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内蒙古地广人稀、地形复杂,农牧区占比超过70%,在东部地区,配网线路供电半径长、负荷密度低,末端小分支线路分布广。这给配网抢修工作带来挑战。近年来,国网蒙东电力聚焦配网数字化转型,推进配电自动化、供电服务资源调度管控系统和配网无人机自适应巡检技术应用,提升故障感知能力,缩短抢修时长,提高抢修质效。
应用接地故障研判算法,快速感知故障信息并精准锁定故障点
2023年起,国网蒙东电力围绕停电信息全感知、故障快速隔离、线路网络自动重构的配网建设目标,推进配电自动化建设,提升配网抢修效率。目前,该公司已完成2.39万台配电自动化终端的安装工作,终端投运数量比2023年年初增长219.40%,标准馈线自动化覆盖率比2023年年初提高21.29个百分点,为运维人员精准定位故障提供了技术支撑。
3月3日6时许,元宝山区供电公司五家中心供电所接到该公司配调中心人员的通知:66千伏昌盛远变电站主变压器母线电压异常。借助配电自动化系统,运维人员仅用15分钟就精准锁定了故障点:10千伏昌盛线岭上新北支线2号杆A相避雷器被击穿。抢修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并快速处置了故障。“能在15分钟内精准锁定故障点,我们优化的接地故障研判算法发挥了重要作用。”国网蒙东电力配网建运部相关负责人说。
内蒙古东部地区暴雪、大风等恶劣天气多发,导致配网接地故障发生概率高。国网蒙东电力组建配网与数字化专业工作专班,优化基于故障录波的接地故障研判算法。该算法整合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数据,融合了多家故障指示器生产商的接地算法,可实时采集供电设备运行数据,锁定故障区域。
“应用接地故障研判算法后,接地故障判断准确率比之前提高了20个百分点。”黄长勇介绍。
针对线路供电半径长容易引发接地故障问题,国网蒙东电力采取“级差保护+重合闸+短时闭锁”就地馈线自动化模式推进线路网络智能重构,降低线路故障发生频次。该模式优化了保护定值整定与开关动作逻辑,依托拓扑分析功能灵活调整转供负荷,缩短停电时长,缩小故障范围。该模式自2024年10月应用以来,内蒙古东部地区配网整线故障率同比下降34.71个百分点。
研发资源调度管控系统,实时监控线路及分支线运行情况
在农牧区,安装配电自动化系统成本较高,且难以实现全覆盖。国网蒙东电力依托营、配、调相关系统数据,运用数字孪生技术研发了供电服务资源调度管控系统。该系统可实时感知台区、分线路、分相、表箱运行情况及客户停电情况,通过分析台区停电的同时性和占比精准研判故障范围。
“供电服务资源调度管控系统为低成本解决偏远地区配网‘盲调’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国网蒙东电力供电服务监管中心计量数据部主任王大鹏介绍。该系统于2021年10月上线,经过近4年的推广,已在蒙东地区应用。
2月17日9时,呼伦贝尔大草原寒风凛冽。呼伦贝尔供电公司供电服务指挥中心运维人员通过供电服务资源调度管控系统发现牧区10千伏索朝一线265号杆开关出现故障。运维人员从定位故障到完成抢修用时不到40分钟。
线路出现故障后,供电服务资源调度管控系统可自动生成抢修工单,通过供电服务指挥平台派发给抢修人员,并详细展示故障影响的客户数量和故障范围。
2024年5月,国网蒙东电力在资源调度管控系统中新增了配网停电情况统计报表功能,实时展示配电线路、台区、重点客户和居民客户停电及复电信息,支撑极端天气下应急响应和指挥工作。
目前,配电自动化系统和供电服务资源调度管控系统已将配网故障定位平均时长缩短至96秒,将抢修响应平均时长缩短至5分钟以内、停电研判准确率提升至99.5%。
无人机自适应巡检,为配网抢修提供支撑
4月4日,科右中旗供电公司员工通过配电自动化系统发现10千伏白忙线439号杆至766号杆出现接地故障。运维人员迅速应用无人机巡检,在20分钟内精准锁定了故障点。
2023年11月,国网蒙东电力创新应用无人机自适应巡检技术,推进无人机巡检全自主、全自干,以及规范化、专业化、规模化、数智化,提升配网巡检质效与安全水平。
4月9日,扎鲁特旗供电公司嘎亥图中心供电所员工冯国涛操控搭载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技术模块的无人机,对10千伏鹿场线开展自适应巡检。无人机按照预设航线和自适应飞行模式,调整高度,自主避障。冯国涛结合现场情况规划检修路线和作业点位,在40分钟内完成线路巡检,效率比人工巡检提高3倍。
