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8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发布《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在2024-2027年重点开展9项专项行动,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实效。
为进一步探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主办,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支持的“2024电力低碳转型年会暨电力圆桌年中会议”,于8月8日在北京举办。本次大会以“健全体制机制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主题,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吉臻、中国工程院院士舒印彪做主旨演讲。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杨昆和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张洁清为会议致辞。
在会上,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发展部主任张琳、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政策研究室主任林卫斌、中国能源研究会智慧能源与产业零碳化发展专委会委员、中国能源研究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委员元博介绍了区域电力低碳转型、新型电力系统的市场机制创新以及微电网方面的研究成果;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孙正运、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首席专家、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陈宗法、中国能源研究会双碳产业合作分会主任黄少中等专家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相关的热点议题作了专题演讲。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表示,过去几年,在“四个革命 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我国电力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就。一是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快速增长,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不断提升;二是电网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为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和高效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撑;三是技术创新特别是储能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有效缓解了新能源间歇性问题;四是绿电、绿证、碳交易市场逐步建立,为低碳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市场激励。
他强调,电力低碳转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依然存在。要以“技术创新”为牵引,推动传统电力系统向新型电力系统形态转变。要以“新兴产业”为导向,因地制宜地谋划和发展先进电网技术研发与应用、数字产业集群建设、储能产业集群建设、综合能源产业集群建设、电动汽车充换电集群建设,以及电力工业软件系统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形成科学合理的市场结构,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要推进电力供应支撑体系建设,实现安全充裕前提下的电力低碳转型。要加强稳定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稳定技术标准体系,推进新型电力系统技术标准研制的完善,强化标准在引领技术发展、规范技术要求等方面的作用。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杨昆强调,我国电力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0.7亿千瓦,其中风电、太阳能发电合计装机容量达到11.8亿千瓦,已超过煤电成为装机第一大电源。此外,我国电力消费方式也发生深刻变革。截至6月底,全社会用电量累计4.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1%,10年来,全国能耗累计降低26.4%,超额完成向国际社会承诺的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电气化水平持续提升,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超过28%,已处于国际前列。电力体制改革也在深入推进。如今煤电容量电价改革取得突破,“准许成本+合理收益”的输配电价基本形成。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今年1-6月,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2.85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61.1%。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张洁清表示,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新能源发展一直是我国的工作重点,通过发展新能源来提升能源自给能力、满足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需求,并提升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新能源的发展一方面体现了我国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所做的努力,彰显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另一方面也为国内社会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例如, "新三样"制造业的发展,一方面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为保持国际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加绿电需求并推动新能源的发展;再例如,分布式发电资源成为发展乡村经济的重要抓手和重要载体,包括千乡万村驭风和千家万户沐光等行动,让乡村振兴的道路随着新能源的发展越走越宽。
