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3月5日,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在2025年政府工作任务中提到,要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经达到世界的超强规模,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材料、装备等中上游领域也形成了一批龙头企业。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4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
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要求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同时加快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这都将为锂电产业链带来持续向上的刺激活力。
2025年两会期间,来自锂电池、电动汽车、低空经济领域的人大代表也带来了多份提案,涉及了新型储能、产业生态完善、换电模式、电池回收、低空经济等不同产业环节的优化建言。
锂电产业链
曾毓群:完善新型储能市场参与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建议,完善新型储能市场参与机制,包括拉大峰谷价差、丰富辅助服务交易品种、完善容量补偿机制;建立新型储能定期安全检查制度。
为实现政策落地,曾毓群建议进一步完善储能的市场参与和保障机制,提升新型储能的市场化运用水平,加快推动储能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具体建议有:
完善电价机制,应着力于拉大峰谷价差,为储能等灵活性调节资源创造合理的盈利空间。基于现行的电价机制,扩大电能量市场交易电价的浮动范围,让电价有效反映时点电能量供求关系。
完善成本疏导机制,可以考虑丰富适合新型储能的辅助服务交易品种,并推动辅助服务费用向电力用户侧分摊,让储能成本得以合理疏导。通过增加爬坡、系统惯量等符合新型储能技术特点的服务品种,可以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所需的调节能力。同时,电力辅助服务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应遵循“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推动所有受益主体共同分摊。
完善容量补偿机制,应加快出台新型储能容量电价核定规范和实施细则。短期内参照抽水蓄能和煤电,完善新型储能的容量电价机制,实现“同工同酬”,破除灵活性资源之间的不公平竞争;长期则适时向容量市场过渡,通过市场定价机制有效反映充裕性稀缺程度。
刘静瑜:保护产业创新生态
刘静瑜聚焦整治“内卷式”竞争,提出——关于警惕专利“武器化”破坏产业创新生态,加剧行业“内卷”的建议。
随着产业“内卷”式竞争的加剧,“专利武器化”现象日益凸显。“专利武器化”严重异化了知识产权制度,背离了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宗旨,极大的增加了市场法律风险和企业运营成本,加剧产业恶性竞争,更破坏创新生态,亟需通过完善审查标准、遏制非正常申请、优化专利布局监管等措施重塑制度本源。
刘静瑜建议:1、推动行业自律与协作;2、加强对“武器专利”恶意诉讼的规制;3、审查专利“武器化”的申请行为。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双碳目标提出五周年,更是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的关键年,推动产业园区绿色低碳转型意义重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第二批试点,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刘静瑜指出,零碳园区建设对促进产业升级、增强区域竞争力、统筹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零碳园区建设还存在相关政策、标准、关键技术等方面的问题。
刘静瑜建议:1、制定零碳园区建设总体工作方案和细则2、建立并逐步健全零碳园区相关标准体系3、进一步加大零碳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投入4、加大财政及金融政策支持5、采用“分类定标-分批实施-重点突破”的差异化改造策略,对既有园区实行分类分批改造6、探索“绿电直供+碳资产运营”模式,完善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等。
姚金健:解决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新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姚金健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国轩高科试制工程分院试制机加部总监姚金健提交了《关于支持和鼓励全国范围推广应用移动补电车的建议》、《关于打通锂电池物流运输堵点维护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建议》、《关于夯实高水平自立自强根基,巩固中国锂电池产业全球领先优势的建议》等五份建议。
其中,针对充电基础设施存在的车桩比不协调、充电桩安装难、充电潮汐现象等问题,姚金健建议:加大对移动补电领域科技领军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大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力度;完善关于移动补电车的基础设施规划和政策配套;强化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协同;优化市场环境和消费激励;拓展国际竞争力和标准输出。
围绕我国锂电池物流运输领域面临的诸多挑战,姚金健提出了将锂电池从第9类危险品目录中摘除;加快推进锂电池铁路运输改革经验总结推广;提升锂电池公路运输效率;强化安全管理;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等建议。
