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明阳天成号”完成安装
海洋产业中的后起之秀
近年来,我国海上风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CWEA)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3769万千瓦,占全球的50%;新增装机容量达到718.3万千瓦,占全球的58%。可以说,中国是全球海上风电市场中最关键的组成部分,正驱动全球相关产业加速发展,为能源结构转型、经济发展、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随着我国向碳中和目标迈进,海上风电开发规模不断增大,需求也愈加强烈。然而,在开发布局与发展空间上,近海风电正面临航道、保护区、养殖、军事等一系列限制性与不确定性因素,导致项目前期规划与审批流程复杂,开发周期较长。例如,有的项目在规划时已充分考虑了航道的影响,但进入开发环节后又不得不让步于交通部门的航道新规划。
“海域的使用肯定应考虑先来后到,因此,在前期阶段要与很多部门协调,可以感到我们相对弱势。”一位风电开发企业负责人向《风能》解释。据他分析,这是由于海上风电开发起步较晚,近海海域已被其他功能占用所导致。
“比如,一些地区在全面征求各部门意见,去除各类影响因素后,最终纳入海上风电开发规划的海域只有资源普查时的25%~65%。”有专家坦言,“还有一些海域,能用于海上风电开发的只剩下边边角角,项目难以形成规模。”
不仅我国存在上述问题,一些沿海经济发达的国家,此类情况可能更严重。因此,已有不少国家将海上风电开发的目光与行动,聚焦在以专属经济区为主的深远海海域。
例如,欧洲海上风电开发规模最大的3个国家⸺英国、德国、荷兰,其绝大多数新增海上风电项目都位于专属经济区中。此外,还有众多欧洲沿海国家在制定海上风电规划时,将专属经济区纳入其中。日本则于2024年3月通过了《海域利用促进法案》修正案,宣布将海上风电场的建设区域扩大至专属经济区。
据世界银行(WB)对115个拥有海岸线国家的分析,在全球海上风电技术可开发容量中,有71%位于较深水域。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发布的《中国风电发展路线图2050》显示,我国近海水深5~50m范围内,风能资源技术开发量为5亿千瓦,深远海风能可开发量是近海的3~4倍以上。
“在专属经济区开发风电,可以说是一项开疆辟土的工作。”在日前于浙江省宁波市举行的第九届全球海上风电大会上,有嘉宾谈道:“它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找到了一个新空间,将成为领海外的先行者。”
为了积累深远海风电开发经验,促进相关技术进步,我国正以“试点先行”为着力点,推动开展各项准备工作。2021年10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印发的《“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结合基地开发建设推进深远海海上风电平价示范和海上能源岛示范工程”,拉开了我国深远海风电开发的序幕。
除加快推动项目示范外,业内还在期盼政策的进一步明确,包括全国层面的专属经济区风电规划,以及相关海域风电开发的管理制度等。
融合发展产生价值加成
能源供给是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当风电开发走向深远海,一些在此类海域因无法得到电源支持而难以形成规模的产业,将得以破解发展问题;而风电通过与这些产业融合发展,也将在项目开发的基础上获得更高的价值加成,获得更广泛的支持。
在深远海风电一系列融合发展的创新场景与模式中,风电制氢是最被看好的领域之一。随着深远海风电规模化发展,其技术经济性有望取得突破,不仅将极大地释放海上风电价值,还可以催生一系列新产业。
阳光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解决方案总监丁时康在第九届全球海上风电大会上表示,通过使用网电的传统制氢方式,氢能产量较少,应用场景受限,只能用于火电厂、半导体、浮法玻璃等小型应用场景。而采用海上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柔性制氢系统,由于电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应用场景将更加丰富,包括石油化工、钢铁水泥、氢能交通等领域。
甚至有专家设想,可以将深远海风电项目与制氢相结合,为远洋船舶提供氢能供给服务,从而改变现有的航运业商业模式,并进一步增强海洋经济活动水平。
目前,海上风电制氢在技术上仍需要破解一些挑战。丁时康认为,风电存在波动性,可能使制氢设备出现频繁启停,这需要通过柔性制氢技术去适应与解决。一方面,不少海上风电制氢项目将离网运行,电网微网支撑能力必不可少;另一方面,电解水制氢设备需要具备快速动态响应能力,并且具有宽负荷调节及频繁启停适应能力,在不同的负荷水平下同样可以运行,从而提升电能的利用率。
深远海风电与渔业相结合的脚步,似乎要更快一些,因为渔业同样有向深远海发展的强烈需求。在今天走向“深蓝”的过程中,海上风电并不孤单,海洋牧场正在成为携手共进的另一方。
“近海污染范围不断扩大,高密度养殖带来了环境、病害及质量安全等问题。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规划提出发展、建设和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机电与能源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宋瑞银谈道。