张洁清认为,能源的转型不是在现行体系下的修修补补,而是整个能源体系的重塑,也意味着电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要从以稳定可预测的化石能源为基础,变革为以波动的可再生能源为主,既需要硬件设施的重建,也需要体制机制的改革,使得生产关系的发展适应生产力的进步。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吉臻以“能源转型与新型电力系统”为题做主旨演讲。他系统分析了我国电力行业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一是能源电力需求增长迅猛、保供压力较大;二是电力行业碳减排压力持续加大;三是电压、频率稳定问题凸显,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四是能源资源与负荷中心逆向分布;五是灵活电源的最大调节能力与新能源波动不匹配,制约了新能源消纳;六是终端消费电气化水平和能效有待提高。刘吉臻认为,应对上述挑战,需要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实现“多源互补、源网协同、供需互动、灵活智能”。要着力推进五大关键技术创新,包括新能源发电技术创新,推动新能源系统友好性能提升;先进燃煤发电技术创新,促进新一代煤电升级;智能电网技术创新,保障电力系统稳定、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配电网高质量发展、智慧化调度体系建设、需求侧协同能力提升;多元储能技术创新,促进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电能替代及再电气化技术创新,推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网络拓展。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发展部主任张琳在会上介绍了《以苏粤为牵引的华东和南方区域电力低碳转型路径研究》的成果。他指出,华东和南方区域经济体量大、用电基数高,两个区域电力转型的目标和节奏深刻影响全国电力绿色低碳发展格局。在电力发展共性特征方面,两个区域呈现出终端能源消费电气化水平相对更高、新能源利用率保持较高水平、数智化赋能系统提质增效成效显著等特点;在电力低碳转型差异方面,华东区域火电占比高、南方区域电力供应结构更加均衡,华东区域电力受端特征显著、南方区域内部清洁电力资源配置能力强。报告预测,到2030年,两个区域合计用电量占同期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的40%,合计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到68%。报告提出协同推动华东和南方区域电力低碳转型的4项行动建议,一是要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优化区域电力生产力布局,二是强化促进电力经济协调发展的碳排放双控引导,三是大力开展区域特色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技术创新,四是完善区域一体化推进电力低碳转型的市场机制。
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政策研究室主任林卫斌介绍了《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市场机制创新研究》的成果。他指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市场机制创新的核心是有效实现电能量价值、调节价值、绿色价值三种价值。而要有效实现前述三种价值,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充分发力,让政府在弥补市场失灵方面精准发力。林卫斌直言,当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还面临新能源消纳难,煤电转型难,储能多场景应用、规模化发展难,用户侧资源挖掘难等问题。对此,他建议,完善电能量市场建设,充分实现节点电能量价值;完善辅助服务市场建设,充分实现灵活性调节价值;以容量电价为过渡,积极推进容量市场建设,有效体现容量价值;畅通新能源消纳渠道;健全绿证制度,充分实现新能源绿色价值;分类施策,健全储能发展机制;建立健全常态化需求响应机制。
中国能源研究会智慧能源与产业零碳化发展专委会委员、中国能源研究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委员元博介绍了《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微电网与大电网协同关键问题研究》的成果。报告认为,推动微电网和大电网协同发展,会带来新型电力系统结构形态、平衡模式、运行机理的巨大变化。目前,大电网和微电网协同发展还面临多项挑战,包括社会各界对微电网认识不统一,对其内涵理解存在偏差;微电网政策指引不明晰,影响微电网规范发展;微电网相关技术成熟度和稳定性也需要进一步提升。为了推动大电网与微电网协同发展,需要重点关注技术突破与经济性提升,还需要政策层面的多方面鼓励与扶持。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孙正运围绕“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微电网”做了专题演讲。他指出,微电网是配电网的一种形态,具备规模较小,分布式能源接入,灵活可控,独立运行或自调节能力,智能化控制等多个特点。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微电网把不确定的分布式新能源及随机的用户负荷、储能、可中断和可调节负荷,通过智能互动聚合成一个有计划用电曲线的单元,即挖掘出了用户和储能的调节能力。他建议,要因地制宜深入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积极探索用市场方式挖掘微电网聚合调节能力的潜力。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首席专家、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陈宗法围绕“深化电改重点问题”做了专题演讲。他指出,我国经历两轮电力体制改革,取得诸多成效,不过目前电力系统仍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电力系统结构性矛盾突出,集中体现为源网荷储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也反映了网源两个环节“垄断与竞争”的体制差异,影响清洁转型、能源保供。 第二,尽管电力市场架构体系初步搭建,但不到位、不完善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影响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第三,行政不当干预、政策繁杂多变,企业难以适从,亟需界定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边界。
陈宗法建议要进一步深化电改。包括要以系统思维深化改革,构建能源电力领域“两新”体系;聚焦网源协调,在中央政府的指导和监督下,进一步开放电网投资,研究推进输配分开改革,实现电网“管得住”与“放得活”的有机统一。另外,聚焦新能源消纳,以市场机制为导向,加强源网荷储协调,市场、政府、企业协同发力,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与“双碳”目标实现。此外,还需要以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为方向,进一步优化完善和落实电力市场体系的各项举措,减少行政干预,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实现电力市场体系由“大而全”向“实而效”转变。
中国能源研究会双碳产业合作分会主任黄少中围绕“新型储能经济性难题”做了专题演讲。他指出,当前,我国新型储能发展迅猛,成绩斐然,但同时也面临多方面问题——结构性供需失衡带来产能过剩问题;新能源配储“建而不用”问题突出;储能租赁价格偏低、租赁意愿不足;调峰价格不尽合理;集中式储能收益渠道单一;早期投运储能成本难以回收等。综合表现为经济性欠佳,是目前新型储能发展的一大难题。
他认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统筹兼顾、综合施策,从六个方面发力来着手解决。第一,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强化储能发展的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制定新型储能发展的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新型储能中长期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空间布局和建设时序,加强新型储能与新能源、配电网、电动汽车等产业发展规划的联动和衔接,引导统筹协同发展,促进新型储能产业的有序发展,避免资源浪费。第二,创新储能发展模式。相对于传统的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具有建设周期短、选址灵活、响应快速、调节能力强等优势,因此需要加强发展模式创新探索,解决储能配比“一刀切”问题,提升储能项目的经济性和竞争力。例如,宁夏等地已经出现诸如“构网型”储能项目,丰富了新型储能的应用场景,更加契合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第三,调整价格政策。包括完善辅助服务价格、合理疏导储能成本、优化分时电价政策等;第四,完善市场机制。针对远期储能发展面临的挑战,从现货市场参与机制、辅助服务交易品种、容量市场机制设计、跨省区电力交易等方面,提出解决措施。第五,优化调度运行方式。包括明确新型储能功能定位、规范储能并网接入管理、加强调度运行管理、调整调度运行办法、有效提升新型储能利用效率和作用发挥。第六,促进新型储能融合发展,与新能源、技术、市场、应用等多个方面协同推进。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国,深圳,2024年9月8日]中国能源研究会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签署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领域开展密切合作,充分发挥双方在信息与通信、新能源领域的突出优势,共同促进以能源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F5G、星河AI网络、新能源并网等为要素的新质生
