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7.13亿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4.03亿千瓦,分布式光伏3.1亿千瓦;2024年上半年,全国光伏新增并网1.02亿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4960万千瓦,分布式光伏5288万千瓦。从数据不难看出,我国分布式光伏项目占据了存量项目的43.7%,在增量项目中更是超过了半壁江山。
虽然分布式光伏项目在实际开发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纠纷多、自发自用电费账期长等),但客观现实告诉我们,分布式光伏项目不存在要不要继续开发的疑问,而是如何持续开发好、持续良性发展的问题。
(来源:北极星售电网 作者:曹亮 王文清)
工商业屋顶分布式项目作为分布式光伏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助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和促进电力的就地平衡具有重要作用。2023年下半年以来,各地“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工商业屋顶光伏项目的自用电价签约价格持续走低,不少存量项目的屋顶业主(用电方)也提出了降电价的诉求,这种现象甚至还进一步导致了部分存量项目“自发自用”电费的回收账期变长,对分布式光伏项目的开发建设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对“自发自用”签约电价走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签约电价的合理边界;以东南某省为例,对“自发自用”电价的合理期望值进行了测算,旨在为工商业分布式项目的开发提供签约电价方面的参考。不足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一、 “自发自用”签约电价走低的原因
(1)分布式光伏项目单位建设投资下行的影响。光伏组件价格从2023年初的1.5元/W左右持续跌落到目前的0.7~0.8元/W上下,项目的单位造价随之降低,在满足相同的财务内部收益率前提下,“自发自用”电价客观上具备了一定幅度的让利空间。从财务测算角度,项目收益对于电价最为敏感,其次才是造价,所以造价的大幅降低,并不能带来电价同等幅度的下行。
(2)光伏项目开发商业模式多元化的影响。部分民企投资方采用“(资本金+融资)投资+建设”的模式,其在建设过程中已通过EPC过程获利颇丰,若以前期投入的资本金为基准,在3个月左右的建设周期内,就获得了两位数以上的净利润率,后期的电费收入只需要覆盖融资的财务费用(含当期应还本金)即可。以这样的商业模式来开发项目,“自发自用”电价确实可以签的很低,但是这种模式对于屋顶业主存在较高的风险,毕竟光伏项目是25年期的资产,其间需要高质量的运行维护(包括屋顶的防漏补漏)来确保屋顶业主的各项权益,从基本人性角度衡量,投资建设方在建设过程中已经赚到了足额的快钱,后期的运维并不是其关注的重点,且不论投资建设方自身的经营风险和存续周期问题。
(3)电力市场化交易,尤其是电力现货市场价格信号传导的影响。从宏观来看,随着全国光伏装机达到7.1亿千瓦,达到同期全国电力装机容量的23%,光伏出力时段的高度集中特征,极大的削弱了光伏电量在电力市场化交易中的议价权,甘肃、新疆等西北地区的电力盈余省份光伏电量上网电价已经进入0.1x元/kWh区间,且基本上光伏的大发时段均被设置为上网电价的低谷时段。各省电力供需情况虽存在较大差异,但总体上来看,批发市场的价格信号不可避免的会向分布式“自发自用”电价传导,由此引发了“自发自用”协议电价持续降低的现象。
二、“自发自用”电价的合理边界
从基本逻辑来看,“自发自用”电价的“期望值”是存在一个合理区间的,协议电价太低显然会损害投资方的投资意愿,而电价太高则会颠覆“自发自用”模式自身存在的必要性。
(1)电价的下限值由项目投资方的投资意愿决定。自发自用协议电价不能低于同区域全额上网分布式光伏项目的上网电价,目前国内大部分地区的分布式光伏项目均属于保障性收购范畴,其上网电价基本参照该地区的脱硫煤标杆电价;部分现货市场运行地区(如山东),分布式项目的上网电量部分,结算价参照当月集中式光伏项目的现货市场结算均价。相较于地面光伏项目,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的运营期风险和运维工作量都增加了不少,客观上必须通过比地面项目更高的电价来疏导该部分的风险及额外投入。
(2)电价的上限值由用电方的购买意愿决定。在工商业用户的生产工艺和用电时段相对确定的前提下,用户通过电力市场化交易购电,将会形成各个时段的购电平均电价(零售市场的颗粒度一般不会太高,通常分为尖峰、平段、低谷)。既然“自发自用”电量是用于替代同时段的市场化交易电量,那它就应该比同时段的交易结算电价(结算电价=市场化交易电价+线损电价+电度输配电价+系统运行费+政府性基金及附加)低,否则用户就没有使用光伏自发电量的意愿和必要性。
(3)其他因素的影响。如通过“自发自用”电量实现能耗指标的替代,或者降低碳排放的目的,这些属于部分工业用户的关注点,尚不具有普遍性,本文暂不讨论此类因素对于“自发自用”电价的影响。
三、某省的算例
正如抛开剂量谈毒性是耍流氓,无视不同省份的电力供需实际状况去泛谈“自发自用”电价降幅也同样不合理,以我国东南某用电大省为例,在测算“自发自用”电价合理期望值时,考虑的测算边界主要有以下几点:
边界条件(1):由于售电公司代理购电时与具体用户的电价签约模式较多,难以作为普遍参照,故本文取电网代理购电的尖(峰)、平、谷电价作为用户侧分时电价的参考价格(本文取2024年9月电网代理购电电价)。
边界条件(2):某省的光伏发电典型日出力曲线。用于统计光伏发电项目在每个时段所发电量在其当日全口径发电量中的占比。