明阳智能海洋能源研究院海工总体工程师刘品进一步表示,深远海养殖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它离岸距离比较远,水质会更好,网箱内水体交换更快,网箱溶氧量更高,非常有利于鱼类的生长。
打造海洋牧场的关键是装备支持,这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深远海风浪大,养殖设备能否抗住风浪;二是深远海养殖需要智能化运维,所需的能量来自哪里。通过与海上风电相结合,这两项挑战都可迎刃而解。
一方面,海上风电项目可为海洋牧场提供电能,便于海洋牧场的智能化;另一方面,海上风电项目建有通信系统,它可以为海洋牧场提供远程监测、自动控制等智能化功能。并且,海上风电机组之间的间距较大,能够利用这些海域面积与海洋牧场实施综合立体的养殖。
“海上风电风渔互补有两种模式:一是共场域,基于风电机组打造海洋牧场,还可与文旅产业相结合;二是共结构,利用海上风电机组设置网箱,包括漂浮式风电与各类网箱养殖相结合。”宋瑞银谈道。
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在同场开发与同步建设的过程中,还能够有效分担建设成本。
目前,我国已有一些风渔互补的成功案例,如明阳智能的“明渔一号”、龙源电力的“国能共享号”,中广核汕尾“伏羲一号”也于近期投放安装。
“明渔一号”
不折不扣的新质生产力
“无论是在装备制造还是工程技术上,海上风电的创新特点均极为明显,并可拉动产业链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是不折不扣的新质生产力。”上述专家表示。尤其是在走向深远海与平价开发的过程中,风电设备与工程技术水平必须得到相应的提高,以破解各种各样的挑战。
例如,深远海风电项目距离陆地较远,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送出成本。开发或选择更合理的送出技术路线,优化送出方式,是应对这项挑战的重要手段。
深远海风电后续送出线路是66kV,甚至一些专家提出能否采用110kV。此外,对于直流是采用工频还是低频,都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多位专家表示,为进一步控制深远海风电送出成本,各地政府与电网公司应加强协同,尽量采用集中送出方式,分摊开发企业的投资成本。
“海油观澜号”
目前,我国在深远海风电整机技术方面已经获得了一系列成果,除已有“三峡引领号”、“海油观澜号”、中船海装“扶摇号”、“国能共享号”、“明阳天成号”等漂浮式风电机组平台实现并网或安装外,还有不少整机商正在研发或推出16~20MW超大容量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
“在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的建造、运输和安装方面,挑战还是比较大的。”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新能源工程院总工程师王滨表示,“首先是大兆瓦机组超长柔性叶片设计,在超低频稳定控制和轻量化降本增效上的难度较大。其次是漂浮式基础需要的建造场地不小于5万平方米,国内现有生产基地难以满足需求。再次是目前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的生产周期超过6个月,难以满足后续开发建设需求。此外,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对下水码头的等级要求比较高。目前,国内能够满足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生产和储运的基地有限,建造场地、码头形式、机组吊装能力等因素,都限制了基础结构的设计。”
因此,不少专家都提到了专用风电母港的建设问题。运达股份解决方案室主任雷鹏涛表示,经过初步测算,母港能够使深远海风电项目的投资下降14%。他还进一步提到,针对深远海风电整机技术,还需做好机组大型化、支撑结构一体化、漂浮式一体化、导管架一体化设计研究工作,并根据深远海水深情况选用导管架或漂浮式基础。
明阳智能风能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孙启涛以刚刚完成叶轮吊装的“明阳天成号”为例,向《风能》介绍漂浮式风电机组的技术创新方向。他谈道:“双机头机组的两个叶轮将朝相反方向转动,对向旋转使得叶轮中间区域的风速提升,空气动能转化的电能也随之增加,比同等扫风面积的单个大风轮机组的发电量提升4.29%。单点系泊方案使支撑结构极限载荷降低40%,从而提高了风电机组在台风天气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采用抗压能力达到115MPa以上的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来进行漂浮式基础的制造,这种混凝土材料的强度达到普通混凝土的4倍左右,大大增加了漂浮式基础结构的承载能力。机组上还安装了超过3000个智能感应器,可实时感知2000多个零部件运行状态。”
多位专家认为,漂浮式海上风电技术的降本空间较大,通过更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规模化开发,深远海风电投资成本将得到不断优化。
