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综合能源系统具备新型电力系统下完备的“源—网—荷—储”结构,其能量流与业务流覆盖能源生产、能源输配、能源消费、能源储存的各个环节。
通过科学合理的能源管控策略,综合能源系统在保证园区正常生产、生活能源供给的前提下,能够显著提升终端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并对风光新能源就地利用、冷热电多种能源形式转化、多品质能源梯级利用等实现有序调节。
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低碳化发展路径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工商业园区按照近期“近零碳”远期“净零碳”的目标分阶段、有步骤实施,通过构建以光伏、储能为核心的多能互补的绿色智慧能源系统,以及信息全面感知、分析与评价的零碳智慧评价体系,为园打造近零碳排放示范区提供保障。
▌实现园区低碳化发展阶段目标
阶段一:以外购天然气为主满足园区冷热负荷的能源需求,以外购电力为主满足园区电力需求,其中外购绿能的比例不低于25%。园区内构建分布式能源站、光伏发电、储能系统参与园区调峰。
在控制方面实现集中与分布协同、冷热供应与电能供应相对独立控制的能源供给架构。在信息、物理融合方面,按细分粒度不同实现对整个园区、片区、楼宇、设备用能情况的分级分类统计,并基于统计信息能够全息感知园区能耗与碳排放情况。
阶段二:园区内光伏发电、储能设施的建设与利用规模持续扩大,与外购电能(绿能)一起可再生能源占比不低于35%的能源供给模式,其中区内可再生能源自给率不低于15%。园区电力不仅满足所有终端电能需求,通过电能替代、建设氢能站等方式,降低园区天然气用量30%以上。
在控制方面实现分布式控制为主、新能源就近消纳的能源供给模式。在信息物理融合方面,构建与物理世界孪生的数字世界,保证二者的精准匹配,并据此实现园区碳排放的对标管理。
阶段三:园区内构建以光伏发电、储能、氢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格局,与区外电能(绿能)供应一起实现区内绿能供给率不低于50%(其中区内可再生能源自给率不低于25%),天然气替代率不低于60%、终端电能替代率不低于75%。
在控制方面实现冷-热-电气能源流的协调统一控制,以及不同能源形式的无缝、快速转换。在信息物理融合方面,实现三方面自动管理,即自动感知各级管控单元碳排放的情况、自动对标行业先进指标、自动生成改进建议及方案。
阶段四:园区实现近零碳排放,形成具有国内知名的标杆园区。届时,与区外电能(绿能)供应一起实现区内可再生能源供给比率不低于65%(其中自给率不低于40%),区内天然气替代率实现80%以上,终端电能替代率达到95%以上。
在控制方面实现以电能为主媒介的“冷-热-电0氢”多种类、多形式能源供给,实现各类能源形式的统一计量以及精准、足额送达。在信息物理融合方面,建成以碳排放为主要评价标准的用能及能耗管理体系,并在后阶段逐步实现退出天然气供应。
▌园区低碳化发展实施路径
随着技术不断创新与用户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园区低碳化发展的可实施路径越来越丰富,比如园区能源结构优化、大力发展风光新能源、全面推进园区节能减排、大力发展新兴零碳技术、积极参与碳市场交易等,具体介绍如下:
1、园区能源结构优化。风光新能源接入、园区新旧能源设施更替、新型能源业务模式普及等倒逼园区结构优化调整,比如台区变就近布设一体化储能系统、分布式数据中心就近部署使用等。
同时,园区新的能源结构调整适应能源动态接入与调整,并从技术与管理双渠道提升园区新旧能源设备的利用效率,降低CO₂等温室气体排放,加大废热再利用、多品质能源综合使用等手段实现“变废为宝”。
2、大力发展风光新能源。以风力、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高效利用是实现园区综合能源系统朝向绿能、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主要的“零碳”能源,风光发电在园区可以配套建设储能系统形成园区级风光储充微电网,既可以并网运行也可以离网运行,为提升园区用电效益、降低园区碳排放、实现新能源的就地利用起到示范作用。
总之,通过提高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电力的比例,既可以满足园区对于电力的需求,又可以实现园区的低碳发展。
3、全面推进园区节能减排。节能减排是推动园区综合能源系统赋能(近)零碳园区建设的重要途径,重点面向建筑节能减排、园区照明节能减排、园区垃圾分类及无害化处理等。其中,建筑节能减排重点考虑屋顶增设光伏发电、使用高保温效果的建筑围护结构、空调系统有序调节等;园区照明系统考虑使用LED节能灯具、进行照明节能改造、基于智能控制实现人走灯灭等方式,确保照明系统既能满足园区照明需求又可以实现节能降耗;园区垃圾分类及无害化处理通过垃圾合理分类、回收利用以及无害化处理等方面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4、大力发展新兴零碳技术。随着国家对碳资源管理与利用的重视,一些新兴的零碳技术(如碳汇、碳捕集、碳封存)开始产生,这些技术与传统节能降碳技术形成互补优势,为(近)零碳园区的开发、建设提供诸多可借鉴的思路。
比如,在园区规划构建以碳捕捉封存技术(CCS)、氢能为代表的新兴零碳技术。氢能被认为是构建(近)零碳园区、实现园区节能减碳的关键能源,并能够与风力、光伏新能源配合使用实现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就地利用。通过积极探索和试点氢能、CCS技术在园区能源系统的多种利用形式,有助于园区能源系统实现更加深度的脱碳。
5、积极参与碳市场交易。碳市场交易是政府为实现碳减排目标而设置的碳资产管理与交易平台,按照配额制并通过市场化运营方式,鼓励包括园区企业在内的碳相关主体共同促进双碳目标的顺利实现。
