备用电力的关键技术。它已经成为未来
10月9日,南方电网公司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南方电网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报告(2021—2023)》(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内容点此了解更多)。《报告》发布引发业内热议讨论——新型电力系统具有哪些关键性特征?数字化、绿色化在新型电力系统中是何关系?哪些关键核心技术有待创新突破?来听听专家们
220MW/865MWh截至2023年8月中国液流电池装机规模5GW/18GWh中国目前液流电池储备项目规模14-23GW到2030年的中国液流电池装机规模预测中国正在加快液流电池的部署,这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长时储能技术。此类企业正在不断涌现,供应链正在形成,储备项目正在快速增加。到2025年,我们预计中国液流电池装机规
当江苏其余的“十二太保”在新能源领域经营的风生水起,GDP“吊车尾”的宿迁也摆出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凭借对液流电池风口的紧抓,这一次,宿迁找到了自己的新能源之路。江浙沪的人一定都很熟悉一个玩笑,叫做“散装江苏”。江苏是没有所谓的江苏话、江苏菜甚至江苏人的,哪怕是驰援别的省市,江苏十三
11月30日,国家电投2023年5.2GWh储能系统采购中标候选人公示。四类储能系统共有20家企业入围,其中海博思创、中车株洲所、阳光电源、宁德时代分别入围两个标段采购,成为此轮集中采购的大赢家。其中液流电池储能系统采购规模1GWh,共有四个标段,上海电气、液流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河钢股份11月29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暂时没有与该企业的合作信息。目前承德钒钛与赛罕绿能、普能世纪等储能企业已开展前期合作。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27日,芜湖市产业创新中心发布科技成果——性能强化的低共熔溶剂电解液型液流电池。项目由江苏大学持有开发。本项目设计并装配液流电池结构的装置,利用电化学的方法精确测定电解液中的离子淌度与电解液浓度的关系,体现了离子浓度和离子大小对离子淌度的影响,准确性和实用性更
目前,宜昌纬景储能锌铁液流新型储能电池生产项目一期已经初具规模,9栋单体建筑拔地而起,主体厂房的雏形已经显现,预计12月底实现主体结构封顶。据悉,纬景储能锌铁液流新型储能电池项目位于猇亭区,由上海纬景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计划总投资130亿元建设,占地面积约700亩;将建设20GWh锌铁液流新型储能
11月21日,昆仑万维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将全资子公司宁波昆仑点金股权投资有限公司和霍尔果斯昆诺天勤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所持北京绿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绿钒”)50%的股权及未来可转成股权的可转债转让给公司实际控制人周亚辉。昆仑万维表示,为更好的聚焦于AGI和AIGC业务,减少外界对于
北极星电池网获悉,承德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发布钒电池生产线项目EPC总承包中标候选人公示。公告显示,中京建设集团、兴润建设、天太集团入围该项目。招标公告显示,该项目建设年产能不低于100MW全钒液流电池生产线。详情如下:
枣阳将布局1GWh钒电解液项目,明年8月份投产。——大力储能技术湖北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能源研究会智慧能源与产业形态专业委员会委员史小虎2023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SNEC第八届(2023)国际储能技术和装备及应用(上海)大会在上海举行。会上,大力储能技术湖北有限责任公司、能源行业液流电池标委会委员、
11月9日,中核汇能有限公司2023-2024年度储能集中采购招标公告发布。两标段共采购规模6GWh,分别为1GWh全钒液流储能系统和5GWh磷酸铁锂储能系统。全国第二次1GWh的全钒液流储能系统集采,招标主体依旧是中核汇能。一个月前,国家电投也发布了1GWh液流电池集采,但并未指明“全钒”。不过,从接连出现GW
全钒液流是中长时储能、大规模储能技术首选之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涛博士2023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SNEC第八届(2023)国际储能技术和装备及应用(上海)大会在上海举行。会上,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涛博士带来题为“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的演讲。他介绍,全钒