依托视觉导航技术,无人机能识别杆塔、定位方向,沿线路自主飞行。这不仅节省约55%的航线规划时间,还使拍摄照片合格率提高了59个百分点,降低操控难度。
近年来,国网蒙东电力全面推进无人机自适应巡检技术应用,根据供电所数量和运维线路长度科学配置无人机。该公司结合供区配网现状明确无人机自适应巡检路线,针对无信号区域探索应用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实现对无信号区域的杆塔坐标及航线数据采集。
国网蒙东电力还创建“航线成图、智能校验”模式,将无人机采集的数据接入电网资源业务中台,与“电网一张图”同图共管,实现数据批量校核,精准梳理配网拓扑关系。该公司基于人工智能平台部署优化14大类21小类智能识别模型。这些模型可自动识别14类异常缺陷并生成巡检报告。
“现在我们每天平均巡检线路3500千米到4000千米,实现了适航区线路无人机自主巡检全覆盖。”黄长勇说。
相关新闻: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无人机高效自主巡检,人工智能辅助主动抢修,“智慧向导”服务分布式光伏发展……江苏淮安供电公司深入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促进线路巡检、配网抢修等工作更高效、更精益——6月23日9时许,江苏淮安供电公司无人机作业中心五级职员张帆在无人机管控微应用系统上“一键操作”,20架无人机从位于
“配网线路组件高质新型模块化成套预制关键技术及应用,实现了配网线路组件标准化、模块化、机械化工厂集中预制、现场统一拼装,为线路施工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型找到一条新路子。”6月18日,全国电力系统班组建设经验交流活动在浙江举行。浙江省劳动模范、国网嘉善县供电公司职工李飞伟向参
6月15日,浙江电网正式迎来一年一度的迎峰度夏用电负荷高峰。根据预测,今夏浙江最高用电负荷可能达到1.33亿千瓦,同比增长8%,这对浙江电力保供能力提出了严峻考验。为应对即将到来的用电高峰,浙江电网扛牢电力保供首要责任,以加强电网建设为重要抓手,持续补强网架结构,增强供电能力。6月14日,随
6月9日,在湖北孝感孝南区10千伏港53梧桐线配网架空导线及避雷线施工现场,孝感供电公司出动新组建的无人机验收团队,仅用20分钟就完成了平时1天才能完成的验收任务。年初,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升级配网工程验收方式,探索组建了由专业飞手、项目管理、设备主人、项目监理等人员组成的无人机验收团
每年施工旺季,地下电缆容易因市政、建设等多种施工受损。2022年8月,长春供电公司与相关单位组建“城市生命线共同体”,推行施工作业信息会签机制,电、水、气、热、通信五领域施工信息实时同步。6月5日上午,吉林长春供电公司与吉林市供水、供暖等企业开展了10千伏西安线网架标准化改造工程施工作业
“以前处理配网重、过载问题,我们需要人工收集各变电站的负荷数据,反复测算转供方案,经常要跑好几个部门协调。现在只需打开‘电网一张图’,系统自动监测汇总重过载信息,当发生重过载时能自动生成多套转供预案,还能模拟评估出最优方案。缩短了我们转供方案编制时间,大大提升了应对电网异常的效率
“师傅,先别急着钓鱼,这里可不能钓啊,您手里的鱼竿,尤其是这种碳素材质的,导电性能特别好。您在甩杆的时候,万一不小心碰到高压线,后果不堪设想啊!”4月25日,宽城公司工作人员在巡视鱼塘附近供电线路时,对一位刚准备钓鱼的老大爷宣讲电力安全知识。当前,正是垂钓的好时节。水库、鱼塘边的钓
5月10日,江苏泰州供电公司专职陈宇飞在录入5月份计划时,新启用的“配网检修可视化管控系统”突然弹出红色预警——提示监测到拟停电区域涉及3个台区280户低压客户重复停电。通过调取地理坐标图,陈宇飞发现该区域邻近道路,立即启动中压发电车带供方案,实现客户“零感知”检修。配电网检修是保障电网
5月9日,在郑州航空港区大营镇,省内首次大规模多点位跨市县协同的不停电综合检修作业全面展开。此次作业聚焦港区大营镇产业集聚区吕8板线路改造,通过带电作业实现“整线零停电、用户零感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用电体验。国网郑州航空港区供电公司与国网郑州供电公司不停电作业中心紧密合作,整合登