比如,若某个园区企业的碳排放高于配额,可以通过自身的节能减排以及外在的购买新能源证书方式确保满足配额要求,而碳排放低的企业可以通过碳交易平台将自己多余的配额出售变现。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不断落实,园区的企业在未来势必会逐步进入到碳交易市场范畴中。提前谋划、积极参与碳市场的交易将会对未来园区的低碳发展产生重要推进作用。
▌园区低碳化发展推进策略
1、构建绿色智慧能源系统,为实现近零碳园区建设、优化园区能源供给结构等奠定基础。具体而言,按照园区规划建设目标,总体上根据园区规划实现能源供给管网的合理布局、容量匹配,即基于当前及未来园区能源消耗、绿能容量需求,科学评估能源供给总体需求,据此合理布局能源站、管网走线、终端设施的数量,预留可扩展位置、接口,打造与需求匹配、可灵活扩展的能源物理架构。
同时,构建“互联网+”新能源、储能、能源站的园区智慧能源调度与运营平台,基于信息化技术构建与物理世界高度一致的数据世界,实现对终端、片区及整个园区能源的实时监测与优化控制,实现园区“冷热电气”等能源的全面感知、精准管理、自主支配与优化运营。
2、构建零碳智慧评价体系,通过采用全面园区能耗情况、对标行业先进指标、重点改进完善的思路,确保近零碳园区的顺利、早日实现。对于新建或拟引进项目,按照行业先进标准进行碳排放评估,总体达标后方可入驻。对于园区已经建成项目,由粗到细地对区域内布局按产业进行细分,具体到每个片区以及片区内住宅、商业、工业的用能类型与特点,掌握各个终端设备、楼宇、细分片区乃至整个园区的能耗数据,经过换算、统计得到对应的能耗情况。
接着,按照园区、行业、单体建筑等进行多维度对标,找到与行业先进指标差距明显、改善空间较大的方面进行改进完善。总之,构建能够及时、全面掌握园区总体及细分领域碳排放的零碳智慧评价体系,实现园区碳排放的“可查、可控、可追溯”。
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低碳化发展评价体系
为保障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低碳化顺利发展、园区各项低碳化发展路径的落地实施,最终打造(近)零碳园区,需要在园区能源系统碳监测、碳计量的基础上,客观进行碳表达,作为园区能源系统碳减排、近零碳园区构建的重要评价依据。其中,碳评价作为客观评判园区当前碳况及未来(近)零碳园区建设的重要依据,需要基于监测的终端指标构建完整的园区碳评价体系。
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碳评价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及边界条件。通常而言,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碳评价是以行政管理范围、道路、管廊等作为边界条件,重点对边界内的生产、生活及配套设施进行分类有序管理。
其中,在生产碳评价方面,重点对生产厂房内的各类机组、照明、空调、自动化产线等碳排放情况进行评价管理;在生活碳评价方面,重点对辅助生产的生活配套设施(如楼道照明、宿舍空调、电梯)等用能情况进行评价,并对辖区内其他碳相关要素(如植物碳汇)等纳入到统一管理范围。
总之,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低碳发展是“双碳”目标下国家能源战略的实施方式之一,也是在园区层面率先实现低碳园区向近零碳园区、零碳园区过渡的重要抓手。
重视和发展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低碳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能够从系统层面掌握园区碳排放实际情况,通过对标管理提出园区碳减排目标及措施,最终促进各类园区在细化后的不同平台标准下,方向相同、步调一致地共同促进“双碳”目标的如期顺利实现。需要强调的是,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低碳发展评价体系是一项紧迫、重大任务,需要在实践中进行理论创新、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并根据创新成果持续优化园区能源系统实施路径与实现方案。
结束语
本文从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的角度出发,通过梳理(近)零碳园区、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基本概念,提出“双碳”背景下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的低碳发展路径、评标体系,为类似园区的低碳化发展与建设提供参考。通过上述研究,对于未来园区低碳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政策层面:(近)零碳园区是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重要载体,通过国家、省市、县区多层级协同制定有利于园区低碳化发展的政策,推动园区节能减排等低碳化试点示范项目、为园区前期试点示范提供政策支持,通过试点成功的园区由点及面地推动更多园区实现低碳转型。
2、园区层面:作为低碳化园区建设的试点单位,按照前期鼓励试点进行积极探索、积累丰富的有益经验。待积累足够规模的试点成功案例及经验后,按照试点推广要求更多的园区结合试点经验及自身实际推进(近)零碳园区建设,形成既满足赋能“双碳”目标顺利实现又能够符合园区自身特点的低碳化发展路线,走出各具特色的低碳发展之路。
