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过去三年,我国大规模缺电省份多集中在西南地区。
2022年7月,全国第一水电大省、水电外送第一大省四川省,全天电力电量“双缺”。云南自2021年开始,在出现电力紧张时对当地电解铝企限电限产,2022年限产范围扩大到贵州。“当前,云南电解铝限产规模在180万吨左右,约占云南省电解铝指标产能近三成。”云南省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缺电的直接原因是难防的天灾——干旱。
昆明电力交易中心介绍,2023年1—7月,云南和西藏雨雪天气较近几年同期偏少,澜沧江上游来水较多年平均偏枯1成,澜沧江区间来水较多年平均偏枯5成,省内其他流域来水较多年平均偏枯2—7成。今年旱情形势依旧严峻,3月,云南澜沧江来水预计偏枯近2成,金沙江来水偏丰1成,其余流域来水偏枯2—5成。
西南地区缺水并非偶然,根据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科考结果,气候快速变暖致使亚洲水塔失衡,改变了液态水的库存比例,同时大气环流的变化也改变了库存水体的空间格局,下游区水供应和水需求之间的不平衡问题突出。
援引自河海大学水文资源专家董增川的公开研究:“近些年西南地区面临的问题主要与西风带的北移、对流活动减弱有关。”
然而,西南地区省份的电力装机结构,难以应对极端气候的考验。
截至2023年,云南省绿色能源装机占比超过86%,绿色发电量占比近90%,清洁能源交易电量占比约97%,其中,2023年新增投产新能源装机2085.6万千瓦,是2022年投产装机的14倍,新增集中式光伏、风电装机稳居全国第二,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过火电。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全省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1亿千瓦、占比86.7%,其中水电装机容量9759万千瓦、居全国第一位。
近九成的清洁能源装机占比“标签亮眼”,但在“硬币”另一面,“麻雀虽小”折射出“清洁能源大省”保供阵痛的“俱全五脏”——“成也看天,败也看天”。
“新能源在电力保供时‘掉链子’的事,这几年不胜枚举。”武威表示,“传统电源一般来说既能提供电能量,又能提供调节能力,还能提供有效容量。新能源受物理属性限制,极热无风、极冷无风、极寒少光、晚峰无光,并不能在极端天气或负荷尖峰时刻保证出力,比如水电有效容量约40%,100万千瓦煤机、燃机可贡献有效容量约80万千瓦、90万千瓦,我国八个电力现货市场试点地区的风电有效容量仅10%。”
以“风光”为代表的清洁电源非但不能提供持续出力,还要大幅增加系统对调节能力的需求。囿于资源禀赋特性,煤电是我国提供调节能力、备用能力和转动惯量的“主力军”,而西南地区煤电常年入不敷出。
以云南省为例,2019年,超过60年历史的国电宣威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正式破产,但宣威电厂“破产不停产”,在多份公告中提到要保留生产能力,就是云南需要煤电进行兜底。
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去年下发的《关于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中,云南、四川两省煤电容量回收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通知》进一步明确,“2026 年起,云南、四川等煤电转型较快的地方通过容量电价回收煤电固定成本的比例原则上提升至不低于70%,其他地方提升至不低于 50%”
除了煤电,其他新兴能源能否缓解“燃眉之急”?
