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配售电增量配电评论正文

河南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成主流

2025-02-07 08:16来源:IESPlaza综合能源服务网关键词:源网荷储源网荷储一体化增量配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25年,将是河南省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的爆发期。

(来源:微信公众号“IESPlaza综合能源服务网”)

河南已提出到2027年要建设1010个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项目。目前,已公布5批次共计251个一体化项目名单,这些项目该怎么建?

1

哪类项目最多

从项目类别上看,河南省发改委公示的前五批一体化项目名单中,工业企业类项目共计180个,其次分别是农村地区类和增量配电网类,项目数量分别为45个、26个。

从当前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工业企业类项目数量最多,占比达到了72%,这表明,当前工业企业对建设分布式电源的需求量很大。其原因有三。第一,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工业企业面临着较大的绿色低碳转型压力,亟需通过绿电消纳来减少生产中的碳排放;第二,河南的工业用电价格较高,高于临近的山东等省份,企业负担较重,随着一体化项目的建成,企业还可以有效降低用电成本;此外,工业企业用电量大,消纳能力强,将是一体化项目建设的主力军。

2024年12月发布的《河南省加快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提到,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的实施范围很广,具体包括:

增量配电网场景;工商业企业、产业园区等工业场景;家庭作坊、农村生产企业、整村开发等农村地区场景;购物中心、物流中心、旅游景区等服务业场景;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医院、会议中心等公共机构场景;充电站、加油站、加气站、加氢站等能源服务站场景;煤矿、油田等矿区场景;高速公路、国省干线、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场景;算力中心、数据中心等数据基础设施场景;其他适宜源网荷储一体化的场景。

项目申报方面,河南省一体化项目采取建设主体自行申报的方式,河南省依托省可再生能源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了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线上专题申报模块,一体化项目可以通过专题模块直接进行线上申报,系统开放时间,也就是项目申报时间,一般为每月的25日-30日。

值得注意的是,一体化项目申报的主体应为项目实施主体,即电力用户本身,而受委托的建设企业也可以作为申报主体。所申报项目经所在地发展改革部门审核确认后报送省发展改革委、能源局,由省发展改革委、能源局组织第三方机构评审后公布实施。

2

南阳、洛阳抢先起跑

河南省给出了一体化项目目标任务的分解表。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目前公示项目完成度过半的有南阳市、洛阳市、焦作市,其它地区的项目开发空间还很大。根据《方案》,所有一体化项目需要在2027年前完成建设,加上初期公布的251个项目,叠加2025年可能公示的项目,今年河南一体化项目建设将迎来爆发。

但已公示的项目不代表就能落地,根据河南省发改委的文件,一体化项目如存在违反相关规定的情况,将被取消试点项目资格;对未按期开工的项目,各地发展改革部门要将项目及时调出项目库,根据文件,各批次中的光伏项目自通知印发之日起6个月内开工建设,风电项目自通知印发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核准,自核准之日起12个月内开工建设;此外,如果因故无法实施的一体化项目,可申请终止项目。

3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成主流

河南省一体化项目坚持多元化投资原则。如《河南省工业企业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实施细则》指出,工业企业类一体化项目业主可选择自主开发建设,也可委托专业队伍以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开发建设。

从已公示的项目名单中可见,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建设的项目占比最多,共计115个,占比45.8%。

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涉及社会的各个用能领域,涵盖多种能源的综合利用,既有对传统综合能源服务业务的继承,又有对分布式能源交易、就近接入、就地平衡等新模式的探索,但在现行体制机制下,这些项目的实施会遇到配电价格核定、隔墙售电的过网费用定价等问题和障碍,这将使项目难以确保其投资收益。

投资成本高与收益不匹配是大多数项目选择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主要原因,采用这种模式,用能单位无需承担前期高昂的建设成本,由投建方(如合资公司或综能公司)负责资金投入,通过效益分享模式回收成本。

但对于合同能源管理服务商而言,一个项目最终到底能不能赚钱,目前也不太好估算。因此,虽然政府方面公布了251个项目,但目前真正落地的项目还比较少。

对于这种投资回报不够确定的项目,显然需要具有较强抗风险能力的服务。信阳市印发的实施方案中特别提出,鼓励一体化项目建设单位与省综合能源服务公司签订合同能源管理,由综能公司统一调度运营。

这可以充分利用综合能源服务公司的专业优势和资源整合能力,实现源网荷储各环节的优化配置和协同运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项目建设和运营成本,提升项目的整体效益和可靠性。同时,统一调度运营有助于更好地协调电源、电网、负荷和储能之间的关系,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促进新能源的高效消纳。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源网荷储查看更多>源网荷储一体化查看更多>增量配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