3、技术层面:积极探索风光新能源发电、园区深度节能减排、新能源制氢、冷热电多种能源综合利用、碳汇与碳交易等技术,通过多种新兴技术协同,共同助力园区沿着低碳、零碳甚至负碳的路径发展。同时,重视平台化、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在多园区碳排放管理、就近协调控制方面的技术创新,基于技术成果持续推动园区低碳化建设工作。(文/南瑞集团(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林德力,智能电网保护和运行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周莉)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7月8日,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公开征集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支持新能源供热、光伏发电项目》的通知。文件提到,光伏发电项目支持范围包括:光伏发电设施作为建筑构件的建筑光伏一体化项目、应用光伏发电的综合能源服务、虚拟电厂项目等新技术、新材料、新模式应用类项目;产业园区(经国家、
7月8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指出,有计划、分步骤推进各类园区低碳化零碳化改造的八项重点任务,即:加快园区用能结构转型;大力推进园区节能降碳;调整优化园区产业结构;强化园区资源节约集约;完善升级园区基础设施;加强先进适用技术应用;提
上半年,华能西安热工院在燃机燃烧监测与诊断、新型储能耦合煤电机组灵活性提升和技术监督数智化创新等领域取得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共有22项科技成果顺利通过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煤炭学会等一级学会协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其中,燃机燃烧监测与诊断技术、新能源电站跨系统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2025年7月4日,氢枫与中国化学城市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中化学城投”)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中化学城投党委书记、董事长郑江、中化学城投副总经济师、中化学新能源投资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段新颖,氢枫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方沛军、投资副总裁罗世春等出席了签约仪式。中化学
储能标准滞后于国际标准对我国企业出海的影响封红丽1沈春雷2周喜超2(1.国网(北京)综合能源规划设计研究院2.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背景下,新型储能市场迎来高速发展期。国际能源署预测,全球储能装机容量到2026年将达270吉瓦左右。对于我国新型储能产业来说,走出国门
当前,能源产业生态正经历从“供给侧资源主导”向“需求侧价值创造”的范式跃迁。现代能源服务业通过构建“用户需求-能效服务-价值共享”的新型商业闭环,催生出涵盖规划咨询、系统集成、智慧运维的全周期解决方案。为把握产业变革机遇,北极星电力网拟于2025年8月7-8日在上海举办2025第七届综合能源服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4日,深圳坪山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深圳市坪山区落实“双碳”战略进一步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文件明确,鼓励建设资源聚合平台并接入深圳市虚拟电厂管理中心参与电网调控,开展数字能源服务衍生业务。对虚拟电厂资源聚合平台投资主体每年按响应收益的
在“双碳”目标与能源转型的背景下,煤电机组延寿改造已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举措不仅是我国电力行业实现低碳化、高效化发展的关键路径,更涉及电力系统的安全保供、产业升级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天津国能盘山电厂1号机组跨代升级改造为代表的示范项目(国内首个实现整体更新延寿3
7月2日,中国电建党委书记、董事长丁焰章在上海与申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迪南举行会谈,双方围绕深化务实合作、促进共同发展进行深入交流,并共同见证双方战略合作协议签署。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王小军,申能集团副总裁史平洋代表双方签约。丁焰章对申能集团长期以来对中国电建的大力支持表示感
6月30日,济南能源集团所属热电集团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长清电厂2×66万千瓦先进燃煤机组供热项目1号机组首次并网一次成功,这标志着济南市在构建安全高效、清洁低碳的现代新型能源体系征程上迈出了坚实一步。项目投运后,将为山东省迎峰度夏能源保供提供坚实支撑,对全面提升当地电力、热力供应能
6月28日上午,奥德电力临港增量配电业务试点项目正式投运,奥德集团总裁林波出席活动。6月28日上午,奥德电力临港增量配电业务试点项目正式投运。临沂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市能源工作服务中心主任李晓峰,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李现鹏,奥德集团总裁林波,集团副总裁、
7月10日,海南省发改委发布《关于海南省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方案指出,坚决纠正不当干预电力市场行为,不得向新能源不合理分摊费用,不得将配置储能作为新建新能源项目核准、并网、上网等的前置条件,对2025年6月1日前已并网的新能源存量项目,继续执行省配置储
