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2025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指出,逐步建立以非化石能源为供应主体、化石能源为兜底保障、新型电力系统为关键支撑、绿色智慧节约为用能导向的新型能源体系,推动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取得更大成果。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我国能源转型取得历史性成就,以“双碳”目标为锚点跑出非化石能源提质增效的“加速度”。
低碳引领 能源“含绿量”不断提升
春节刚过,广西防城港北部湾的海面正在积蓄澎湃活力。在距离海岸约16千米的海面上,83台百米多高的风力发电机组巍然耸立于广袤的深蓝中。广西防城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是我国首个全部风机基础采用嵌岩基础、首个零补贴的平价海上风电项目。该风电项目的全面投产成为我国海上风电规模化、集约化开发浪潮中的一个生动注脚。
2024年8月29日,《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正式发布。白皮书指出,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全面建成,能源利用效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成为主体能源,支撑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10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年度新增装机在全球的占比均在40%以上。全球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从13.6%提高到18.5%,其中,中国的贡献率为45.2%。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新能源发电(包括风电、太阳能发电和生物质发电)装机达到14.5亿千瓦,首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9.5亿千瓦,同比增长23.8%,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为58.2%,比上年底提高4.3个百分点。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能源格局加速重构等不确定因素交织的复杂环境,我国在推进非化石能源发展的道路上蹄疾步稳,成效显著。
在内蒙古毛乌素沙漠边缘,由国家能源集团打造的年发电量57亿千瓦时的“超级工程”——蒙西蓝海光伏电站项目顺利并网发电,标志着目前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沙戈荒”采煤沉陷区光伏基地正式投入运营。
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坐落着我国最北的风电项目——大兴安岭呼玛县100兆瓦风电项目,该项目的成功并网发电,意味着在我国的极寒地带也可以拥有源源不断的绿色风能。
在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华龙一号”批量建设步履不停。2024年以来,福建漳州核电站工程取得多项进展:1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2号机组三台主泵电机试运行成功,3号和4号机组开工建设。
在湖南省益阳市,南县生物质炭—汽联产集中供热项目能够以稻壳和秸秆作为原料,年生产18万吨以上蒸汽以及约3万吨碳化稻壳,为助力乡村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注入了新鲜动力。
……
从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上看,我国更是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2024年,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能源消费结构显著优化。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水电、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占比提高到32.6%。
春节期间,由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6座梯级水电站沿长江干流自上而下排列构成的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1月28日至2月4日累计发电约40亿千瓦时,可满足约13.7亿人一天的用电需求。
今年2月,在哈尔滨举办的第9届亚冬会全部使用非化石能源,该届亚冬会在众多赛事上首次实现了比赛场馆及配套设施改造建设、测试赛及正赛期间100%绿电供应。
值得一提的是,储能的长足发展为能源结构转型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2024年6月发布的《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指出,新型储能是近期促进新能源消纳的重要手段。《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139万千瓦/6688万千瓦时,平均储能时长2.1小时,近10倍于“十三五”末装机规模,新型储能装机规模提前两年完成规划目标。其中,2023年全年新增装机约2270万千瓦/4878万千瓦时,较2022年底增长约260%,新型储能装机规模持续高速增长。
在新能源资源丰富的新疆,新型储能项目连续上新。去年底,位于伊犁河谷的可克达拉经济技术开发区400兆瓦/800兆瓦时电网侧共享储能电站项目启动,能够有效提升当地电力系统调峰能力和源网荷储协同调度的灵活性;后续,新疆还规划投资建设和田县300兆瓦/1200兆瓦时独立储能项目和皮山县200兆瓦/800兆瓦时独立储能项目,两个项目的投资总额分别约为10.6亿元和7.16亿元。
