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一、我国经济与用电增长的历史变化趋势
我国用电总量与经济总量长期高度相关,用电的变化趋势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周期基本一致。电力弹性系数(同一时期用电增速与经济增速的比值)是表征经济与用电量增长关系、反映我国产业和用电结构发展变化趋势的重要指标。“十五”末至“十二五”,随着我国由重化工业化向后工业化阶段转变,产业结构加快调整,二产用电比重持续下降,带动电力弹性系数稳步下降,“十五”期间电力弹性系数平均约1.32,“十一五”降至1.05,“十二五”降至0.73。特别是2015年,用电量占比超过70%的工业用电40年来首次负增长,导致当年电力弹性系数降至0.14。这一阶段,我国电力弹性系数伴随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变化趋势与发达国家历史发展情况基本一致。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能传媒研究院” 作者:吴婧 张剑 刘强 王雪松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
图1 2000—2023年我国用电量和经济增长情况
“十三五”期间,全国范围内加快推进清洁替代、电能替代“两个替代”,带动我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持续提升,2020年达到25.5%左右,较2015年提升3.5个百分点,同步带动电力弹性系数呈现回升态势,2018年再次回到1以上。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对部分制造业及其上游原材料生产造成显著影响,用电单耗较高的制造业增速明显放缓导致电力弹性系数出现短暂回落。进入“十四五”,经济发展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电力弹性系数重新回到并维持在1以上的高位。2018—2023年,我国电力弹性系数平均值为1.16,用电增速持续高于经济增速,其中“十四五”前三年平均更是达到了1.27。
图2 2000—2023年我国电力弹性系数变化趋势
二、用电增速持续高于经济增速原因分析
1
存量一次能源电能替代是“十三五”期间用电增速超经济增速的主要原因
“十三五”期间,工农业生产制造、建筑、交通运输、居民采暖等领域电能替代持续推进,五年合计新增电能替代量超过8000亿千瓦时,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新增电能替代量中,工农业生产制造领域的替代电量占比超过60%,主要是对传统用煤和油气生产过程的替代,即在生产和提供同等规模的产品或服务价值情况下,中间燃料投入由煤炭、油气消费转变为电能消费,是导致这一阶段用电增速高于经济增速的重要原因。根据测算,在不考虑电能替代影响情况下,“十三五”期间,全国电力弹性系数约0.54,远低于实际值0.96。进入“十四五”,随着工农业生产制造等领域技术相对成熟的替代环节逐步实施完成,每年新增电能替代量逐步放缓,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呈逐步下降趋势,对电力弹性系数的影响也逐步减弱,不再是决定性的影响因素。
图3 2015—2023年电能替代对电力弹性系数的影响情况
图4 2016—2023年电能替代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
2
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成为现阶段用电增速超经济增速的主要原因
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同步加速转型时期。一方面,“双碳”战略要求下,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持续提升,低碳电气化进程加速推进,即电能、氢能等二次能源对部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消费进行了替代;另一方面,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传统高载能行业能效水平稳步提升,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新兴服务业等经济发展新动能不断壮大,二产、三产内部正在经历新旧动能的转变,带动直接以电能驱动产品生产和消费的比例提升。在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转型叠加期,能源电力消费增长呈现了新的特点。
2015—2023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按2020年可比价格计算)由0.6吨标准煤/万元降至0.48吨标准煤/万元,整体呈下降趋势;2015—2017年我国单位GDP电耗由0.074万千瓦时/万元降至0.073万千瓦时/万元,此后整体呈现回升态势,2023年达到0.078万千瓦时/万元,变化趋势与电力弹性系数基本一致。除前述对存量一次能源的电能替代外,经济新动能带来的新兴高用电行业的快速发展成为主要原因。
图5 2015—2023年我国单位GDP能耗和电耗变化趋势(2020年可比价)(单位:吨标准煤/万元、万千瓦时/万元)
传统高载能行业显著下行,用电增速明显放缓。从具体产业看,第二产业中,传统高载能中的钢铁、电解铝、水泥、陶瓷等行业受产能控制和下游房地产等需求市场疲软因素影响,产量呈增速放缓或下降趋势。“十四五”前三年,全国粗钢及钢材产量年均增速仅-1.5%、0.9%,远低于“十三五”年均增速(5.8%、5.1%),导致近三年钢铁行业用电年均增速仅2%。中长期,在“双碳”战略要求下,上述行业用电增长放缓乃至负增长趋势将进一步延续。
