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氮循环”相关结果44

      来源:CE碳科技2023-05-06

      一、工艺原理broda根据化学自由能探索发现nh4+在缺氧条件下与no2-直接生成n2的可能,认为它是自然氮循环中的一个缺失的部分。

      来源:中国环境2023-04-25

      他表示,地球上已形成各种环境介质的稳定状态,双碳行动对氮-碳循环的扰动作用仍不明确。“我们通过减碳带来的对碳、氮的变化,会对碳氮循环产生什么影响?...双碳行动对氮—氧循环的扰动作用等课题仍有待研究贺克斌表示,未来几十年中,实现碳中和的路径及方向是清晰的,但实现净零排放的关键技术仍然缺乏,他表示,目前很多技术仍需进一步快速地提升,使其从示范进入应用。

      观点回溯 | 无需刻意从污水处理过程中回收氮

      来源:水业碳中和资讯2022-01-28

      其实,污水中所含资源回收是存在轻重缓急的,例如,磷酸盐、有机物、余热能、再生水等应该是当前回收并加以利用的重点,而污水中的氮似乎不应刻意去强调回收,因为自然界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氮循环。...大气中氮气(n2)占比78%,无论是氮的自然循环还是人工循环,从大气中被固定到植物或残留在土壤、水体中的氮最终都会通过硝化/反硝化、甚至是厌氧氨氧化(anammox)而回归大气。

      来源:电网头条2021-08-23

      低温制冷机作为系统辅机推动液氮循环并为整个系统制冷。超导电缆输电有啥好处?高温超导电缆具有载流大、损耗小等特点。

      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布特征

      来源:土行者2021-08-12

      它们共同作为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碳循环氮循环等生物地球化学进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碳中和视野下的氢电与氢能“远望”

      来源:高工氢电2021-01-21

      所以国际上也有所谓的氨经济、氮循环等很多新的概念。氨可直接用于化肥和塑料橡胶等产品和发电,分解出氢后又可以用于更多方面。

      【专家视角】新时期中国土壤科学发展现状与战略思考

      来源:《土壤学报》2020-09-21

      随着环境污染治理与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新需求牵引,土壤污染修复和全球变化下土壤碳氮循环研究成为国际土壤科学的研究热点。...由于土壤微生物学研究成为国际土壤科学的研究前沿,其关注点转向养分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研究。

      生物炭——废弃物的逆袭之路

      来源:现代田园循环2020-04-13

      生物炭的多孔结构及吸附的营养物质为土壤微生物群落提供了合适的栖息环境,修复土壤生态系统健康,提高了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尤其是与氮循环相关的微生物。

      来源:《防护工程》2020-03-03

      此外,如果危险废物不及时处理,危险废物中的有害物质将进入土壤,导致土壤中微生物的死亡,甚至会破坏周围的生态环境,影响自然界的碳氮循环,危害人们的健康。

      来源:《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09-23

      1.2 环境中抗生素的危害及迁移 近年来,环境中不断被发现的抗生素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 注,一方面是由于它潜在的生态风险如对环境中微生物参与的 关键进程具有潜在的负面影响,如养分的再生、碳氮循环以及污 染物的降解等过程

      来源:《水处理技术》2019-09-10

      1 工艺原理broda 根据热力学计算,在 20 世纪 70 年代提出了厌氧氨氧化的存在,认为它是自然氮循环中的一个缺失的部分。

      最新进展 | 污水变蛋白?荷兰比利时科学家探索下水道到餐桌的创新<mark>氮循环</mark>技术

      来源:奥尼卡水处理创新中心2019-08-30

      荷兰比利时科学家探索下水道到餐桌的创新氮循环技术...这个“新”概念背后是污水处理的一种脱氮工艺——将氨氮直接转化成微生物蛋白质,跳过氮气转化这一步,形成一个抄近路的氮循环的升级模式 。

      土壤厌氧氨氧化过程及其微生物机制

      来源:绿色土壤前沿2019-08-26

      人们过去认为反硝化过程是全球氮循环(图1)中n2产生的唯一机制。图1土壤氮转化过程直到在废水处理体系中发现了一种新型的生成氮气的微生物过程,它被称为厌氧氨氧化(anammox)过程。

      来源:《科技研究》2019-08-21

      但是,大部分改良剂均会存在一定的限制范围,如天然矿物质改良剂储存量对大面积被污染土壤的修复有着一定限制;无机废气物质改良剂可抑制植物的生长,影响土壤的氮循环及微生物的呼吸等;有机固体废弃物相应的改良剂,

      污水中的<mark>氮循环</mark>

      来源:JIEI创新实验室2019-08-16

      氮循环是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物圈内基本的物质循环之一。自然界中的氮绝大部分以氮气分子(n2)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n2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来源:《结构》2019-08-16

      蓝藻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进而参与调控生物圈的碳氮循环。然而,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蓝藻的过度繁殖导致水华,带来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噬菌体不仅在细胞裂解,生化循环和水平基因转移过程中发挥作用,而且还控制细菌的群落结构和功能。

      中国城市生活污水脱氮技术的未来判断

      来源:JIEI创新实验室2019-07-09

      人为活化氮的数量成倍于自然生物固定氮量显著地改变了区域氮循环,给生态环境带来更大的压力。温室效应、霾、酸雨都与人类活动干扰下氮循环的改变有关。那么我国的水体受到氮污染了么?...中国正在由“低碳社会”迈入“低氮社会”“低碳社会(low-carbon society)”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如上文介绍,人类活动显著干扰氮循环后可能产生更为严重的不利影响,却一直没有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来源:发酵环保化工知识圈2019-02-12

      有24%~67%的海洋氮气来源于厌氧氨氧化过程,在地球氮循环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主要为浮霉状菌目的浮霉状菌科和厌氧氨氧化科,《bergey’s manual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

      俞汉青:厌氧氨氧化废水处理技术发展和应用启示(上)

      来源:JIEI创新实验室2018-12-29

      在这之后他们进一步探究了联胺合成酶的结构,结合分子生物学实验验证了anammox的过程机理,并发现anammox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是自然界氮循环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anammox现象的发现第一个对厌氧氨氧化现象进行探索的人是奥地利理论化学家engelbert broda,他在1977年发表关于氮循环的论文,基于热力学分析而指出自然界可能存在由微生物主导的氨氮与亚硝氮反应生成氮气的反应

      来源:环保零距离2018-09-04

      值得注意的是当水体亚硝酸盐偏高,说明氮肥是比较充足的,不要再使用氮肥,加重水体氮循环负担,可以施加磷肥,达到以磷促氮的目的。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