边界条件(3):用户在光伏出力的各个时段具有相近的消纳占比,即:余电上网和自发自用电量,在各时段全口径发电量中的占比相对恒定。这个边界条件属于假设条件,看似苛刻,实际上因为企业作息和光伏出力特征的反差,余电上网更大概率发生在午间低谷电价时段,即:用户在低谷时段使用的“自发自用”电量在同时段全口径发电量中的占比更低,结合边界条件(1)、(2)可知:附加了假设的边界条件(3)后,对电价期望值的计算结果是起到拉低的贡献,使得计算结果更为保守。
显而易见,自发自用电价期望值的上限,是假设各时段“自发自用”电量均来自于公共电网,以电网代理购电分时电价乘以相应时段光伏发电量占比的加权方式得到,即:
电价期望值(上限)=∑电网代理购电分时电价x光伏分时发电量占比(%) (公式1)
下表列出了该省2024年9月1~10(20)千伏供电等级电网代理购电工商业用户电价、相应的峰平谷时段划分,以及光伏相关典型日发电数据(百分比)。
注:
1、该省1月、7月、8月、12月等4个月有尖峰时段,本算例取向相对保守,故不取尖峰月份的电价。
2、不同地区的发电数据存在差异,该表格数据仅适用于该省。
将上表数据带入(公式1),计算得到“自发自用”电价期望值上限为0.8634元/kWh,考虑到分布式光伏项目占用了业主(用电方)的屋顶,如果将屋顶租金折进电价,合理的电价应该取上述计算值的6~7折左右,即“自发自用”部分的电价合理期望值为0.5180~0.6044元/kWh之间,实际可根据项目具体开发条件具体商谈,在当前的建设投资成本水平下,应该确保(脱硫煤标杆电价+绿证收益)≤“自发自用”部分的签约电价≤上述合理期望值。
为了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顺利履约,并不建议为了项目开发时的纸面高收益盲目追求签约过高的“自发自用”电价。算例虽基于某省的当前电价政策,但计算逻辑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其他各省在测算合理的“自发自用”签约电价时可参考。需要重点说明的是,不同用户的用电方案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工作中需要结合实际对计算方法进行适应性调整。
(注:本文为投稿,以上观点仅代表作者)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4月1日,安徽发改委发布关于征询社会公众对《关于进一步完善工商业峰谷分时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根据公告,用电容量100千伏安及以上工商业用户执行峰谷分时电价政策,100千伏安以下工商业用户可按年度自愿选择执行峰谷分时电价。根据我省不同季节电力供需形势和负荷特性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底,风、光累计装机容量达1456GW(光伏占比64%),超越火电高居全国第一大电源。这一趋势同样在更多地方省份快速蔓延,据北极星统计,截至2024年底,15个省份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过火电跃居省内第一大装机电源。当规模之基已筑牢,“质”自然成为下一个目标。2月9日,市
北极星储能网讯:4月1日,安徽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工商业峰谷分时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较现行电价政策,增加2-3小时的午间低谷时段,相应的平段电价也有调整。春秋季(2-6月、10月、11月)高峰时段(8h):6:00-8:00,16:00-22:00;平段(6h):8:00-11:00,14:00-16:00,2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文件要求,围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健全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创新价格引导机制,完善价格调控机制,优化市场价格监管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文件提到,加快重点领域市场建设。推进重要商
2025年6月我国即将步入光伏电价市场化时代,垂直组件市场如春笋破土,有望迎来飞速发展。垂直组件为土地稀缺的地区解锁大规模光伏项目的新机遇,更在多样化的应用场景中凭借独特优势,实现差异化的“光伏+”应用;在广袤的“沙戈荒”及“农光互补”项目里,垂直组件大展身手,高效发电的同时兼备调和微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就《意见》接受采访,回答了记者提问。一、《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答: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价格机制作用,指出价格是市场经济条件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文件明确,深化价格市场化改革。分品种、有节奏推进各类电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稳妥有序推动电能量价格、容量价格和辅助服务价格由市场形成,探索建立促进改革平稳推进的配套制度。健全跨省跨区送电市场化价
3月25日,国网河北电力营销中心电费抄核人员蒋吉元正在进行电费抄核试算,排查峰谷不平、电价执行错误等异常情况。在上一个月的电费抄核工作中,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首次实现全部3057.36万购售同期用户电费“一日发行”。自2022年5月推行全量用户购售同期电费发行以来,该公司从流程优化、异常管控