针对锂电池产业的发展面临的技术瓶颈、供应链风险、人才困境三大核心挑战,姚金健则提出了实施下一代电池技术攻坚工程;构建自主可控供应链体系;强化基础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人才培养等具体建议。
张天任:打造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安全闭环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天任建议,推动电池循环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安全闭环。
张天任建议,构建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生态体系,强化溯源体系数字化建设。动力电池需建立电池生产商、整车企业、回收企业的综合利用生态体系,形成联动;探索适合的商业模式,整合行业资源,构建覆盖面广、可持续的回收和综合利用网络;完善信息溯源平台,构建从电池生产、使用、综合利用、报废回收等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溯源系统,实现电池管理系统(BMS)的运行数据与电芯数据全部后台传输,信息系统可以对电池单体数据的实时溯源进行查询,并实现大数据平台对电池残值评估支撑,同时实现电池最终的正规流向。
张天任提到,动力电池的材料具有巨大的减排潜力,动力电池的回收是减少与电池生产相关环境影响的有效方法,会降低较大比例的材料生产能源要求,降低和缓解对矿产资源过度开采和进口的依赖,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同样能大幅削减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总量。搭建动力电池碳排放数据管理体系,包括核算标准、产业链数据、核查保障等板块,有效引导产业链共同减排。
此外,张天任还建议国家研究制定《低空空域管理法》,促进低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加强低空飞行安全管理。总结试点省份成功经验,完善配套制度规范,在飞行审批、空域使用规划等方面制定详细操作指南和标准流程,形成全国统一的低空经济管理制度体系。
同步构建低空空域管理体系,加大对低空新基建的投入,建设先进的空管系统、通信导航设施等基础设施,提升低空飞行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陈雪华:金融支持为“走出去”保驾护航
全国人大代表,华友钴业董事长陈雪华指出,当前,新能源锂电行业的龙头企业正在加快高质量“走出去”的步伐,但传统的金融服务已不能满足企业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他呼吁中国金融机构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重视对“走出去”企业的金融支持,加强跨境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创新跨境金融产品与服务,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
他建议,国内险企加大对“走出去”中资企业的承保支持,特别是国央企龙头险企带头提高承保份额,提供稳定的承保能力,逐步实现中资项目更多由中资保险公司主导。
同时,开发适应不同类型“走出去”企业需求的融资产品,如出口信贷、全球授信业务、并购贷款、银团贷款等,利用跨境人民币贷款、境外发债、跨境资金池等工具,帮助企业优化资金配置,支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企业构建全球产业链。
针对能源金属供应链安全,陈雪华指出,LME在全球金属交易领域堪称翘楚,其交易价格和库存波动,牵动着全球铜、铝、镍、锌、铅、锡等有色金属的生产与销售脉络。
他建议,国家相关部门与企业携手并进,加快促进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在上海,宁波等地设立交割仓库,以此筑牢我国金属供应链之安全防线,国际市场的价格话语权,切实提升保供稳价水平。
李良彬:健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赣锋锂业董事长李良彬建议,健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体系,建立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规划环评、建设项目环评协调联动机制,把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成效评估作为优化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重要依据。
李良彬提到,各地在推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面开展了有益探索与尝试,但目前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在落地实施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配套立法不够健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设计多以宏观引导要求为主,大多为效力层级较低的规范性文件,缺少国家层面专门性的立法,地方立法的强制力较低。现有的构成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体系的法律文件,适用范围有限。
此外,技术标准不够完善,还未出台技术指南、总纲、标准,围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应用、监管和考核等配套制度仍相对不足,管控单元划定、准入清单编制和信息平台建设等技术规范要求还不明确。
新能源汽车
李书福:加大电动汽车换电体系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聚焦双碳目标和绿色发展,提出建议加大电动汽车换电体系建设,以及推广应用甲醇汽车、助力交通领域碳中和。
针对补能模式,李书福认为,车电分离的换电模式,与传统的充电桩补电模式相比,具备高效补能和降成本两大优势。然而,换电模式在车电分离的整个生命周期环节和生态建设中,尚有一些配套政策措施亟待突破。
为此,李书福建议:
第一、加快明确换电站建设、高低压箱变、土地及建设审批的相关规定,将其纳入国家市场管理规范体系内。
第二、进一步完善换电车型相关政策法规,对换电车型公告法规进行优化,建立换电车型专属的公告认证体系,形成车电分离下的车与电池的分开认证。同时,进一步完善国家关于新能源车的溯源系统,针对车电分离模式做适应性(如车电分离保险)的优化。
