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2004年,薛禹胜院士提出电网广域监测分析保护控制系统(Wide Area Monitoring Analysis Protection-control,WARMAP,也被称为“作战地图”),发展了我国老一代电力工作者提出的“三道防线”概念,成为世界首个大电网停电预警系统。目前已应用于我国90%以上的省级电网,为中国电网超长期安全纪录作出重大贡献。
(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
薛禹胜创新欲望强烈,每月与团队开例会分享创新灵感,并经常以惊人的勤奋昼夜连续工作。他和团队终日乾乾,取得了集理论范式、优化技术、决策支撑平台于一体的全面创新,他心心念念的“自适应停电防御系统”,正为电力保供、新能源消纳立下新功。
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让人难以无视其巨大红利。尽管大企业们大多作出了“规模化推进人工智能”的决策,但业内仍有“漫无目标”的困扰,“垂直领域”的大门背后还有很多神秘——有人说:“专门研究人工智能的不懂电力系统,但基于行业大模型构建‘电力专业智能体’又异常复杂。”所以,人们的焦虑在于:大电网安全防御领域,是在概念化地“使用”人工智能,还是真正地“重用”它?其风险、成本和收益需要科学评估——这份“作战地图”里的目标、策略该如何权衡?
《能源评论》好奇于薛禹胜的真实态度。他的“双碳”路径复杂决策模型,涉及技术、经济、社会、模型、算力……他正以广博的知识去把握这些“动态复杂性”。所以,即使有媒体同行提醒我们“薛院士并不是人工智能专家”,我们直觉:“也许,他是大电网安全防御领域最能驾驭人工智能的专家。”问出好问题,就接近了答案。
薛禹胜凌晨三点回复了我们的邮件,他说:“感谢你们对问题的构思,以及对这个连我们团队成员都头疼的内容的理解……我期待读者会对它们高度关注。”
科技“无人区”,亦在灯火阑珊处。
“作战地图”需要改进“风险”理念
《能源评论》:“作战地图”是您基于对电网运行风险定性定量分析而成的一个创新性技术模型,今天,我们用它来指代您眼中的能源科技创新路线图。可否介绍一下,“作战地图”所遵循的理念?
薛禹胜:“作战地图”是对针对可靠性要求非常高的电力系统防御突发事件和外部灾难事件、从全面且多元的视角看待当前威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风险、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一个决策平台。它在定量分析电力系统所处的风险后,进行干预性指导、决策,回馈到电力系统的规划、运行和控制等方面,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闭环。专家或者运行人员可以根据从系统中获取的数据,掌握分析对象的实际状态,了解当前状态离安全运行的边界条件有多远,从而作出决策,保障电网安全运行。“作战地图”提供协同的对策,在故障还没有发生前,根据对风险的分析,判断是否需要采用预防性的控制措施。为应对极端天气事件对电网造成的颠覆性破坏,团队建立起外部自然灾害下电网风险评估和防控体系,将停电防御体系从电力系统内部拓展到台风、雷电、山火、覆冰等外部灾害,将电网防御自然灾害的理念由“事后被动防御”提升为“提前主动防御”,相关成果成功应用于我国多个省级及以上电网。
《能源评论》:请您介绍一下“自适应停电防御系统”,应该如何理解它的自适应能力?
薛禹胜:为了进一步提高“作战地图”应对极端灾害的自适应能力,我们正在自主开发高效的字符串模型,它可以在线识别多个高风险的潜在故障。我们从可靠的气象及电力负荷预警渠道获得各种灾害未来强度及支路潮流的时空分布,并与各电气设备的地理位置及故障退出后的影响程度进行对照,将各设备的故障概率及潜在的故障损失分别划为若干个级别。再用各设备的故障概率级别与潜在损失级别的乘积来反映各设备的风险级别,按其级别的高低对各设备进行排序,从而将一个强不确定性的故障排序问题,转换为一个按关注度排序的确定性事件的列表。这样就可以有效利用有限的算力,高效地实现严格的因果预分析,进而达到自适应的预防控制。
《能源评论》:您强调了“风险”这个概念,可否介绍一下电力系统是如何尽量控制“风险”最小化的?
