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土壤碳”相关结果29
      中科院植物所构建我国最完整森林<mark>土壤碳</mark>排放数据库

      来源:中科院植物研究所2022-08-03

      我国森林土壤碳年排放量变动于260–2058 g c m-2yr-1,平均852 g c m-2yr-1。通常在相同的气候带内,常绿林碳排放量大于落叶林,阔叶林大于针叶林。...中国森林土壤碳排放数据库研究地点分布图中国森林土壤碳排放速率与5 cm土壤温度(a)、10 cm土壤温度(b)指数关系图

      <mark>土壤</mark>修复产业“双碳”路径研究

      来源:环境工程2022-02-22

      可预见的,土壤修复可以恢复破坏土壤原有的容能力,植被恢复后提高土壤碳容量。...土壤碳库和植被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主要组成,土壤碳库占90%以上,是大气碳库的2~3倍。

      <mark>土壤</mark>修复产业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研究

      来源:环境工程2022-02-22

      可预见的,土壤修复可以恢复破坏土壤原有的容能力,植被恢复后提高土壤碳容量。...土壤碳库和植被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主要组成,土壤碳库占90%以上,是大气碳库的2~3倍。

      来源:中国土地2021-08-06

      东北黑土区耕地的固持潜力。科学研究表明,土壤是重要的陆地碳库,全球土壤碳库储量约为大气碳库的2倍,即便是土壤碳库量的微小变化,都会对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及全球气候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加热气氛对柴油污染<mark>土壤</mark>低温热处理的影响

      来源:土行者2021-08-06

      在n2、co2、空气3种气氛条件下对柴油污染土壤进行250 ℃低温热处理,研究3种气氛对石油烃去除率、土壤碳/氮含量以及土壤中挥发/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组分的影响。

      来源:中国矿业报2021-07-30

      例如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土壤有机碳储量虽然很高,但气候变暖会导致土壤碳大量分解释放成为碳源。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土壤地储存的二氧化碳比地球上所有其他植被的总和还多。

      来源:i自然全媒体2021-04-16

      深化土壤固碳机理研究与技术攻关开展不同条件下的土壤碳汇机制研究和监测、评估等技术攻关,不仅是土壤碳增汇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国家制定土壤固碳调控方案的重要科学依据。一方面,应加强土壤碳汇机制研究。

      来源:E20水网固废网2020-02-23

      2.3 不同处理产物还田对土壤碳、团聚体及理化性状的影响2.3.1 对土壤有机和活性有机的影响比较土壤有机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其含量越高,土壤越肥沃,耕性越好,丰产性能越持久。

      来源:生态学家2020-02-21

      研究背景永久冻土区占全球土壤面积的15%,却存储了全球60%的土壤碳(约1500 pgc)。高纬度地区的快速增温正在加剧冻土的分解,将大量温室气体释放到大气,可能足以影响到气候系统。

      来源:土壤家2020-01-19

      在英国,大部分土壤碳(到目前为止)是在沼泽下的泥炭土中发现的,其次是草地、林地和耕地下的土壤。我们的土壤总共储存了大约100亿吨——大约是这个国家每年碳排放量的65倍。

      红壤中类芬顿反应影响了碳储存

      来源:《土壤学报》2019-08-16

      微生物介导的类芬顿反应与土壤碳储存论文提出了有效增加亚热带红壤有机的概念模型。...)的能力,在环境中可以激发铁矿物催化的芬顿或类芬顿反应,进一步形成氧化能力极强的羟基自由基(ho),影响了土壤碳固持。

      来源:土壤观察2019-07-16

      植物所解析高寒草地土壤碳分解温度敏感性的调控机制土壤碳分解的温度敏感性表征土壤碳分解过程对温度的响应程度,通常用q10来表示,即温度每增加10度土壤呼吸速率增加的倍数。

      <mark>碳</mark>是生命之本、<mark>土壤</mark>之源

      来源:植物营养与土壤改良2019-03-08

      叶片吸收转化是积累的主力军,而土壤碳养分能对土壤三种肥力(即物理肥力,化学肥力、生物肥...我们现在大力提倡土壤修复,各种土壤修复剂井喷而出,但却几乎都无视土壤这一主要矛盾,土壤修复也就佐使不分而变成隔靴搔痒。

      <mark>土壤</mark>侵蚀:从综合治理到生态调控

      来源:《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03-05

      同时,侵蚀泥沙的搬运使土壤碳、氮、磷的含量与组分产生变化,进而影响全球生源要素循环,乃至成为重要的全球气候变化驱动要素之一。...土壤侵蚀是土壤及其母质在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分离、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来源: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2018-01-27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会减少土壤碳固持,加速温室气体排放。植被恢复是提高土壤碳固持的重要途径,但当前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和环境因子对土壤碳固持影响的综合研究较为缺乏。...基于对不同恢复模式下有机碳含量和储量变化分析及其环境驱动因子评估结果表明,相比人工恢复模式,短期内自然恢复更有利于土壤碳固持,且上述环境因子可作为评估自然恢复模式下土壤碳库变化的重要指标。

      中科院科学家在植被恢复对<mark>土壤碳</mark>固持影响研究中取得进展

      来源:中国高科技2018-01-22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会减少土壤碳固持,加速温室气体排放。植被恢复是提高土壤碳固持的重要途径,但当前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和环境因子对土壤碳固持影响的综合研究较为缺乏。...基于对不同恢复模式下有机碳含量和储量变化分析及其环境驱动因子评估结果表明,相比人工恢复模式,短期内自然恢复更有利于土壤碳固持,且上述环境因子可作为评估自然恢复模式下土壤碳库变化的重要指标。

      来源:清洁高效燃煤发电2016-11-07

      仅仅土壤碳呼吸过程中对环境的碳排放就达到3000~5000亿吨,是人类每年约500亿吨碳排放的8~10倍【3】。在2010年时,这个比例曾经是12~16倍。...显然,大自然植物的主要元素来源,不是依靠人类活动提供,植物吸收、再利用的元素主要来自其附近土壤因其含有的有机物分解,释放的二氧化碳。通过空气对流、扩散带来的二氧化碳只是占有很小的比例。

      来源:老田微农技2016-09-06

      一是长期不施或少施农家肥,缺少秸秆还田,不种植绿肥,土壤有机质得不到补充;二是超量施用化学氮肥,以及超出土壤负荷的高产,频繁的表土耕翻,则加剧了土壤碳的耗竭,致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

      来源:中国给水排水2016-07-27

      在污泥施用条件下,准确掌握其动态过程以及合理评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变化,验证土壤中固定和贮存的行为较为困难。此外,污泥对土壤碳的影响是长期而复杂的,短期的普通监测并不能全面反映土壤碳库的变化情况。

      来源:环保人2016-06-30

      它也认识到对抗土壤退化,提高土壤碳内容和处理土壤污染是值得称赞和必要的,但我们需要知道情况是正在变得更糟或更好。国家土壤库存(nsi)在1983年开始启动,到1995年完成部分重新测量。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