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企业正文

中广核:聚焦战新产业发展 推进改革深化提升

2024-06-27 14:15来源:中国广核集团关键词:中广核核电国企改革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广核)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为契机,大力发展战新产业,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2023年,中广核清洁能源在运在建装机突破1亿千瓦,资产总额突破万亿元,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均创历史新高,战新产业营收占比超过75%。

坚持系统观念,统筹谋划战新产业发展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聚焦服务国家战略,一体谋划、一体部署“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和战新产业发展,增强改革乘数效应。“十四五”规划适应发展最新形势,明确各产业的目标指标、创新布局和实施路径。战新产业发展方案聚焦提升核心竞争力,实施核能领先、核燃料安全保障、新能源倍增、数字化跃升、核技术突破、环保强基和未来启航等七大发展计划。二是优化产业结构布局。聚焦主责主业、实体实业,大力推进产业布局结构优化,形成核能、核燃料、新能源、非动力核技术、数字化、科技型环保,以及产业金融“6+1”产业布局,全面实现“一业一企、一企一业”。“6+1”相关资产占比达到94%。三是出台战新产业顶格支持政策。按照“能给尽给、应给尽给”原则,从资源投入、产业培育、科技创新、资金支持、人才支撑、考核评价、工资保障、中长期激励、责任豁免等方面,制定顶格支持政策,更好支持保障战新产业高质量发展。

服务国家战略,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是充分发挥核能产业龙头作用。发挥自身在核电产业链的引领作用,带动5400多家上下游企业参与“华龙一号”建设,产业链韧性不断增强。牵头成立核电设备国产化联合研发中心,联合核电企业以及产业链优势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完成80余项自主化专项研发并实现成果应用。2023年,“华龙一号”西部首堆——防城港核电3号机组投产发电,入选央企十大超级工程。二是积极探索“新能源+”创新融合发展。大力布局“光热+”项目,以新能源储热解决新能源调节问题,开工建设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德令哈光热储一体化项目。积极探索“沙漠治理+光伏农业”,在新疆南疆建设千万千瓦级大型新能源基地。加快建设“海洋牧场+海上风电”,惠州港口海风二期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运”。截至2023年底,新能源装机超过4500万千瓦,规模效益稳居行业第一梯队。三是积极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自主研发核电数字化仪控产品“和睦系统”,在20多台核电机组成功应用。自主开发全谱系风机控制器,L4000产品具备量产条件,L7000产品通过示范验证。积极布局质子医疗系统、核电站运维耐辐照机器人等业务。设置白鹭氢科基金投资科创企业,完成1吨/天氢液化装备研发。2023年,新增4家子企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坚持创新驱动,推进高水平自立自强

一是构建“一心两圆”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四个面向”,以自身核心能力为中心,打造与高校、科研单位和产业链伙伴的创新生态圈,既揭榜做“答题者”,又张榜做“出题者”,吸引集聚外部优势资源协同创新。二是部署推进重大科研项目。聚焦小型化、高密度、可移动、智能化创新方向,在未来核能领域开展前瞻性布局,部署实施四代反应堆、先进燃料、智能核电等一批战略专项,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要突破,陆续转入工程建设阶段。三是持续完善科研保障机制。强化考核导向,突出科技创新的内在价值和长期价值,实施研发费用视同利润加回、创新成果加分奖励等新政策。优化研发投入机制,出台科研投入管理办法。完成首批自主创新成果目录认定,8项纳入国家能源局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清单。狠抓科研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加大引才育才聚才力度,以重大科技工程为抓手,培养造就了一批战略科技人才、骨干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团队。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广核查看更多>核电查看更多>国企改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