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能源石油企业正文

直面关税冲击挑战,中国石油各企业积极行动!

2025-05-15 13:28来源:中国石油报作者:许琳迪关键词:中国石油石油天然气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4月初以来,面对贸易战、关税战给中国化工市场带来的冲击,中国石油相关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加大化工原材料供应力度,加快推动国产化替代,努力增强产业链韧性,助力国内化工产业破局突围。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能源经济与金融研究所所长郭海涛认为,在关税政策的冲击下,我国化工领域将面临原材料进口、产成品出口贸易壁垒高企以及国内外需求增速放缓等挑战。“可以通过提高原材料自给率、多元化进口来源地、增强产成品市场竞争力、拓展出口市场等措施来应对。”郭海涛表示。

乙烷是天然气开采的伴生品,也是生产乙烯的重要原料。在天然气上产的同时,塔里木油田灵活调整乙烷等轻烃组分产量任务,制定长短期结合的生产运行方案,全面提升乙烷回收装置运行能力;创新乙烷系统冷量平衡等10余项技术,解决了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难题。目前,塔里木油田乙烷回收装置处理负荷提高了3%,乙烷收率升至95.5%,日增产60余吨。

兰州石化在3套乙烯装置满负荷运行的同时,加强聚烯烃装置关键设备特护运行,扩大增产增效空间。4月初以来,大庆炼化对二套聚丙烯装置进行计划性窗口检修,提高装置稳定运行能力。目前,该装置生产的聚丙烯PA14D-2产品和RP300R产品均实现国产化替代。

在提升现有装置效能的同时,独山子石化联合石油化工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开发茂金属聚乙烯、聚丙烯催化剂,推出PE-RT管材料mHD3702等4个茂金属聚乙烯新产品,实现使用国产催化剂生产系列茂金属聚烯烃产品的技术突破。

面对化工市场的复杂多变,中国石油化工销售企业密切关注市场动向,实时监测化工产品价格波动与供需变化,预警潜在风险,捕捉增量机遇。年初以来,西南化工销售先后派出270人次深入市场一线走访调研,了解终端用户生产经营和产品需求,结合装置特点强化产销衔接,一季度新增客户10家,统销产品、新材料买断量分别同比增长12.6万吨、3.5万吨。西北化工销售建立高效顺畅的物流应对机制,在车源调配、计划安排、装车发运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王成凯、徐雪萍、夏宇航、李志强、杨成、马红苍参与采访)

石油锐评:以自身发展确定性应对外部变化的不确定性

5月12日,中美双方发布《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双方同意大幅降低双边关税水平,美方取消了共计91%的加征关税,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税”,为“关税过山车”按下暂停键。

尽管中美关税博弈迎来“休战期”,但要清楚地意识到,国际贸易环境日趋复杂,发展不确定性仍在加剧。要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就必须练好内功,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增强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底气与定力。

每临大事有静气。外部环境越是风高浪急,长期战略的正确性越能凸显。回顾本轮关税争端,国际油价几度触及4年来低点。油市变局中,中国石油立足长期主义,坚定“做正确的事”,油气两大产业链平稳运行,引领企业穿越油价震荡周期,应对全球市场波动的韧性不断提升。

出口受阻、供应链格局重构等风险挑战,也带来了国产替代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新兴市场开拓的契机。对内,关税冲击或将导致化工市场结构性矛盾加剧,导致“低端更过剩,高端更短缺”。一方面,要坚持高端化、差异化发展,紧抓新能源、电池材料、医疗器械等消费需求升级机遇,提升产品性能,从国内市场内卷式竞争中突围;另一方面,要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提升POE、茂金属聚乙烯等高端化工产品进口替代率,助力相关行业产业链自主可控。对外,在筑牢多元化海外资源基础的同时,要积极布局海外新兴市场,深耕“一带一路”能源贸易合作,拓宽非洲、中亚、东南亚等国际化工产品市场,“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全球形势越是严峻复杂,我们越要保持战略定力,转观念、谋全局,增强识变应变能力,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寻机,以自身发展确定性应对外部变化的不确定性。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国石油查看更多>石油查看更多>天然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