薛禹胜:买车时除了要考虑车价、运行费、维修费,还要考虑安全性问题,也即考虑需要购买的保险费用。大电网的规划与运行也是一样的,但一般都将安全问题作为约束条件来校核,这样就会遇到要将多大概率的故障纳入校核,例如“百年一遇的小概率、高损失的故障要不要考虑”等困惑。“作战地图”坚持按风险而非按概率的概念来优化决策,凡是风险损失大于控制代价的故障,都应该被干预。因此,必须以统一的视角看待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换句话说,在反映经济性的目标函数中,需要在建设、运行、维修费用之外,增加“风险成本”项,以包括风险成本在内的总成本最小为优化的目标函数。这样反映安全性及充裕性的不等式就不再需要出现在约束条件中了。
《能源评论》:也就是说,对于“风险”的概念,我们可以从预防控制扩展到整个“三道防线”的范畴?
薛禹胜:是的。
优化“双碳”路径模型重在“交互”
《能源评论》:在您的研究中,电力系统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薛禹胜:新型电力系统密切连接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既是能源链的核心环节,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枢纽。而新型能源体系在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是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的主要责任环节。电力系统是典型的复杂巨系统。过去研究电力系统,很少考虑与非电力领域的交互影响。随着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的信息、物理、社会元素交互复杂,孤立研究的模式不再适用,迫切需要新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基于这些考虑,也为支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的建设,我提出了优化能源转型与“双碳”路径的框架——能源的信息物理社会系统(Cyber-physical-social System in Energy,CPSSE),将研究视角从电力系统拓展至能源低碳转型、自然环境及自然灾害、电力市场、碳市场等领域,开创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能源安全研究新范式,提出电网主动支撑能源转型的整体解决方案。CPSSE搭建了跨领域跨学科的研究框架,研究范畴为整个能源链,计入碳排、碳汇等非能源的广义物理元素,以及政府政策、市场、人的行为等社会元素,解决了高维、时变、非线性的时-空-领域复杂交互问题的认知与分析难题,实现信息与物理、社会等不同时空尺度元素的深度融合。
《能源评论》:您和团队的上述研究策略,在电力系统的规划、运行和管理等环节中有哪些具体应用?
薛禹胜:经过近20年对电力系统及其外部系统间交互与融合问题的探索,由信息物理系统、电力领域的信息物理系统发展而来的能源的信息物理社会系统已成为兼容数学模型、多代理、实验经济学的混合仿真分析与决策支持平台,根据大数据采集及知识提取,支撑跨领域混合沙盘推演与决策。它通过自主开发的各种核心算法,对多领域、多时间尺度、高维时变非线性复杂巨系统进行研究与决策,为规划中的不同路径提供沙盘推演与分析优化。为支撑“双碳”目标,我们完善了大能源系统动态仿真系统,打造融合分析平台,致力于实现指定环境下电力主动支撑“双碳”目标的“自动化”及“交互式”分析,满足能源电力领域融合研究和工程应用需求。我们团队提出了能源转型目标与路径两层优化的新算法,以及电力系统主动支撑能源转型路径优化方法,在国家能源转型、地区能源转型以及能源企业转型等方面得到应用。2016年,研究成果应用于中国工程院首个考虑碳约束的能源结构转型重大咨询项目,为我国能源发展战略制定提供了基于量化分析的科学决策参考;为青海省提出了2020~2050年实现100%清洁能源供电目标的最佳路径及其电网支撑方案,纳入国网青海电力“十四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支撑了多次绿电实践活动;为湖南省开展煤电与新能源发电协调发展等问题的量化分析提供支持等。基于CPSSE研发的产品在电网运行决策支撑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为解决新能源出力不确定性引发的功率平衡问题,电网运行备用决策支撑系统在广东、甘肃等多省省调中得到应用,提升了电网统筹防控保供与消纳风险的能力;自然灾害下电网运行风险评估系统在浙江、云南等多个省地电网应用,有效降低了自然灾害引发的电网运行风险,提升了极端灾害下电网的应急保供能力;国内首获国际权威机构TÜV南德认证的电力行业碳管理系统,支撑提升电力碳排放的可测与可控水平,助力“双碳”目标落地。当前,碳减排和碳增汇路径协同优化、碳排放市场与碳抵消市场当量协同、拓展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与充裕性的风险分析与控制等一系列重大课题正在攻关中。
《能源评论》:在我们看来,实现“双碳”是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您和团队将如何实现“路径优化”这一理想?