4月份各地代理购电价格表已发布,一起来看看有哪些变化。吉林电网代理购电户分时电价调整吉林省于1月份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分时电价政策的通知》,其中市场化交易用户2月份开始执行,电网代理购电用户4月份开始执行。(来源:微信公众号“黄师傅说电”)新政分时时段较上版政策有较大调整,且尖峰时段
北极星储能网讯:近日,全国各地2025年4月代理购电价格陆续公布。共有17个省市最大峰谷电价差超过了0.6元/kWh,其中电价差较大的区域分别为广东的1.2828元/kWh,其次上海、湖南、四川、河北、浙江都超过1元/kWh,值得注意的是南方区域贵州、海南已经进入了前列。此外,与去年同期相比,河北、内蒙古的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日,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征询社会公众对《关于进一步完善工商业峰谷分时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优化峰谷分时时段,用电容量100千伏安及以上工商业用户执行峰谷分时电价政策,100千伏安以下工商业用户可按年度自愿选择执行峰谷分时电价。
从北京市发改委获悉,2025年北京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量占能源消费比重力争达到15%以上,优质能源消费比重超过99%,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权重达到26.3%,外调绿电规模力争达到400亿千瓦时,力争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约38万千瓦。为高质量做好2025年北京市能源工作,北京市发改委会同北京市城市管理委联合印发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2日,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关于发布广东电力市场配套实施细则(2025年修订)的通知(广东交易〔2025〕69号)。其中包括《广东电力市场现货电能量交易实施细则(2025年修订)》《广东电力市场中长期电能量交易实施细则(2025年修订)》《广东电力现货市场结算实施细则(2025年修订)》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2日,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关于发布广东电力市场配套实施细则(2025年修订)的通知(广东交易〔2025〕69号)。其中包括《广东电力市场现货电能量交易实施细则(2025年修订)》《广东电力市场中长期电能量交易实施细则(2025年修订)》《广东电力现货市场结算实施细则(2025年修订)》
过去一年,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北京能源领域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有关能源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紧密围绕全市中心工作,深入推进能源领域安全韧性、低碳转型、节能增效、区域协同、改革创新、优化服务等各方面工作,能源领域发
4月1日,华能湖北虚拟电厂在湖北省电力现货市场中标电量6.55万度,为参调的工业企业降低成本约23000元,这标志着华中首个虚拟电厂正式进入电力现货市场常态化试运行。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3月28日,湖北电力交易中心发布湖北省电力现货市场发电侧4月新增市场主体名单,包括6家发电企业,详情如下: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3月29日,青海省能源局发布关于征求《青海电力现货市场规则汇编(V3.0)(征求意见稿)》《青海电力现货市场第二次结算试运行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通知。其中《青海电力现货市场第二次结算试运行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到,本次结算试运行时间为2025年4月15日至23日(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3月29日,青海省能源局发布关于征求《青海电力现货市场规则汇编(V3.0)(征求意见稿)》《青海电力现货市场第二次结算试运行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通知。其中《青海电力现货市场规则汇编(V3.0)(征求意见稿)》提到,现阶段,参与现货电能量市场的发电侧市场主体包含燃
截至3月15日,甘肃所有新能源发电企业已全部入驻电力现货市场。用电侧工业企业数量从首批的5家增长至380多家。据了解,工业企业借助电力现货市场,实现了对绿电的自主灵活消纳,目前已促使全省10%以上的用电负荷从晚高峰时段转移至午间时段。
2025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能源监管工作会议对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安全进行了全面深刻的部署。浙江能源监管办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以更大担当和作为助力浙江能源高质量发展。稳中求进、守正创新,浙江能源监管工作取得新成效2024年,浙江能