2024年12月,四川华电三江新区100兆瓦/200兆瓦时电化学储能电站成功通电。该项目是四川省首个投运的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是四川省储能电站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月10日,全球首个高寒地区空气储能项目110千伏升压站工程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化德县成功送电。该项目由三峡能源与上海电气合作建设,标志着全球首个高寒地区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正式进入并网调试阶段。
储能项目的大规模建设在全国已呈多点开花态势。《报告》预测,为满足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速转型期系统日内调节需求,预计在“十四五”末及“十五五”期间,新型储能可凭借建设周期短、布局灵活、暂态调节能力强等优势成为应对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和消纳的重要手段。
向绿而生 非化石能源技术频现突破
回首2年前,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电数字化仪控系统——“和睦系统”,首次应用于“华龙一号”。“和睦系统”在核能领域填补了我国技术空白,使我国跻身全球少数几个拥有该技术的国家之列。截至目前,“和睦系统”已在国内多台新建核电机组上得到应用,保障了我国核电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该系统的成功研发和应用不仅提高了我国核能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也为我国核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时至今日,我国在核能领域技术进步仍未止步。2023年12月6日,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成功完成168小时连续运行,并顺利投入商业运行。这座“不会熔毁的核反应堆”在产生电力的同时,能将水分解温度从常规的850摄氏度降至600摄氏度,使核能制氢成本下降30%。据清华大学核研院测算,该项目单台机组年产氢可达2万吨,可满足10万辆氢燃料电池卡车需求。这项突破使我国首次在第四代核能技术上实现全产业链自主化。
这样的突破正在非化石能源的各个技术领域频频上演。
2024年12月,华南理工大学严克友教授团队针对钙钛矿电池光热稳定性差的行业难题,利用绿色配体演变策略,调控全无机窄带隙钙钛矿薄膜的成核结晶,成功制备了全球首个2端全无机钙钛矿叠层电池,85摄氏度光热稳定性老化测试表现良好。据了解,全无机钙钛矿叠层电池的成功制备,有望在未来解决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光热稳定性差的问题。
近期,TCL中环最新发布的TOPCon组件采用零银含量的铜栅线。该技术突破大幅降低了光伏组件的生产制造成本,且基于铜栅线组件技术使同等面积下的有效电池面积最大化,比常规产品的封装密度高1.2%,搭配组件无A面的设计,可以使产品具有防止积水及积灰的能力,系统端发电增益达3%以上。
在技术进步的冲刺赛中,除了光伏行业表现出的良好状态,风电也“不甘示弱”。
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内,单机容量16兆瓦的“海神”机组以256米叶轮直径创造着“神话”。这个相当于54层楼高的钢铁巨人,转一圈可发电34.2千瓦时,满足3口之家7天的用电。而就在去年底,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准了漳州六鳌I-1区海上风电场项目,该项目将安装11台16.7兆瓦和1台25兆瓦海上风电机组,项目投运后,将再次刷新我国大型海上风电机组批量应用纪录,成为安装有25兆瓦+超大海上风电机组的海上风电场之一。
2024年12月26日,我国首个国家级海上风电研究与试验检测基地传动链平台在福建建成投运。该平台是国内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技术水平最先进、测试能力最全面的风电机组地面试验平台,可开展25兆瓦级风电机组全工况模拟试验。基地建成后,将形成覆盖最新IEC(国际电工委员会)及相关国家标准规定的全部海上风电性能试验验证能力,试验平台拖动能力、加载能力、电网模拟能力等多项技术指标均为当前世界第一,可开展世界上最大容量风电机组和最长尺寸叶片试验,以及目前国际上无法开展的海上风电机组全频率阻抗扫描等试验项目,对突破海上风电关键核心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在储能领域,2024年6月30日,大唐湖北100兆瓦/200兆瓦时钠离子新型储能电站科技创新示范项目一期工程建成投运,投产规模50兆瓦/100兆瓦时。该储能电站项目为目前全球投产规模最大的钠离子电池储能项目,实现了钠离子新型储能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首次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据了解,钠离子电池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新型储能技术之一,具有原材料储量丰富、易于提取、成本低廉、自主可控等优势,应用潜力巨大。2025年,该储能系统入选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4年度能源行业十大科技创新成果。
在氢能领域,2023年4月,我国首条纯氢长输管道项目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启动。这条全长400千米的“氢能长城”,设计年输氢量10万吨,相当于替代50万吨标准煤。1月15日,由中国葛洲坝集团机电建设有限公司承建的内蒙古首条绿氢输送管道——深能鄂托克前旗上海庙经济开发区光伏制氢项目输氢管道工程项目圆满完工。该项目填补了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氢能输送空白,为破解绿氢输送难题提供了宝贵的技术实践经验。
值得注意的是,海洋氢能技术领域也有新突破。