近日,随着搭载TINYAI(小型化人工智能)视觉导航系统的无人机在配网线路上完成自适应巡检作业,国网铁岭供电公司配电网智能巡检技术取得重要突破。该系统通过小型化人工智能方案,攻克传统无人机巡检成本高、效率低等核心难题,为配网智能化运维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4月16日,国网铁岭供电公司联合中科方
4月23日,在吉林长春供电公司汽开区供电中心,运检计划技术专责司宇航应用现代供电服务指挥平台实时监测配网设备运行状况等信息,为制订线路特巡特护计划等工作提供数据参考。该平台是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为推进配网运维管理数智化转型、提升供电服务协同指挥能力而开发的综合应用平台。2024年以来
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我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外送工程——陇东至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近日投入运行。这条横跨千里的“电力动脉”上,由国家电网首席科学家郑玉平牵头研发的特高压换流变压器主动保护系统,如同为电网装上了“智能医生”,关键时刻精准出击,保障电力安全输送。继电保护
2025年5月2日,田湾核电站6号机组处于完全卸料工况,主变、500kV超高压断路器处于冷备用状态,2列220kV辅助外电源为机组供电。23:04,220kV辅助外电源中的一路电源发生接地故障,该线路主保护动作跳闸后自动重合闸。跳闸触发6号机组A列应急柴油发电机自动启动。由于辅助外电源重合闸后继续带载,应急
当前,山东省内分布式电源装机容量已达5663.5万千瓦。随着分布式光伏、新型储能、车网互动等新型分布式资源接入,配电网的运行特性发生变化,如何保障配电网安全运行与可靠供电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从技术革新和实践应用双向发力,驱动山东配电网保护驶入创新快车道。自2018年
5月12日,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自研的集中式站所终端和馈线终端两款产品,经国网电科院产品供应链溯源评估,国产化基准率达100%。山东电力创新采用软硬件解耦平台化技术,构建通用软件架构体系,形成自主可控的国产化开发平台。研发团队突破配电终端设备核心软硬件技术壁垒,完成了主控芯片、模数转换芯
5月16日获悉,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自主研发的集中式站所终端和馈线终端两款配网自动化终端设备,经国网电科院(南瑞集团)溯源评估判定国产化率达100%。国网山东电力创新采用软硬件解耦技术,构建通用软件架构体系,形成自主可控的国产开发平台。配网自动化终端设备研发团队依托该平台,突破配电终端设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日前,山西晋城市罗泉35千伏变电站10千伏861道庄线正式投入自适应智能型FA+五级接地保护+三级短路保护,成为山西省集三者于一体的智能配电线路。相较于传统模式,“三位一体”智能配电线路搭载的自适应智能型FA是指自适应智能型馈线自动化系统,能在线路失电的第一时间启动自动恢
4月16日,晋城市罗泉35千伏变电站10千伏861道庄线正式投入自适应智能型FA+五级接地保护+三级短路保护,成为全省首条集三者于一体的智能配电线路。早在2024年12月,国网山西电科院就针对性地开始了配网自适应的验证研究,经过方案设计和论证,在2025年3月开始进行自适应智能型FA真型试验。实验为期一个
“电缆接地故障位置已确定。”3月16日,在新疆哈密市伊州区某小区,哈密供电公司运检专业员工与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中电普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运维工程师组成的检修团队应用多功能配电网接地故障定位仪,用30分钟定位了地下电缆接地故障点。经检查,故障原因为道路施工导致电缆破损。检修
2月19日获悉,华中电网网内所有符合条件的超特高压线路保护装置均启用零序反时限过流保护功能。华中电网成为国家电网公司系统首家实现该功能的区域电网。电力系统中95%以上的故障为单相接地故障,零序电流保护是确保单相接地故障可靠切除的重要措施。此次华中电网全面启用的零序反时限过流保护具有电流