7月10日-12日,金时科技亮相2025中国智慧能源大会暨电力储能技术与应用装备展览会(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3号馆E10展位),展示其核心技术成果与全场景储能解决方案,助力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与能源低碳转型。核心技术:超级电容与锂电混合储能架构金时科技自主研发的“超级电容与锂电混合储能架构”
近期,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火出圈。比赛点燃文旅消费热情,叠加高温天气,江苏省用电负荷不断攀升。5月10日联赛开赛至6月30日,全省服务业量同比增长9.7%,其中体育场地设施管理单位用电量同比增长9.9%。7月1日,常州供电公司发布“绿电助苏超”大规模车网互动(V2G)活动计划,邀请前来观赛的新能源汽
7月10日,海南省发改委发布《关于海南省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方案指出,坚决纠正不当干预电力市场行为,不得向新能源不合理分摊费用,不得将配置储能作为新建新能源项目核准、并网、上网等的前置条件,对2025年6月1日前已并网的新能源存量项目,继续执行省配置储
为加强调度自动化专业对新型调度体系建设支持保障能力,强化区、地调度自动化人员故障处置协同能力,提升调度自动化系统涉控功能安全运行水平,7月4日,公司调控中心联合吴忠供电公司开展2025年“迎峰度夏”调度自动化区地联合应急演练,银川供电公司、宁东供电公司等相关单位现场观摩演练。本次联合应
7月8日,广州智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兼广州智光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姜新宇,智光储能总经理付金建等领导与国宁新储(福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江博一行会面交流,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此次合作是双方在级联高压储能技术领域强强联合、互利共赢的必然选择,对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新型储能产业
我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能源电力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能源法》提出要“加快建立主体多元、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监管有效的能源市场
7月9日上午,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三峡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刘伟平到访上海电气,与上海电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磊举行会谈,双方围绕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深化新能源领域合作展开深入交流。刘伟平表示,中国三峡集团当前正聚焦水利水电、清洁能源、生态环保与资源循
7月9日,正泰智能电气(华南)科创产业园开工仪式在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举行。基地总投资50亿元,占地面积约100亩,以“科创智造标杆”“绿质生态典范”“数智卓越运营”为核心定位,聚焦新型电力装备、新能源、通信与智算中心三大领域,全力打造“研发、制造、服务”一体化全产业链平台。该项目不仅是
安全生产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在全国第24个“安全生产月”,青海西宁供电公司以“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查找身边安全隐患”为主题,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能源保供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筑牢安全管理基础,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坚定党
最近,±800千伏苏州换流站1号、2号调相机顺利送电成功,标志着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超高压公司成功实现±800千伏苏州换流站调相机,在国网系统内首次实现调相机启动自主精准调速,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我国电网核心设备运维能力迈上了新台阶,为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注入了强劲动能。读来笔者生
6月30日,江苏自然资源环境厅发布《对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3076号建议的答复》。其中提到,发展海洋蓝碳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下一步将通过持续深化蓝碳交易、加强碳汇认购司法适用研究协同推动江苏省蓝碳司法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全文如下:对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3076号建议的