“目前,国内的漂浮式项目,单位千瓦造价在4万元以上;预计到2025年能达到相对有竞争力的成本水平,投资成本有望降至2.5万元/千瓦左右;2030年降至与固定式海上风电相当的水平,达到1.5万元/千瓦左右。”孙启涛表示。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21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2025年度关键技术研发计划“新能源”项目申报指南》,征集范围包括:绿色燃料、可再生能源、新型储能、新型电力系统。其中绿色燃料领域包括电催化合成氨关键技术、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高性能膜电极开发及批量化制造技术、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制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12日,上海崇明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张江高新区崇明园改革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打造绿色低碳特色产业。推动绿色低碳技术产业化,依托上海碳中和技术创新联盟,设立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碳中和技术创新孵化基地和产业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2025年一季度,在“双碳”目标和能源安全新战略引领下,我国能源保供扎实有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记者调研发现,国家能源行业转型升级浪潮下,越来越多民营企业逐“绿”而行,在加速布局能源领域中开辟发展新空间。阳春三月,湖北大冶。特变电工集团自主研发的±800千伏特高压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3日,上海发改委印发《上海市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减排重点工作安排》,其中提出:深入推进工业通信业领域碳达峰,加快布局和培育绿色低碳新赛道产业发展,推动新型储能、绿色燃料等产业高质量发展。另外在附件重点工作任务上,还提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核心支撑作用,依托
近日,上海市发改委印发《上海市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减排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其中提出,加快吴泾等重点区域整体转型,推动漕泾综合能源二期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化工产业集聚。实施落后产能调整项目450项。加快布局和培育绿色低碳新赛道产业发展,推动新型储能、绿色燃料等产业高质量发展。加
4月23日,上海发改委关于印发《上海市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减排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提出推动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多元发展,全市光伏装机规模突破500万千瓦,金山一期海上风电力争建成并网。可再生能源电力占比持续提升,绿电交易规模力争超过70亿千瓦时。推进绿色燃料产能建设,前瞻谋划绿色燃料重
4月23日,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上海市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减排重点工作安排》。文件提出,完成全市“十四五”能耗双控目标,各区、各行业、各重点区域夯实目标分解和推进机制,单位GDP能耗下降率按照完成“十四五”规划总目标设置年度目标。努力推进全市碳排放强度下降。主要污染物氮氧化
2025年4月19日,粤电阳江海上风电公司下属粤电阳江青洲一、二海上风电场项目永久接入系统受电一次成功,标志着广东能源集团首个百万千瓦级(总装机容量1000兆瓦)深远海风电工程正式迈入高效运行阶段。粤电阳江青洲一、二海上风电项目位于阳江青洲近海深水区海上风电规划场址东北侧,项目水深范围37至4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2025年一季度,在“双碳”目标和能源安全新战略引领下,我国能源保供扎实有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记者调研发现,国家能源行业转型升级浪潮下,越来越多民营企业逐“绿”而行,在加速布局能源领域中开辟发展新空间。阳春三月,湖北大冶。特变电工集团自主研发的±800千伏特高压
2024年11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进一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中对于“支持各类经营主体依法按照市场规则公平参与能源领域竞争性业务”的要求,强调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作用,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促进可再生能源
2024年9月,位于昌都市八宿县邦达镇的全球最高海拔风电项目——西藏八宿10万千瓦保障性并网风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如今,项目已稳定运行半年,在平均海拔5050米、最高海拔5200米极端气候频发的“世界屋脊”上,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株洲所”)研制的风电机组以卓越的可靠
