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2. 低风速区域混塔的经济敏感性
我国中东部低风速区域普遍采用高度超过160米的混塔以提升发电效率,但其建设成本占风电场总投资的20%-30%。一旦塔筒因监测不足出现结构性损伤(如混凝土开裂、锚索预应力损失),维修或更换成本可能超过500万元/台,且停机导致的发电量损失可达每日10万-20万元(以3MW机组为例)。
3. 动态载荷的复杂性
混塔高度增加后,风剪切效应、湍流强度及叶片气动载荷的耦合作用显著增强。例如,在190米高度下,风速波动对塔筒的横向振动幅度可达低塔的2-3倍,而传统设计规范(如GL 2010)对此类超高空动态响应的数据支撑不足,亟需实时监测提供修正依据。
4. 行业规范缺失的倒逼需求
目前国内混塔建设尚无强制性安全监测国标,导致设计冗余度差异大。据《2023中国风电混塔白皮书》统计,约40%的混塔项目因施工阶段未预留监测接口,后期加装成本增加30%-50%,且存在数据兼容性问题。
二、当前运维手段的弊端与局限性
1. 人工巡检:效率低、风险高
- 漏检率高:人工目视检查仅能发现表面裂纹(宽度>0.3mm),对内部预应力损失、微裂缝扩展等隐蔽问题漏检率超过60%(中国电科院2023年实验数据)。
- 依赖经验:巡检结果受人员技术水平影响大,同一混塔不同团队的检测结论差异可达40%。
- 无法实时响应:巡检周期通常为3-6个月,而混塔结构损伤可能在极端天气(如台风、冻雨)后数小时内加速恶化。
混塔锚索漏油现场的贴壁状态照片
2. 离线监测:数据滞后、覆盖不足
- 采样频率低:传统应变片、倾角仪等离线设备采样间隔多为1小时/次,无法捕捉瞬态冲击(如叶片紧急制动时的扭矩突变)。
- 局部监测盲区:现有手段多聚焦于塔筒底部和中部,对顶部连接法兰、锚索群等高风险区域的监测覆盖率不足50%。
3. 传统传感器网络的局限性
- 环境适应性差:常规传感器在低温(-30℃以下)或高湿度(>90%RH)环境下精度下降30%-50%,导致数据失真。
- 维护成本高:埋入式传感器一旦损坏需停机更换,单次维护费用约20万元,且可能破坏原有结构。
- 数据孤岛问题:不同厂商的监测系统数据格式不兼容,导致运营方难以整合振动、倾角、应变等多维度信息。
三、技术突破方向与案例验证
以鄂尔多斯190米混塔项目为例,由哈尔滨全安测控技术有限公司设计监测方案,采用外挂式锚索计+零频微震监测系统的组合方案,验证了新一代监测技术的有效性,通过实时监测混塔的状态,可以深入了解高塔在复杂工况下的每一个细微反应,预防潜在安全隐患,确保风电场的高效稳定运行。具体合作内容包括设备安装、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结果反馈,这些步骤共同构成了风电混塔安全监测的完整体系。
- 动态响应捕捉:在25m/s极端风速下,系统成功识别锚索预应力瞬时损失0.5%(阈值报警),避免了潜在的结构失稳风险。
- 经济性对比:全生命周期监测成本仅为传统人工巡检的40%,且将故障预警时间从平均14天缩短至0.2小时内。
四、政策与行业建议
1. 推动国标制定:明确混塔安全监测的强制性要求(如传感器类型、采样频率、数据存储标准)。
2. 鼓励技术研发:针对高空混塔特性,开发耐低温、抗电磁干扰的一体化智能传感器。
3. 数字化运维转型:建立省级风电混塔健康监测云平台,实现多项目数据联动分析。
结 论
风电混塔塔筒安全监测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涉及设计、施工、运维全链条的系统性工程。当前依赖人工和离线手段的粗放式管理已难以满足行业需求,唯有通过实时监测、数据驱动决策和标准化建设,才能破解混塔安全的“高空困局”,为风电行业的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日,哈尔滨全安测控技术有限公司在2025年“北极星杯”风电影响力企业评选中斩获“风电技术创新企业”和“风电影响力技改提升优秀案例”两项殊荣,彰显了公司在风电领域的卓越技术实力与行业影响力。技术突破,护航风电安全全安测控自主研发的风电结构安全动力监测系统,凭借其创新性技术成为行业标杆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国家对可再生能源政策的大力扶持,风电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风电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哈尔滨全安测控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全安测控”)一直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推动行业进步,提升风电结构的安全监测水平。今天,我们荣幸地宣布,全安测控已与远景能源强强联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将深入学习贯彻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电网稳定工作会议暨2024年第四季度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集团技术、人才、服务等综合优势,强化科技和产业支撑,当好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守护者,当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排头兵,为国家电网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高质量支撑电网稳定工作深化对电网稳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追求与日俱增,风电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稳定运行日益受到业界的高度关注。2024年,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以下简称“CWP2024”)盛大启幕,哈尔滨全安测控携旗下风电塔全系列安全监测设备闪耀登场,为这场绿色能源的盛宴增添一抹科技亮色。我们诚挚邀请您莅