武威进一步指出:“如果使用电化学储能、抽水蓄能,需要投资数万亿元,调动电化学储能成本0.6元/千瓦时,经济无法承受,而煤电0.3元/千瓦时左右。云南每年水电腾库的时期是其全年电力供应最紧张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调度给电厂发出的生产指令,通常是释放最大生产能力。这足以说明煤电对西南地区的重要性,也有人打趣道‘西南江河滚滚流,流的都是煤和油’。”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据。公开信息显示,2022年,云南的煤电机组发电量仅357亿千瓦时,利用小时数仅为2858小时,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云南省能监办日前发文,2023年,云南省1080万千瓦煤电机组100%开机,利用小时数突破4800小时,为近10年最好水平。
“即便如此,四川、云南的煤电装机比重仍在持续走低,云南省内电煤产能不足,煤价高企,电厂企业缺乏采购煤炭的动力,当地煤电企业建设积极性不足,进一步恶化了电源结构。”武威说。
送电博弈
全国发展一盘棋,云南等送端地区省内电力趋紧的“阵痛”,顺着西电东送的纽带,传递到了广东等受端地区。
自1993年云南和贵州向广东送电至今,“西电东送”工程实施已三十余年。时间拨回到1999年,中国正全力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电力供需形势一度宽松,四川难以完全消纳本地水电,刚刚建成不久的二滩水电站惨遭弃水,而千里之外的广东省电力需求大增,拉闸限电重出江湖。在该背景下,西电东送建设进程提速。
截至目前,西电东送工程从南到北、从西到东形成了北、中、南三路送电格局,其中,中部通道则沿长江展开,不断送往华中、华东和福建以及广东等地区,南部通道以开发云南、贵州、广西的水电为主,向广东等东部用电负荷中心送电。
在2023年举办的“西电东送”30周年新闻发布会上,云南省能源主管部门表示,云南省持续服务广东、广西、上海、浙江、海南等五省区外送电力市场,“西电东送”规模全国第一。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四川“西电东送”的电量超过1500亿千瓦时,足够全中国14亿居民用电1个半月。
不断崛起的大规模绿色电源项目、快速延伸的电网网架、迅速攀升的装机容量、全面提升的电力装备水平……西电东送三十余年硕果累累。
风水轮流转,西南地区电力供需形势从“弃水”到“丰紧枯缺”,送受两端开始博弈。
据权威人士向记者透露,2023—2025年,随着新能源加速建设并网,新能源成为第一大装机电源,但常规电源建设总体滞后,南方电网全网分别存在约2000万、2400万、3000万千瓦电力缺口,五省区除海南外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电力缺口。
西南地区送端的第一诉求非常明确——自保。
以云南省为例,云南以绿电优势招商引资,从2018年开始,神火、其亚和魏桥将其电解铝产能陆续转移至云南。2019年—2022年,云南电解铝耗电量从占工业用电比重20%增至33%。近几年,云南省欲打造“世界光伏之都”,已发展成为全国第二大工业硅主产区,产量占比全国达到19%。这些都属于高载能工业,据云南省能源主管部门测算,未来三年,云南每年电量增长均在200亿千瓦时以上。
曾参与西电东送规划的资深人士表示:“西电东送之初,我们要求做到云南、贵州输送到广东省的落地电价要比广东省本地燃煤发电的平均上网电价每度电低2—3分钱,这样广东省就没有理由不要西电了。当前,以西电东送为代表的‘跨省跨区送受电中的国家计划、地方政府协议送电’仍然属于优先发电,并未参与市场交易。虽然时过境迁,电价政策进行了各种改革,但西电依旧‘按合同办事’,未跟随改革脚步,依然保持了低价优势。”
“2020年西电东送达到最高峰,近两年开始下降。2022年相比2020年电量下降6.3%。以云南为例,一方面,2023—2025年,云南全年各月均存在较大电力缺口,分别约850万千瓦、1400万千瓦、1550万千瓦,最大电力缺口均在7月晚高峰;另一方面,云南省希望减少外送量,以保障本省正在打造的电解铝和工业硅产业。”业内权威人士坦言。
东部地区受端的诉求亦一目了然——供需同样趋紧,以期送端按合同履约享用优惠电。
电网企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前,送端外送和内用矛盾突出,跨区调配、余缺互济、错峰避峰的可用资源显著下降,在运行中只能调减外送计划,对送受两端电力电量平衡产生较大影响,也引发了送受端利益协调、公平转型等一系列问题。“比如,政府间关于外送线路走向及落地点博弈加剧,曾出现多地‘争抢’‘截留’雅砻江中游水电、白鹤滩水电、陇东新能源的情形,导致外送落点争执不断。”
用电角力
西南送端和东部受端近三十年的“情投意合”,在近两年开始角力拉锯,送受两端供需紧张只是其一,背后还有更为复杂的因素。
早在2018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就坦言,长期来看,东部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海上风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及储能的发展,高耗能产业向西转移后当地电力就地消纳比例提高,中国的长期电源、电网规划均可能因此发生变化。“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西电东送可能还会有所增加。但随着东部电源的发展和西部经济的发展,西电东送的需求增量可能会出现拐点。至于具体时间,取决于国家规划和政策引导等因素。”
随着时间推移,杜祥琬院士的判断被逐步应验。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工作人员表示,当前,西电东送呈现如下新特点,一是跨省跨区输电通道送电基地将进一步“西移”。随着川滇水电逐渐开发殆尽,水电的开发重心将逐步向西藏转移;与此同时,输电通道向中东部负荷中心的送电距离也将进一步拉大。