近日,中船科技副总经理、中船海装常务副总经理黄卫民出席风电行业相关活动论坛,与来自能源开发、设计研发、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多位行业专家围绕风电支撑结构技术创新、海上风电开发的技术突破与多场景应用展开深度对话,为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黄卫民在对话中指出,中船海装是行业最早布局混塔
由EDPRenováveis和Engie的合资企业OceanWinds开发的全球首个商业半潜式漂浮式海上风电场WindFloatAtlantic(WFA)即将迎来其五周年纪念。该项目位于葡萄牙维亚纳堡海岸20公里处,装机容量为25MW,自投产以来已输送了345GWh的电力。5月14日,为纪念该项目成功运行5周年,OceanWinds发布了一份报告,回顾
据国外媒体透露,由菲律宾BuhaWind能源公司(BuhaWindEnergyPhilippines)开发的三个漂浮式海上风电场已获得的菲律宾政府颁发的国家重要能源证书(CEPNS,CertificateofEnergyofNationalSignificance)。这三个风电场全部为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一旦投入使用,总装机容量可达4GW。场址位于菲律宾海岸的
2024年,中国海上风电机型大型化发展有所加速,下线的机型数量与2023年基本一致。2024年,有6家整机企业下线了8款海上风电机型,其中7款的单机容量在16MW以上。这表明中国整机企业对海上风电市场的产品规划已达成一致。越来越多的中高风速风电项目,出于对度电成本的考量,将采用16MW级海上风电机组。
1、275MW!3个分散式风电项目获核准!4月2日,宝鹰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旦华复能(珠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莒南沂唐新能源有限公司、莒南唐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分别收到临沂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签发的风电项目核准批复文件。根据公告,具体项目包括莒南沂唐135MW分散式风电项目、莒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期,中交三航局中标广东16兆瓦漂浮式海上风电成套系统示范应用工程,中标金额约2.87亿元,计划工期487日历天。该项目位于阳江市阳西县沙扒镇附近海域,水深超过50米,是我国首个大容量漂浮式风电科研示范工程。项目拟建设1台16兆瓦漂浮式风机,采用四立柱半潜式基础,结合动态
3月17日,彭博新能源财经发布2024年全球风电整机制造商TOP10,东方电气跃升至全球第七位,较上年排名提升三位。数据显示,全球风电开发商2024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21.6吉瓦。其中,陆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109.9吉瓦,占比90%;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11.7吉瓦,同比增长6%。东方电气以8.4吉瓦新增装机排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2月19日,陆丰油田群清洁能源电力供给改造示范项目浮体部分在海油工程青岛场地正式开工建造,标志着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张力腿(TLP)浮式风电示范项目正式进入工程实施阶段。据悉,该项目位于粤东海域,离岸136公里,水深136米,是我国首个应用TLP技术的深远海风电示范工程,将
1月17日,东方电气集团召开2025年度工作会议。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和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工作要求,全面总结集团公司2024年各项工作,深刻分析当前形势与任务,系统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动
1月11日,全球最大功率等级漂浮式风电机组——中国中车“启航号”在山东东营风电装备测试认证创新基地成功吊装,标志着中车在海上超大型风机的探索迈出重要一步。“启航号”是中国中车自主研发的20MW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功率突破到20MW量级,风轮直径达到260米,相当于7个标准足球场,叶尖速度与高铁
发展FLNG和浮式风电产业培育海洋能源新质生产力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守为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能源观察”日前召开的2025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大力发展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具体到海洋能源领域,应将目光聚焦于深远海。这既出于国际合作的考虑——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
近日,中船科技副总经理、中船海装常务副总经理黄卫民出席风电行业相关活动论坛,与来自能源开发、设计研发、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多位行业专家围绕风电支撑结构技术创新、海上风电开发的技术突破与多场景应用展开深度对话,为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黄卫民在对话中指出,中船海装是行业最早布局混塔
