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产业评论正文

发展新质生产力 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2024-03-15 11:06来源:《能源评论》作者:朱克力关键词:新质生产力新型能源体系火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4年重点工作时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利用,提高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也是重点工作之一。

抓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历史性机遇,实现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的过渡转化,成为我国抢占发展制高点、培育竞争新优势、继续发展新动能的先手棋。

随着全球能源格局深刻调整,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已成为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新型能源体系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和有机组成部分,其建设离不开科技创新驱动,而“新质生产力”正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力量。因此,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目前还没有官方的定义,可以初步概括为以科技创新为主导,通过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的研发应用,推动产业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生产力组合。与传统生产力相比,其具有更高的技术含量、更快的创新速度和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应当指出,新质生产力并非一般性的科技创新所能推动,更多的是由具备原创性、颠覆性、融合性,且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前沿科技创新所驱动的。所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的“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正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变量”,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是以新促质,以创新驱动新经济变革,以新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摆脱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跃迁新形态,是数字时代更具有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组合。这个“组合”是各种新技术的融合,是生产力的组合,重点是“一核两翼”或者“一体两翼”。“一核”是产业发展、产业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主战场、主阵地。“两翼”包括科技创新和人才创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这对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技术给出了明确方向。数智技术包括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绿色技术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

新质生产力从哪里来

首先是从实验室来。科技创新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的发展具有不确定性,需要不断迭代研发,才能保证技术的领先性。

其次是从产业升级来。当代科技应用推动生产形态向信息化、数智化转变,新质生产力最大的落地场景来自于以数实融合与绿色制造为特征的新型工业化。作为贯穿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引领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数字化和绿色化正在成为差异化赛道的共性基座。

最后是从人才来。人才是第一资源,新质生产力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人才资源作为支撑。除了千千万万活跃在创新一线、掌握新质生产工具的各类科技人才,还有无数冒着极大不确定性风险,将各类生产力和市场资源有机组合运营的企业家,这些都是引领新质生产力的有生力量、重要推手。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推动产业创新、人才创新、生态创新、制度创新形成合力来构建全新的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

产业创新是推动产业转型的原动力,建立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也是一种产业转型升级。

人才创新需要完善人才的激励体系、激励机制。要坚持先立后破原则,先建立新的激励体系,再逐步打破原有的激励体系,才能比较好地转换。

生态创新需要在企业层面建设生态体系,促进大中小型企业融通创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整个产业链创新的竞争力。

制度创新需要建立相匹配的新质生产关系,尤其是要营造宽容的创新文化氛围,形成全社会鼓励创新、崇尚创新、保护创新、共享创新、真正创新的环境,让一切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因素和力量为它保驾护航。

如何助力新型能源体系

新型能源体系是以适应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和高效利用为目标,以智能电网、储能设施、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推动能源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深度融合的能源体系,其具有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等特点,是未来能源发展的方向。

一方面,新质生产力是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动力。通过科技创新,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可研发出更高效、更环保的新能源技术和产品,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另一方面,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也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与机遇。新能源产业发展将催生出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燃料”。

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一是加强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通过增加科技研发经费、建设高水平研发平台和实验室,吸引和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推动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同时,加强产学研用合作,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商业化应用。要处理好科技自立自强与高水平开放创新的关系,突破技术瓶颈,提高我国新能源技术水平与竞争力。

二是推动产业创新与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自主创新,推动能源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同时,支持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新经济增长点。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作用,拓宽融资渠道,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新能源项目投资建设。加大新能源产业投资力度,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加强国际合作与技术交流。统筹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与合作,推动国际间在新能源技术研发、标准制定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新能源技术发展与应用。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成果,加速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和发展。

四是强化政策引导与市场推动。制定全面、系统的新型能源体系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明确发展目标、时间表和路线图。建立健全政策激励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与运营。制定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法规,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与良好的法治环境。

(作者系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编辑:王伟)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质生产力查看更多>新型能源体系查看更多>火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