“10千伏碱新线柱上一二次融合断路器跳闸,故障区间位于10千伏碱新线51号杆支线7至10号杆之间。”近日,国网乌鲁木齐米东区供电公司运维人员于忆珩收到故障短信通知。运维人员根据故障定位,快速排除故障,恢复了供电。这是国网乌鲁木齐供电公司配电自动化系统实时监测、故障快速定位、快速处置的应用
6月28日,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发布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政策告知函。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关于印发深化蒙东电网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内发改价费字〔2025〕661号)要求,自2025年7月1日起,在集中式新能源项目上网电量已基本全部进入电力市场的基础上,推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6月28日,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发布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政策告知函。其中提到,享受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的存量新能源项目,需与电网企业签订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差价协议。协议通过新能源云、网上国网线上或线下方式签订,7月31日前未完成差价协议签订的默认按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2025年第二次物资类竞争性谈判非招标采购项目推荐成交候选人公示(采购编号:XZCG-072521)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2025年第二次物资类单一来源非招标采购(采购编号:XZCG-072522)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2025年第三次物资招标采购项目推荐的中标候选人公示(一)、(二)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2025年第二次物资协议库存公开招标采购项目推荐的中标候选人公示(招标编号:XZCG-0725AB)
22日,巴彦杭盖-胜利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完成架线施工,实现全线贯通。该工程是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重点工程之一,也是重要清洁电源送出支撑保障工程。巴彦杭盖-胜利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全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是锡林郭勒盟-山东特高压1000千伏输电通道、锡林郭勒盟-江苏特高压±800千伏
5月12日,经过近半个月的集中研发,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正式上线供电服务资源调度管控系统电力保供(预警)专项监测功能。电力保供(预警)专项监测功能界面包括线路全线、分支、台区、用户以及农排用户、电采暖用户、高危及重要用户、敏感用户的当前停电数量、已复电数量和停电总数展示;线路
4月24日从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获悉,今年一季度内蒙古特高压外送电量达431.5亿千瓦时,为历年同期最多,有力支撑电力保供大局。目前,内蒙古已建成面向山东、天津、山西、江苏等地的“五交三直”8项特高压输电工程及配套汇集电网工程,内蒙古特高压外送电量连续7年增长。国网蒙东电力建立特高压
内蒙古是传统能源大区,也是新能源大区、绿色能源大区。2024年全区新能源新增装机4100万千瓦、总装机1.35亿千瓦、发电量达2000亿千瓦时,实现了多个全国第一。随着新能源倍增行动深入实施,内蒙古自治区新能源发展仍然处于快车道,第二、第三批新能源大基地、防沙治沙、蒙能保障性等大批新能源项目需要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