薛禹胜:“双碳”目标的实现不仅涉及能源电力的低碳转型,更是一场深刻的经济社会的系统性变革。要以现实状态为初始点,以目标状态为终点,两点之间有无数条变革的路径。要实现路径优化,就必须定量化描述和评估不同路径,需统筹“双碳”变革路径与能源安全、经济安全等关键“边界条件”之间的关系,以及研究电力系统对“双碳”变革的主动支撑。将定性研究提升为针对模型、参数、场景等的量化讨论与分析,可以大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我们设想建立一个足够强大的模型,为整个经济社会实现“双碳”目标计算出一条最优路径,以及最佳的电网主动支撑方案。因此,我们也一直在关注研究将“战略思维”“系统观念”“循序渐进”等指导思想转变为定量化的具体落地举措。
人工智能在电网安全防御中的“行”与“不行”
《能源评论》:人工智能带来的未知因素太多了,人们担心它在本应最靠谱的领域忽然“不靠谱”,但又害怕错失巨大的技术红利,甚至是科技战略机遇。具体到大电网安全防御领域,您是否已经形成明确观点?
薛禹胜:应该秉持开放的态度去探究。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语言大模型,已经在一些缺乏因果模型的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巨大成果。然而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分析与控制领域而言,如何真正发挥这些新技术的价值还是值得探索的问题。大数据思维提倡的不只是共享,还包括科学研究范式之间的协同。在以因果分析为主导的电力系统中,应用大数据能够辅助传统的模型驱动方法。而电力系统本身已经具有相当成熟的数学模型和算法。它的安全稳定性问题极其复杂,对于决策责任的界定必须具有充分的说服力。这是目前人工智能难以解决的难题,但也不能武断地认为,这是人工智能的本质缺陷。人工智能在处理不确定性问题上也有其长处,我认为,要运用大语言模型的思维方式。而为了克服当前人工神经网络只能输出唯一结果的问题,我提出了南瑞自主的符号串模型。因果思维与 AI思维之间双向赋能的框架
《能源评论》:对于确定性的复杂问题,如因果驱动的量化分析难题已经得以较好的解决,那么人工智能的助力究竟是什么呢?如果给错了决策建议,又无法溯源其责任,又该如何应对?难道调度员在复盘时要写“是人工智能让我这么做的”?
薛禹胜:我们不会让这种情况出现。自然界的问题本来是不确定的,决策建立在风险之上。人工智能确实不能告诉你确切的结论,但可以在风险方面为你提供建议。在电力系统稳定性这类问题中,人工智能除了可以加快计算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将一个高维不确定性问题转换为一系列确定性问题,再通过因果驱动的研究范式逐个“预决策”。当实际情况发生时,调度员或计算机系统就可以按图索骥,快速予以决策支持。为此,我提出了两层决策框架。下层仅针对确定工况与确定场景下的因果分析,调度员接触到的算法与决策方式与以前完全相同,透明且可解释。而上层则是依靠符号串模型,将高维不确定性问题转换为多个(极为有限个)工况与场景下的确定性问题,并为此设计了两层之间协同工作的接口。
《能源评论》:您的意思是,让人工智能降低信息熵,给出尽可能精简、明确的小数量级的“预决策集”,并提供给调度员,届时“临机出牌”?