能源法草案二次审议稿10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草案二次审议稿增加规定,国家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强电源电网协同建设。为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建设配套电网,草案二次审议稿增加规定,国家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强电源电网协同建设,推进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
编者按当前,“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正加快实施,中国做出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国际承诺。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进一步明确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并强调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
9月7日,2024能源绿色发展大会在深圳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郑建邦出席会议并讲话。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中国科学院、广东省、深圳市有关负责同志,以及院士专家、企业代表等参加会议。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张世昕出席会议并致辞。张世昕在致辞中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发展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9月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举行发言人记者会。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立法规划室主任王翔表示,关于能源法草案二次审议稿。2024年4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对能源法草案进行初次审议。根据各方面意见,提请本次常委会会议审议的草案二次审议稿拟
9月7日,从第十一届“中银杯”天津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评选结果获悉,国网天津电科院申报的“适应新能源接入的继电保护装置及系统”项目获得天津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创新组银奖。据悉,本次大赛共吸引来自天津16个区、39所参赛高校和数十家企业、科研院所千余个项目参赛,项目涉及智能制造、新材料应用等多个
9月5日上午,甘肃电力现货市场转正式运行大会在兰州召开,标志着甘肃电力现货市场转入正式运行,甘肃成为继山西、广东、山东之后全国第四个转入正式运行的省级电力现货市场。省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王钧,国家电网副总工程师兼西北分部党委书记、主任李永莱出席会议并致辞,省工信厅党组书记、厅长韩显
9月4日,华东能源监管局主要负责同志组织召开长三角调节性电源市场机制研讨会,国网公司华东分部、华北电力大学有关人员参加会议。会上,华北电力大学等研究机构就长三角调节性电源市场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汇报,与会代表开展了深入交流讨论。会议认为,随着华东区域抽水蓄能等调节性资源快速发展,亟需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低碳发展关乎人类未来。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我国能源转型取得历史性成就,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顺应全球发展大势、适应时代要求的能源转型之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升能源资源等重点领域安全保障能力。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做大做强一批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加强管网互联互通,提升“西电东送”能力。作为风光资源大省,甘肃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全省风能、光伏技术开发量分别位
9月4日,国网天津电力第六届“职工创新月”启动会暨“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职工技术创新”专题职工大讲堂活动在天津电科院举办。来自国网天津电力工会及其25家基层单位的100余名工会干部、职工创客参加。活动中,“时代楷模”张黎明作技术创新专题发言。国网天津电力相关领域专家围绕新型电力系统的负荷
提升新能源系统友好性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吉臻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指示精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印发《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随着风电和光伏快速发展,今年年底新能源将成
提升新能源系统友好性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吉臻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指示精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印发《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随着风电和光伏快速发展,今年年底新能源将成
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将能源消费革命放在工作首要位置。2020年9月,我国向国际社会作出碳达峰碳中和庄严承诺,对推动全社会各领域节能降碳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近日,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国发〔2024〕12号,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吉臻一行莅临优特科技考察指导。优特科技董事长田伟云携公司管理层全程陪同接待并作相关情况汇报。刘吉臻院士一行首先参观了优特科技数字化展厅,听取了企业概况、技术优势等介绍后,对公司的科研实力和技术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并对公司今年重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新能源技术与我国的能源安全集体学习,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新能源电力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吉臻教授就发展清洁能源问题提出工作建议。而就是这位刘吉臻院士,曾在2023年9月16日的2023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发表重要观点:我们对储能一定要有个清醒的
