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储能储能市场分布式能源企业正文

136号新政下的赢家法则:乘势储能,竞逐现货

2025-04-28 16:49来源:北极星电力网作者:姜江关键词:新巨能新型储能虚拟电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25年毫无疑问是国内电力市场经历巨变的一年。一方面,136号文的出台,新能源全面入市,取消强制配储。另一方面,现货市场进展迅猛,电力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各类经营主体陆续入市参与交易,市场活力被进一步激发,交易模式日益多元。

改革带来的震荡致使市场生存法则重构,售电企业不再仅仅是简单的电力中间商,而是要积极拓展增值服务,满足用户多样化的能源需求。同时,储能迎来了从“政策”向“市场”驱动的关键转折,强配导向下依赖补贴和盲目扩张的时代已然过去,储能正式开启与售电结合、“运营为王”的新时代。

政策引领售储协同发展

储能需要市场化手段实现盈利。新时代要求储能设备在功率、能量分配最优化的同时,参与中长期电力市场、电力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等多类型的电力交易达成储能收益的最大化。

可见,136号文已然成为售储协同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此背景下,广东新巨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凭借其前瞻性的战略和创新性“售电+储能”结合的业务模式,并叠加两个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创新能力所带来的双重优势,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市场竞争力。

新巨能总经理马博认为,储能的本质是交易,而售电是聚合可调节资源参与电力市场的通道。储能参与电能量市场就必须要与代理用户的售电结合,要求储能运营商必须要有售电的交易能力。新巨能是一家以储能为核心的分布式灵活性资源运营商,这是构成新巨能“储能+售电”的底层业务逻辑,也是新巨能区别于行业其他运营商的核心资源禀赋。

图 2025年电力市场创新发展论坛上广东新巨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博作主旨演讲

当然,储能参与电力交易,并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其中涉及复杂的电力市场规则适配、储能动态充放电策略优化以及多场景收益模型构建:既要精准把握市场的电价波动,又要确保储能设备在频繁充放电的工况下的性能稳定,以及保障最大化寿命的前提下制定最优的充放电策略。也就是说,要满足电力现货交易、调频辅助服务等多维市场要求,又要实现峰谷套利等多元价值叠加。

这不仅需要先进的硬件设备,更依赖于高度智能化的软件系统、精密的算法模型以及专业的运营经验。要实现设备效能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匹配,需要打通数据流、控制流与价值流的三重耦合——新巨能始终关注储能设备在全生命周期内所产生的价值,凭借对电力市场交易和储能设备软硬件的深刻理解,构建起了一站式数智化储能运营能力。凭借卓越的技术实力和创新的商业模式,新巨能获得了业界的广泛认可,目前在用户侧的储能项目累计容量已达1.45GWh。

通过储能+售电双轮驱动的业务模式,新巨能可以为客户带来更多价值。在“售储联动”的解决方案下,储能不再仅是作为新能源消纳的技术选项,更是重构能源竞争力的战略资产。以2025年3月新巨能某售储一体客户的运行数据为例,峰谷平衡机制下零售电费增收叠加表前现货批发成本降低带来的收益增加可达到当月表后峰谷价差套利收益的16.9%。

图 新巨能广东江门维达纸业15MW/30WMh储能项目

在2025年电力市场创新发展论坛期间,马博表示,行业是非常需要实现额外增收的这“16.9%”。尤其是当下设备制造业面临的微利毛利困局,额外增收也意味着在供应链选择上可以挑选更加有价值的储能设备,这也是当前破除行业内卷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

如何常态化参与市场获取持续收益

在当前电力市场交易体系中,如何常态化参与市场获取持续收益?新巨能在实践中给出了答案。未来分布式可调节资源入市有三个交易品种:电能量交易、辅助服务交易、需求响应交易。储能若想实现常态化参与电力市场持续获取运营收益,用户侧聚焦的必须是电能量交易领域。

基于市场机制设计分析,需求响应交易是受宏观政策环境影响推进,实则为短期过渡市场。辅助服务交易则存在双重结构性矛盾:其费用分摊机制强制发电侧全额承担,导致用户侧参与激励缺失;同时需配置AGC/AVC等调节设备(单站点成本逾百万),形成中小型调节资源准入门槛。

