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产业报道正文

国务院新闻办31场新闻发布会!各省提及哪些能源重点?

2024-06-27 09:52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转型新能源新型能源体系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国新办陆续举行多场“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专场发布会都提及了能源相关内容,北极星电力网整理如下: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整理自国新办

1、贵州省

6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炳军:过去贵州火电以30万千瓦机组为主,现在66万千瓦的超超临界机组成为主力。同时,我们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过56%,实现了水、火、风、光、储“多能互补”,我们在保障本省用电的同时,向粤港澳大湾区和周边省份送电,贵州能源为国家能源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2、甘肃省

6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甘肃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程晓波:

甘肃确实是风光资源大省,我们的太阳能和风能技术开发量都居全国前列。特别是“十四五”以来,我们紧紧抓住国家绿色转型的各项政策机遇,“乘风而起、向光而行”,推动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目前,全省新能源装机总量超过了5600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比重超过60%,这个占比在全国居第2位;陇电外送区域已经扩大到了25个省份,每年甘肃对外的输送量超过520亿千瓦时,这其中接近一半都是新能源。如果说,从前的河西走廊是“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苍凉,那么现在则是“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勃发,呈现出“追风逐日、风光无限”的景象。

可以说,甘肃的新能源发展速度确实很快,但未来潜力仍然很大。下一步,我们将致力于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推动“风光大省”向“风光强省”迈进。重点在四个方面继续发力:

第一是扩规模。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快推动各级各类风光电项目建设,到“十四五”末,也就是明年底的时候,全省新能源装机总量要突破8000万千瓦,到“十五五”末要突破1.3亿千瓦。1.3亿千瓦是什么概念呢?相当于6个三峡电站。

第二是畅通道。规模大了,电发多了,怎么样把电送出去,建设外送通道就成为关键。我们的第一条通道是从酒泉送往湖南的酒湖特高压直流工程,这个2017年已经建成。第二条通道是送往山东的陇电入鲁工程,去年开工建设,明年就可以建成。第三条通道是送往浙江的陇电入浙工程,目前前期工作已经完备,可望近期核准建设。第四条通道是送往四川的陇电入川工程,这个也有望今年年底核准开工。可以说,到“十五五”中期的时候,这四条特高压就能够全部投运,届时甘肃至少会有1600亿千瓦时的电送往全国各地,这相当于现在一年的全省用电量。

第三是兴产业。着力构建以酒泉、嘉峪关为中心,张掖、武威、金昌三地协同,河东各市州协同、多级驱动的产业发展布局,打造风光电产业链与相关产业协同发展的千亿级产业集群。

第四是促消纳。就是我们要把发出来的电在省内首先用好用足,这就需要全力发展省内的产业,推动调峰电源和新型储能的建设,特别是要做好电力网和算力网“双网”融合的文章,建好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也就是甘肃的庆阳数据中心,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总之一句话,未来我们既要发展好新能源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又要让陇原“风”“光”点亮万家灯火,为全国能源供应保障作出更大贡献、体现甘肃担当。

3、广西

6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主任 白松涛:广西具有资源禀赋优势,已成为大湾区重要的建材、有色金属、农副产品、电力等保供基地.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 王永超:“新字号”新兴产业倍增发展。传统产业也可以孕育催生新质生产力。我们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促进“老树发新芽、长新枝、结新果”,培育了新材料、新能源电池、新能源汽车等一批500亿元规模以上的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30%。

4、内蒙古

6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王莉霞:从国家重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来讲,我们始终把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摆在重要位置,像煤、电的保供量居全国第一,去年我们完成了29个省份、9.45亿吨的煤炭保供任务,外送的电量达到了3065亿度、相当于3个三峡工程的年发电量。特别是230亿方的天然气跨越700多公里温暖了京津冀,1亿多度的绿电跨越1600多公里点亮了杭州亚运会。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黄志强:

内蒙古发展新能源,确实得天独厚,形象地讲,就是“头顶有风光,脚下有煤炭,手中有电网。”

“头顶有风光”,说的是内蒙古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从可开发量看,内蒙古风能资源占全国一半以上,太阳能资源超过五分之一。

“脚下有煤炭”,说的是内蒙古煤炭储量丰富、火电机组规模大,作为稳定可靠的调峰手段,能够支撑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使用。

