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储能储能应用电网侧市场正文

创新技术解锁,储能从理论构想跃进实战浪潮!

2025-03-06 08:33来源:北极星储能网关键词:储能电站储能项目储能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3月5日,2025年中国储能技术创新应用研讨会在浙江杭州圆满落幕!继4日的广泛讨论之后,行业几位专家结合当前的储能应用发展趋势,从储能人才培养、混合储能技术、储能出海等热点话题分别做了解读。与此同时,业内人员也一同走访了位于浙江杭州的两大电网侧储能项目,通过实地调研探究技术创新对储能项目运营效果的提升作用。

行业需求细化、人才需求现短板

北极星教育研究院院长 李广

北极星教育研究院院长李广对储能行业人才市场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他指出,自2023年、2024年以来,储能行业经历了飞速发展,但目前人才结构矛盾突出,经验、学历、年龄、区域和企业需求的错配正成为制约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尽管2025年整体人才需求增量有所下降,但人才密度较高的地区仍在进行结构化调整。展望未来,储能行业人才需求将向技术研发、安全标准、国际化竞争和跨领域复合型人才倾斜,AI技术与储能的深度融合也将推动人才架构升级。李广建议,企业应通过社会招聘与内部培养相结合,强化校企合作,借助AI技术优化招聘流程,实现精准揽才,以应对行业快速发展与人才短缺的双重挑战。

风光配储需求走向功能化

北方工业大学教授 李建林

同样聚焦培养行业精英的北方工业大学李建林教授,基于多年从业经验,总结了当前储能技术应用发展趋势,他指出,当前已有的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超导、超级电容器、锂电池等各类储能形式,循环寿命、倍率特性、充放电效率等都不尽相同,每种储能技术都有其独特优势,以项目实际出发适配合理比例的混合储能技术将提升整体经济效益及运行效果。在风储项目中,由于风电波动性强,为弥补风光预测不足,辅助风电机组实现AGC和AVC功能,可以配置超级电容+液流组合。尤其在“沙戈荒”大型外送项目中,单纯靠某一种储能类型很难实现,可以辅以锂电储能系统,改善风电光伏工况。

后期运维亟待安全防护体系建立

中国大唐集团科技创新有限公司新型储能研究所特聘研发总监 李同辉

而随着储能走向规模化应用,行业后期运维的痛点难点正逐一显现,尤其涉及到电化学储能的安全管理。中国大唐集团科技创新有限公司新型储能研究所特聘研发总监李同辉指出,电化学储能安全体系涵盖本征安全、主动安全、被动安全和安全性能评估四大板块。本征安全聚焦于本征安全电化学体系与系统的安全性设计,是电站安全的第一道屏障;主动安全聚焦于各类先进传感与算法的研究,主要包括基于信号特征、模型预测、数据驱动以及融合信息等技术的智能算法,承担电站实时“问诊”的功能;被动安全则侧重于热失控阻隔和消防技术等,防止热失控扩散和复燃;最后,安全性能评估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需从热失控触发、火灾特征分析、爆炸风险量化、安全评价模型等维度入手,建立标准化的整站安全评估体系,为行业提供规范指导。

海外“风光”背后亦有运营挑战

招商证券电气设备新能源行业分析师 蒋国峰

在讲到海外储能市场及发展时,招商证券电气设备新能源行业分析师蒋国峰提到,从2024年开始,南非、尼日利亚等新兴市场开始崛起,尼日利亚因其人口多、贫富差距大、电力基建设施差等特点具备户储市场兴起条件。另外,蒋国峰表示工商业储能的收益门槛普遍高于户储,由于海外多数家庭电价比工商业电价高,同样的储能设备如果要以峰谷套利模式盈利,成本下降幅度将远高于户储。在海外工商储市场中,美国成为重要的储能装机及消费市场。美国储能市场按加州市场和非加州市场区分,加州的工商业储能约占市场60%。如果NEM3.0美国屋顶光伏政策顺利落地,将对工商业储能发展大有裨益,随着平均回收电价30美分/度下降到8美分,电网回收电力价格大幅下降,配套储能将成为众多工商业、户用光伏用户选择方案。

