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储能应用发电侧市场正文

投资不过山海关?2024东三省储能备案项目已超8GWh!

2024-05-20 09:23来源:北极星储能网关键词:储能项目储能产业东北储能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新型储能产业已成为新的“风口”,各地正在加速推进储能产业的布局,储能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三省鲜有储能项目出现,似乎成了遗忘的角落。不过,这个局面似乎将在2024年被打破。

储能规划较小

随着新能源大规模并网,新型电力系统逐渐成型,新型储能需求与日俱增。今年以来,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开启狂飙模式。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530万千瓦/7768万千瓦时,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12%,较2023年一季度末增长超过210%。

从地区分布看,西北地区风光资源丰富,已成为全国新型储能发展最快的地区,西北地区已投运新型储能装机1030万千瓦,占全国29.2%,而东北地区已投运新型储能装机176.5万千瓦,占比仅为0.5%。

未来两年,储能装机规模会继续扩大。据北极星储能网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20余个省份出台新型储能规划或新能源配置储能文件,大力发展“新能源+储能”,其中至少26个省份明确2025年装机目标。

值得关注的是,不管是当下的装机规模、还是未来的规划目标,新型储能的产能规模东三省较小态势明显。虽然黑龙江未公布具体装机目标,但是可以推断黑龙江的装机目标不会太高,不会改变东三省储能较弱的格局。

不过,尽管如此,目前备案或即将落地项目来看,黑龙江或已经实现全面反超。

1.png

先天条件制约

新型储能发展的差异化,与各地气候条件、能源结构高度关联。众所周知,锂电池向来“畏寒”,因此东北地区储能进程相对缓慢。

气候因素是东北地区储能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东北部分地区月平均气温低于零度的时间长达数月,其中每年-20°C以下气温的极端天气长达几十天。而在低温环境下,锂电池的化学反应减慢,导致充放电速度变慢,性能减弱,这是储能市场不温不火的重要原因。

不过,锂电池之外、其他的储能技术正在不断突破、努力实现商业化,这也许是东北地区储能项目突破口。

国家电投吉电股份率先在吉林开展储能电池工厂建设,它选择的是低温环境下比锂电池表现更好的铅炭电池。今年4月,恒安储能宣布将在辽宁省朝阳市北票经开区建设一座年产10GWh的锌溴液流储能电池生产基地,首期计划建成投产2GWh。5月8日,辽宁远信储能技术有限公司储能装备制造基地及绿色能源项目签约朝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总投资约16亿元,新建两条新型储能装备智能化生产线,年产10GWh电池及储能系统。

另一方面也受区域产业基础影响,也就要看区域的资源禀赋。新型储能市场与风电光伏有着密切关系,而风电光伏也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除了与新能源装机有关以外,新型储能还和地方用电结构、产业结构相关。

据北极星储能网整理,从2023年东三省发电数据来看,辽宁的发电量最高,其次为黑龙江,最后为吉林。从发电结构看,黑吉辽三省火电发电量占比最高,占比最高均超过60%,其中黑龙江高达75%。相应的与新型储能密切相关的风光比例较小,光伏比例在3%左右,风电比例相对较高,辽宁和黑龙江光伏占比在14%上下,吉林光伏占比超23%。风光发电比例较低,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新型储能规模。

2.png

政策支持给力

事实上,东三省的储能市场正悄然发生变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强有力支持。近两年东三省从政府层面出台了多个储能相关政策,助力储能产业发展。

整体而言,从政策方面,辽宁的新型储能装机目标较高,吉林在电力辅助服务方面走在了前面,黑龙江的政策较少。随着政府的推动,三省将陆续推出针对新型储能项目的政策支持。

《辽宁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提及到2025年新型储能规模达到100万千瓦。《吉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目标是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达到25万千瓦以上。2023年12月发布的《吉林省抢先布局新型储能产业新赛道实施方案》中,新型储能装机规划从25万千瓦提升到50万千瓦,力争到“十四五”末新型储能规模达到50万千瓦以上,综合储能时长不低于2小时。