2025年,是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第10年。10年来,我国构建起了崭新的电力市场格局,电力生产组织方式逐步由计划向市场转变,初步建成省、区域、省间高效协同,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有机衔接的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能涨能跌”的市场化电价机制已经形成,中长期交易实现常态化开市,电力现货市场建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文件明确,深化价格市场化改革。分品种、有节奏推进各类电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稳妥有序推动电能量价格、容量价格和辅助服务价格由市场形成,探索建立促进改革平稳推进的配套制度。健全跨省跨区送电市场化价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3月31日,国家能源局东北监管局发布关于征求《东北电力辅助服务市场运营规则(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文件明确,本规则适用于东北地区省级电力现货市场未连续运行地区的并网发电机组开展的辅助服务交易行为。各省(区)电力现货市场试运行期间东北电力辅助服务市场暂停运行。东北
3月26日,省委副书记、省长胡玉亭主持召开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会议。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全国两会部署,按照省委要求,切实将新能源产业作为吉林振兴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新增长极,采取超常规举措,创设突破性政策,研究解决方案,
价格机制的调整将改变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市场生态。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136号文”),从国家层面统一推动新能源计划电量全部放开。136号文提出,按照价格市场形成、责任公平承担、区分存量增
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新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2025年1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在国家层面首次明确了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部由市场形成,建立支持新能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推动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面由市场形成,建立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对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起到了正向积极作用,对新能源企业乃至各类型电源和
近日,国家电投集团召开3月份生产经营工作例会,系统总结了2月经营业绩,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不足,并对实现一季度“开门红”进行了安排部署。会议强调要将经营工作重心进一步放在拓市场、深挖潜、转方式、补短板上,为完成年度经营目标开好局、起好步。要重点关注现金流管理,针对电量、电价、电费
2025年2月9日,中国国家发改委与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推动光伏集中式与分布式项目、陆上与离岸风电等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面市场化。《通知》明确规定,2025年6月1日起,新能源电力须透过市场交易定价,进一步深化新能源电
最近,江苏省省发改委印发《关于优化完善天然气发电上网电价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自今年1月1日起,对天然气发电上网电价实行分类标杆电价,此举为江苏天然气发电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国网江苏电力在能源领域的布局与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天然气发电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在优化能源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3月14日,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明确我省余热余压余气自备电厂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文件明确,省内并网“三余”自备电厂按照相关规定成为市场主体后,自发自用以外的富余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原文如下: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推动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这标志着我国以市场化方式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迈出关键一步。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