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储能储能系统系统集成报道正文

齐聚储能龙头代表、共促产业协同发展——中电建协储能建设分会成立!

2025-04-27 15:58来源:中电建协储能建设分会关键词:新型储能储能产业储能标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25年4月25日,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储能建设分会(以下简称中电建协储能建设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第一次会员大会在北京圆满召开。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副会长尹松出席会议并讲话,北京鉴衡认证中心主任秦海岩主持会议。

会议审议通过了中电建协储能建设分会服务宗旨、发展定位、工作方向和议事规则等议案,选举产生首届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由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研究所原所长王仲颖当选为储能建设分会会长,北京鉴衡认证中心主任秦海岩当选为分会秘书长。同时,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尹小强,远景能源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兼远景储能总裁田庆军,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党委副书记刘连玉,中电建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与储能研究院副院长刘峻,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孟祥峰,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数字能源电站储能业务总裁郑越,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兼中央研究院院长赵为,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综合能源事业部党委书记、总经理唐远远,中核汇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简斌当选为分会副会长;山高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马锁明,北京京能清洁能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刚,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总工程师王霁雪,中广核新能源电力营销中心主任朱燕,华润电力技术研究院化学环保室主任兼储能实验室主任张小霓,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创新部主任杨振峰,国华能源投资公司副总工程师高辉,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基建部主任程玉林,北京金风零碳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潘彦田当选为分会副秘书长。

服务国家能源和储能产业发展战略,推动新型储能可持续发展

目前,新型储能产业已成为我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力量。中电建协储能建设分会的成立,将更好地保障新型储能合理、高效、安全利用,有力支撑新型储能工程建设。

尹松副会长充分肯定了中电建协储能建设分会成立的意义。他表示,针对行业当前发展存在的挑战,通过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协同合作的平台,能够为储能产业应对挑战及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其对分会未来工作充满信心,并提出要“依托政策引导,紧跟战略方向;规范管理,确保分支机构健康良好运行;加强技术创新,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完善标准体系,规范行业发展秩序”四点工作建议,希望分会可以引领储能产业突破发展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国家能源转型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中电建协储能建设分会首任会长王仲颖发表致辞,并感谢上级协会、政府主管部门、会员企业和相关业界人士对分会成立的大力支持和信任。他表示,当前储能行业“内卷”激烈,但也处于关键整合期,技术迭代速度难以想象。业内应吸取风电、光伏产业的发展经验,将储能产业深度融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成为其“绿色的基石、经济的支撑与系统的稳定器”。未来十年我国将引领全球气候变化,政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不会变缓。在此背景下,储能作为实现绿色转型的核心技术将前途无限,与风光同辉。全行业应凝聚共识,以技术创新、场景融合和政策机制破解盈利难题,推动储能从“被动配套”转向“主动赋能”,助力我国储能产业引领全球能源革命,共同书写储能与新型电力系统协同发展的新篇章。

凝聚头部生态圈,对接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合作

中电建协储能建设旨在依托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在电力行业广泛的影响力、权威性,汇聚储能领域专家学者、企业代表、政府部门之合力,打造权威的行业交流平台和信息发布平台,推动中国储能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中电建协储能建设分会首任秘书长秦海岩表示:“储能建设分会除了涵盖重要制造企业、龙头企业,还涵盖了众多业主单位。我们希望通过这一平台,把产业链上下游对接起来,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合作,打造最有影响力、最权威的行业平台。”未来,储能建设分会将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引领行业发展、服务会员单位、加强国际合作”核心目标,致力于为国家相关部门提供行业信息和决策参考,为会员单位提供可落地的支持,促进储能技术创新与应用场景逐步落地,真正赋能储能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目前,中电建协储能建设分会已吸纳会员单位 100余家,包括专注储能系统和设备制造的上中游企业,发电集团、电网企业在内的下游电力用户,以及检测认证机构等全产业链主体。

群策群力,共探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与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会议同期召开了新型储能产业发展闭门会,与会嘉宾围绕“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对储能产业的作用与影响、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行动计划、国际储能市场格局及市场机会探讨”三个议题展开交流讨论。

针对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对储能产业的作用与影响,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兼中央研究院院长赵为、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储能及新型电池事业部副总经理孙玉宝做引导发言。我国储能行业在强制配储政策取消后进入转型期,短期内面临价格战加剧、中小企业承压等挑战,但长期将驱动行业向市场化高质量发展。政策调整也将倒逼企业提升储能技术,催生新模式,加速市场向头部集中及全球化布局。

秦海岩秘书长介绍了《中电建协储能建设分会关于支撑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计划》,在关于“如何落实《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的讨论环节,与会者指出新型储能发展面临技术成熟度、政策环境、成本经济性、区域失衡及人才研发等挑战,需通过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产业协作等破解。《行动方案》明确以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为核心目标,力争到2027年形成产业集聚格局,培育3~5家生态主导型企业,提升储能产品高安全、高效能、长寿命等性能,并拓展多元化应用场景。中电建协储能建设分会将联合政企多方,以政策为支撑推动“供需双向联动”,加强产业链协同对接,完善配套体系,促进新型储能规模化、高质量发展。

针对国际储能市场的当前格局及未来趋势,国网(北京)综合能源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封红丽做了主题演讲。她表示,国际储能市场2019年以来增速明显,近两年年均增速达90%,当前以中美欧为主导,中国、美国侧重电源/电网侧储能,欧洲以户储为主;新兴市场集中在东南亚、中东及印度;在投资机会上,美国短期因政策调整需谨慎,德国户储受政策扶持但未来大型储能和工商业储能潜力大,意大利2033年前大型及工商业储能空间广阔,新兴市场需关注政策与电网短板;未来可聚焦技术融合(光储充一体化、虚拟电厂)、长时储能(液流/压缩空气)、智能化(AI算法)及新兴市场。

在讨论环节,来自国华新能源、山高新能源、中核汇能、中电建新能源、中广核新能源、京能新能源、宁德时代、海辰新能源等多位企业代表纷纷发言,为储能产业健康发展建言献策。大家一致认为,行业需通过完善市场机制重构商业闭环,同时提高风险意识,呼吁政策细化电力市场规则与容量电价机制;从政策驱动转向价值创造,开拓更多应用场景,依托规模化应用与技术迭代实现"成本项"向"价值项"转型,政企协同突破盈利瓶颈。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王曦博士在座谈会上表示,未来将联合多部门深化落实《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重点从强化行业安全管理、加大技术研发支持、完善产业生态等三方面推进工作,协同能源局、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推进政策引导、标准升级和产业协同,推动储能行业高质量发展。

来自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及会员企业单位在内的100余位代表参加会议,会员单位覆盖了宁德时代、比亚迪、海辰新能源、鹏辉能源、中车株洲所、阳光电源、远景能源、华为、明阳智慧、金风零碳、科华数能、新源智储、南瑞继保、天合储能、索英电气、英博电气、科士达、固德威、锦浪科技、亿兰科、协能科技、高特等50+头部企业生态圈。

来源:中电建协储能建设分会

原标题:中电建协储能建设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第一次会员大会在京圆满召开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型储能查看更多>储能产业查看更多>储能标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