第三、加速推动换电模式标准化、通用化。
陈虹:自主创新驱动汽车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上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虹指出,汽车业助力落实“双碳”目标,不仅要继续扩大新能源产品的普及,还要在生产端和使用端共同发力,推动全产业链实现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建立健全支持汽车产业低碳发展的政策措施,希望尽快出台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规划,加快推进汽车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并通过持续丰富政策工具箱,与新能源车补贴政策、积分政策等有效衔接,进一步降低制造、流通、使用等环节的成本。
另一方面,加强产业链布局与低碳技术研发创新,对锂、钴等上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与掌控,保证产业链安全;推动“官产学研”各方形成合力,通过技术孵化、项目示范等方式,加快清洁能源、绿色制造等技术落地,以及原材料的循环利用。
同时,进一步加大对新能源车使用端的支持力度,如,持续完善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建设,提供充电电费优惠等,进一步形成鼓励低碳产品消费的氛围。
冯兴亚:换电模式与电池回收双轨并行
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指出,当前换电模式面临“建设成本高、规划不统一”的瓶颈,呼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统筹换电站布局并统一电池标准,以降低用户补能成本,加速普及换电车型。
同时,针对动力电池回收难题,他建议出台专项法规标准,完善回收利用体系,推动产业链绿色循环。
冯兴亚还将视野投向更广阔的科技领域,主张电动汽车与载人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产业协同发展,通过共享电车技术、产学研协作,打造低空经济新增长点。
他还提出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建议加强核心技术攻关与示范应用,抢占全球智能装备制高点。
雷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提出,加快推进自动驾驶量产、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和优化新能源汽车号牌设计等建议。
雷军指出,目前充电桩、车载硬件、辅助智能终端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如充电桩建设需持续优化布局,汽车生态设备接口不统一,汽车生态配套产品较为匮乏、缺乏统一标准等。
对此,雷军建议,一是推动充电设施互联互通,有关部门出台政策建立统一平台,推动车企和桩企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互联互通,充电桩信息全国统一可查,避免闲置或低效使用;制定统一的超充设备技术标准、通信协议,优先推进新投建、核心商圈以及高速公路等稀缺资源地段的大功率快充桩互联互通。
二是开展车载硬件技术协议标准化建设,有关部门组织行业共同制定汽车车载硬件和终端设备的接口标准、软件通信协议规范,提升生态开发者开发和创新的积极性,增强同类型产品在不同品牌和车型的适配度。
三是鼓励车企开放智能生态,建议国家引导汽车行业借鉴智能家居模式,推进行业内外共同制定车联网的有关技术和标准,实现多场景智能终端产品互联互通。
此外,雷军还建议优化新能源汽车号牌设计,做好试点探索。
尹同跃:加速推进新能源汽车纳入碳交易管理
全国人大代表、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表示,汽车行业推动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车将有效改善汽车使用环节碳排放。相比传统燃油乘用车,现有新能源乘用车每年在使用阶段减少碳排放1500万吨左右。
目前,汽车行业因制造环节碳排放较少,未纳入碳排放管理重点行业,但是如果能考虑新能源汽车在使用阶段对碳排放量减少的有效性,应该利用碳交易手段积极鼓励行业车厂转型新能源车生产。
在此背景下,尹同跃建议:
一、工信部等部委重点研究新能源汽车在使用阶段减少碳排放的效果,将它作为鼓励传统车厂转型新能源汽车生产的抓手,从而进一步扩大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
二、扩大碳交易行业范围,将汽车行业包括在内,让汽车企业参与CCER进入碳市场进行交易。
三、鼓励跨行业企业通过碳市场交易推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汽车行业将受惠跨行业碳交易得到转型新能源汽车生产的经济效益。
张兴海:支持川渝地区新能源汽车一体化发展
经过多年发展,汽车产业已成为成渝两地重要的支柱型产业,且互补性非常强。尤其近年来,在“双碳目标”指引下,两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得到进一步强化。
为此,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重庆市工商联主席、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张兴海建议,从川渝新能源汽车发展一盘棋的角度出发,推动川渝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尤其是能源)一体化、核心技术研发及应用一体化、应用场景一体化,通过整合资源禀赋,唱好“双城记”,共同打造川渝万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推进川渝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低空经济
何小鹏:建立eVTOL驾驶员资质认证管理体系
有人驾驶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作为未来城市空中交通(UAM)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日益迫切的驾驶员资质管理需求。全球多个国家已开始进行相关立法和标准研究,但中国在这一领域仍处于起步阶段。