新质生产力快速崛起,带动产业链上游制造业用电快速增长。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为代表的新兴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形成了新的用电增长驱动力。这些行业对用电增长的拉动不仅仅是下游装备制造本身,更多的是对产业链上游相关高电耗原材料生产的带动。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能源领域自身,以光伏电池制造为例,我国光伏组件产量在全球占比70%,每年光伏电池产量超过3.4亿千瓦,直接带动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行业用电快速增长,“十四五”前三年用电量年均增速达到24.4%。受此带动,“十四五”前三年,光伏电池上游多晶硅产量年均增速超50%。多晶硅用电单耗58000千瓦时/吨,约为钢铁用电单耗的120倍、电解铝的4倍,在水泥、陶瓷等行业用电增速放缓和下降的趋势下,有力支撑了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用电的稳步增长。同时,多晶硅进一步带动了上游工业硅的发展,“十四五”前三年工业硅产量年均增速达到21.9%,显著高于“十三五”的1.5%,其用电单耗约13500千瓦时/吨,与电解铝基本相当,有力支撑了有色行业的用电增长。
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迅猛发展,带动三产用电高速增长。“云大物移智”等新兴技术发展不断提速,带动服务业新业态出现,突出体现在以5G和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产业。“十四五”前三年,5G基站由60万个增至338万个,2023年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到约24个,接近工信部规划“十四五”5G建设目标26个,全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从超过400万标准机架增至超过810万标准机架,共同带动了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用电的快速增长。此外,“十四五”前三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长近4倍,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和私人充电桩数量均大幅增加,新能源汽车充换电服务带动了批发和零售业用电的快速增长。
3
居民生活用电快速增长对用电增速超经济增速也有一定贡献
与三大产业相比,居民生活用电量与经济总量的相关度较低,当其对用电增长的贡献率较高时,也会为用电增速高于经济增速提供一定贡献。近年来,家庭智能化电气化水平日益提升,极端天气频繁,居民降温采暖负荷显著增加,共同拉动了居民生活用电量的增长,2015—2023年居民生活用电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8%。根据测算,剔除居民生活用电量的贡献后,全国电力弹性系数总体有所下降,影响程度取决于其本身的用电增长情况和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程度。2022年,受疫情影响,我国居民居家时间显著增加,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增长13.8%,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对当年电力弹性系数的贡献达到0.56,是当年电力弹性系数高于1.2的最直接原因。
图6 2015—2023年居民生活用电量对电力弹性系数的影响
三、中长期我国电力弹性系数变化趋势基本判断
1
中长期我国经济与用电总体将保持刚性增长
经济发展方面。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我国将加快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推动实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预测,2025年我国人均GDP将接近1.5万美元,首次超过世界银行公布的高收入国家标准,正式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2035年接近3.2万美元,显著高于全球人均GDP水平,达到高收入国家中的非OECD成员国的人均GDP水平,未来5~10年我国年均GDP增速有望维持在4%~4.5%区间。
用电量方面。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加速推进、“双碳”战略下能源加快低碳转型,必然会带动我国实现更高水平的电气化。坚持发展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将带动我国二产用电保持刚性增长,以“新三样”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将成为新增长极;以人工智能、大数据、5G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和充换电服务等新兴产业将带动三产用电继续快速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家庭电气化水平的持续提高将带动居民生活用电稳步增长。根据预测,2025年我国人均用电量将达到7500千瓦时,超过法国当前水平,2035年将突破1万千瓦时,超过澳大利亚当前水平,未来5~10年我国年均用电量增速有望维持在4%~5%左右。
2
中长期我国电力弹性系数将呈波动下降趋势
中长期电力弹性系数总体仍将呈下降趋势。从典型发达国家和我国的历史发展情况看,二产比重下降、三产比重提升这一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经济向更高阶段迈进的一般规律。在电力与经济高度相关的前提下,这也必然会带来相应用电结构的调整。从一个较长的发展时期看,用电单耗远高于三产和全社会平均水平的二产比重的持续下降,必然会带动电力弹性系数整体呈下降趋势。根据经济和用电量预测初步判断,“十五五”期间我国仍处于既有的新旧动能转换阶段,电力弹性系数仍将处于1左右的高位。中长期,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新旧动能转换、能源结构调整步伐逐步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加之存量电能替代逐步转向增量替代和能效水平的进一步提升,电力弹性系数将整体呈下降趋势并逐步降至1以下。