虚拟电厂拓宽储能市场

IET Fellow/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张锋

IET Fellow/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锋深入探讨了在“双碳”目标背景下,配网侧源网荷储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与潜在创新商业模式。张锋指出,源网荷储一体化与虚拟电厂将成为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支撑技术组成部分。随着新能源发电占比提升,新型电力系统面临随机性与波动性挑战,源网荷储通过整合电源、电网、负荷和储能资源,可有效应对新能源带来的发用电平衡困难等安全问题。张锋强调,虚拟电厂作为资源整合平台和运行组织模式,可以与配网侧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相互赋能,通过对分布式光伏、工商业储能等配电网侧灵活性资源聚合,参与电力现货和辅助服务等市场,在助力大电网安全的同时实现经济价值优化。他提到,虚拟电厂的发展需满足调节性能优、聚合规模大、性价比高和收益稳定等条件,其盈利模式将围绕参与中长期、电力现货、辅助服务等市场逐步完善。张锋呼吁,在政府和行业监管部门的带领下,全行业共同发力,从管理和技术多个维度全面推动虚拟电厂与源网荷储一体化的发展,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实地考察:电网侧储能实战开启!

新兴产业总面临无尽的挑战,但在业内人士持续不断的深耕与探索下,我们的新型储能行业已经逐渐走出了荆棘、踏出了真正有特色的储能产业发展之路。

就在会议召开之前的3月3日,浙江省能源局印发2025年新型储能项目建设计划,共有55个项目纳入清单、总规模达2.51GW/5.27GWh。而这批项目的出炉,当然离不开此前浙江已发布并落地的新型储能示范项目的建设经验支撑。

3月5日下午,北极星带队分别参观走访了位于浙江千岛湖附近的淳安电网侧储能电站、以及萧山区的110kV电网侧储能电站,我们在电站接受调度响应运行期间实地考察了储能项目的整体运营效果。

其中淳安电网侧储能电站,是浙西山区首座“光储联动”的110kV电网侧储能项目。该项目装机容量50MW/100MWh,采用协能科技的BMS、高压盒、汇流柜,及博时储能的32台3.35MWh液冷预制舱式储能设备和16台3450kW的PCS储能变流器,同时融入了博时自主研发的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实现了储能系统的全面感知、协同控制、智慧运营和智慧运维。

该项目自2024年6月投运以来,成功实现了以独立主体身份参与浙江省电力市场,为山区电网提供调峰、调频、事故备用、需求响应支撑等多种服务,发挥了重要的电力保障支撑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据业主方负责人郑捷介绍,淳安电网侧储能电站项目自去年6月投运以来,整体充放运行效率高达90%以上,远高于86%左右的预期效果,有效保障了项目的投资运营收益。而这种效果当然离不开核心设备的有效支撑。

据协能科技技术总监李志强介绍,淳安储能电站全站采用了协能科技1500伏加强绝缘的BMS,其中应用了ADI高精度采集芯片,保证对每一个电池电压以及温度的全方位采集,并且可以实现电站整个使用过程中的电流精准检测,能够做到精准的SOC计算,综合保障了整个电站的性能和安全性。

同样隶属于2024年浙江省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名单、并于当年投运的,还有京能国际在浙江投建的首个电网侧储能电站,这同时也是杭州萧山区首个110kV的电化学储能项目。该项目装机容量50MW/100MWh,共采用了采日能源定制的16套星汉系列6.7MWh液冷集装箱式储能系统以及16套PCS升压一体舱,这也成为6MWh大容量集装箱储能系统的首批大规模应用。

在一站式储能解决方案之外,采日能源更为业主方提供了能源数智化运营以及强大的技术支持,有效提升了储能项目的运营收益能力。该项目于2024年7月4日并网投运,并在当年的迎峰度夏期间提供了有力支持。目前该项目设备运行稳定,整站转换效率87%,平均每日充放电循环1.8次。其中电池舱的设计有效提高了设备的散热性能和转化效率,同时也增强了电池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如今,储能已经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收获期,也只有业内坚持技术为先,不断探索创新,才能护航新型储能行业整体的健康发展。


原标题:创新技术解锁,储能从理论构想跃进实战浪潮!
( 来源: 北极星储能网 )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储能电站查看更多>储能项目查看更多>储能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