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产业报道正文

煤电,“只有腰包鼓了,腰杆子才能挺起来!”

2024-06-03 09:00来源:北极星电力网作者:铮铮关键词:煤电京能集团王永亮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截至2023年底,京能集团运营装机4827万千瓦,投资建设涉及火电、风电、水电、光伏发电等多个领域。同时,京能集团作为首都能源保障的主力军,在北京市供热面积达3.91亿平米,占首都核心区供热市场的80%以上,为京津冀地区能源转型作出了重要贡献。

1.jpg

2024年5月21日,京能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永亮在“首届发电企业清洁高效与灵活智慧创新发展研讨会”对煤电与双碳的关系进行了剖析。他说:“我并不是想呼吁或者特别强调煤电就要一家独大,而是说在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一定是要百花齐放、各取所需,发电企业才能基业长青。”

到底是谁排放了碳?

要探索煤电与双碳的关系,首先要搞明白“到底是谁排放了碳?”

王永亮表示,“对于全球的碳排放,大家要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包括美西方为什么要把‘碳’作为中美、中欧交流合作的一个重要议题和内容。大家如果了解二氧化碳的特点,我觉得很多问题我们在考虑的时候就顺理成章或者具有逻辑性了。”

一,我们需要认清的一个现实是,从目前国内的情况来看,由于煤电的碳排放量的确占比较大,所以,煤电的压力是比较大的。

二,从国际上看,为什么大家都关注二氧化碳,而不是二氧化硫?因为二氧化硫是区域性的,而二氧化碳是全球性的温室气体,关系着“地球村”的概念。

三,按照碳排放计算的方法来算,目前我们处在第一阶段,叫“直接排放法”。就好比厨师做菜,所有的“碳排放”都是他炒菜炒出来的,因此就把“碳排放”算在了厨师的头上。这样的算法仅仅只能适应现阶段碳排放的需求。但是,明明享受菜品的是东家或者每一位美食家,因此,王永亮明确表示,“下一步,碳排放一定会发展到谁使用、谁消费谁承担的地步。所以这样来看中国并不是碳排放大国。”

综上,王永亮提出了三大从底层逻辑上需要作出的转变。

一是要由重点向全面转变。我们要注重碳足迹、碳资产、碳交易、碳金融的全面推进,人人参与,练就真本事,为全世界提供非常廉价、非常有竞争力的物美价廉的消费品。

二是要由传统向创新转变。即“生产者+消费者=产消者”,供需双方随时随地可以转换。

三是由国内向国际转变。要搞明白到底是谁排放了碳?要拿到排放权、发展权、交易权、话语权,防止“双标”。

“将国际上的要求转化为国内发电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内在动力,不再妖魔化煤电,而是将节能降耗真正地做下来,才是我们实践‘双碳’的内在逻辑。”王永亮强调。

煤电的机遇与挑战

今年,是“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提出与践行的第十年,同时,新型能源体系内涵与特征的明晰也给各类能源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王永亮提出,经过多年的发展,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一,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企业是主推手,煤电是“压舱石”“顶梁柱”“稳定器”;二,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节能是第一能源,降碳是第一指标,节能降碳非常重要;三,新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特征,是靠天吃饭的,源荷平衡面临挑战,调峰能力成为短板,辅助服务需求凸显。

具体来说,煤电不再说传统的煤电,以生产性为主的传统燃煤电厂也一定是以生产为基础、以经营为关键,由厂内向厂外协同的方向转变。因此,煤电及燃煤电厂必须作出以下五大转变:

一、由能耗双控向节能降碳转变

煤电为根,两头延伸。上游拓展煤炭和生物质等燃料,下游拓展供热和碳捕集等市场,实现与风光联营等都要以煤电为基础,确保降低煤耗总量,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二、由基础电源向调峰电源转变

从过去靠发电量向逐步以灵活调峰、兜底保供和辅助服务转变。

三、由以热定电向热电耦合转变

如调峰能力有限,可增设储热、储能装置,提前规避负电价风险。以热定电不再是盈利的绝对保障。

四、稳定收益向市场竞争转变

由于电量、电价等均向市场化交易演进,创造价值、确保效益愈加迫切。靠多发电,创造产值,难以为继,不可持续。

五、由传统管理向创新驱动转变

从技术层面来说。电厂燃料多元化、负荷多变化、服务多样化渐成常态。现役机组“三改联动”成为主抓手;新建机组科技创新就是主旋律。

从管理层面来说。以少人、降本、增效为目标,自动化换人,智能化减人,数字赋能智慧电厂乃大势所趋。

从经营层面来说,以成本最小化向价值最大化转变。

煤电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京能集团成立于2004年,由原北京国际电力开发投资公司和原北京市综合投资公司合并而成,2011年、2014年先后又与北京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京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施合并重组,实现了产业链条融合互补。经过多年的资源整合,集团由单一能源产业发展为热力、电力、煤炭、健康文旅等多业态产业格局。

截至2023年底,集团运营装机容量达4827万千瓦,投资建设涉及火电、风电、水电、光伏发电等多个领域,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约56%。同时,京能集团作为首都能源保障的主力军,在北京市供热面积达3.91亿平米,占首都核心区供热市场的80%以上,为京津冀地区能源转型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为了应对煤电的新定位、新转变,京能集团积极探索煤电创新发展之路,其“京能五间房草原生态产业综合示范项目”获得2020-2021年度“国家优质工程金奖”,该项目也是当年度唯一获得国家优质工程金奖的煤电项目。

王永亮在会上重点分享了京能五间房2×660MW 超超临界间冷燃煤机组工程、京能河南滑州2 ×350MW超临界热电联产燃煤机组、京能涿州二期2 × 1000MW超超临界热电联产燃煤机组三大实践与探索案例。

据王永亮介绍,京能五间房2×660MW超超临界间冷燃煤机组工程做到了“两低双高”,即超低能耗、超低排放、高可靠性、高盈利性。该工程供电煤耗分别为284.59g/kWh、284.93g/kWh,为同类型褐煤空冷机组最低水平,与全国煤电平均煤耗相比,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9万吨。京能涿州二期2×1000MW超超临界热电联产燃煤机组、京能河南滑州2×350MW超临界热电联产燃煤机组,在做好节能降耗的同时,积极探索源网荷储一体化布局,尝试和周边农业、文旅等协同发展。

最后,王永亮对投资运营燃煤电厂的同行们给出了他的建议:

一,煤电项目,送出线路就是非常好的资源。所以,国家推动煤电联营、风光火联营。这都是将煤电作为一个根据地来布局的,根据地才是能够长期存在的。

二,要向绿色低碳转型。转型包括自身的节能降碳,也包括更多地和风光打捆。

三,要靠创新驱动,要以效益为重。只有腰包鼓了,腰杆子才能挺起来!

“传统煤电一定将向着新型智慧煤电、区域能源服务中心、新型虚拟电厂转变。”他说。

( 来源: 北极星电力网 作者: 铮铮 )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电查看更多>京能集团查看更多>王永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