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明确了我国能源发展的战略方向,为我国统筹能源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提供了根本遵循。10年来,中国华能深入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奋力推动能源革命,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在国资委发布的《中国国有企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国家对可再生能源政策的大力支持,风电行业在我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已稳居世界首位,截至2024年4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已突破30亿千瓦,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4.6亿千瓦,同比增长20.6%。风电场数量和规模持续增长。新能源产
4月11日,极光云能“智汇储能,新聚极光”新品发布会在北京首钢会展中心成功举办。一众行业专家、合作伙伴及媒体代表等应邀出席,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极光云能联合创始人CTO黄彬博士对本次发布的下一代储能解决方案及产品的设计与创新理念,进行了整体的诠释。随着工商业储能迎来规模化发展,储能产品
11月17日,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透露,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北京亦庄”)电网建设工作再传佳音,北京经海220千伏变电站如期建成投产。该工程新增变电容量360兆伏安,可有效满足北京亦庄重点高科技创新项目及周边新增用电负荷接入需求,提高电网运行安全性和供电可靠性。同时,工程优化了北京亦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为保障电力市场安全、高效、经济运行,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以下简称“技术支持系统”)在功能不断拓展、完善的过程中,适应市场需要的高开放性和“万无一失”的安全性之间似乎同样也面
“近两年我们公司都没发生过停电事件,这给我们的生产线提供了保障,公司生产效益较2020年提升超15%。”深圳南山高新南片区的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工程部经理张安名说。这样的变化离不开深圳高品质供电引领区(下称“引领区”)建设。近年来,深圳供电局结合城市功能定位、区域产业布局,在罗湖红岭新兴
2025年3月25日下午,可再生能源专家技术委员会(REETC)《风电用高强混凝土性能研究》项目启动会暨技术交流会在北京鉴衡认证中心顺利举办。这是技术委员会首个研究性项目,也是与国际能源署风能(IEAWindIA)国内工作组联合开展工作后首个共性技术合作项目。来自国内外风电开发商、整机厂、混塔厂家、
曾经,华电宁安风水山风电项目作为全国首个批量使用10MW机组的陆上风电项目,一举创下全国陆上最大容量商业化风机新纪录,自此拉开了陆上风电大兆瓦规模化时代的序幕。如今,备受关注的宁安风水山风电项目再次迎来重大里程碑——连续60日无故障运行,为10MW陆上机组规模化的未来注入“定心剂”。华电宁
2023年,金风科技完成全球首台185米混塔样机吊装,在其稳定运行一年有余后,金风185米混塔在黑龙江、河南、山西等5个省份实现累计交付超100台,为风电行业在超低风速区域的资源开发担当“支撑点”。混塔是通过钢混结构创新突破钢塔物理极限,支撑大兆瓦机组高空化发展的运行支撑平台。其核心价值在于跨
近日,哈尔滨全安测控技术有限公司在2025年“北极星杯”风电影响力企业评选中斩获“风电技术创新企业”和“风电影响力技改提升优秀案例”两项殊荣,彰显了公司在风电领域的卓越技术实力与行业影响力。技术突破,护航风电安全全安测控自主研发的风电结构安全动力监测系统,凭借其创新性技术成为行业标杆
随着风电行业发展,C80以上强度等级混凝土已批量应用,但由于国内传统建筑行业对C80以上混凝土应用较少,相关研究欠缺,无法支撑风电设备的设计输入。目前行业内针对C80以上高强混凝土力学性能主要采用国家标准设计值外推或者欧洲标准,但由于高标号混凝土力学性能离散性较高,且国内外生产工艺不同,
自2025年1月1日起,被称为“史上最严退市新规”正式全面实施,犹如一颗投入资本市场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在这场大考中,两家风电企业和展能源、宝塔实业相继发布退市风险警示,不久前,和展能源发布公司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公告,仅仅三天后宝塔实业也发布风险提示公告,宝塔实业可能被实
1月3日,大唐河南汝南30万千瓦风电项目(一期10万千瓦工程)塔架(混塔)设计及制造中标候选人公示,北京天杉高科风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预中标,投标报价:6208万元。项目概况:建设地点: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建设规模:100MW建设工期:2025年4月30日现场开工,后续确保满足项目现场需求,2025年12月30日前