电力市场正经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化转型的深刻变革,随着新能源全面入市和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建设推进,电力交易的盈利模式正从单一差价套利转向多元化增值服务。一度电在电力市场交易中有多少利润?成为电力产业链上各环节参与者,尤其是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售电公司关注的核心问题。(来源:北极星电
北京市碳市场已平稳运行11个履约周期,碳排放配额线上成交均价保持稳中有升趋势,从开市之初的50元/吨左右逐步上涨至2024年的111元/吨。碳市场有效驱动了企业减排行为——配额短缺单位通过购买配额完成碳排放控制任务,配额富余单位可出售盈余配额获取收益。这是记者25日从“全国低碳日”北京主场活动
本文是《关于深化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全面打造现代化用电营商环境的意见》(发改能源规〔2025〕624号)系列解读之六。从政策制度设计出发,系统解析绿色用电的核心机遇与商业模式创新,助力相关主体在“获得电力2.0”时代实现精准发力与价值重塑。(来源:微信公众号“春观能源”)在“双碳”战略
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20年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了我国的“3060”目标,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内涵、基本路径和重点任务,“双碳”工作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性工作,碳排放核算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尤为重要。碳排放核算是碳管理、
在“双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框架下,全球大型燃煤电厂碳排放的精准监测与核算议题备受关注。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20日向媒体发布消息说,该院遥感与数字地球全国重点实验室石玉胜研究团队在大型燃煤电厂碳排放遥感反演估算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他们通过优化算法、构建模型,研发提出
AI大模型时代,我国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AI智能体(Agent)被认为是“人工智能+”赋能各行各业应用落地的关键。生成式AI的发展是划时代的,堪比50年前个人电脑的出现和30年前互联网的出现,未来10年从个人生活方式到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都会被颠覆或者重构。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持续推
电力市场正经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化转型的深刻变革,随着新能源全面入市和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建设推进,电力交易的盈利模式正从单一差价套利转向多元化增值服务。一度电在电力市场交易中有多少利润?成为电力产业链上各环节参与者,尤其是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售电公司关注的核心问题。(来源:北极星售
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速和电力市场改革深化的双重驱动下,“虚拟电厂”——这一电力行业的新业态,正迎来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作为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数字大脑”,虚拟电厂通过高效聚合与优化配置分布式能源资源,正推动我国能源革命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虚拟电厂已上升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
6月19日,常州市生态环境局对庄军等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大企业自主碳核查和近零碳工厂、园区建设的政策扶持的建议》做出答复。其中指出,聚焦重点领域先行先试,制定出台《常州市近零碳园区和近零碳工厂试点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明确我市近零碳园区、近零碳工厂建设任务。制定《常州市近
6月13日,中国中煤与海南省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国中煤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树东在海南海口拜会海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冯飞,海南省委副书记、省长刘小明并见证签约。海南省领导倪强、赵峰,中国中煤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高士岗,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倪嘉宇参加活动。王树东对海南省委、省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