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智能变电站评论正文

110年,电力如何改变一座城

2024-12-27 09:09来源:苏电牛思作者:董贺贺(国网徐州供电公司)关键词:输变电工程农村电网变电站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自古彭城列九州,龙争虎斗几千秋”。1914年,徐州,这座拥有6000年文明史和2600多年建城史的城市,点亮了第一盏灯。自此,作为现代文明的象征,电力如同无形的纽带,将徐州的过去与未来紧紧相连。

12月26日,在徐州有电110周年之际,徐电史志馆正式开馆。打开场馆的大门,穿越时间的浩瀚之门,循着光的指引,重历徐州因煤生电、因电兴城的来时路——

灯火初明 热血燃动

1914年,长江巡阅使张勋从上海瑞士嘉和洋行买来1台50马力汽轮发电机,命人建成长江巡阅公署电灯官厂(现国网徐州供电公司地块),当年12月,徐州第一次亮起了电灯。1917年,贾汪煤矿启用1台3千瓦发电机,徐州工业用电由此发轫。

那时,徐州是国民政府重点建设的“八大城市”之一,至20年代末,察院街一带商业区已是电杆林立,宝兴面粉厂等民族企业快速兴起。

时局动荡,风雨飘摇,但人民仍踏出了一条救国的路。徐州人将“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赢得一场又一场战争的胜利。

毫无武装训练的电力工人也投身于反抗压迫的斗争,先后挫败了国民党溃兵、特务3次大的冲击和破坏活动;为保障发电燃料供应,他们冒着空袭多次到火车站南货场“虎口夺煤”;面对被破坏的铁路大桥,仅用一天一夜就把380伏的动力电送到工地……

1949年,新中国成立,历史翻开新的一页。

百废俱兴 万象更新

建国初期,百业待举。

作为难得的有煤又有电的地区,徐州肩负起“大建电厂多发电”的重任,陆续建成韩庄发电厂、徐塘发电厂、徐州发电厂等一批电厂以及钢铁、焦化、水泥等一批传统支柱产业。高峰时,徐州曾为江苏全省提供了80%的煤炭和60%的电力。

随着全国电力系统不断发展,徐州电力系统从独立电网向区域电网“枢纽”转型。

1995年至2000年,徐州实施城网建设改造工程,新、改、扩建110千伏变电站17座、线路27.1公里,新增、改造、更换配电变压器22.81万千伏安、线路1846公里。同期进行的多轮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实现了城网、农网居民用电“同网同价”,有力提升了农村电网整体水平,助推 “三农”发展。

世纪之交,特高压工程正孕育,跨区输电的各种新模式正探索。处于“枢纽”位置的徐州,成为山西高效清洁煤电专厂、专线直供江苏的500千伏阳城-东明-三堡输电线路工程在江苏的落点。

为解决稳定问题,徐州500千伏三堡变电站安装了当时亚洲最大的串联式补偿装置,因承担多重职能,三堡站同时接受国调、网调、省调、地调、县调、站调指挥的“六级调度”。

蓄势聚力 赋能前行

2001 年,中国叩开世贸组织的大门,时代的浪潮裹挟着澎湃的活力奔涌而来,全国经济迈上高速增长的新赛道。

但徐州却在这场盛大的狂欢里陷入别样的落寞。煤炭资源逐渐枯竭,矿井接连关停,机器声渐次停息,农田变为深坑,围绕煤炭构筑起的庞大产业链摇摇欲坠,大片采煤沉陷区如同大地的伤疤袒露在此。

为破解“因煤而兴又因煤而困”的发展瓶颈,徐州快刀斩乱麻,关停一批高污染、高能耗的工厂,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与此同时,潘安湖、解忧湖、龙吟湖一个个采煤塌陷地修复工程陆续完工,为百年煤城荡涤煤灰,让山林葱郁、碧波重现。

2017年,徐州市成为江苏首个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全市形成了“九河绕城、七湖润彭”的水系新格局。国务院批复徐州市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

2021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支持徐州等城市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

对徐州来说,从 “因煤而困” 迈向 “生态兴城”,一个崭新的时代到来了。

如今的徐州,绿水映青山,行云独自闲,传统与潮流并肩陈列,游人如织,安居乐业。

如今的徐州,立足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培育人工智能、空天海洋等未来产业,积极抢占新领域新赛道。

如今的徐州,是江苏省重要的经济、商业和对外贸易中心,是国家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国际新能源基地……种种名号,写不尽徐州的万千气象。

电力也向“新”求“质”,助力绿色转型。

近年来,国网徐州供电公司围绕源网协调发展、终端能源消费升级、电网发展转型、社会用能提效、构建能源服务生态5个方面,大力开发风、光、生物质等新能源,建设综合能源站项目,探索构建电能传输、智慧储能、数据中心、高效充电融合发展平台,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能源保障和重要支撑。

此时此刻,回望历史的长河,来时的路清晰可见,面向未来,徐州正向成为下一个万亿GDP城市、向成为淮海经济区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继续前行。

原标题:110年,电力如何改变一座城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输变电工程查看更多>农村电网查看更多>变电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