薛禹胜:是的。这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变化,长期以来,研究范式要么单独采用人工智能,要么单独采用因果分析,但在我看来,这些都不足以应对不确定性的复杂系统。当前我们的思路是,由数据驱动减少计算量,由因果驱动保证决策的可靠性,二者各取所长、互补其短,或许,这就是我们“作战地图”的升级之道。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日,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德时代”)创始人兼董事长曾毓群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宁德时代将打造大型独立能源系统,足够为一个大型数据中心甚至一座城市供电。公司目标是进入发电领域,与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涡轮机供应商展开合作。开发和管理“零碳电网”的业务可能比供应电动汽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是国家电网的省级子公司,肩负着保障首都重要输电通道安全,服务河北省唐山、张家口、秦皇岛、承德、廊坊五市经济社会用电,促进区域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职责使命。近年来,公司积极贯彻国家电网高质量发展战略和河北省建设新型能源强省部署,以争创“两个标杆”(新型电力系统示范
新型电力系统概念提出至今已有三载,源、网、荷三大要素在系统内部的功能角色深刻重塑。它们之间,紧密交织、相互依存,又彼此牵绊,共同编织电力系统转型升级的复杂图谱。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前沿阵地与示范窗口——浙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理解乃至借鉴这一转型进程的独特视角。国家能源局发布的
11月18日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1~10月,浙江新增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037万千瓦。截至10月31日,浙江风电、光伏发电装机总量达5000万千瓦,占省内电源总装机容量的34.7%,其中光伏发电装机容量4357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643万千瓦。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的增长带动了新能源发电量大幅增长。1
11月20日,南方电网公司发布第二批31个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和17个示范项目名单,选取高比例新能源、多能互补、新型电网形态、电碳耦合等示范元素开展探索,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全景式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立体式融入新型能源体系构建,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贡献
“新型电力系统”这一概念,首先在2021年3月15日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中出现,与实现“双碳”目标紧密绑定。其以保障能源电力安全为基本前提,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为首要目标,以新型电网为枢纽平台,以源网荷储互动与多能互补为支撑。在此背景下,电力负荷管理正逐步凸显其在构建清
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以服务支撑柳州市打造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全国公共领域全面电动化试点城市为契机,成功探索并构建了车网互动新生态的“柳州模式”。车网互动是将新能源汽车通过充换电设施与供电网络相连,构建新能源汽车与供电网络的信息流、能量流双向互动体系,对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
当前,全球能源供需版图深度调整,统筹推进能源安全保障与绿色低碳转型,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成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我国正大力推动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电力系统结构和特性发生深刻变化,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处于转型加速期。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出三年有余,进展如何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要怎样的配电网?如何提升配电网的可靠性、承载力和灵活性?10月16日,在《供用电》创刊40周年之际,英大传媒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召开现代配电系统技术交流会暨《供用电》办刊研讨会。与会专家围绕现代配电系统技术与趋势展开热烈讨论。配电网成为保供和转型主战场党的二十大以来,我国
近日,广州桃莲整村中低压灵活构网型智能微电网示范项目(以下简称“桃莲微电网项目”)建成,标志着广东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乡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该项目建成后大幅提升区域供电可靠性和电压质量,提供了一套适用于清洁能源富集地、森林保护区的能源解决方案,为乡村建设绿色智能微电网
近日,广州桃莲整村中低压灵活构网型智能微电网示范项目(以下简称“桃莲微电网项目”)建成,标志着广东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乡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该项目建成后大幅提升区域供电可靠性和电压质量,提供了一套适用于清洁能源富集地、森林保护区的能源解决方案,为乡村建设绿色智能微电网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能源电力保障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国家能源安全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引领我国能源安全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等作出重大
近日,扬州市政府印发《扬州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出,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到2025年底全市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6.2万千瓦。完善可再生能源消纳保障机制,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大数据、制氢等产业和清洁供暖、公共交通领域应用,实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健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机制
近日,酒泉市政府正式批复了《酒泉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园、南园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酒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园控制性详细规划(新编)》,酒泉经开区发展迈入新阶段。根据《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加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甘资规划函〔2023〕167号)要求,在“三区三线”划定基础上
近年来,我国能源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积极稳妥推动,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非化石能源供给显著增长,绿色低碳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能源转型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和美丽中国建设。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要指示,是党中央
11月11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党组召开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湖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就组建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和对社会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当前,我国电力行业正主动顺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积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落实“双碳”目标,推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和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来源:微信公众号“能见”作者:李洋)11月8日,酝酿近20年中国首部《能源法》正式通过,强调国家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强电源电网协同建设,推进电网基