2月6日,位于山东烟台海域的海上新能源制氢及综合利用(海洋能源岛)项目通过中国船级社的图纸符合性审查,这标志着国内首个海洋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实证示范项目的集成设计符合行业标准,具备在海上进行实证示范应用的条件。该项目在海上氢能项目合规性探索、技术路线打通以及海工环境下氢能工程项目质量把控等方面取得进展,对未来大体量工程化海洋氢能项目落地具有重要示范借鉴意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工业大学校长高翔指出,科技创新推动了可再生能源领域技术和产品的快速迭代,并不断为全球提供质优价廉的绿色能源产品,有力促进了全球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和锂电池等成本的大幅下降,成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推动者。
我国可再生能源在技术标准领域已逐渐把握主动权。我国主导制定的光伏硅片尺寸国际标准、风电振动监测规范等21项标准获IEC采纳。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新能源汽车、绿氢冶金等下游产业借势崛起,使我国在全球绿色工业革命中占据先发优势。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报告显示,中国清洁能源技术专利数量占全球76%。可以说,在一些能源领域中国已成为规则制定者。
非化石能源的技术进步不仅为我国新型能源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强大的新质生产力,同时为产业集群加速成型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贡献了助力。
以光伏领域为例,我国已形成从硅料、组件到逆变器的完整产业链。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光伏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等主要制造环节产量同比增长均超过64%,行业总产值超过1.75万亿元。硅片出口70.3吉瓦,同比增长超过93.6%;电池出口39.3吉瓦,同比增长65.5%;组件出口211.7吉瓦,同比增长37.9%。
更为重要的是,技术创新带来的成本下降形成正向循环——过去10年间,光伏组件价格下降90%,陆上风电度电成本下降70%,使我国清洁能源投资回报率首次超越化石能源。
当内蒙古乌兰察布草原上的巨大风力发电机群与青海塔拉滩光伏电站的蓝色矩阵在卫星云图上交相辉映,当张家口的“氢能小镇”与迪拜光伏公园使用同款中国逆变器,当南非红石电站的塔式光热技术烙刻着中国制造的印记,这片承载着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土地,在以惊人的技术迭代速度书写着能源革命的壮丽篇章。
坚定方向 政策指引护航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国非化石能源发展驶入快车道,风电、光伏、水电等清洁能源装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能源结构转型不断深化。“十四五”时期,从国家级战略部署到地方政府的积极响应,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政策相继出台,为非化石能源的快速发展铺平了道路。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表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双碳”目标的提出,开启了我国迈入非化石能源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也为后续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出台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的目标。该方案要求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2022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达到39%左右。该规划要求,多方面创新新能源开发利用模式,坚持分布式和集中式并举,推动新能源跃升发展。
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不仅明确了氢的能源属性,而且部署了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强调通过系统构建氢能产业创新体系、统筹建设氢能基础设施、有序推进氢能多元化应用,促进氢能产业规范有序高质量发展。
2024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专门部署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要求加强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其中提出,加快西北风电光伏、西南水电、海上风电、沿海核电等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因地制宜开发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新能源,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
2024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全面提升可再生能源供给能力。包括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推动海上风电集群化开发。稳步发展生物质发电,推动光热发电规模化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生物天然气和生物柴油、生物航煤等绿色燃料,积极有序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另外,还要加快可再生能源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2025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以下简称《能源法》)正式施行,明确国家支持优先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合理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化石能源,推进非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有序替代化石能源,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推进风能、太阳能开发利用,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加快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建设,支持分布式风电和光伏发电就近开发利用,合理有序开发海上风电,积极发展光热发电。鼓励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发电、生物质能清洁供暖和生物液体燃料、生物天然气。促进海洋能规模化开发利用,因地制宜发展地热能。
