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11月22日发布关于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中开展碳排放评价的通知(川发改环资〔2024〕571号),要求化石燃料燃烧及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年新增二氧化碳排放量10万吨及以上的新建、改建、扩建及技术改造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须在项目节能审查中开展碳排放评价,综合评价项目用能和碳排放情况。鼓励其余项目开展碳排放核算。
关于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中开展碳排放评价的通知
各市(州)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局: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落实《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国发〔2024〕12号)、《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3年第2号令)和《四川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实施办法》(川发改环资规〔2023〕380号)等相关要求,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管理,现将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中开展碳排放评价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施行范围
化石燃料燃烧及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年新增二氧化碳排放量10万吨及以上的新建、改建、扩建及技术改造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以下简称“项目”),须在项目节能审查中开展碳排放评价,综合评价项目用能和碳排放情况。鼓励其余项目开展碳排放核算。
二、工作内容
(一)节能报告中完善碳排放评价专章
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项目节能报告中设置碳排放评价专章,专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项目概况、碳排放核算标准、碳排放核算边界、工艺流程及排放源分析,碳排放总量、单位产品碳排放、单位产值碳排放核算等,并提出降碳措施,分析项目碳排放情况对所在地完成降碳目标任务的影响等。
项目碳排放量的核算范围主要包括化石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净购入电力及热力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涉及固碳产品及回收利用减少的碳排放量应单独说明。
(二)碳排放评价纳入节能审查全流程
节能评审机构对项目进行节能审查时,应一并就项目的碳排放专章进行论证,对项目的碳排放情况进行对标分析,对碳减排措施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提出完善建议,在节能评审意见中单独列出相关碳减排措施的意见建议,指导其落实好节能降碳措施。
节能审查机关出具的项目节能报告审查意见中,应明确项目碳排放总量、强度数据和排放水平,对降碳措施提出明确要求。节能审查验收时,应一并对降碳措施落实情况等进行验收。建设内容、建设规模、碳排放水平发生重大变动的,或年实际碳排放量超过节能审查批复水平10%及以上的,建设单位应重新申请开展节能审查。
(三)鼓励新上项目消费可再生能源
项目实施可再生能源消费承诺制,鼓励建设单位通过建设自发自用分布式光伏,以及采购绿色电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以下简称绿电、绿证)等方式,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新上项目建设单位应在节能报告中明确可再生能源消费的种类、数量、比例及供给保障情况。
项目单位拟采购绿电、绿证的,节能审查时相应电量在项目碳排放评价中核算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时纳入,在对地方节能降碳目标评价考核、项目节能监察中核算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时不纳入,并强化在后期碳排放预算管理中的应用。
(四)加强高碳排放项目碳排放监测管理
年二氧化碳排放量50万吨及以上的新上项目,原则上须同步建设碳排放在线连续自动监测系统(CEMS),配备碳排放计量器具,加强碳排放监测、分析与管理。各市(州)及各级节能监察机关在对节能审查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时,探索一并抽查项目降碳措施、可再生能源消费落实情况,检查抽查结果作为节能降碳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有关要求
各地方要深刻认识开展项目碳排放评价对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助力实现碳达峰目标的重大意义,节能主管部门要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加大节能降碳宣传引导,督促指导项目建设单位开展碳排放评价,落实好各项节能降碳措施。项目建设单位应建立完善碳排放管理制度,设立用能和碳排放管理岗位,在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严格落实节能审查意见和节能报告中的各项节能降碳措施。省发展改革委将协同有关部门(单位),根据国家统一工作部署,结合四川实际,不断健全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标准计量体系等,持续优化项目碳排放评价内容和方式。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附件:碳排放评价专章编制大纲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2024年11月15日
附件
碳排放评价专章编制大纲
1.总则
1.1编制依据
明确编制依据,包括国家及四川省法律法规及规章等规范性文件,有关标准及指南等。
1.2政策符合性分析
收集相关基础资料,分析拟建项目碳排放与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碳达峰方案、产业政策、“两高”项目管理政策等要求的符合性。
2.项目碳排放测算与分析评价
2.1碳排放源识别
碳排放测算边界应以企业法人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为边界,测算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生产系统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生产系统包括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直接为生产服务的附属生产系统,其中主要生产系统包括主要生产工序的所有生产设施及配套的环保设施;辅助生产系统包括为生产运营服务的动力、供电、供水、化验、机修、库房、运输等;附属系统主要包括生产指挥系统(厂部)和厂区内为生产服务的部门和单位等。在此基础上,明确项目的碳排放源,核算边界应包括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工业生产过程排放量、净购入电力及热力产生的排放量等。涉及固碳产品及回收利用减少的排放量应单独说明。
2.2碳排放量测算
明确测算项目碳排放的标准,依次按照化石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项目购入的电力、热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顺序,测算项目二氧化碳排放。测算过程中,明确活动水平、排放因子等计算方法、取值来源和依据。
计算方法参照相应行业国家标准《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和《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GB/T 32150,以最新版为准),列出详细的测算过程,并将测算结果参照样表进行汇总。其中,排放因子的计算方法、取值来源和依据需详细说明。电力排放因子参照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最新四川省级电力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取值。
对改扩建项目的碳排放量的核算,应按现有工程、改扩建项目实施后两种情形分别核算碳排放总量及碳排放强度,对比分析碳排放总量及单位产品碳排放、单位产值碳排放的变化量。
2.3碳排放水平评价
在测算项目碳排放量的基础上,测算单位产品碳排放、单位产值碳排放等碳排放强度。对项目的碳排放水平进行评价,应明确评价的依据和来源,有国家公开发布的碳排放水平标准,则优先参照标准进行分析评价;无相关标准的,参照国内外既有行业标准进行分析评价;仍无法获取相关标准时,与同类项目进行对比进行分析评价。原则上,两高项目单位产品碳排放强度应力争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其他项目单位产品碳排放强度应优于行业平均水平,技术改造项目单位产品碳排放强度应该优于改造前。
3.项目降碳措施评价
3.1降碳技术措施评价