短期和阶段性波动依然客观存在。年度性、阶段性的经济和用电增长受多重因素影响,因此电力弹性系数的波动性是普遍存在的。经济方面,未来一段时期内国际局势依然复杂多变,全球经济正在进入衰退期,我国经济增长也因此存在不确定性。用电方面,一是用电量增速波动较经济增速更为明显,其根源在于用电量与供给侧生产直接相关,而产品的产量又受到市场需求、价格水平等短期因素的影响,因此电力弹性系数的年度短期波动不可避免;二是极端天气频发,并逐步成为新常态,也会对短期电力弹性系数造成影响;三是我国存量电能替代仍有挖潜空间,在相关政策支持下有可能得到有效释放,可能带动电力弹性系数的阶段性回升;四是中长期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存在膨胀式增长的可能性,进而带来上下游产业更新换代,引发新一轮的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拉动用电量实现阶段性的超预期增长,电力弹性系数可能再次出现阶段性高于1的情况。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如今,随着分时电价调整、电力市场化推进,分布式光伏、工商业储能市场所面临的营收能力考验全面升级。而这类政策调整的背后,进一步揭示了工商业“源网荷储”的真正内涵和迫切需求。华为再一次站在行业前列,在江苏地区给出了样板方案,让工商业源网荷储真正实现场景落地。收益迎挑战,“源网荷储”成
5月28日,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正式发布《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4年度》。2024年,国内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规模达3.74亿kW,同比增长22.0%,占全国新增电力装机容量的86.3%。可再生能源总装机达到18.9亿kW,占全部发电装机的56.4%,进一步巩固了在电力装机中的主体地位。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3.47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浙江杭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其中提到,2024年,杭州市全社会用电量突破千亿千瓦时,全域供电可靠率首次跃居全国主要城市第1。2025年,杭州市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化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区建设,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发展和能源保供稳价工程,力争工商业电价下降3分/千
5月24日,江苏今年首个500千伏“迎峰度夏”电网重点工程——沭阳500千伏变电站扩建工程正式投运。这将显著提升宿迁、徐州等地供电能力和可靠性,为今夏江苏北部区域电力稳定供应提供重要支撑。作为经济大省,江苏电力需求持续高位增长。据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介绍,2025年前4个月,全省全社会用电量
甘肃电力市场自2024年9月5日转正式运行,是全国唯一一个允许用户“报量报价”参与现货交易的市场。随着其现货市场的不断运行,其各个方面的机制也越来越完善和成熟。2025年1到5月因市场主体持仓较低、市场供需偏紧导致价格较去年同期有明显提升。本文将对甘肃市场的2025年1月到5月以及2024年的同期各项
在能源转型与数字化浪潮的双重驱动下,虚拟电厂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创新模式,正逐渐成为能源领域的焦点。两部门近期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25〕357号,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对《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国能发法改〔2024〕93号
2025年,浙江省平阳全县迎峰度夏有序用电工作方案共安排负荷36万千瓦,分6级执行。A级方案:6万千瓦;B级方案:12万千瓦;C级方案:18万千瓦;D级方案:24万千瓦;E级方案:30万千瓦;F级方案:36万千瓦。全县有序用电按A-F级分级启动实施,各乡镇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结合企业分类综合评价机制,科学精准编制有序
5月24日,江苏省今年首个500千伏迎峰度夏电网重点工程#x2014;#x2014;沭阳500千伏变电站扩建工程投运,将显著提升宿迁、徐州等地供电能力和可靠性,为今夏长江以北区域电力稳定供应和新能源消纳注入“强心剂”。这意味着江苏电网夏季电力保供重点工程建设进入冲刺期。(来源:微信公众号“苏电牛思”)P
煤价弱势探底何处为底待解——煤炭市场研报(2025年5月)刘纯丽(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4月,美国发起的全球关税战严重冲击全球经贸秩序,外需受到一定负面影响。4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49.0%,比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0.9%;外需回落也带动了工业