“手中有电网”,说的是内蒙古拥有全国第三大电网—蒙西电网,我们距离负荷中心近,输电成本低,能够提供“绿色电、便宜电、可靠电”。

立足禀赋优势,我们逐“绿”前行、向“新”出发,提出“两个率先”“两个超过”的目标,在全国率先建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给体系,率先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到2025年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到2030年新能源发电总量超过火电发电总量。目前,内蒙古新能源装机已率先突破1亿千瓦,今年底将提前完成超过火电装机的目标。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王莉霞:

今年我们把防沙治沙和新能源发展结合起来,实施了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规划配套新能源装机超过1亿千瓦。大家熟悉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就在库布其沙漠的北缘、黄河的南岸规划建设长400公里、平均宽5公里的“光伏长城”,通过防沙治沙和光伏一体化工程的推进,让黄沙变“绿野”、变“蓝海”。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黄志强:

我们围绕优势搞创新。比如,内蒙古发展新能源优势明显。风光方面,我们不断推出新产品,实现迭代升级,全球叶轮直径最大、单机容量最大的陆上风电机组在内蒙古下线,这个机组叶轮直径214米、相当于70层楼高,最大功率是11兆瓦,转动1小时发出绿电1万度,相当于12个家庭一年的用电量。电网方面,为适应新能源高比例上网,打造大青山实验室,开展电网柔性灵活、智慧融合示范,为全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探路子。氢储方面,我们全力以赴支持各类制氢和储能技术在内蒙古试验、成长、壮大,到2025年,绿氢产能将达85万吨,储能装机将突破2000万千瓦,新能源大省的内蒙古又将成为全国绿氢大省、储能大省

5、陕西省

6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陕西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刚:

我们发挥能源产业的“压舱石”作用。陕西是能源大省,煤炭、石油、天然气的产量均居全国前列。同时,每年我们生产的大量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输送给了兄弟省份。作为能源大省,在国家能源安全体系当中做出了陕西贡献。近年来,我们还加快建设布局清洁能源项目、储能项目,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更加坚实地支撑。

新能源汽车势头强劲,我们建成了电池、电机、电控生产基地,形成了以乘用车到关键零部件、动力电池等为核心的发展格局。近三年来,新能源汽车产量保持年均160%的爆发式增长态势。在太阳能光伏方面,陕西诞生了三个“世界第一”:一是晶硅太阳能转化效率屡创世界纪录;二是生产太阳能电池的关键材料硅片出货量居世界第一;三是加工太阳能电池的重要材料金刚石线出货量世界第一。去年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增长1.5倍。

在陕北区域加快能源转型,我们与中国科学院共同启动了榆林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建设。我介绍陕西产业体系时也提到,陕北地区正在加快能源产业建设,通过几年努力,榆林、延安的经济总量已经占到全省28%,工业增加值占全省近五成,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了20%。

6、重庆市

6月5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 胡衡华:

老工业基地焕发新活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先进材料正加快成长为万亿元级产业集群,汽车产量超过23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50万辆。

重庆市委常委、秘书长,常务副市长陈新武:

我们坚持协同治废治塑。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一般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达到了76%。特别是垃圾处理,变“填埋”为“焚烧发电”,去年全市的垃圾发电量超过30亿度,可以满足370多万居民一年生活用电,相当于中心城区超过1/3的居民用电都是通过垃圾发电循环利用的。

7、云南省

5月31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予波:

我们致力于打造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2023年全省电力装机突破1.3亿千瓦,绿色能源装机占比近90%,这一占比居全国前列,30多年来,西电东送向广东、上海、广西、浙江等东部地区送电量超1.5万亿千瓦时、居全国第一,为东部地区减排二氧化碳超12亿吨。

巩固提升能源、有色产业。这是云南的传统支柱产业。2023年绿色能源装机比重、绿电发电量比重分别比全国高38、55个百分点,铜、锡等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均居全国前列。

培育壮大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产业。这是云南工业的“新三样”。绿色铝产能从2017年的168万吨增加到633万吨,硅光伏产业增加值连续22个月保持25%以上增长,新能源电池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突破发展,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强劲动能。我们将推动这三个产业,延伸链条、集群发展,把云南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绿色铝谷”“光伏之都”“中国新能源电池产业重要基地”。

8、四川省

5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 黄强:

四川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上肩负着重要责任,我们加快建设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战略基地。四川是全国水电第一大省,西电东送,全国每100度水电有30度产自四川;天然气(页岩气)资源量、年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西气东输,全国每100立方米天然气有24立方米产自四川。