说明二氧化碳源头防控、过程控制、末端治理、回收利用等减排措施状况。明确建设项目拟采取的节能降碳措施,从能源结构优化(含可再生能源利用),设备选型及工艺技术优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等,分析论证拟采取措施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降低碳排放效果,其有效性判定应以同类或相同措施的实际运行效果为依据,没有实际运行经验的,可提供工程化实验数据。采用碳捕集和利用的,还应明确所捕集二氧化碳的利用去向。
3.2碳排放管理措施评价
从项目建设单位碳排放管理制度、碳排放报告编制、信息公开管理、碳减排管理措施等方面,对项目的碳排放管理措施进行评价。鼓励建设项目在规划阶段充分考虑碳足迹有关要求,积极降低各环节碳排放,推动构建绿色供应链。鼓励有条件的建设项目制定监测计划,对化石燃料低位发热量、含碳量、碳氧化率等指标开展实测。鼓励有条件的建设项目安装二氧化碳连续在线监测设施,并定期开展维护、检定和校准。
4.项目碳排放对所在地影响评价
测算项目碳排放量、单位产值碳排放后,定量测算分析项目碳排放情况对所在地完成碳排放控制目标的影响。
5.碳排放评价结论
一般应包括项目是否符合碳排放相关政策、标准、规范等要求,项目的碳排放情况,项目碳排放水平、降碳措施可行性及降碳效果、碳排放管理措施、项目碳排放对所在地完成碳排放控制目标的影响等。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为有效控制和逐步减少碳排放,推进深圳市规范化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碳排放评价工作,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碳排放评价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地方标准,本文件可为深圳市(含深汕特别合作区)行政区域内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碳排放评价工作的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其他社会
根据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23年湖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第二批)的通知,由湖北碳排放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湖北省建设科技与建筑节能办公室会同有关单位编制的湖北省地方标准《大型公共建筑碳排放分级评价标准》,已完成征求意见稿。现征求意见,详情如下:
为规范企业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与评价工作,进一步实现对企业碳排放的精准管理,建立全过程碳排放管理控制机制,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与评价指南(征求意见稿)》地方标准意见的通告,详情如下: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公开征求《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与评价指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9月4日发布关于组织开展深圳市近零碳排放区试点项目验收评价工作的通知,评价对象为按时依照项目创建方案创建并在完成创建后运营满一年的深圳市近零碳排放区试点项目。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关于组织开展深圳市近零碳排放区试点项目验收评价工作的通知各有关单位:根据《深圳市近零碳排放区
2024年3月29日,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山东省能源局、山东省统计局联合发布《关于试行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碳排放评价的通知》。《通知》从项目范围、主要内容、组织实施、工作要求四个方面作出规定,要求项目建设单位新上重点碳排放项目时,应科学核算项
近日,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发布关于对《建筑碳排放评价标准》团体标准公开征求意见,本文件适用于新建和既有民用建筑运行阶段的低碳、近零碳、零碳的碳排放核算及达标性评价。关于对《建筑碳排放评价标准》团体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各相关单位和专家:遵循国家有关规定及要求,按《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
近日,山西省地方标准《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管理体系评价通则》印发,将于2024年4月3日正式实施。文件规定了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管理体系评价的原则和依据、评价实施、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应用。适用于依据DB14/T2970—2024建立并运行了碳排放管理体系的重点行业企业所开展的碳排放管理体系自我评价。文件
1月9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自治区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先行先试工作方案及2024年工作要点》,其中提到,建立体现源头减碳、过程降碳、末端固碳全过程的碳排放双控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制度,将能源活动碳排放量、工业生产过程碳排放量、碳减排工程减排量、生态系统固碳量等统一纳入对盟
近日,由镇江市市场监管局申报的国内首个《重点行业(电力)碳排放计量评价细则》顺利通过专家评审。中国科学计量院首席科学家王池研究员、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常务副秘书长杜硕、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总监刘正威等5名专家组成的评审组,通过编制组汇报、质询、评审等环节,一致认为:评价细则
8月1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官网公布《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2年度全国碳市场发电行业碳排放核查工作质量评价结果的通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对2022年度全国碳市场发电行业碳排放核查工作质量开展了考核评价,依据核查技术服务机构向全国碳市场管理平台提交核查成果的时间及我局组织开展复查工作情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2025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完善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和标准体系,营造绿色低碳产业健康发展生态。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培育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积极稳妥推进碳
据生态环境部官方微博消息,2月24日,生态环境部召开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表示,近日,生态环境部联合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发布2023年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的公告》,这是我国首次发布国内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将用于各行业产品核算电力生产和消费产生的碳足迹。碳
2月11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典型经验清单(第一批)的通知。通知提到,试点典型经验共45项,其中包括构建“碳指数、碳效码、碳积分”碳工具应用体系。搭建“133X”架构的碳达峰数字化平台,即1套碳排放核算体系作为平台大脑,开发“碳指数、碳效码、碳积分”3个工具,服务政府
日前,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四川省统计局、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四川省能源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四川省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工作方案》。全文如下:关于印发《四川省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工作方案》的通知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1月26日,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印发《四川省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明确,到2030年,系统完备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构建完成,省市(州)两级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全面建立并有效运转,重点行业领域碳排放核算方法更加健全,重点用能和碳排放单位碳排
