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配售电售电服务评论正文

光伏全面入市时代开启 中央及11省政策解读与行业应对指南

2025-03-04 08:36来源:能源电力公社作者:能源电力公社关键词:分布式光伏电价市场化改革电力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25年,中国光伏行业迎来“全面入市”的关键转折年。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深化和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加速,光伏发电从“保量保价”向“市场化交易”的转型已成定局。本文从国家政策导向、地方规则差异、行业挑战与应对策略三大维度,为从业者梳理政策脉络与市场机遇。

(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电力公社”)

01 国家政策框架

国家政策框架:市场化改革与规范化管理并行

1.电价市场化改革

2025年初,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提出“新老划断、机制电价、差价合约”等核心原则,明确新能源电价逐步与煤电基准价脱钩,通过市场竞争形成价格。新政策要求集中式光伏项目按比例参与市场交易,分布式光伏则探索灵活入市模式。

2.分布式光伏管理新规

国家能源局修订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于2025年2月正式实施,重点解决接网消纳难题与规范市场秩序:

消纳保障:要求电网企业按季度发布配电网可开放容量,引导科学布局,避免盲目扩张。

用户权益保护:禁止企业以自然人名义备案项目,防止权责不对等风险;明确屋顶资源不得强制特许经营,保障农户利益。

技术升级:新建项目需满足“可观、可测、可调、可控”要求,推动分布式光伏与储能、微电网技术融合。

3.反“内卷”政策配套

针对行业低价竞争、产能过剩等问题,能源局联合多部门研究制定产业调控措施,包括提高项目准入门槛、强化标准引领、严控低水平重复建设等,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

02 地方规则差异

地方规则差异:入市比例与交易模式大比拼

截至2025年3月,全国已有11个省份发布新能源入市细则,分布式光伏的参与路径呈现显著区域差异:

1.强制入市型

湖北、辽宁:集中式光伏项目全部参与市场化交易,分布式暂不强制。

新疆、江苏:集中式光伏保量保价小时数分别为500小时、400小时,超出部分全部入市。

2.比例入市型

山东:新增光伏项目可选择15%电量入市,2030年全面入市。

河北南网:集中式光伏入市比例60%,分布式20%。

3.灵活参与型

浙江、广东:分布式光伏可自愿参与市场,鼓励通过虚拟电厂聚合交易。

冀北电网:分布式光伏20%电量入市,参与交易需承担输配电价与调节成本。

核心趋势:中东部消纳压力大的省份倾向于强制或高比例入市,西部资源富集区则以保量保价为主,但长期看市场化比例将逐步提升。

03 行业挑战

行业挑战:消纳瓶颈、收益波动与技术升级压力

1.电网消纳能力接近饱和

2024年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达3.7亿千瓦,中东部11省450余县被划为“红区”,暂停新增备案,局部地区弃光率攀升。

2.电价收益不确定性加剧

市场化交易后,光伏电价与煤电联动,部分地区电价浮动范围扩大至基准价±20%(如广东),企业需应对收益波动风险。

3.技术门槛提升

新规要求分布式光伏接入智能调度系统,强制配置储能或参与虚拟电厂聚合,企业需同步升级“光储充云”一体化技术。

04 载着脱贫希望

企业应对策略:从“被动适应”到“主动破局”

1.优化区域布局

优先布局中西部消纳宽松区域(如新疆、宁夏),利用高保量小时数锁定收益。

东部地区聚焦工商业分布式,探索“自发自用+绿证交易”模式,对冲电价波动风险。

2.创新商业模式

收益多元化:参与绿证交易(如山东案例)、碳汇变现、储能租赁,降低对电费依赖。

用户侧服务:提供“光伏+储能+能效管理”综合解决方案,提升项目附加值。

3.技术降本与升级

加速TOPCon、HJT高效电池技术量产,推动组件转换效率突破25.5%。

布局虚拟电厂平台,整合分布式资源参与现货市场,获取峰谷价差收益。

原标题:光伏全面入市时代开启,中央及11省政策解读与行业应对指南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分布式光伏查看更多>电价市场化改革查看更多>电力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