2024年12月,金风科技全球首台陆上185米钢混塔架机组——GWH191-5.0MW-HH185m(下称“185混塔”)稳定并网运行一周年。该机组位于安徽阜阳阜南县三峡300MW混塔项目,于2023年12月顺利并网发电,在过去的一年中,相较于同项目的160米混塔机组,185混塔发电量提升8.5%,全年增加发电收益约30万元,增量投
随着我国风力发电混凝土塔架的大规模发展,混凝土塔架作为风电机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过程安全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从生产作业中的操作高度、大型机械操作、混凝土浇筑、电气消防等危险点进行了危险源分析,提出了防控对策,以提高生产运行过程中安全的同时降低生产事故。混凝土塔架的生产、安装、检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国家对可再生能源政策的大力扶持,风电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风电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哈尔滨全安测控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全安测控”)一直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推动行业进步,提升风电结构的安全监测水平。今天,我们荣幸地宣布,全安测控已与远景能源强强联
截至3月31日9时15分,三峡集团年度发电量达1000亿千瓦时,首次在一季度突破千亿千瓦时大关,创历史同期新高,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及国家能源安全保障提供了强劲支撑。统筹发力系统化管理保障电力供应三峡集团党组坚决贯彻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强化顶层设计,建立“目标-过程”双管
3月26日,国家能源局公布了电力安全生产监管典型执法案例(35—38)。其中案例36为贵州能源监管办对某风电公司行政处罚。根据公示信息,2024年10月22日,贵州能源监管办对某风电公司在建风电项目开展电力建设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专项检查,发现该项目建设存在以下问题:项目经理履职不到位,安全培训教
3月26日,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能国际”)在《2024年年度报告》中披露了华能盛东如东海上风电400MW海上风电场项目船舶触碰损害责任纠纷案。公告显示,华能国际所属盛东如东海上风电负责建设、运营400MW海上风电场项目。2019年4月18日,盛东如东海上风电与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近日,哈尔滨全安测控技术有限公司在2025年“北极星杯”风电影响力企业评选中斩获“风电技术创新企业”和“风电影响力技改提升优秀案例”两项殊荣,彰显了公司在风电领域的卓越技术实力与行业影响力。技术突破,护航风电安全全安测控自主研发的风电结构安全动力监测系统,凭借其创新性技术成为行业标杆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阳江海事执法人员在开展风电施工船舶入场前安全检查时,发现“恒顺XXX”“长友XXX”2艘船舶存在严重安全缺陷,按照有关规定对其采取了滞留措施。据了解,由于近期某海上风电项目已开始施工,施工场址水域存在船舶集中、船上人员众多、通航环境复杂等安全风险。为加强施工
近日,法国Anoux风电场一台风机突然起火,燃烧的碎片掉落到地上。该事故未造成人员受伤,具体原因尚待查明。据悉,该风电场由ENGIESA拥有,装机容量10MW,由5台风机组成,于2008年投入运营。
中国华电自2023年开始,按照“一年见成效、两年上水平、三年创一流”进度目标,创新实施以“加强党组织领导力,推动完善公司治理;激发党组织创造力,推动加快改革创新;增强党组织战斗力,推动融入生产经营;彰显党组织凝聚力,推动引领企业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四力四推”党建工程,切实以高质量党建
年度关键词——中国华电2024年度十大新闻事件刚刚过去的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公司“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公司高质量发展全面跃升的重要一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华电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
刚刚过去的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公司“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公司高质量发展全面跃升的重要一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华电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凝心聚力抓发展,砥砺攻坚创一流,
站在岁序更替的节点,回首2024年,我们全面向“新”、势不可挡。全球风电全产业链创新步伐在变,不变的是我们一直以来在产品与服务上对“使用安全、操作简单、制造专业”这一理念的坚守。我们抓住每一次机遇,全力以赴,不断突破,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答卷,也拥有了许多值得铭记的高光时刻和成绩。这一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