1月24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钢铁行业(CETS—AG—03.01—V01—2024)》和《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钢铁行业(CETS—VG—03.01—V01—2024)》2项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技术规范。详情如下:关于印发《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钢铁行业(CETS—AG—03.01—V01
近日,内蒙古电力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及自治区双碳战略部署,落实国家八部委印发的《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工作方案》,聚焦自治区“助企行动”,在碳排放计量核算工作中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并为用电企业出具自治区首份《电碳计量核算报告》,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迈出了关键一步。碳排放因其物理特性,一直面
近日,生态环境部和国家统计局联合牵头建设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以下简称“因子库”)第一版正式上线。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相关负责人就因子库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问:请简要介绍一下因子库的建设背景。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
近日,生态环境部和国家统计局联合牵头建设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以下简称“因子库”)第一版正式上线。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相关负责人就因子库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问:请简要介绍一下因子库的建设背景。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
1月2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交通运输部国家数据局联合印发《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编制工作指引》(环气候〔2024〕91号),提出按照“急用先行稳妥推进”的原则,扎实推进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研制,同步开展碳足迹因子研究和测算工作,确保实现2027年前100项和2030年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为加强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管理,规范钢铁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报告与核查工作,根据《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生态环境部组织编制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钢铁行业》现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及其编制说明等材料可登录我部网站.cn/“意见征集”栏目检索查阅。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3月19日,浙江省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公开征求《杭州市推动碳排放双控工作十条(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其中提到,依托杭州市能源“双碳”数智平台,探索实施重点行业碳排放总量控制和重点碳排放单位预算管理,建立市县两级重点企业碳排放管控名单,继续实行重点用能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公开征求《杭州市推动碳排放双控工作十条(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的要求,市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起草了《杭州市推动碳排放双控工作十条(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时间为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湖南省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下简称《计划》)的通知。《计划》指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快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等绿色低碳转型,积极培育绿色建筑等低碳产业新增长点。打好能耗双控收官战,推动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工业企业和园区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建设指南》,旨在工业企业和园区通过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建设运行,实现对能耗和碳排放的精准化计量、精细化管控、智能化决策与可视化呈现,持续提升节能降碳管理能力,有效支撑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和碳排放降低,促进绿色
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最后一年,也是“能耗双控”收官之年。本篇报告延续了我们双碳专题研究历篇报告内容,旨在讨论和收集由“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过度后,碳排放控制的制度和流程。依据截止到2025年2月已发布的政策文件,梳理关于“碳排放双控”,碳排放体系建设,碳排放的核算、核查,碳
2月27日,浙江省政府印发《浙江省推动碳排放双控工作若干举措》。文件提出,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贯彻执行《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大力发展环境保护、节能降碳、资源循环利用等绿色低碳产业,加快培育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25年底节能环
2月27日,浙江省政府印发《浙江省推动碳排放双控工作若干举措》。文件提出,“十五五”时期,实施以强度控制为主、总量控制为辅的碳排放双控制度,建立健全地方碳考核、区域碳预算、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等配套制度,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全文如下: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2月27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浙江省推动碳排放双控工作若干举措的通知。文件明确,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推进“光伏+”行动,有序推进核电、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到2025年底,新增风电光伏装机600万千瓦、核电装机100万千瓦,非化石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2月8日,安徽宿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2025年重点工作任务及责任分解方案的通知。文件提到2025年重点工作任务包括,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开展循环发展引领行动,大力推行绿色制造。严控新增“两高”项目,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实施农业节水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动发展改革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二十届中央委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2024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国内外形势,系统部署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1月1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黄浦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丽黄浦建设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核心引领区的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完善碳达峰碳中和“1+1+N”政策体系,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