今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提出:“要立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关键时期,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更好推动能源生产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吉臻“灵魂拷问”:“2022年,我国风电、光伏装机达到7.5亿kW,发电量为1.2万亿kWh。据此判断,到2030年,即便风、光装机翻一番,也只能增加1万亿多千瓦时的电量,届时也还有约2万亿kWh的电量供应空缺。这个难题该怎么解?”“2022年,我国风电、光伏装机达到7.5亿kW,发电量为1.2万亿
新型电力系统就是要构建起化石能源清洁化、清洁能源规模化和多种能源综合化的新型电力系统,这既是三大任务、又是一个整体。----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吉臻2023年4月13日上午,2023年新型电力系统产学研融合发展大会在华北电力大学顺利召开。会议邀请多位专家、学者对中国新能源形势、市场分析解读,促进新
2022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期间,“碳中和与煤炭高质量发展论坛暨第十二届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峰会”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北电力大学原校长、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吉臻作主旨发言。以下为发言内容整理“十四五”是实现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要积极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
2022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期间,“碳中和与煤炭高质量发展论坛暨第十二届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峰会”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北电力大学原校长、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吉臻作主旨发言。以下为发言内容整理“十四五”是实现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要积极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
强化系统本质安全持续保障稳定运行中国工程院院士舒印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党中央提出“双碳”目标以来,各行各业迅速行动,积极推动建设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电力系统生产结构、运行机理、功
5月31日,由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研究会主办,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七届(2024)中国能源产业发展年会暨中国能源报创刊15周年活动在北京举行。本届大会以“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为主题,吸引了行业主管部门、行业权威组织和能源企业代表、专家学者、高校智库等,围绕“双碳”目标
“在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过程中,电力系统保持实时连续可靠供电的技术要求不会改变。因此,新型电力系统离不开新型储能强有力的支撑。我们要遵循电力系统运行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适应系统不同发展阶段和运行场景的需求,分步骤差异化发展新型储能,助力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4月1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
“核能是低碳能源,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仅约12克/千瓦时,同时具有装机容量大,运行稳定可靠、换料周期长等特点,具备较强的频率和电压调节能力,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电力保障。”4月15日,在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举办的2024春季核能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顾问、中
4月15日,在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举办的2024春季核能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顾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专家委特邀顾问舒印彪表示,“核电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不同阶段都是清洁电力的重要来源,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需要核电提供坚强支撑。”在碳达峰阶段(目前~2030年)
【亚太电协大会】国际电工委员会第36届主席、中国电机工程协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舒印彪:再电气化是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选择再电气化是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选择—亚太电协大会主旨演讲电力是能源系统的核心,实施再电气化,以电为中心、新型电力系统为平台、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将在实现“双
10月20日,第24届东亚及西太平洋电力工业协会大会召开。亚太电协主席、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辛保安,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邹磊,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余兵,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栗宝卿,国际电工委员会第36届主席、中国电机工程协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舒印彪,中国南
10月18日,由江苏、浙江、安徽、上海三省一市科协共同主办的第二十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暨2023年江苏科技论坛在江苏省溧阳市开幕。论坛以“凝聚创新动能共筑科创高地—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探讨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重点任务,推动长三角地
9月27日,首届卓越工程师培养国际会议在北京举行。由重庆大学等承办的大会分会“智慧能源领域卓越工程师培养国际会议”同期举行,会议以“同心共担高远使命协力共建卓越联合体”为主题。会上,智慧能源领域卓越工程师培养联合体揭牌并发布智慧能源领域卓越工程师培养核心课程和能力标准。记者了解到,
9月13日,中国工程院“我国碳达峰碳中和若干重大问题研究”项目组在内蒙古电力集团调研,围绕内蒙古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电力集团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深入交流。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舒印彪,怀柔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汤广福参加调研,内蒙古电力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贾振国,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