中广核阳江帆石一、帆石二海上风电场项目建设期工程技术咨询服务中标结果公示项目规模:中广核阳江帆石一海上风电场项目工程场址位于阳江市南鹏岛南面海域,场址涉海面积约139.1k㎡。风电场总规划容量为2000MW,本期装机容量为1000MW,安装51台14MW风电机组和22台13.6MW风电机组。建设1座500kV海上升压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2025年5月18日,由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总承包的华润潜江竹根滩50兆瓦风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这标志着继天门蒋场160米混塔风电项目后,中南电力在超高空混塔技术领域的又一标杆性成果落地——“超高空混塔设计体系”在江汉平原地区实现规模化应用。据悉,规划装机容量50兆瓦
5月15日上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山东省能源局主要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深入实施“八大行动”,推动新能源高水平消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中新社记者:我了解到,山东打造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区是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请问,下一步山东在新能源发展过程中,将采取什么
关于举办第五届海上风电创新发展大会的通知2025年将是我国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的关键转折之年,逐风深海、技术创新已然成为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为全方位挖掘创新潜能,激发产业活力,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风力发电网将于2025年7月2日举办第五届海上风电创新发展大会,大会以“逐风深蓝创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5月14日,山西省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山西省2025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竞争性配置工作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单体项目不低于6万千瓦,利用已投产新能源项目升压站及送出线路的扩建项目不受规模限制。风电项目须提供一个完整年度的测风数据。申报项目应于下达建设计划后18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润阳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阳能源)正式承接平顶山东远新能源鲁山县100MW风电场项目,将为河南省绿色能源产业再添新动力。该项目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地处伏牛山东麓,地理位置优越,风能资源丰富,建成后将有效优化区域能源结构,推动当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
5月10日,2025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在浙江德清揭晓。中船科技首次参评便以品牌强度847分、品牌价值25.28亿元的成绩跻身“自主创新品牌”榜单第11位,彰显了强劲的品牌发展势能。“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由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主办,新华社品牌工作办公室、《中国品牌》杂志社等
5月7日,丹麦开发商rsted表示将终止英国Hornsea4号项目的现有开发建设工作。自2024年9月获得英国第六轮(AR6)差价合约(CfD)以来,总装机容量2.4GW的Hornsea4海上风电项目经历了一系列不利因素,包括供应链成本的持续上升、利率上升,以及按计划时间建设和运营该规模海上风电项目将存在的风险增加。
关于举办海上风电项目开发、建设、运维管理高级研修班(第二期)的通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发展海上风电”,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产业迈入新一轮高速增长与全面升级的关键阶段。目前,广东、福建、浙江、山东、河北等沿海地区积极响应,2025年海上风电重点建设项目清单近百个,规模超45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4月30日,中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子公司对外投资的公告》表示,根据公司主营业务发展需要,中船科技子公司拟投资建设日照基地项目、通榆一期项目,总投资金额预计约为54.8889亿元。其中,日照基地项目总投资金额约为30.6098亿元,通榆一期项目总投资金额约为24.2791亿元。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