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输配电智能用电市场正文

新能源装机占全省近一半,青海电网如何“风光”

2024-08-26 09:15来源:电网头条关键词:青海电网新能源储能电站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提起青海,你会想到什么?

是广袤无垠的高原,是碧波万顷的青海湖,还是“天上无飞鸟,地上人迹少”的茫茫戈壁。

这片土地,大自然赋予了它美丽与神秘,也赋予了它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阳光洒满戈壁荒漠,强风呼啸而过,一排排光伏板、一台台风机并网发电,持续涌动着“绿色活力”。这里,是发展新能源产业的理想之地。但要“风光”起来,电网还是下了好大一番功夫。

“链条式”并网“一本通”

新能源产业落地开花

海西州州域主体为柴达木盆地,年平均光照3000小时以上,是全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年太阳总辐射量达到每平方米6618.3~7356.9兆焦之间;年风能可利用时间为3500~5000小时;可利用土地近4.2万平方千米。

近年来,海西州立足风光土地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已逐步形成千万千瓦级新能源产业集群。

截至2024年7月,海西州清洁能源装机规模1880.6万千瓦,占青海省电力总装机的34%。其中,新能源装机1858万千瓦,占全省新能源装机的49%。

如何让新能源友好并网?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是一个可行的方案。

出海西州格尔木市向东30千米,一幅“追风逐日”的画面在这里呈现开来——茫茫戈壁上,迎风旋转的风叶、“碧波荡漾”的光伏板、高耸云端的吸热塔……这里,是中国绿发青海海西州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产业园区。

“海西州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国家示范工程是一个总装机容量70万千瓦的产业园区。园区内光伏、风电、光热、储能项目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是世界上首个集‘风、光、热、储、调、荷’于一体的多能互补科技创新项目,在我国新能源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国绿发青海公司检修中心主任刘茁汉介绍道。

不远处,一座白色高塔正汇集着阳光,格外耀眼。

“这是光热电站的集热塔,高188米,四周环绕分布着4000多面定日镜。它们把太阳能聚焦到集热塔顶部的吸热器,加热吸热器内的特制熔盐。当夜晚光伏电站停运时,加热后的特制熔盐持续释放热能,热能再转化为机械能来发电。”刘茁汉说,“‘以热补光’让新能源发电有了可靠支撑。”

为高效推进新能源并网后的技术保障,海西供电公司从电网规划和服务方式方法入手,运用智能调度运行管理系统远程实施智能调控,合理分配新能源场站有功功率。该公司还因地制宜优化服务标准,全面精简新能源企业并网流程,并编制了指导手册《新能源一本通》,积极做好新能源并网咨询、受理、并网“链条式”服务。

优秀的风、光资源加上优秀的并网服务,让新能源发电产业在海西州快速发展,一批批新能源项目相继在这里落地开花。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海西地区并网投运新能源场站5座,装机容量近153万千瓦。

“好风”“富光”咋变稳

构网储能“把电留住”

“好风”“富光”带来绿产业,但光能、风能发电具有波动性、间歇性,如何“把电留住”是关键。

储能电站作为电网的备用容量,为风光资源最大限度开发带来勃勃生机。它可以实现动态供需平衡并提供调频调压辅助服务,对于新能源来说,储能装置更是并网的重要“帮手”。

5月31日,全球首个100兆瓦时智能组串式构网型储能电站——弥盛50兆瓦/100兆瓦时储能电站成功并网运行,累计实现充电电量1.6亿千瓦时,放电电量1.4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4.9万吨,进一步提升了海西州新能源接入比例。

“该电站是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国家示范工程新增部分,由50台智能组串式储能设备、600台构网型电压源变流器等关键设备组成,通过重构‘电压、频率、功角’稳定数值,让新能源具备传统发电机一样‘稳’的特性,为新能源装机规模大、占比高的送端地区提供了具有前瞻性的技术支撑。”弥盛50兆瓦/100兆瓦时构网型储能电站负责人张维涛说。

构网型储能和传统的跟网型储能有什么区别?

“目前大多数储能电站采用跟网型控制技术,这种技术依赖电网的实时电压和频率数据。当新能源给电网造成较大扰动时,波动的电压和频率会使跟网型储能电站‘失灵’。”张维涛解释道,“而‘构网’可以理解为‘构成一个微电网’,它可以自主调整电压和频率,主动参与电网调节。”

为确保构网型储能电站顺利并网,海西供电公司多部门联动成立专项工作组,规范、有序、高效开展发电企业并网前期服务,全力保障项目应并尽并。

“我们搭建了‘绿色交响厂网共建’调控云平台,可以持续跟踪储能场站建设进度,精准掌握项目进展,及时协调解决并网中的问题。”海西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专责吴东岩说,“此外,党员服务队队员会定期走访新能源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在运维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提升厂网共同‘捕风驭光’的能力。”

风、光是青海海西州发展的底气,绿色是海西州前进的方向,电网是新能源产业的基础。眼下,源源不断的“绿电”正昼夜不停地经由电网输向各地。这里,正以“绿色”之名,铺就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青海电网查看更多>新能源查看更多>储能电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