《能源法》以立法的形式勾画了我国能源系统发展的新版图,明确了可再生能源在能源发展中的优先地位,为接下来“十五五”时期建立以非化石能源为供应主体的新型能源体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法治基础。
从各省区政策方面看,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国家顶层设计,纷纷出台多项支持非化石能源发展的政策。
记者梳理发现,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等地出台的“十四五”时期能源发展规划均对非化石能源有专门布局。其中,北京市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4%以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比重达到23%左右;上海市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力争达到20%左右;广东省规划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装机比重达到53%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2%左右;江苏省规划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8%以上。此外,各地还制定有关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海上风电基地建设,探索海上光伏建设,加强储能设施建设等具体措施。系列地方政策的密集“组合拳”为因地制宜开展相关能源领域的建设开辟了“绿色通道”,非化石能源在各地的发展得到有效保障。
跨过2025年的门槛,在能源革命的浪潮中,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将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并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东方智慧与力量。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4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推进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明确,按照成熟一批推进一批、持续完善的原则,自治区统一发布产品目录,分阶段拓展至新能源、稀土、冶金、化工、大数据、农牧等领域的重点产品,突出重点产品绿色电力消费认证,鼓励使用绿电替代传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0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海南低碳岛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2030年前,全省实现碳达峰,经济社会发展向低碳方向快速迈进。2045年前,全面建成低碳岛,全省二氧化碳年排放量比峰值期下降70%,建成零碳、高效、智慧、韧性、安全的新型能源
7月5日至7日,中国华电董事长、党组书记江毅到华电甘肃区域调研,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以更高标准、更高质量、更高效率全面推进各项工作,为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贡献华电力量。座谈
日前,山西阳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对《阳泉市加快推动建筑领城节能降碳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加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新建建筑应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新建公共建筑和工业厂房光伏产品应用面积不低于屋顶总面积的50%,新建居住建筑光伏产品应用面积不低于屋顶总面积的30%。新建建筑
各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地下水管理条例》及生态环境部等七部门《“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切实提升土壤地下水环境风险防控能力,2025年土壤与地下水风险防控与生态修复技术交流大会(以下简称“大会”)定于2025年7月23-25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呼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7月6日,吉林化纤自带负荷配置30万千瓦风电项目首台风机吊装完成。项目总装机容量299.85兆瓦,规划部署42台单机功率7.15兆瓦的风力发电机组,轮毂中心高度160米、风机叶片长106米、叶轮直径216米。公司承建1标段,包含13台风机,合计92.95兆瓦。项目全面建成后,将持续让自然财