四川省发展改革委主任代永波:

四川清洁能源得天独厚,我们推进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发展,加快建设世界级优质清洁能源基地,将能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四川是全国重要的水电基地,水电装机约1亿千瓦,装机规模和年发电量均居全国第一。四川更大的优势还在于水风光互补,水电资源集中的大渡河、金沙江、雅砻江“三江”流域,同时也是风光资源最富集的区域。我们正在推进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建设,建成以后装机规模约8000万千瓦。

四川是国家“西电东送”的重要枢纽。目前,已建成7条特高压直流、9条500千伏交流的送电通道。近十年来,累计向长三角地区外送绿电超过1.4万亿度。去年四川外送华东地区的电量,相当于当地6000万户家庭的年用电量。

四川是全国重要的天然气生产基地。向省外输送天然气占年产量的40%,去年输送了223亿立方米。我们正携手重庆建设国家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级的产能基地,将更好服务国家西气东输的战略。

四川在制氢装置、储氢装备、加氢设备等方面有较好的基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也为发展氢能提供了良好条件。今年3月份,成都造的全球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完成了运行试验,每天有上百辆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在成渝高速路上疾驰。为此,四川把发展绿氢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产业来抓,推动全产业链的发展和推广应用,谢谢。

9、青海省

5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青海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晓军:在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方面,我们始终坚持规划、政策、基地、项目、企业“五位一体”推进。去年,我省清洁能源装机突破了5100万千瓦,占总装机的93%,新能源装机突破了3800万千瓦,占总装机的69%,占比均居全国首位。我们建成了全国首条绿电大通道,向全国15个省区市源源不断输送绿电,青海绿电点亮了北京大兴机场、杭州亚运会比赛场馆,正在规划第二条、第三条绿电大通道。同时,我们还构建了比较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在西宁南川工业园有一条“光伏街”,这里聚集了10多户光伏能源制造业头部企业,形成了产业集群。

青海省副省长 杨志文:

依托盐湖和清洁能源产业促进增收。得益于这些年盐湖产业和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我们有28.3万脱贫群众通过就业务工、土地流转、参与管理等多种形式有了稳定收益。我们探索开展“光伏+农牧业”新模式,正如吴晓军省长刚才介绍的,我们在光伏板上发电、光伏板下种植放牧,实现了产业发展与群众增收的“双赢”。

青海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晓军:大家都知道,当前人工智能发展非常迅猛。人工智能的关键是算力、支撑是能源、未来是清洁能源,而青海最大的优势就是丰沛的清洁能源,电价长期保持在全国最低水平。我们抢抓国家“东数西算”这个有利时机,着力把“绿电”变“绿算”、把“电缆”变“光缆”、把“瓦特”变“比特”,努力培育新发展动能,开辟发展新赛道。

青海气候干燥、冷凉、洁净,常年干燥度2.38,平均气温3.4摄氏度,数据中心可以实现全年314天自然冷却,制冷用电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0%。据测算,在青海投资算力,投资成本大概要少20%,运营成本降低30%,投资回报年限缩短2年,可以说青海是发展绿色算力产业的“天然良港”。

同时,我们推动绿算和绿电协同发展,青海绿色算力产业发展的氛围越来越浓。

10、西藏

5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西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副主任 王念东:

西藏拥有丰富的清洁能源资源,我们每年的重点建设项目投资有三成都是支持清洁能源项目建设,西藏正在从“家家酥油灯”向“绿电出高原”转变。目前,西藏已建在建的电力装机容量2414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超过95%,居全国前列,主电网延伸到全区74个县(区)。

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严金海:

我就单说西藏清洁能源优势。首先,西藏拉萨被称为“日光之城”,每年的日照时间是3500小时,西藏的太阳能技术可开发量达到98亿千瓦,水能资源的开发量是1.7亿千瓦,风能1.8亿千瓦,不包括地热和抽水蓄能,加起来装机容量就超过100亿千瓦,而且都是清洁能源。

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严金海:告别了“用电难”的问题。10年前,西藏全区主电网只覆盖了40个县,供电人口还不到一半。2020年底,全区最后一个地级行政区阿里通了大电网,至此全区74个县区实现了主电网全覆盖。

( 来源: 北极星电力网 )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转型查看更多>新能源查看更多>新型能源体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