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软件管理软件市场正文

在工业园区探索精准减碳

2024-02-23 10:02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关键词:碳排放绿色工厂节能降碳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23年12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名单,湖北省襄阳市入选。

襄阳是一座产业型城市,也是鄂西北电力负荷中心。作为该地发展的“龙头”,汽车产业带动形成了以襄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中心、辐射枣阳、谷城、老河口、南漳、保康、宜城等地的集群式发展格局。

统筹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实施产业园区提升、产业集群壮大、产业承接转移三大行动,“绿色低碳”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词之一。在2011年入选湖北省首批省级低碳城市试点后,襄阳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调整,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加快全面绿色转型。从2013年到2021年,全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37.1%;“十三五”期间,该市碳排放强度由0.4862吨二氧化碳/万元降至0.3747吨二氧化碳/万元。

新能源汽车是襄阳产业转型的方向,以新能源汽车制造为主体产业的工业园区则是该市减碳降耗的重点区域。襄阳近年以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发展为抓手推进精准减碳,为产业城市落实“双碳”目标提供了经验。

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打造绿色工业园

20世纪80年代初,东风汽车公司(原第二汽车制造厂)在襄阳建设发动机、变速箱、轿车、轻型车基地,揭开了这座城市汽车产业发展的序幕。依托东风襄阳基地和“军转民”试点城市建设,襄阳大力发展汽车、纺织、化工、建材、电子等产业,形成了包括30多个行业170多个门类的工业体系。

从2002年开始,襄阳市一批从事电气、电机、汽车改装和整车生产的企业和研究机构,开始探索新能源汽车部件研发和整车改装。2005年,襄阳市将新能源汽车纳入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短短5年后,这座城市分别入选国家新能源汽车示范生产基地名单和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试点城市名单。

近年,在落实“双碳”目标的要求下,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材料和整车制造等企业入驻襄阳。在工信部2023年11月公布的第377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小米纯电动轿车将搭载由襄阳弗迪电池供应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骆驼集团新能源低碳产业园拟在此投资68亿元建设智能化绿色工厂,项目预计带动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助力襄阳建立更加完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当下,工业仍然是推动襄阳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根据《襄阳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2年全市GDP为5827.81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734.56亿元,增长率位列三大产业之首。但同时,作为能源消耗活动的聚集地,工业园区贡献了较大的碳排放,是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也是落实“双碳”目标的重点领域。

襄阳市2022年发布的《襄阳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显示,该市以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汽车零部件(动力部件)产业园等工业园区为重点建设绿色工业园区,在企业、园区之间通过链接共生、原料互供和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根据规划,到2025年,襄阳市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循环化改造、绿色园区建设的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占比达到100%,重点行业工业企业碳排放强度将降低18%以上。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园区名录,我国目前拥有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共2543家,80%的工业企业集中在园区,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到全国的50%以上,碳排放占全国的31%,工业园区肩负着实体经济和降碳减污的重大使命。在襄阳,园区企业的生产活动会带来较高能耗,并产生碳排放。因此,控制企业能耗总量、降低单位GDP能耗强度,将是区域推进碳达峰、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

以电测碳,助力企业绿色转型

2023年8月,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发布《中国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研究报告(2023)》。报告通过对全国1600多家工业园区的调研,认为我国工业园区取得亮眼成效的同时,还应注意到绿色低碳发展面临诸多挑战,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园区产业集聚带来碳排放高、污染集中、风险源多等问题,仍需加快推动园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推进降碳减污协同。这份报告还指出了园区实现降碳减污协同面临的多个难点,“碳排放精准测算难”正是难点之一。

针对“碳排放精准测算难”,《中国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研究报告(2023)》提出建议,应着力“深、透、准”,建立工业园区碳核算、对标、降碳减污协同路径。具体来看,园区可以关注计算原理规范化、基础数据本地化、权责划分清晰化,精准测算工业园区各部门、各企业碳排放。

在襄阳市工业园区,不同企业的用能特点各异,企业能耗数据收集和测量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面对多方参与的碳管理复杂供应链,如何有效公平地对企业碳配额进行分配和核算成为难题。同时,由于碳管理涉及多个利益相关方,管理存在碎片化和分散化的特点,也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合作与协调。

近年,襄阳部分工业园区与国网襄阳供电公司合作,借助电力数据精准测算碳排放。供电公司以信息精准、反应及时的电力大数据为基础,搭建了一个基于国网新能源云的碳中和支撑服务平台,着力构建碳管理生态体系,为全市1625家制造企业提供专业碳管理服务。

平台实现了从碳核算、碳减排、碳中和到碳赋能的闭环管理,帮助企业完成观碳、算碳、降碳、融碳等多项目标,并结合襄阳地区的特点,打造企业专业能效诊断、定制化减排服务、节能降碳需求撮合等特色应用。依托数据中台和辖区内电力用户明细,国网襄阳供电公司结合企业产值、工艺、能源消耗等相关数据,为企业建立碳账户,记录并展示其碳排放、碳减排及碳资产活动情况,量化企业能耗总量、能耗强度等关键指标。

针对企业个性化需求,平台在企业车间、生产线加装二、三级电量采集终端,供电公司实现了对企业用能总表、车间分表、生产线子表的实时在线监测,可以动态追踪企业碳排放全流程链路,深入分析降碳潜力节点。此外,平台定期自动生成碳排放报告、能效诊断分析报告,从能耗系统的现状分析、优化措施、预计投入、预期节能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估,并形成优化方案。2023年,累计为68家企业差异化制定碳减排方案,优化碳管控策略97次。

根据企业能耗数据和碳排诊断,该平台还推出节能改造和碳资产管理咨询等延伸服务,构建多方参与的碳管理生态体系,为企业燃煤含碳量监测、碳核查提供高效数字化支撑。截至目前,国网襄阳供电公司已促成7个节能改造项目落地实施,年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8万吨,为28家参与燃煤检测的企业节省年度碳履约成本320万元。

同时,数据平台聚焦能源生产消费“全链条”,实现政府、电网企业、用能客户等“全主体”在碳排放方面的有效互动,着力推动政府、企业、电网多方参与共建的“双碳”生态圈。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碳排放查看更多>绿色工厂查看更多>节能降碳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