二是西电东送进入了接续送电的新阶段。近年来,随着国家能耗 “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高载能产业向非化石能源相对富集的西部转移,四川、 云南、贵州等传统送端地区中长期电力需求将保持刚性增长,电力供需形势严峻,同时上述地区中长期省内电源建设无法满足用电需求。
三是电力流发展定位向“保供应和调结构井重”方向转变。随着碳排放约束逐步提高,出口海外产品征收碳关税提上日程,中东部地区的绿电需求急剧增长,受端地区的用电缺口呈现“保障容量+绿电电量”的双重特征,受端地区对外来电的需求发生转变,新增电力流定位逐步从“保供应”向“保供应和调结构并重”方向转变。
援引自《经济参考报》调查,西电东送存在目标市场单一,电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电力市场尚未形成;“西电东送”电价偏离水电资源价值,云电送粤按照广东省火电标杆电价倒挂等问题。
今时不同往日,随着电力现货市场的建设,“成本定价”计划模式转变为“供需定价”的市场模式,叠加燃料价格、新能源增多、煤电容量电价政策出台等多种因素影响,计划模式的“隐性”成本开始“显化”。
电网企业工作人员表示,在计划模式下,标杆电价根据各省中长期成本确定,继而再根据不同省份标杆价格的差值确定送电方向,由于各省发电中长期成本变化不大,项目规划送电方向与经济性输送方向基本一致。送端省份也有经济发展诉求,用电企业也存在寻找电价洼地降低生产成本的诉求,随着送端电力负荷的提升,负荷中心在发生转移,在现货市场运行后清晰的展示了这一现象,表现为部分送、受端出现了价格倒挂问题。
比如,2023年8月,在南方区域市场第三次调电试运行期间,贵州平均电价0.5元/千瓦时左右,广东平均电价0.3元/千瓦时左右,按照经济规律应是相对便宜的广东给贵州送电,但是受限于送电指令,依然由贵州向广东强行送电。
“合同执行方式并未根据送受两端价格形势发生变化,送端省份将优质资源低价“贡献”给经济发达省份,本省用户反而使用“高价”电力,同时送端省份的系统运行费用均由省内的电力用户承担,省内用户与外送电量之间形成了新的‘交叉补贴’,相当于本不富裕的贵州出钱补贴全国GDP数一数二的广东,跨省跨区中长期交易价格形成机制与各地区电力市场价格愈发‘割裂’,加重了送端省内电力用户的经济负担,加剧了‘贫富差距’。”武威表示。
针对上述发展新形势和面临的新问题,业内人士建议推动西电东送电源项目市场化。应及时赋予跨省跨区送电项目配套电源市场经营主体身份,推动受端参与跨省跨区电力交易。建立跨省跨区送电合同灵活调整机制,推动跨省跨区交易合同由物理执行转为经济责任,相关部门在规划阶段发挥价格引导作用,对项目进行市场环境下的经济性评估进一步,改善送受两端电力供需形势。
本文系《中国电力企业管理》独家稿件,作者系本刊记者。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4月29日-30日,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福州举办。在国家“双碳”战略持续推动的背景下,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重要议题。4月30日,以“共建绿色城市新生态”为主题的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峰会在福州市海峡国际会展中心5号馆成功举办。本次峰会聚焦“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路径等重点
4月30日,江苏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关于收集《江苏省电力现货市场运营规则(V2.0版)》意见的公告,计划自5月份起,参考新版规则开展调电验证。经营主体包括发电企业、一类用户、售电公司、电网侧储能、虚拟电厂、微电网等。电网企业代理购电根据国家政策参与现货市场交易。其中,参与中长期交易的公用燃煤
近期,多座储能电站获最新进展,北极星储能网特将2025年4月27日-2025年4月30日期间发布的储能项目动态整理如下:65MW/100MWh!广东韶关市浈江区首个电网侧独立储能站开工4月25日上午,广东韶关浈江独立储能项目开工奠基仪式在国粤(韶关)电力有限公司举行。该项目由广东电网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与国粤(
《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出台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落下“关键一子”作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1+N”规则体系的关键“一子”,《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以下简称《规则》)日前出台,标志电力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三大主要交易品种的规则顶层设计基本建立,也标志着我国电力市场改革迈出系统性突
《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下文简称《规则》)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随着新能源占比不断提高,电力系统对调频、备用等资源的需求大幅增加,需要通过市场化手段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电网调节能力,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与高效。《规则》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完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30日,陕西电力交易中心发布2025年3月省间交易结算情况、市场化发电企业预结算情况、用户侧交易结算情况。详情如下:省间交易结算情况2025年3月,主网外送交易结算电量51.13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9.31%;主网外购交易结算电量26.48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20.97%。2025年截至3月底,主