3.png

《辽宁省2022年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建设方案》中明确,优先鼓励承诺光伏按照15%、3小时配套安全高效储能(含储热)设施项目,并按照共享储能方式建设。

2023年吉林发布过两份文件,其中12月市场化并网新能源项目,对配建新型储能的容量比例和时长适度加大到15%、2小时。

目前黑龙江尚未出台明确的新能源储能配置要求,但实际项目落地情况来看,黑龙江风电配储比例为10%、2h。

在各省级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黑龙江提出建设嘉泽中车储能电池制造等10个以上超百亿元产业大项目,打造5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开复工新能源装机规模1200万千瓦。

吉林提出拓展延伸集风电整机、电机、叶片、储能等设备为一体的新能源装备产业链,超前布局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

辽宁表示前瞻性布局未来产业,在氢能储能等方面,加快推动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支持沈阳、大连先进储能装备研发和制造基地建设,加快建设风光火核储一体化能源基地,全力打造清洁能源强省。

4.png

市场化方面以吉林方面领跑。《吉林省新型储能建设实施方案(试行)》(征求意见稿)中提及,第一批集中式储能示范项目参与调峰辅助服务补偿价格0.5元/千瓦时。

2023年8月发布的《吉林省新型储能建设实施方案(试行)》规定,储能项目的调峰辅助服务补偿、共享储能项目租赁年限及指导价、明确充放电损耗由新能源分摊,还给出了各类技术的经济测算。首批示范项目综合单位容量租赁费参考价240~270元/千瓦时·年。

落地项目井喷

2024年3月,东北地区最大的单体工商业储能项目在辽宁沈阳签约,据悉,该项目装机规模6.02MWh,将采用28台天合储能Potentia蓝海储能一体机。

与此同时,沈阳市正在着力打造“储能之都”,并提出,制订《沈阳市储能产业发展规划》,围绕推动储能电站建设和促进储能装备制造业发展两条主线,加快实施5个共计600MW新型储能电站项目。

在吉林2023年年底,我国寒冷地区首批集中共享储能示范项目在吉林开工。该项目是全国首批由省属电网企业牵头组织建设运营的寒冷地区大型共享储能电站集群,总规模为300MW/800MWh,总投资27亿元。

当前黑龙江规模最大的储能项目,应该是2024年4月开工的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集贤县300MW/600MWh智慧共享储能电站项目。该项目由中船风电联合中电协理事单位风帆有限责任公司共同设计。

北极星储能网注意到,2024年以来东三省备案项目增多。截止到目前,公布储能备案项目28个,总规模超2.81GW/7.99GWh。

从项目归属看,28个储能备案项目属于14个集团,主要以央国企为主。其中中广核集团5个,贝肯新能源参与的飞轮储能项目4个,兰德新能源和国家电投均为3个。从技术路线看,主要以锂电池为主,有多个飞轮+锂电混合储能项目,还有一个超级电容项目。从项目分布看,黑龙江的储能备案项目最多,辽宁次之,吉林较少。

5.png

据北极星储能网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东三省储能招标规模超250MW/650MWh,主要以风电配储为主,技术路线上以磷酸铁锂为主。

项目的增多也展示了储能企业对东三省储能市场的信心,后续会有更多的项目落户东三省。

6.png

2023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会议提出:要加快发展风电、光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建设风光火核储一体化能源基地。中央在政策已经为东三省储能发展指明了方向。

此外,近年来,电池安全、耐低温等性能升级,这为东北储能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促进东北储能产业快速发展。

种种迹象表明,东三省在逐渐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东三省发展储能仍面临诸多挑战,至于未来东三省能否迎来储能产业的春天,还有待时间给出答案。

( 来源: 北极星储能网 )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储能项目查看更多>储能产业查看更多>东北储能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