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配售电能源服务评论正文

136号文(6):中长期市场里的新能源

2025-03-04 13:09来源:黄师傅说电关键词:电力中长期市场电力中长期交易新能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书接上文,我们在了解一些有关中长期市场的交易名词和规则后就可以展开聊聊新能源主体在当下的电力中长期交易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来源:微信公众号“黄师傅说电”)

依然还是从中长期合约电量×(中长期合约电价-日前电价)这个公式出发,这里因为暂时忽略市场发生电网阻塞的情况,所以各发电主体节点电价和市场统一结算点价格是同一个数值,暂不做表示上的区分。

新能源的中长期交易

首先面对的问题是一个新能源主体要在中长期交易中卖出多少电量。

火电机组只要燃料充足,设备良好,就具备想要卖出多少就可以卖出多少的能力。所以购电方在和火电进行中长期交易时,电量电价之外的分解曲线,火电是有很大话语权的。

电网发布的统调负荷曲线是根据全社会负荷的历史数据所产生的,而多数电力现货市场对于用户侧这一边是报量不报价,那么每个时段的负荷电量也就成为这个时段现货价格高低的一个重要参考。

需求电量低,自然现货价格低,反之亦然,所以火电会倾向于以电网公布的统调负荷曲线来进行中长期签约,因为这样所形成发电量曲线和市场价格就比较同步。

价格高的时段发电量也高,价格低的时候发电量也低,自然获利的概率就更大。

新能源就没有这个命,能发多少电量看天,而在签约中长期时能够往每个交易周期中投入多少电量就就和中长期的电量预测息息相关。

预测本就存在误差,何况在更远时间段内的预测电量。

那么就算可以预测好这些电量持仓的期望值,如何通过两种交易方式(曲线交易/时段交易)来实现就成为了第二个问题。

时段交易仅针对某个具体的交易周期,虽然可以自由决定,但新能源尤其是光伏发电,同类主体的出力特性非常类似,你想要在某个时段卖出电量的同时别人也想,自然就会造成这个时段内供给较多,也就意味着价格会较低,而且本身新能源发电的边际成本为零,那么这个低价在充足供应下就可能低到地板价。

如果采用曲线交易,新能源出力的曲线比较随机,尤其是光伏出力还仅集中在白天时段,那么以这样一条期望曲线去参加“全电量+曲线”的交易品种,对手方谁又愿意来和你达成合约呢?

按照电网发布的标准曲线进行分解,风电因为24小时都有可能发电还好一些,可光伏发电就会出现极大的偏差电量,整体电量虽然一致,但分解到每个具体的交易周期后,就会出现极大的不平衡量。

后半夜的夜间时段,光伏尚未能出力,但已经售出的发电量就需要以当时现货市场的价格进行购入,但此时段因为是低负荷时段,现货价格和合约价格谁高谁低并不好说。

在白天光伏发电时段,实际发电量远高于中长期合约电量,多余的发电量就是市场偏差电量,执行现货市场价格。

我们现在都很熟悉现货电价的鸭子曲线或者峡谷曲线,也就是说这部分多余电量要以现货的低价卖出,虽然那部分合约电量依然是按照合约电价结算,但多余的电量并没有获得相对的高价。

最要命的是晚间时段,光伏下班休息,但是晚间本就高峰用电期,光伏在这些时段里的合约电量需要回购,现货市场相对高价和合约电价会存在倒挂,可以说这些电量偏差大概率不是风险,而是危险。

低价卖出和高价买进之间,在后半夜和白天的获利可能在晚高峰2-3个小时就被抹平,剩下的时段就是干赔钱。

以上分析是为了说明一条中长期电量持仓曲线对于光伏这类新能源来说非常关键,如果不在中长期市场上进行高频交易持续调整仓位,使其能够符合自身发电特性,那么结果就可能是偏差电量的绝对危险。

所以摆在光伏这类新能源主体面前的就是三类选择:

选择一:放弃中长期,直接进现货;

选择二:先接受统调负荷曲线保证签约电量,再逐个交易周期进行持仓调整,尽量趋同于预测发电曲线;

选择三:完全根据发电预测曲线进行仓位建设,不论是时段交易,还是曲线交易,都需要对手方的配合。

签约中长期的目的对于新能源来说就是远期锁价,但面临的就是电量偏差的风险以及自身能否在若干交易窗口内完成调仓且保证一定的交易均价。

这就是目前新能源尤其是光伏参与市场交易的困境,要不要参与中长期,参与之后是他人曲线+自主调整还是自主曲线+他人配合

有了这些认识,我们再看136号文第二条措施中对于中长期交易的描述:

(三)健全中⻓期市场交易和价格机制。

不断完善中⻓期市场交易规则,缩短交易周期,提⾼交易频次,实现周、多⽇、逐⽇开市。 允许供需双⽅结合新能源出⼒特点,合理确定中⻓期合同的量价、曲线等内容,并根据实际灵活调整。

文件的精神很明确,那就鼓励新能源参与中长期,以曲线+高频调整的方式来降低交易难度。

第一句旨在增加交易窗口,尤其是要求临近运行时刻的周、多日市场逐日开放,实现真正的日滚动。

相当于说对每个交易时段内的电量调整有了更多的机会,一方面可以弥合不同时期功率预测的偏差,一方面也会给予因为非发电曲线签约的中长期合约电量以更多的调整时机。

第二句旨在让签约的曲线更加灵活,给予新能源根据功率预测的调整来调整合约曲线的权利。

这些规则的调整有助于新能源主体更好地参与中长期市场,激励新能源的主动出击,不仅要找到尽量匹配自身发电曲线的交易对手方,也要通过高频的调整来重塑自己的持仓电量。

有关中长期电量的考核

既然参与了中长期交易,那么就要执行当地关于中长期交易的规则,同样也包含考核细则。

多数地方政策的考核共性在于净合约持仓电量总交易电量这两部分。

首先要区分考核持仓电量的时间颗粒度,到底是每个交易时段都考核,还是说在更大的时间段内,比如一个小时等等,总交易量的考核也是如此。

对于净合约持仓电量,就是对于某个考核时段内当全部中长期交易窗口都结束后,某个主体在这个时段内所形成的合约电量净值。

也就是说这个净值是全部买卖合约最后的结果,也就意味着发电的不仅可以卖还可以回购,同理用电的不仅可以买入还可以卖出。

这个买卖方向不能发生在同一个交易品种,不能说你参与某个交易时一会在卖一会儿又在买的。

这也就是所谓的调仓,也伴随着跨期套利,跨期跨的就是中长期的交易周期,前周期内高价卖出,后周期内低价回购也就是实现了套利。

一顿交易操作最后剩下的合约电量值就是净合约电量,这个数值最后考核的是其与这个周期实际发生电量的比值,过高或者过低都会触发考核,如果因越限的部分产生了盈余,都要按照一定规则进行回收。

不同于火电和用户侧,我觉得新能源会设置持仓上限考核,但不该设置下限。一些地区本就规定新能源自愿参与中长期,那么到底多少电量签约中长期就该可选,不能说一旦参与就按照80%-90%的比例要求签约,这样调仓的压力就比较大了。

而对于总交易电量会设置上限的考核,虽然高频的交易就应该放开可交易的电量,但我觉得这也是国家怕在市场初期,过高的交易频次会带来价格的波动,所以在可交易总量上做了一定的限制。

假设光伏以总电量+统调曲线的方式签约了中长期合约,那么晚高峰时段必然会因为曲线分解而持有一部分卖出电量,但晚高峰是没有实际发电量的,所以考核机制触发在所难免。

这样的规则下,光伏就很难按照统调曲线的方式先去签约中长期合同了,要么是规则调整,对于这部分没能力售出但还是售出的电量给与金融属性,允许事前进行调整而不被考核。

要么光伏就只能通过时段交易或者找到与自身曲线匹配的购电方来按照实际发电能力构筑自己的中长期曲线。

这些考核政策是否要随着136号文的落地进行调整,是我们也要关注的地方。

小结

总之,在中长期市场,风电的日子要好于光伏。

光伏签约中长期面临巨大的建仓和调仓风险,归根到底就是曲线的事儿,不仅是曲线比较独特,只在特定时段才会有发电量,也在于曲线长期难以预测准确,需要大量的调整工作。

但核心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在现货市场开启前,准备好近似发电功率的持仓电量,而且保有一定的价格。

努力签约双边,积极参与中长期交易,尤其是针对具体交易周期开展的时段交易,并做好自身的中长期电量预测,这些可能都是新能源主体的必修课了。

可事在人为,当各地的136号文具体落实后,新能源的主动作为还会有很多我们暂时无法预料的。

一些新兴的操作哪怕是一些规则上的钻营都是主体行为和市场规则之间相互影响,螺旋上升的过程。

回到当下这个时点,我们应该了解目前的状况和所面临的问题,这样在未来遇到解法”时才会理解的更加深刻。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中长期市场查看更多>电力中长期交易查看更多>新能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