贵州电力交易中心发布2025年4月市场化交易加权均价,价格为397.7元/兆瓦时。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布2025年5月工商业电力客户代理购电价格,价格为:335.6元/兆瓦时。详情如下:
5月份各地代理购电价格表已发布,一起来看看有哪些变化。(来源:微信公众号“黄师傅说电”)山西辅助服务自2022年11月起,山西在公布代理购电价格表的同时会随附一张自动发电控制(AGC)辅助服务补偿费用价格表。此举延续至2025年5月,该部分补偿费用现已在系统运行费中的辅助服务费中体现。在电力现
近日,从宁夏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获悉,截至3月底,宁夏工商业用户结算度电均价同比下降2.5分,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今年一季度帮助企业降低用电成本共计约5.6亿元。今年以来,宁夏电力认真贯彻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推动绿电园区建设、优化市场交易规则、提高交易智能化水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中,储能技术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引擎”,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到“价值重塑”的关键跨越。尤其伴随数字化和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工商业储能正在迎来新的增长机遇。据新能安评估,中国工商业储能潜在市场空间超500GWh,但开发渗透率却不足3%。如何让储能“保值”,成为全
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深入推进,新能源占比持续攀高。截至3月底,浙江光伏装机突破5000万千瓦,同比增长41%,占电源总装机近三分之一。这为绿色发展提供了基础,也让电网调度运行面临新压力。国网浙江电力调控中心值长詹文达介绍,海量新能源接入主要带来三大难题:一是“用不完”,尤其是节假日期
一季度全国能源供应充足,消费保持增长,供需总体宽松,价格稳中有降,能源生产和用电增速呈现积极信号。在4月28日举行的国家能源局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副司长邢翼腾表示:“今年一季度,我国能源生产稳步增长,规上工业原煤产量12亿吨,同比增长8.1%;规上工业原油产量5409万吨,
在能源电力供需格局持续演变的新形势下,电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作为我国“西电东送”的主力军,云南省秉持资源经济与能源产业“一盘棋”的战略布局,加速推进能源全产业链建设,为绿色能源强省建设提供支撑。双轮驱动破解“三缺”矛盾记者在云南多地调研时发现,缺电、弃电和调节能力不足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河南能源监管办发布河南省2025年3月份电力供需情况通报。2025年3月,全省全社会用电量342.59亿千瓦时,同比增加3.33%;年累计用电量1058.81亿千瓦时,同比增加0.65%。全省发电量300.92亿千瓦时,同比增加5.23%;年累计发电量935.33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42%。一、电力生产情况
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深入推进,新能源占比持续攀高。截至3月底,浙江光伏装机突破5000万千瓦,同比增长41%,占电源总装机近三分之一。这为绿色发展提供了基础,也让电网调度运行面临新压力。国网浙江电力调控中心值长詹文达介绍,海量新能源接入主要带来三大难题:一是“用不完”,尤其是节假日期
在国家“双碳”战略稳步推进的大背景下,西电东送南通道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挑战。这条连接云南、贵州、广西与广东的能源主动脉,其电力供需格局正在遭受新的挑战:受到区域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西电东送南通道供受两端地区电力需求迅猛增长,2024年广东省发用电差额飙升至2165.7亿千瓦时
氢启绿色未来!新能源制氢不仅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引擎,更是解决新能源消纳的破局利器。凭借电氢灵活转化与储能调节的双重优势,可以大幅提升系统调节能力,精准平衡电力供需,助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2025年4月24日,由南瑞继保牵头编制的《新能源制氢一体化控制技术导则》初稿讨论会在北京顺利
广袤无垠的大西北,坐拥大自然赋予的丰富光照资源,昭示着无限潜力与希望。却也因新能源的间歇性与波动性,让电网稳定运行成为制约发展的“卡脖子”难题。在这片充满机遇与考验的土地上,科华数能以2.5MW储能变流器为核心,构建起高效、灵活、可靠的构网型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在宁夏、新疆多个项目中大