近日,由康富国际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战略投资、兴能电力建设有限公司承建EPC总承包的湖南株冶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大型储能项目,正式宣告成功并网运行。此项目为全国已并网单体装机容量最大的磷酸铁锂电池工商业储能项目,项目建设规模达88MW/163.68MWh,犹如在株冶有色的厂区内,悄然布下了一座由22套高效4
近日,隆基与墨西哥知名光伏组件回收机构Rafiqui达成合作,将携手推动墨西哥光伏组件回收产业的基础设施发展,为光伏组件的回收与再利用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强化区域循环经济与光伏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目前,墨西哥在光伏组件回收与利用方面的选择比较有限,当地的废旧组件通常被送往垃圾填埋
第六章非化石能源发展本章作者伍梦尧(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一总体发展概况01非化石能源成为发电量增长主要力量2024年,全国全口径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15.4%,全口径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量占总发电量增量的比重达到84.2%。其中,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2024年度发
本周多晶硅n型复投料成交价格区间为3.40-3.80万元/吨,成交均价3.71万元/吨,环比上涨6.92%。n型颗粒硅成交价格区间为3.40-3.70万元/吨,成交均价3.56万元/吨,环比上涨6.27%。本周硅料价格延续涨势,报价区间提升至4.5-5.0万元/吨。本周多晶硅报价大幅上调25%-35%,但新订单成交量有限。此次提价主要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8日,湖南省发改委发布对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0799号建议的答复,提到,推广新能源汽车应用。全省纯电动公共汽电车占比97.48%,新增公交车新能源占比100%,新能源公交推广比例全国领先,纯电动巡游出租车占比55.3%。充电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累计建成充电桩33.61万个,高速公路服务
日前深交所官网显示,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网数字”)创业板IPO获得受理。南网数字拟发行不低于3亿股、不超过4.77亿股,募集资金25.54亿元,若成功上市,其将成为南网体系内第四家上市公司。募集资金25.54亿元投向六大项目招股书显示,南网数字目标为“构建世界一流的电网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0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海南低碳岛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2030年前,全省实现碳达峰,经济社会发展向低碳方向快速迈进。2045年前,全面建成低碳岛,全省二氧化碳年排放量比峰值期下降70%,建成零碳、高效、智慧、韧性、安全的新型能源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4日,深圳坪山区人民政府发布《深圳市坪山区落实“双碳”战略进一步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指出,支持企业建设新型电池及储能、充电设施、光伏、氢能、智能电网和综合能源服务等领域中试生产线,对项目总投资额(不含土建)在500万元以上的,按设备投资额的1
7月10日,海南省发改委发布《关于海南省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方案指出,坚决纠正不当干预电力市场行为,不得向新能源不合理分摊费用,不得将配置储能作为新建新能源项目核准、并网、上网等的前置条件,对2025年6月1日前已并网的新能源存量项目,继续执行省配置储
7月10日-12日,金时科技亮相2025中国智慧能源大会暨电力储能技术与应用装备展览会(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3号馆E10展位),展示其核心技术成果与全场景储能解决方案,助力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与能源低碳转型。核心技术:超级电容与锂电混合储能架构金时科技自主研发的“超级电容与锂电混合储能架构”
近期,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火出圈。比赛点燃文旅消费热情,叠加高温天气,江苏省用电负荷不断攀升。5月10日联赛开赛至6月30日,全省服务业量同比增长9.7%,其中体育场地设施管理单位用电量同比增长9.9%。7月1日,常州供电公司发布“绿电助苏超”大规模车网互动(V2G)活动计划,邀请前来观赛的新能源汽
7月10日,海南省发改委发布《关于海南省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方案指出,坚决纠正不当干预电力市场行为,不得向新能源不合理分摊费用,不得将配置储能作为新建新能源项目核准、并网、上网等的前置条件,对2025年6月1日前已并网的新能源存量项目,继续执行省配置储
为加强调度自动化专业对新型调度体系建设支持保障能力,强化区、地调度自动化人员故障处置协同能力,提升调度自动化系统涉控功能安全运行水平,7月4日,公司调控中心联合吴忠供电公司开展2025年“迎峰度夏”调度自动化区地联合应急演练,银川供电公司、宁东供电公司等相关单位现场观摩演练。本次联合应
7月8日,广州智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兼广州智光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姜新宇,智光储能总经理付金建等领导与国宁新储(福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江博一行会面交流,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此次合作是双方在级联高压储能技术领域强强联合、互利共赢的必然选择,对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新型储能产业
