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2021-02-07
根据岩溶地区第三次石漠化监测结果,全国岩溶地区现有石漠化土地面积10.07万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底,全国耕地质量平均等级 为4.76等。
来源:中国水利网2021-01-29
认真履行滇桂黔石漠化片区联系单位职责,推动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规划实施。支持移民美丽家园建设和产业扶持,贫困移民收入持续提升。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1-20
目前贵州光伏项目全部建于乌蒙山地区、滇黔桂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和石漠化严重地区,随着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政府在规划上的‘精打细算’显得尤为重要。”刘译阳表示。
来源:天眼新闻2020-12-30
钟山海发农业光伏发电站项目将太阳能发电、现代农业种植和养殖、高效农业设施三者结合,目前光伏板下规划种植皇竹草、中药材等作物,这片植被稀少、石多土薄,石漠化程度极其严重山地被盘活。
来源:广东省自然资源厅2020-12-24
14.07万亩,实现了“石漠化面积缩减、石漠化程度减轻、植被盖度提高”等三大变化,石漠化治理取得重大突破。...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目标值500公顷,正在实施的项目复垦利用面积397.98公顷;生态红线面积占国土面积目标值≧28%,现状值已达到35.5%;水土流失治理目标值32.25万亩,已完成54.2万亩;石漠化治理目标值
来源:华电集团2020-12-23
黔源电力申报光伏项目所在地地质条件贫瘠,石漠化严重,如何制定更加合理可行的竞配方案,确保竞配成功是整个项目申报面临的最大挑战。
来源:云南省发改委2020-12-01
我省东部及东南部地区风能资源丰富、贫困人口基数大、区内石漠化土地面积占全省一半以上、区内环境敏感因素相对较低、“十四五”新增用电量大,是我省适宜发展风电的重要区域。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20-11-26
此外还鼓励风光互补、火光互补、水光互补等联合送出,鼓励区域内多家项目单位多个项目打捆联合送出,提升消纳能力;鼓励农光互补、林光互补、渔光互补等项目融合开发,鼓励光伏开展石漠化治理、采煤沉陷区治理,充分利用各种边坡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0-11-26
此外还鼓励风光互补、火光互补、水光互补等联合送出,鼓励区域内多家项目单位多个项目打捆联合送出,提升消纳能力;鼓励农光互补、林光互补、渔光互补等项目融合开发,鼓励光伏开展石漠化治理、采煤沉陷区治理,充分利用各种边坡...鼓励风光互补、火光互补、水光互补等联合送出,鼓励区域内多家项目单位多个项目打捆联合送出,提升消纳能力;鼓励农光互补、林光互补、渔光互补等项目融合开发,鼓励光伏开展石漠化治理、采煤沉陷区治理,充分利用各种边坡
来源:全联环境商会2020-11-25
主要的业务范围几乎涵盖环境领域所有业务,包括城镇污水综合治理、污泥处置、排污口整治、再生水利用,管网工程、设备设施安装维护,以及工业废水处理、固废处理处置、船舶污染物处置、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土壤修复;河道湖库水环境综合治理、水土流失与石漠化治理
来源:贵州能源局2020-11-24
鼓励风光互补、火光互补、水光互补等联合送出,鼓励区域内多家项目单位多个项目打捆联合送出,提升消纳能力;鼓励农光互补、林光互补、渔光互补等项目融合开发,鼓励光伏开展石漠化治理、采煤沉陷区治理,充分利用各种边坡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11-19
操作细节仍需明确记者注意到,按照《规划》要求,严守生态环境保护底线、经严格评估,在云南省东部及东南部石漠化、喀斯特地形地貌为主的区域布局风电项目,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域,规划布局以水光互补建设模式为主的光伏发电项目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11-18
来源:净水技术2020-11-09
科学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行林长制。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加强黑土地保护,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38 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来源:三一重能2020-10-29
此外,规划项目主要的环境问题为部分规划区域分布有鸟类迁徙通道、国家重点鸟类活动区、生态脆弱区、石漠化区,建设十分复杂。
来源:昆明市发改委2020-10-15
(七)生态修复及治理能力1、已完成项目总结总结说明企业省内已建光伏发电项目开发过程中对云南省喀斯特地区及石漠化、荒漠化地区生态治理和修复、资源综合利用方面所取得的成效。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20-10-14
云南:2020~2021年新增3gw光伏9月30日,云南省发改委、云南省能源局印发《关于印发云南省在适宜地区适度开发利用新能源规划及配套文件的通知》指出,在云南省东部及东南部石漠化、喀斯特地形地貌为主的区域
来源:北极星风力发电网2020-10-13
(七)生态修复及治理能力1、已完成项目总结总结说明企业在省内已建风电项目开发过程中对云南省喀斯特地区及石漠化、荒漠化地区生态治理和修复、资源综合利用方面所取得的成效。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2020-10-12
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立足重点区域,强化整体治理,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系统布局林草生态综合治理重大工程项目,科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天然林保护、防护林体系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湿地保护与恢复、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