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储能储能应用用户侧企业正文

从“项目投资”到“价值链创造”:AI Native如何让储能在欧洲更赚钱

2025-09-22 16:06来源:Green Voltis关键词:工商业储能储能项目虚拟电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北极星储能网讯:过去两年,“AI+能源”成了热词。可在真正的项目现场,人们更关心的其实只有一件事:这套系统,在什么时间、以什么价格,把多少电卖到了哪一个市场。如果不能把这条收益曲线讲清楚,AI就只是口号。

从“走出去”到“价值链创造”

对大型能源企业而言,海外布局早就不是单纯的项目投资,而是把“开发—建设—交易—运营”整条价值链整合重塑、能跑得通。

这背后有现实考量:“136号文”之后,国内电力交易的具体落地路径与节奏仍存在不确定性,政策与规则尚在磨合期。对于要做长期现金流的企业来说,规则的不确定性就意味着收益的不可预测。与其在不稳定预期中等待,不如在市场规则成熟透明的地区先把能力练硬。

为什么AI在欧洲更“能跑”?

欧洲电力改革三十多年,形成了多层次、标准化的市场体系。过去两年,intraday auction(日内拍卖)与15分钟产品加速上线,交易颗粒度更细,价格信号更密集也更真实。

这对AI来说意味着两点:

▶有规则可循:市场产品定义清晰、撮合时间固定、结算标准统一,模型的可验证性与可迁移性大幅提升;

▶有空间可优化:当价格在日内剧烈变化、辅助服务与现货交替走强,算法可以在多市场之间做“全市场优化”(Full Market Optimization),把储能的每一次充放电都对齐到价值最高的那一刻。

只有在规则清晰的地方,算法优化才不是玄学。

储能投资的底层逻辑:

资金×设备×本地AI运营

储能不是只靠CAPEX的重资产生意,更不是靠单一套利的投机。它的可持续回报,来自“资金+设备+本地AI运营能力”的三位一体:

▶资金决定了项目组合与风险承受力;

▶设备决定了真实可用性与生命周期成本(效率、寿命、故障率与服务能力);

▶本地AI运营决定了把电“卖在对的时点与市场”的能力——这需要对本地规则、并网前置(prequalification)、结算流程与多市场切换有长期实操。

当三者形成闭环,AI在基于储能资产的电力市场运营就不再是伪命题,而是能在财务报表上复盘的真价值。

(注:这也是为什么"预集成"的设备生态重要——例如Green Voltis与林洋储能联合发布的“Power Atlantic®+Chronos&Aether AI”全链路一体化解决方案,让AI优化的意图,能被设备稳定、低延迟地执行出来。)

一个“水到渠成”的落点

基于以上逻辑,Green Voltis与中国燃气在深圳正式签署北欧115MW/230MWh储能项目群运营合同,全面展开北欧区域储能电站的投建运一体化运营合作,并不突兀,反而顺理成章:

▶中国燃气把“海外投资”升级为“价值链输出”,在成熟市场里跑通长期模型;

▶Green Voltis作为AI Native、多市场优化的虚拟电厂(VPP)运营商,在北欧深耕本地化运营与交易;

▶配套设备侧伙伴(如林洋)与并网前置能力,使“算法—交易—执行—结算”全链条打通。

更关键的是,这不是“框架性合作”,而是明确容量与交付边界的落地合同。在intraday auction与15分钟产品日益常态化的北欧,Green Voltis会把辅助服务×现货/日内的“多市场切换”与“时序优化”做成日常运营,不追逐噱头,追逐的是单位kWh的真实回报。

把宏大叙事

落在每一次充放电上

当外部环境充满不确定时,选择到确定性更高的市场,把能力栈做深做实,也许是更务实的答案。AI+能源的价值,不在PPT,而在每一天、每15分钟,把电卖给真正愿意为灵活性买单的市场。

这也是我们理解的“AI+能源”:不是宏大叙事,而是设备健康度、价格信号、约束条件、交易执行与结算对账的闭环。当闭环稳定了,“AI”三个字才真正配得上“收益”两个字。

文丨Green Voltis

原标题:从“项目投资”到“价值链创造”:AI Native如何让储能在欧洲更赚钱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工商业储能查看更多>储能项目查看更多>虚拟电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