我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能源电力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能源法》提出要“加快建立主体多元、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监管有效的能源市场
7月9日上午,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三峡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刘伟平到访上海电气,与上海电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磊举行会谈,双方围绕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深化新能源领域合作展开深入交流。刘伟平表示,中国三峡集团当前正聚焦水利水电、清洁能源、生态环保与资源循
7月9日,巴彦淖尔市委副书记、市长张鸿福在临河会见三一重能董事长周福贵一行。张鸿福对周福贵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说,巴彦淖尔风光资源富集,发展新能源产业条件得天独厚。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动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新能源大基地建设,全力推进新能
企查查APP显示,近日,东方电气风电设备(临城)有限公司、东方电气风电设备(滦平)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均为周健聪,注册资本均为100万元,经营范围均包含:新能源原动设备制造;新兴能源技术研发;风力发电机组及零部件销售;风力发电技术服务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两公司均由东方电气旗下东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4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推进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明确,按照成熟一批推进一批、持续完善的原则,自治区统一发布产品目录,分阶段拓展至新能源、稀土、冶金、化工、大数据、农牧等领域的重点产品,突出重点产品绿色电力消费认证,鼓励使用绿电替代传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0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海南低碳岛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2030年前,全省实现碳达峰,经济社会发展向低碳方向快速迈进。2045年前,全面建成低碳岛,全省二氧化碳年排放量比峰值期下降70%,建成零碳、高效、智慧、韧性、安全的新型能源
7月10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举办新闻发布会,中电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郝英杰发布《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这是中电联连续20年发布年度发展报告。作为中电联“1#x2B;N”年度系列报告的主报告,《报告》以电力行业统计与调查数据为依据,系统回顾了我国电力行业2024
近年来,中国石油以实现“双碳”目标为引领,紧跟低碳发展行动的时代潮流,明确提出“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总体部署,积极践行“绿色发展、奉献能源,为客户成长增动力、为人民幸福赋新能”的价值追求,加快绿色转型步伐,积极构建多能互补新格局。伴随全球清洁能源转型提速,太阳能光
7月10日,山东省能源局发布《关于2025年度山东省绿电产业园试点园区名单的公示》。根据公示名单,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绿色循环产业园、青岛市氢能产业园、庆云经济开发区中庆新能源绿色近零碳产业园、冠县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等10个园区入选试点名单。原文见下:关于2025年度山东省绿电产业园试点
在赞比亚凯布韦,非洲炽热阳光照耀下,一座承载着当地能源希望的百兆瓦级光伏电站正式并网发电!近日,由中国电建承建、全部采用晶澳科技DeepBlue4.0Pro光伏组件的赞比亚凯布韦100MW光伏项目举行盛大并网仪式。赞比亚总统哈凯恩德·希奇莱马(HakaindeHichilema)亲临现场揭牌剪彩,盛赞该项目为“赞比
7月9日,森特士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森特股份”)与临工重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临工重机”)在临工重机总部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森特股份作为国内唯一一家主板IPO上市的金属围护企业,深耕行业二十余年。公司积极响应“双碳”目标,通过与隆基绿能的深度合作,共同研发隆基森特BIPV(建筑
据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不完全统计(含公开数据及企业提供信息)数据显示,我国11家风电整机制造商在1-6月期间,中标风电机组总规模突破107GW(107096.08MW),其中国内中标87584.38MW,海外中标19511.7MW,呈现出国内国际双轮驱动的强劲发展态势。相关阅读:一季度风机中标规模超38.5GW!中国风电“亿千瓦
沙特阿拉伯国家电力公司(以下简称“SEC”)、沙特阿拉伯国家电网公司(以下简称“NG”)和华为数字能源正式签署电网仿真测试合作协议,三方将联合建设电网仿真测试平台,基于实时数字仿真(RTDS)技术,部署在SEC的RTDS实验室,构建新能源接入电网的性能研究能力。三方合作紧扣全球清洁能源转型趋势,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