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10-21
大电网互济能力保障 我国电气化进程有序推进随着技术发展,居民、商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电气化进程逐渐加快,各类新型负荷接入电网比重也越来越高,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通过将西部、北部清洁可再生能源输送到东中部,有效推动负荷中心用能成本降低。
来源:中国电力2020-09-14
随着越来越多的分布式新能源发电和新型负荷接入配电网中,欧洲通过增加通信、传感和自动化功能,使得配网运行灵活适应发电侧和需求侧的变化。...来源:中国电力 id:electric-power)执笔人:谢光龙、神瑞宝、韩新阳 国网能源院 电网发展综合研究所一、国外配电网发展特点欧洲配电网转型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在于分布式电源以及电动汽车、储能等负荷形式的显著变化
来源:远光软件2020-08-19
这种分布式能源与新型负荷在能源互联网技术创新突破下,更加智能、可控,可实现能量流动由单向向双向互动。通过能源互联网管理平台,聚合...,且多能源负荷预测需要充分考虑冷、热、电负荷多变量耦合关系,才能提高整体能源负荷预测精度。
来源:远光能源互联网2020-08-18
这种分布式能源与新型负荷在能源互联网技术创新突破下,更加智能、可控,可实现能量流动由单向向双向互动。通过能源互联网管理平台...,且多能源负荷预测需要充分考虑冷、热、电负荷多变量耦合关系,才能提高整体能源负荷预测精度。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0-06-09
气象ai以数据为驱动,可在新能源消纳、大电网安全与稳定、新型负荷感知与预测、电力资产管理与运维等领域赋能智能电网。...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近年来在气象ai技术领域持续创新探索,已在负荷预测、极端气象环境下的故障预测、电网巡检和调度等领域应用并取得实效。
来源:电网头条客户端2019-07-19
王继业介绍了几个方面:基于信息的大电网的稳定控制需要“空天地”一体化、低时延、高可靠、全景全域的感知;新能源大发展及新型负荷出现,源荷双侧随机波动需要精准感知和预测;更舒适更便捷更优惠的用能体验需要全面感知和理解用能行为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9-07-04
“比如储能和综合楼宇可等效为分布式电源,包括正在研究虚拟电厂,大量的泛在负荷被称为‘新型负荷’,这些负荷具备有源的特征,亟需探索新的商业模式。”近两年,分布式光伏成为分布式发电的“主角”。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9-07-03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2019-06-17
从长远来看,发展微电网非常重要,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随着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储能微电网技术的进步、成本的降低、新型负荷的出现,结合售电侧改革,微电网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电力市场份额。...孔祥照:随着新能源发电、储能技术及新型负荷的发展,微电网技术的研究应用在全球日益受到关注,目前微电网仍以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为主,实现商业化运营的项目案例较少,中国、美国、日本在该领域居全球领先地位。
来源:电子发烧友网2018-12-14
“从长远来看,发展微电网非常重要,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随着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储能微电网技术的进步、成本的降低、新型负荷的出现,结合售电侧改革,微电网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电力市场份额。”...微电网被业内认为是能源互联网的重要部分,专家介绍,微电网作为一种新型能源网络化供应与管理的技术,其能量并没有一个严格界定,从几十千瓦到几十兆瓦不等。
来源:科技日报2018-11-06
来源:新华网2018-10-25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随着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储能微电网技术的进步,以及成本不断降低、新型负荷出现,结合售电侧改革,微电网将会占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微电网具有能源分散、负荷分散、电力就近消纳的特点,将补充、替代大电网实现远端供电。”
来源:科技日报2018-10-23
安全性以及解决偏远地区和海岛供电问题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微电网符合电改方向,可为新能源拓展巨大的消纳空间和发展空间,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随着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储能微电网技术的进步,成本的降低,新型负荷的出现
来源: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8-06-25
以数据为驱动,可在新能源消纳、大电网安全与稳定、新型负荷感知与预测、电力资产管理与运维等领域赋能新一代电网。ai赋能电网,未来已不在远方。...电力人工智能将以数据为驱动,在新能源消纳、大电网安全与稳定、新兴负荷感知与预测、电力资产管理与运维等领域支撑新一代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