4月份,吉林全省全社会用电量74.1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11%。全省全口径发电量86.6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25%。全省原油产量35.41万吨,同比增长3.71%;原油加工量81.44万吨,同比增长3.74%。天然气产量1.29亿立方米,同比下降14.0%;天然气消费量2.6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5%;原煤产量57.83万吨,同比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纵深推进之年,在更加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我国电力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最大用电负荷、电源装机规模等方面大幅增长。当前正值“十五五”电力发展规划启动之际,本文系统总结“十四五”电力规划完成情况,分析电力行业发展新趋势、新动向,
如今,随着分时电价调整、电力市场化推进,分布式光伏、工商业储能市场所面临的营收能力考验全面升级。而这类政策调整的背后,进一步揭示了工商业“源网荷储”的真正内涵和迫切需求。华为再一次站在行业前列,在江苏地区给出了样板方案,让工商业源网荷储真正实现场景落地。收益迎挑战,“源网荷储”成
5月28日,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正式发布《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4年度》。2024年,国内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规模达3.74亿kW,同比增长22.0%,占全国新增电力装机容量的86.3%。可再生能源总装机达到18.9亿kW,占全部发电装机的56.4%,进一步巩固了在电力装机中的主体地位。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3.47
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弃风电量约120亿千瓦时,弃光电量约35亿千瓦时;2024年弃风电量约43.5亿千瓦时,弃光电量约12.4亿千瓦时,弃风弃电现象依旧严峻。当新能源遇上钢铁洪流,一场“绿色电力的拯救行动”正在湖北上演。弘奎智能旗下“易能宝虚拟电厂”如何让传统高耗能钢厂化身新能
近日,农行上海市分行向临港集团发放上海市首笔智算中心场景储能项目贷款。针对数据中心不断增加的用电量,临港集团拟采购全球领先的特斯拉Megapack储能系统应用到智能算力,通过引入高成熟度、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的国际先进储能技术,大幅度提升数据中心用电稳定性、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农行上海市分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浙江杭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其中提到,2024年,杭州市全社会用电量突破千亿千瓦时,全域供电可靠率首次跃居全国主要城市第1。2025年,杭州市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化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区建设,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发展和能源保供稳价工程,力争工商业电价下降3分/千
今年1-4月,江苏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3.1%,反映出江苏经济顶住压力稳定增长,延续向新向好态势。产业高端化发展态势明显用电数据显示,江苏产业高端化发展态势明显。在苏州亚盛药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智能化设备不停运转,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这里生产出的小分子靶向药物,远销国内外。作为生
5月28日,广东省阳春市人民政府印发《阳春市推进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该《实施方案》提出五项主要任务:1、公共机构(设施)宜装尽装。鼓励在市直机关、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所管辖的公共建筑及新建公共建筑中安装光伏发电系统;2、工业园区全覆盖。对阳江阳春产业园区进行绿色化改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修改《港口和船舶岸电管理办法》的决定。其中提出,将第十一条修改为:“具备受电设施的船舶(液货船除外),在沿海港口具备岸电供应能力的泊位靠泊超过3小时,在内河港口具备岸电供应能力的泊位靠泊超过2小时,且未使用有效替代措施的,
分时电价政策的四要素现状分析,我们还剩一个,那就是计算分时电价的基数。对于工商业用户,整体到户电价的构成比较复杂,第三监管周期内有5大组成部分,分别为:交易/代购电价、输配电价、上网线损费折价、系统运行费折价以及附加基金。(来源:黄师傅说电)而每个大类下面还可以划分出五花八门的子项
前言江苏第一次全月现货结算试运行马上要来了,各位看官要抓紧从6月份月竞结果的震撼中恢复过来。对于这个结果,只能说购售两侧主体对6月份现货价格达成了共识,已经不是偷跑是赛跑了。发电侧的天算不算塌了,猜猜不知道,但江苏中长期市场对市场价格的反馈是真的非常灵敏。然后马上要开展后续的分时能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7日消息,江苏常州市将继续拓展园区及工业企业等一批微电网示范场景建设,年内再建成示范项目20个。武进国家高新区创新产业园微电网是江苏省规模最大的工业园区级微电网,供能面积达37万平方米,年用电量约4200万千瓦时,共建设1.61兆瓦分布式光伏、6035千瓦/10660千瓦时储能,