而电能量交易则通过市场化报价机制直接对接供需两端,既能规避辅助服务市场的制度性障碍与高额沉没成本,又可突破需求响应交易的政策不确定性,为储能等分布式资源聚合提供可持续的收益实现路径。

马博表示,在虚拟电厂参与电能量市场路径实现之后,辅助服务中的负备用市场最应被看好。将储能作为一个向下调节的能力,不仅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还能将其余电存储进行直接利用或虚拟电厂来调用实现增收。

随着储能等分布式资源商业价值的不断提升,虚拟电厂正加速从理论模型迈向产业实践。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新巨能并未将自身局限为单一的电力交易服务商,而是在最初就明确秉持“解决新型电力系统下新能源消纳问题”的使命,以工商业储能为核心,聚合分布式储能型可调节资源,积极建设在新型电力系统中起重要支撑作用的虚拟电厂。

据了解,新巨能致力于以数字技术和能源技术相结合,构建分布式电力能源网络,在能源消费端运用领先的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智能控制传感和分布式模块化储能装置,搭建能量和信息双向流动的智慧能源平台,自主研发以用户侧储能为主体的虚拟电厂平台,其拥有实时监控、运行报警、策略寻优、数据分析、需量管理等众多功能,通过云边端协同,能为分布式能源提供更优的投资收益,更强的技术保障。

其平台有效破解了中小型调节资源参与电力市场的技术瓶颈。这种“硬件+软件+售电服务”的生态化布局,也标志着新巨能的具备运营服务意识的专业虚拟电厂运营商身份,从“电力市场中介”向电力系统价值重构者进化。

AI重塑企业的能力边界

随着智能化的普通应用,AI在电力市场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电力交易的底层核心三大逻辑:负荷、气象、电价预测。具体到其中任何一项,都堪称一个复杂而庞大的课题,涉及到多个学科和技术的交叉融合。需要通过市场仿真进行分析预测、策略寻优、复盘评估,涉及海量的数据和计算。除此之外,电力市场还面临着非常多的非结构性数据的冲击,例如宏观经济波动、极端天气事件、突发政策变化等。这些,将是电力交易与AI的深度融合,即AI+。

马博表示,如果要做AI+,AI应用到什么样的电力场景能实现价值最大化?答案是售电公司。售电公司最宝贵的资产就是数据,AI的算法和售电公司的数据融合才能产生更大化的收益。

作为国内极少数同时具备储能产品研发设计能力+售电运营实践经验的企业,新巨能积累了大量的储能资产运营场景、模式和数据、电力交易数据等,而这些数据资产通过与AI的结合也成为了赋予其独有的核心竞争力。

图 新巨能浙江杭州山亚南方水泥15.05MWh储能项目

据了解,新巨能主要是通过云边端协同架构与AI算法深度耦合这两个方面,来实现市场AI能力最大化。从算法层面来讲,通过深度融合AI技术,搭载预测分析算法,实现对电力市场变化和天气、风光出力的预测,完成每日电力交易的策略寻优,大幅提升运营效率。

其独有的“AI智慧驾驶舱”通过智能化的手段辅助决策,旨在最大程度提高电力交易的收益。此外,新巨能还利用“大数据底盘+AI驾驶舱”作为核心技术,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秒级的能源调度响应控制。通过不断整合电网和用户的负荷变化,平台的调度算法得以持续优化,从而自动寻优获取最大的收益。

不仅如此,新巨能强调软件定义储能设备的重要性,实现了核心部件、电气结构和通信接口的统一,从而确保了储能系统的高效和安全运行。并且,频繁反馈和响应就要求云边端系统要足够强大和协同,同时对于新能源资产管理的颗粒度要足够细致,能做到“一站一方案,一芯一诊断”。

面对接下来行业持续的深化改革,技术迭代。新巨能表示,未来将在售储融合的业务战略路线上,布局光储售、光储充一体的业务,加速分布式灵活性资源的聚合运营。并基于先进分布式模块化储能系统中核心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促进储能产业技术和能源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数字能源革命,共建可持续的绿色未来。

( 来源: 北极星电力网 作者: 姜江 )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巨能查看更多>新型储能查看更多>虚拟电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