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保护与控制评论正文

推进配电网技术和管理升级 适应分布式新能源快速发展

2023-10-10 09:51来源:国家电网报作者:王春义 等关键词:配电网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当前,我国正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分布式新能源是新能源发展的重要形式。分布式新能源规模化接入驱动配电网形态特征演变和管理模式革新。作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方面,配电网需要具备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灵活智能、开放共享等特征,加快技术和管理升级,提升对分布式新能源快速发展的适应性。

配电网将从通道型基础设施转变为平台型基础设施

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过程中,配电网将从以电能传输、分配为主的通道型基础设施,转变为聚合、优化、交换能源电力资源并提供增值服务的平台型基础设施。面对终端用户源荷特性的变化,配电网在配置各类资源时承担就近就地调节的功能。各类资源在配电网中聚合形成具有自平衡能力的微型网络单元,满足灵活的能量接入和送出需求。配电网对接入的各类主体而言,不仅有资源配置的作用,还能推动实现信息共享、要素流通、效率提升等。

在配电网从通道型基础设施向平台型基础设施转变的过程中,可靠性、安全、平衡等问题的出现对配电网的运行管理要求和建设改造需求增多,电网企业亟须提升相关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进一步适应配电网业务体量增加和专业管理高效协同的要求。

配电系统的物理形态、调度控制、机制模式等发生变化

分布式新能源大规模接入背景下,传统配电系统在物理形态、调度控制、机制模式等方面发生变化。

在物理形态上,新型配电系统呈现能源生产消费清洁化、源网荷储智慧协同的特点。配电网从单向供电网络向双向有源网络转变,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特征凸显,平衡模式由源随荷动向源荷互动演进。新型配电系统通过局域单元的“小平衡”实现更广范围的“大平衡”,形成源网荷储互动与多能互补的发展形态。

在调度控制上,新型配电系统呈现信息感知透明化、业务进一步融合协同、运行控制更加智能的特点。用户需求多元化以及对供电服务水平要求的提高,推动营配调规业务在管理末端交叉协同。配电网总体控制形态向局域自治、区域共治、大电网互济的方向演变。控制模式包括微电网等本地控制模式以及虚拟电厂跨地域控制模式。配电网与数字基础设施融合发展,运行控制方式向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的智能调度加速转变。

在机制模式上,新型配电系统呈现市场主体多元化、利益诉求多样化的特点。分布式新能源、新型储能、多元负荷等快速发展,电能交易、容量交易、辅助服务交易、绿电交易持续优化,碳交易等与电力市场的对接机制不断完善。需要通过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电力市场体系,充分发挥交易平台作用,全面支撑各类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

综合考虑不同地区的分布式新能源资源分布情况,结合分布式新能源与柔性负荷的发展趋势及对配电网形态的影响,可构建城区、农村、园区三大类典型场景,推动传统配电网向新型电力系统下的配电网演变。

在城区,负荷分布相对集中,分布式电源可开发潜力相对较小。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规模化的新能源汽车接入配电网,负荷特性呈现多样化,对供电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电网结构难以支撑中低压配电网的复杂形态,需要建设高效互联的新型网架结构,在保证配电网运行经济性的同时提高供电可靠性。

在农村,可利用空地、屋顶等空间规模化发展分布式新能源。分布式新能源接入规模易超过本地配电网承载能力,进而引发过电压、反向重过载等问题。在高、中压层面补强现有网架,可以降低分布式新能源对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争取分布式储能、云储能政策支持,有助于提高分布式新能源利用率。

在园区,打造融合多种分布式电源和储能装置的微电网,不仅能满足用户用电需求,还可提供冷、热等多种能源,实现多种能源、多种用能形式在时间、空间方面的匹配和融合。园区微电网还可参与电网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充分发挥靠近终端负荷的优势,成为电网需求侧管理的直接参与者。

采取多方面措施保障配电网升级

配电网的升级需要从技术和管理层面做好保障措施,也需要在安全责任、价格核定等方面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策保障机制。

在技术保障方面,需重点提升源网荷储资源的互动技术水平,强化局部电网自平衡能力。充分利用智能传感、智能量测、移动物联、云计算等信息采集和处理手段,增强对源网荷储资源的调节能力,协同发挥聚合资源削峰填谷能力。提升自动化设备应用水平,优化现有通信体系技术架构,充分发挥高速率、大带宽、低延迟通信网络对源网荷储资源互动调控的支撑作用。

在管理支撑方面,需优化配电网专业管理,推动配电网规划跨专业协调,完善目标网架规划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基层供电所在规划中的作用。提升平台化服务水平,构建公平开放的资源配置平台,推动建立便捷的市场交易平台,建设优质的服务资讯平台。强化配电网全流程统一数字化管理,提升数据复用能力,加强数据安全分级管理。

在体制机制方面,需完善源网荷储一体化相关市场内部交易机制,引导各类资源内部消纳与平衡。构建同现有市场机制相融合的交易模式,探索分布式新能源聚合参与中长期、现货市场的交易方式。

(作者:王春义 卢志鹏 崔浩杰 作者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配电网查看更多>新型电力系统查看更多>源网荷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