由于eVTOL航空器在设计和技术上的独特性,与传统航空器存在显著差异,现有的驾驶员资质认证体系无法满足其要求,亟需建立一套针对eVTOL航空器特殊设计和运行特征的驾驶员培训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建议,建立eVTOL航空器驾驶员分类分级认证体系,制定和完善相关的驾驶员资质和培训管理要求;制定传统航空器飞行员转成新型eVTOL航空器的培训要求;完善eVTOL模拟机和训练器的鉴定标准等。
朱鼎健:打造深港先行试点低空经济示范区
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朱鼎健建议,对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发展进行整体规划,选择深圳、香港先行先试成为低空经济示范区,对政策法规和统一规则等进行协调对接,联手打造低空经济文旅品牌,逐步推动大湾区其他城市参加,实现从“天空之城”到“天空之湾”的转变。
在低空经济先行先试尤其是在应用场景方面,深港两地的物流配送、应急救援、旅游观光等领域需求交集,因此可以做一个先行先试的试验场。建议总体规划明确深港低空经济先行示范区,特别是在产业链互补、科技研发合作等方面进行规划和政策引导,加速低空经济产业化国际化。
朱鼎健建议,两地政府部门牵头,联合成立低空经济政策法规制定与协调工作小组,组织交通、民航、科技、法律等多领域专家参加,针对法规差异、审批流程分歧等问题进行研讨,制定统一切实可行的规则。选取部分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如跨境低空物流、低空旅游等,作为政策法规协同试点,积累经验后逐步推广至整个大湾区。
陈腾飞:推动低空经济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广州市人大代表、亿航智能总设计师陈腾飞表示,今年载人无人驾驶航空器将开启商业化运营,也有越来越多的低空航空器进入适航审定和试点应用阶段。
他建议,加快广州市适航审定和飞行试验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示范应用场景的打造,让低空经济“飞起来”,推动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使其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力。
具体包括:加快推进低空飞行综合试验基地的建设,并积极引进优质企业和人才,确保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验证工作能够在航空器适航审定、试验试飞及场景探索等领域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同时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低空飞行器应用场景拓展。例如,支持企业参与低空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已经相对成熟的低空航空器产品的应用场景拓展等。
注:篇幅所限,本文仅撷取部分提案代表观点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期,多座储能电站获最新进展,北极星储能网特将2025年4月27日-2025年4月30日期间发布的储能项目动态整理如下:65MW/100MWh!广东韶关市浈江区首个电网侧独立储能站开工4月25日上午,广东韶关浈江独立储能项目开工奠基仪式在国粤(韶关)电力有限公司举行。该项目由广东电网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与国粤(
4月25日,四川省天府锂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注册资本5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矿产资源勘查、非煤矿山矿产资源开采、非金属矿及制品销售等。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由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全资持股,后者是四川省自然资源领域省管国有资本投资公司,集团资产总额近343亿元。可以说,新公司
日前,河北张家口南山汽车产业基地与三维(陕西)电池技术有限公司举行三维固态特种电池生产基地项目签约仪式。项目将建设第四代智能化电池工厂,计划总投资10亿元,总占地70亩,规划建筑面积10.2万平方米,分两期实施。其中,一期投资6亿元,二期投资4亿元,预留产能扩展空间。建成后可新增1GWh三维固
4月29日,汉星能源200MW/400MWh电池储能项目(一期)在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冯井镇顺利并网交付。该项目旨在提升区域电网调峰能力,促进新能源与储能的深度融合。作为目前安徽省获批在建规模最大的共享储能电站,是安徽省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实践。项目交付现场项目概况#x2726;项目占地50.56亩,约337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9日,恩捷股份公布2025年一季报,公司营业收入为27.3亿元,同比上升17.2%;归母净利润为2599万元,同比下降83.6%;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920万元,同比下降80.4%;经营现金流净额为1.24亿元,同比下降72.7%;EPS(全面摊薄)为0.0268元。截至一季度末,公司总资产477.46亿元,较上年度
4月29日,江都经济开发区246MW/492MWh分布式储能电站项目中标公示,江苏威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59000万元中标该项目,折合单价1.199元/Wh。项目招标人为扬州市江都区江舟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项目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本项目拟利用江都经济开发区内企业现有场地建设储能电站,规划安装容量为246MW/492MWh。
动力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41%,储能电池出货量增长120%。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初步调研数据显示,2025Q1中国锂电池出货量314GWh,同比增长55%。其中动力、储能电池出货量分别为210GWh、90GWh,同比增长分别为41%、120%。2024-2025Q1中国锂电池出货量(GWh)说明:动力锂电池含乘用车、商用车、工程