2024年11月8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以下简称“《能源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基础性、统领性法律的出台标志着我国能源法制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电力行业是能源建设和能源消费的主要领域,此次《能源法》的出台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
2024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联合印发《能源重点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围绕“推动能源重点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支撑建设新型能源体系”部署具体工作。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有望在推动能源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有序、高效开展方面,发挥关键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实现了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从建国初期的0.32亿吨标准煤到2023年的48.3亿吨标准煤的飞跃。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当前,在全球能源绿色转型背景下,我国的新能源产业加速崛起。根据《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2023年,我国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6.4%,较2013年提高10.9个百分点,煤炭
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是新时期能源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战略任务。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均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连续两年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作出明确的工作部署。当前,构建新型能源体系面临哪些挑战?还需要在哪些方面持续发力?中能传媒记者就相关
10月19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张文峰在京出席ESG中国·创新年会(2024),并作题为《践行三色公司使命彰显央企责任担当全面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主旨发言。张文峰指出,践行ESG理念与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高度契合,对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助力中
长期以来,煤电一直是我国的主体性电源,也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2020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七十五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中国将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随之而来,煤电的角色也必然将在推进该目标实现的进程中而改变。(来源:能源新媒文/秦旗作者系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
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在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9)的发言中提到,“中方将提交覆盖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室气体的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来源:微信公众号“老汪聊碳中和”)这个发言发出来后,我看并没有多少人关注,但其实这是非常重磅的消息。为此,我打算在这
11月6日,生态环境部召开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表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会同相关部门,落实《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的任务要求,持续建设“两大基石”和“三项制度”,推进我国碳足迹核算标准的规则国际交流互认,加快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推动新质
11日,吉林省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委员大会在长春举行。会议选举产生了标委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副秘书长,表决通过了吉林省“双碳”标委会章程、工作细则及年度工作计划。会议指出,吉林省“双碳”标委会的成立,既是吉林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快生态强省建设的
近日,安新县人民政府与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国向,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利明出席签约仪式。签约前,双方就合作项目落地、产业支持、未来合作方向进行深入沟通交流。李国向表示,大唐环境产业集团的企业理念和项目定位,与安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2024年11月8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能源规划第三章能源开发利用第四章能源市场体系第五章能源储备和应急第六章能源科技创新第七章监督管理第八章法律责任第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能源
10月31日,2024碳中和与绿色发展大会在京举办。此次大会以“‘碳’启未来‘新质’领航”为主题,由中国检验认证集团、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指导,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主办,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环保网承办。来自国际组织、研究机构、企业的300余名代表参加大会。与会嘉宾从政策、科研、产业等角度综
10月31日,2024碳中和与绿色发展大会在京举办。此次大会以“‘碳’启未来‘新质’领航”为主题,由中国检验认证集团、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指导,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主办,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环保网承办。来自国际组织、研究机构、企业的300余名代表参加大会。与会嘉宾从政策、科研、产业等角度综
近日,山东高速旗下山高控股成功获批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300MW集中式风光建设指标,标志着内蒙古乌兰察布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迈出了关键一步。内蒙古乌兰察布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包含算力中心和配套新能源建设。其中,算力中心用电负荷20.1万千瓦,年用电量14.4亿千瓦时,新能源年发电量8.6亿千
近日,正泰新能凭借高效可靠的产品、细致周到的服务连续入围国家电投集团、华电集团光伏组件集采,累计揽获近3GW订单容量,推动国家可再生能源转型进程。国家电投集团2024年度第一批光伏电池组件设备招标公告显示,本次集中采购招标规模达12.5GW,分配容量为0.1GWp型组件、7.1GWn型TOPCon182双面组件、
2021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碳市场是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根据《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截至2023年底,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4.42亿吨,累计成交额249.19亿元。(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作者丛薇、邵建华、须文曦均供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