4月27日,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截至目前,浙江省间电力交易电量突破500亿千瓦时,达到571.3亿千瓦时。浙江是一个资源小省,同时又是个经济大省。一季度浙江全社会用电量1526.9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54%。预计今年浙江全社会最高用电负荷将达到1.3亿千瓦,全年用电量超过7200亿千瓦时,而这其
4月25日,江西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其中:除了冬季之外,其他月份都将新增2小时午间深谷电价。深谷浮动比例由原平段下浮60%扩大到70%,全年高峰、平段、低谷浮动比例统一调整为1.6:1:0.4。鼓励工商业用户通过配置储能、开展综合能源利用等方式降低
当前,我国电力供需正经历深刻的结构性调整,经济复苏乏力与新能源装机激增交织,叠加中美经贸摩擦升级,对电力系统提出多维挑战。出口型制造业受关税冲击导致区域用电承压,而新能源消纳瓶颈与火电占比下滑则凸显系统调节短板。在此背景下,深化市场机制改革、强化跨区域协同调度、激活需求侧响应能力
在能源电力供需格局持续演变的新形势下,电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作为我国“西电东送”的主力军,云南省秉持资源经济与能源产业“一盘棋”的战略布局,加速推进能源全产业链建设,为绿色能源强省建设提供支撑。双轮驱动破解“三缺”矛盾记者在云南多地调研时发现,缺电、弃电和调节能力不足
近日,云南电力市场管理委员会组织成员单位签订《云南电力市场成员自律公约》,充分凝聚各方力量,以契约精神同心合力维护云南电力市场良好秩序,共同构建规范透明、健康可持续的市场环境。《云南电力市场成员自律公约》的签订,既是云南电力市场管理委员履行建立健全市场成员行为自律职责的重要举措,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23日,国家能源局云南监管办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电力市场秩序突出问题专项监管的通知。文件明确,重点监管2024年以来市场经营主体公平合规参与市场化交易有关情况。具体包括:市场经营主体串通报价、滥用市场力操纵市场价格、违规开展特定交易或利用“发售一体”优势违规抢占市场
2025年1—2月,云南省能源生产供应总体良好,能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能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4.9%。一、电力生产供应方面1—2月,全省全部发电量624.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4%。全省规模以上发电企业发电量590.2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0%。其中:火电100.27亿千瓦时,下降6.0%;水电349.79亿千
3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云南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奋发进取、真抓实干,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创云南发展新局面。作为能源行业的骨干央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昆明电力交易中心根据2024年度交易行为信用评价结果及相关要求,完成了2024年度云南电力市场“交易行为信用评价十佳售电公司”评选工作。现决定授予富源粤电电力有限公司等2家售电公司“交易行为信用评价十佳售电公司”一等奖,授予云南亿电配售电有限责任公司等3家售电公司“交易行
2025年1—2月份,云南省加快推进绿色能源强省建设,坚持“源网荷储”协同推进,加快新能源项目和接网工程建设,能源生产平稳有序,清洁电力保持较快增长。1—2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590.2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0%。水力、太阳能光伏发电量保持快速增长。水力发电量349.7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3月13日,昆明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关于市场经营主体依规运营的风险提示。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下午来到他所在的云南代表团,同代表们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黄春球、李青霖、熊文兰等代表先后发言,李强不时插话,与大家交流讨论。在听取代表发言后,李强说,过去一年,我国发展历程很不平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积极发挥新能源汽车在新型储能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推进能源行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云南能源监管办立足监管职责,持续推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加快建设,积极督促电力企业探索车网互动新技术、新模式,加快实现车网互动融合发展,助力
为服务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并网接入,云南能源监管办围绕国家新型储能政策要求,锚定系统调节能力提升,聚焦项目发展堵点难点,全力助推新型储能加快开发建设。近日,全国规模最大的全钒液流储能项目—楚雄永仁全钒液流储能电站项目开工建设,云南新型储能发展取得新突破。永仁全钒液流储能电站项目项目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