为满足海外市场客户需求,优化全球产能布局,提升整体竞争力,中国电池产业链企业加快了海外建厂步伐。今年以来,众厂商对马来西亚的布局力度明显提速,截至目前投资金额将近200亿元人民币。今年4月,仅仅十天之内就有两家中国企业加码马来西亚市场。4月24日,金杨股份公告称,该公司拟投资建设马来西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9日,新疆立新能源三塘湖20万千瓦/80万千瓦时储能规模+80万千瓦风电项目储能设备采购-中标候选人公示,第一中标候选人为双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二中标候选人为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第三中标候选人为远景能源有限公司。据项目开标记录显示,共22家企业参与报价,报
广东电网公司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广东省全社会用电量1870.6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9%。其中:广东“三新”行业用电量同比增长32.9%,新质生产力带动作用持续显现。每10台有4台“广东造”典型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用电量同比增长近10%据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统计,2024年,广东省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
以市场规律为牵引构建多元协同能源生态链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震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是当前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指明
五一高速公路充电高峰预测根据国网智慧车联网平台“五一”假期高速公路充电的历史数据,国网车网技术公司预测了2025年“五一”假期期间高速公路的充电高峰时段,具体情况如下:多数车主选择4月30日和5月1日两天启程。具体而言,4月30日(假期前1天)10:00开始出现充电高峰,一直持续到24:00,5月1日多
供给、消费、技术、制度、国际合作全方位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新能源建设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新能源院院长辛颂旭今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随后,各相关部委和地方政府积极行动,加快完善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健康、高质
一季度全国能源供应充足,消费保持增长,供需总体宽松,价格稳中有降,能源生产和用电增速呈现积极信号。在4月28日举行的国家能源局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副司长邢翼腾表示:“今年一季度,我国能源生产稳步增长,规上工业原煤产量12亿吨,同比增长8.1%;规上工业原油产量5409万吨,
为满足海外市场客户需求,优化全球产能布局,提升整体竞争力,中国电池产业链企业加快了海外建厂步伐。今年以来,众厂商对马来西亚的布局力度明显提速,截至目前投资金额将近200亿元人民币。今年4月,仅仅十天之内就有两家中国企业加码马来西亚市场。4月24日,金杨股份公告称,该公司拟投资建设马来西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共五方面23条内容。其中提到,加快驱动电机系统效率试验方法标准制定,开展分布式驱动电机系统、混合动力系统、车载氢系统等标准预研,强化关键系统部件质量要求。推动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限值等
4月27日,宁德时代获得两张GB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以下简称“新国标”)检测报告,成为国内首家通过新国标的企业。其中,通过检测的产品含电池单体与电池包。GB38031-2025新版动力电池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于2025年3月28日发布,将于2026年7月1日正式实施。此次送检产品是麒麟电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025年3月初,福建省产权交易中心发布一则充电业务项目转让内容。其中具体涉及127座充电站、2075根充电桩业务相关资产组涉及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整体转让。信息显示,福建省产权交易中心受福建闽投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和平潭闽投新能源有限公司委托,对127座充电站、2075根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8日,工信部发布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其中提出,分析评估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和潜在应用场景,识别研判未来汽车标准化发展方向,推动制定及发布车用人工智能、固态电池、电动汽车换电等标准子体系,启动数据治理及应用等新领域标准体系建设,超前开展飞行汽车等新业态标准化