11月16日上午,江苏宿迁市宿豫区举行项目开工仪式。本次共有10个项目集中开工,计划总投资270亿元,涵盖新材料、新能源、食品饮料、高端制造等产业。其中,锌溴液流储能电池项目计划总投资100亿元,可年产10GWh锌溴液流储能电池。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00亿元,将进一步壮大全市新能源产业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29日,海南省定安县大岭建筑用花岗岩矿项目开工,签约仪式在海南定安县举行。海南省定安县大岭建筑用花岗岩矿项目,由中国能建装配式产业公司联合葛洲坝一公司进行投资、建设、运营管理,位于海南省定安县龙河镇大岭山,是海南省的重点示范项目,总投资约20.45亿元,矿区面积0.7
美国政府日前发布的有关储能系统和海上风电税收抵免激励规则的指导意见受到美国清洁能源的一些行业协会的欢迎。美国财政部和美国国税局日前根据美国国税局税法第48条发布了关于投资税收抵免(ITC)规则和资格的指导意见,该条款旨在鼓励包括能源项目在内的投资。Eolian公司在德克萨斯州部署的电池储能项
4.26GW/14.4GWh韩国2030年短时和长时储能装机容量目标第六位如果新的2030年目标实现,按装机容量计的韩国全球储能排名132起2022年韩国济州道的可再生能源弃电次数(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彭博新能源财经ID:BloombergNEF)韩国曾经是全球领先的储能市场(按装机容量计),现在正推进一项旨在对一系列
新型储能产业是当之无愧的“明星赛道”,引得各类企业扎堆布局。然而,目前锂电燃爆特质没有实现根本性改变,产品“价格战”愈演愈烈,行业标准仍然滞后,项目施工质量良莠不齐,都为储能产业长远发展埋下安全隐患。驶入发展快车道新型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装备,是支撑新能源大规模应用的必要
北极星储能网从河北石家庄广播电视台获悉,11月26日上午,由上海零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零碳数字能源”)投资建设的河北首座600KW光储充一体“零碳超级充电站”在石家庄市新华区正式投入运营,而这也是河北省第一全国第二座落地建成的600KW“零碳超级充电站”。据了解,目前,大部分充电桩需要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29日,青海举行“新时代、新青海、新征程”发展改革委专场发布会,会上指出,青海工业化量产,锂电池产量占全国十分之一。青海依托良好的资源禀赋、能源条件和生态优势,按照建设产业“四地”要求,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加快建设。形成钾、钠、镁、锂、氯五大产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海聚新能源成立上海储瑞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储瑞兴”)。11月29日,储瑞兴开业典礼在上海市金山区隆重举行。海聚新能源是一家专注储能和光伏领域的综合性新能源企业,致力于提升新能源领域全产业链价值。储瑞兴则是海聚新能源旗下的储能企业,是海聚新能源储能设备的研发和
11月22日至23日,中国能建中电工程在上海举办首届储能技术工程师(高级)培训。本次培训由中电工程人资部组织,储能院和中数安测评技术研究中心(北京)有限公司共同组织承办。中电工程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周毅在开班仪式上发表视频讲话。周毅指出,当前低碳发展成为全球共识,储能迎来高速增长,储能技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山西省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若干措施的通知,通知中鼓励外商投资企业积极参与“风光火储一体化”“风光水储一体化”规模化应用,共同开发可复制可推广的商业发展模式。详情如下: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若干措施的通知晋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17日,修试公司顺利完成深蓄#1主变内检后带局部放电测量的感应电压试验,这是南网储能首次完全自主开展此项目。历时两年自主设计、数十次参数修正的大型感应耐压设备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南网储能检修试验公司今年继发电机铁心试验后又一项大型试验核心技术能力获得突破,填补了
逐“绿”前行能源转型再提速在山东省海阳市,冬季供暖用上了核能;在广东省佛山市,氢能共享单车投入运营……各地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做大做强绿色能源产业。绿色能源也称清洁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等。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可再生能源装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