在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浪潮下,最近,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数字化部迎来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一行交流研讨“双碳”工作,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注入新动力,也为双方在绿色低碳领域的合作与发展开辟了新路径。中规院一行参观公司运营监测大厅,了解江苏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内蒙古近日发布1-4月全区能源工业数据。1-4月,全区规上工业原煤产量4.28亿吨,同比增长0.6%;发电量279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1%,其中新能源发电量10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3%,提高20个百分点;原油产量109.4万吨,同比增长2.2%;天然气产量114.7亿立方米,同比基本持平。能源重点
近日,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发布外贸电力景气指数,以用电数据反映浙江外贸企业经营情况,为浙江应对外贸形势变化提供数据支撑。外贸电力景气指数反映范围覆盖浙江全省2万多家规上外贸型制造企业,包括整体指数、特征指数和感应指数,分别监测全口径规上外贸型制造企业出口交货值、用电量等数据,反
北极星电力网整理了31省份2025年4月各类型电源规上发电量增速情况,包括总发电量、火力发电量、水力发电量、核能发电量、风力发电量、太阳能发电量。规上总发电量:19地4月份发电量同比增长辽宁省(11.70%)、云南省(10.10%)、湖南省(9%)、重庆市(7%)、宁夏(6.60%)、江西省(6.40%)、甘肃省(
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1170.2亿元,同比增长1.4%(按可比口径计算,详见附注二)。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022.8亿元,同比下降4.4%;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5596.4亿元,增长1.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429.2亿元,增长2.5%;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们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是推动我国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战略资源。”所谓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指的是类人智能,主要研究用于模拟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和方法、技术和应用系统的一
北极星电力网整理了31省份2025年4月各类型电源规上发电量排名情况,包括总发电量、火力发电量、水力发电量、核能发电量、风力发电量、太阳能发电量。总发电量2025年4月,规上总发电量排在前五的分别是:内蒙古631.9亿千瓦时、广东省578.9亿千瓦时、山东省458亿千瓦时、江苏省456.3亿千瓦时、新疆400.8
北极星电力网整理了31个地方2025年4月的发电量数据,包括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光伏。1、北京市2025年4月,北京市总发电量2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5%;其中,火电发电量2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2%;水力发电量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2%;风力发电量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7%;太阳能发电量0.203
1-4月,全省发电量371.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8%。其中:水电128.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2%;火电47.7亿千瓦时,同比减少13.5%;风电67.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2%;太阳能12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5%。1-4月,全社会用电量350.2亿千瓦时,同比减少4%,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9%
5月2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4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4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4.9亿千瓦,同比增长15.9%。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9.9亿千瓦,同比增长47.7%;风电装机容量5.4亿千瓦,同比增长18.2%。1-4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1008小时,比上年同期降低103小时;全国主要发电企业
5月21日河南省统计局发布2025年4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能源生产情况。4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原煤、电力同比增长,原油加工同比下降。与3月份相比,原煤生产增速放缓、原油加工降幅扩大、电力生产由降转增。一、原煤、原油加工生产情况原煤生产增速放缓。4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899.64万吨,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