4月28日,2025年“中国航天日”青浦区分会场活动在青浦区东航技术应用研发中心举行,以“青天揽星河浦江共逐梦”为主题,聚焦商业航天、空间信息与低空经济融合创新,汇聚政企学研各界代表,共绘长三角低空经济发展新图景。活动中,四个标志性项目集中签约。“一电航空生产制造基地项目”聚焦无人机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随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深入推进,电力系统发生深刻变化,国家电网公司加快电网高质量发展,积极应对能源转型带来的挑战,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调度系统作为电网运行的指挥中枢,亟需推动管理革新与技术创新,破解转型发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浙江省作为能源消费大省,正加速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动能源结构从“源随荷动”向“源荷互动”转变。用户侧资源的高效聚合与调控成为关键,而虚拟电厂作为聚合分布式能源的数字化管理平台,被赋予重要使命。浙能集团积极响应国家能源局《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以“云—
在国家“双碳”战略与低空经济政策的双重推动下,一场关于能源与空间利用的变革正在悄然上演。深圳安泰科清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勇立潮头,以前瞻视角锚定光伏柔性支架为核心技术,布局“低空经济+光伏产业”融合新赛道,致力于为“低空经济+光伏”赛道土地立体化开发与绿色能源高效利用带来创新解决方案
广东电网公司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广东省全社会用电量1870.6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9%。其中:广东“三新”行业用电量同比增长32.9%,新质生产力带动作用持续显现。每10台有4台“广东造”典型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用电量同比增长近10%据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统计,2024年,广东省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5日晚间,振华新材发布公告,公司于2025年4月24日召开董事会和监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重新论证并暂缓实施的议案》。根据该议案,公司将暂缓实施正极材料生产线建设项目(义龙三期)。根据公告显示,义龙三期项目原计划总投资62.45亿元,其中使用募集资金10亿
中国动力电池行业的扩张步伐正在持续,头部企业中创新航与国轩高科近期的投资动作再次印证了这一趋势。与此同时,一个显著的并行现象是,围绕大圆柱电池、固态电池及其相关新材料的产能布局正变得日益密集,呈现出“拥挤”的态势。中创新航公布了大规模的扩产计划。其成都项目二期已于3月底动工,该项
4月28日,2025年“中国航天日”青浦区分会场活动在青浦区东航技术应用研发中心举行,以“青天揽星河浦江共逐梦”为主题,聚焦商业航天、空间信息与低空经济融合创新,汇聚政企学研各界代表,共绘长三角低空经济发展新图景。活动中,四个标志性项目集中签约。“一电航空生产制造基地项目”聚焦无人机系
据中央空管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全国实名登记注册的无人驾驶航空器目前已超220万架,通用航空器超3200架;2024年,空管系统共保障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3.4亿余架次、2600万余小时,保障通用航空飞行120万余小时,运行态势处于历史高位,后续还将呈现持续快速增长势头。作为低空领域的重要载具,多家车企旗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23日,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2025年版)的通知,《通知》指出,推进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培育。努力打造县域百万千瓦级新能源供应基地,重点培育清洁能源产业,全力保障海上风电、高端氢能装备、中能建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投产。突破海岛交
北极星储能网讯:近日,教育部公布《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共有19所院校新开设了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截至目前,全国累计已有103所高校开设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覆盖27个省市。文件显示,有南京理工大学、营口理工学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淮南师范学院、合肥理工学院、淮北
2025年4月23日,2025第二届绿氢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南京成功召开,本次大会由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氢能网联合北京碳中和学会举办,吸引了400+业内专家、发改委、能源局等相关政府部门、能源电力企业、燃料电池企业、车企、设计院、研究院、投融资企业代表参会。协氢新能源受邀参会,凭借在氢能无人机和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21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市政府2025年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文件指出,加快壮大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新型显示、绿色氢能、智能网联汽车、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氢能发展“六大工程”,绿色氢能产业规模增长20%以上。相关链接:成都:2025年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21日,无锡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推动场景创新的实施意见。重点任务包括拓展产业发展新路径,聚焦“465”现代产业集群未来产业方向,加快人工智能、商业航天、氢能储能、人形机器人、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在各行业的创新应用,积极应用未来产业相关技术与产品,做深做强示范效应,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