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背接触”相关结果548
      单晶电池简史

      来源:摩尔光伏2020-02-17

      降低光学损失的有效措施包括前表面低折射率的减反射膜、前表面绒面结构、背部高反射等陷光结构及技术,而前表面无金属电极遮挡的全接触技术则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入射光的利用率。...2.1钝化发射极背场点接触(perc)电池家族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martingreen领导的小组提出perc结构的单晶硅太阳电池,在p型fz硅片上实现了22.8%的高转换效率[23],其基本结构如图

      PERC扩产尚未叫停 HJT号角已然吹起

      来源: 光伏领跑者创新论坛2020-02-11

      perc,即发射极钝化和背面接触(passivated emitter and rear contact),利用特殊材料在电池片背面形成钝化层作为背反射器,增加长波光的吸收,同时增大p-n极间的电势差,...铝背场的作用有:1)表面钝化,降低背表面复合速率;2)作为背反射器,增加光程,提高短路电流;3)作为电极输出端。

      来源:国信证券2020-02-11

      2018 年之前,常规 bsf 电池依然占据主流地位,2017 年其市场占比仍高达 83.3%,而在 per 电池、n 型电池、hit 异质结电池和 ibc 接触电池等众 多高效电池技术路线中,perc

      中科院王文静:PERC效率瓶颈已经到来 TOPCon+PERC或是未来研究方向

      来源:摩尔光伏2020-02-11

      钱洪强指出,p型perc技术仍是未来几年市场主流,将钝化接触技术应用于perc电池,开压提升5mv,提升潜力大。或是未来的研究方向。...他认为,或许下一步需要制备全p+背场+背面se,这将进一步推高成本,如果将p-topcon工艺与perc+结合起来,虽然还会提升效率,但是将更加提高工艺复杂性和成本。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20-02-04

      公司与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就提前出具审计报告事项进行了沟通,但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表示根据其整体审计计划无法满足公司时间要求,后经综合考虑,中汇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前期因尽调需要已与公司接触沟通

      来源:风频浪劲2020-02-04

      然则更甚者,东瀛松下工业坊借异质结单晶技术,于公元二零一三年以百分之二十五点六之转换效率破光伏产业之效率极限,其余诸作坊亦苦心之钻研,接触单晶技术、金刚线切片、单晶背钝化工法、直拉单晶炉等技法终致单晶

      光伏已于这个十年内实现技术进步与降本 那下一个十年呢?

      来源:WoodMac电力与可再生能源2020-01-15

      光伏产业的进步,还包括:效率更高的单硅组件正在取代多晶硅组件,成为主流;组件越来越多地使用先进的电池架构,例如perc(钝化发射极后电池)、ibc(交叉接触)、异质结(hjt)技术及双面电池技术;大硅片

      来源:先进能源科技战略情报研究中心2020-01-15

      cdte太阳电池开发高性能接触材料和工艺,以在减少功率损失前提下将该电池效率提升到25%水平;利用机器学习、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开发光伏电站的故障自动监测和诊断系统,以减少意外事故发生频率,同时减少人工成本进而降低发电成本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20-01-15

      根据日本电气安全和环境技术实验室的认证,该集团在2018年通过使用异质结和接触技术的电池实现了25.09%的转换效率。(翻译自pv-magazine)

      双玻还是透明背板?四个逻辑看懂光伏组件封装形态进化趋势

      来源:光伏测试网2020-01-13

      双玻组件eva吸水:若无铝框封边,eva胶膜与空气接触吸入水汽后易降解并腐蚀栅线与汇流带。即使铝框封边,perc双面电池背面局部铝栅格也比全铝背场更易被腐蚀。...2019年特种聚酯薄膜需求预计有49 %为光伏背材膜。2014-18年bopet新增厚膜产线约60%属于光伏领域。

      来源:《能源评论》2020-01-09

      但是p型电池有其转换效率的极限,n型电池成为未来高转换效率的方向,主要包括pert(发射结钝化及背场全扩散)、topcon(隧穿氧化钝化接触)、ibc(全背电极接触)、hit(异质结)四种技术路径。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01-08

      perc电池与常规电池最大的区别在于背表面介质膜钝化,采用局域金属接触,大大降低背表面复合速度,同时提升了背表面的光反射。...在传统的光伏电池中,有铝金属化层,它在电池背面的整个区域进行接触。光子进入电池并激发电子,这些电子只有到达顶部发射层才能发电。

      2019光伏年度盘点之技术争鸣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独家)2019-12-27

      竞争者ibc除了上述两个明星产品外,ibc(交叉接触)电池是可量产的高效晶体硅电池技术方向之一,也是“帮主”候选人。...ibc电池因其全背电极结构设计而得名,在其结构设计中导出电流的正、负电极金属化栅线设计在电池背面,外形美观适用于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ibc是目前商品化晶体硅电池中难度最高的技术,曾一度被认为难以量产。

      来源:金杜研究院2019-12-17

      在我们接触的案件中,也有收购主体通过法院执行程序受让股权的情形。此外,如果收购的股权并非项目公司的全部股权,也要考虑其他股东的优先购买权问题。...一方面,投资者需要防范股权转让、入股新公司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公司层面的风险,避免成为“背锅侠”,另一方面,投资者还需要对新能源项目本身的合法性、盈利性进行严格审查和评估,避免“事倍功半”。

      第三批光伏发电“领跑者”项目的技术分析

      来源:太阳能杂志2019-12-16

      “领跑者”项目中对于光伏组件的工艺要求主要集中在晶体硅电池的发射极及背电极钝化技术(perc)、异质结技术(hit)、叉指接触技术(ibc)、电极绕通接触技术(mwt),以及硅片的黑硅、n 型技术。

      美国光伏组件制造产能排名及介绍

      来源:光伏测试网2019-11-27

      第六名:silfab solar总部位于加拿大的silfab2018年在washington、bellinghan投产初期为150mw,后扩产到400mw,主要生产mwt接触光伏组件,采用导电背板。

      难以量产的IBC?

      来源:摩尔光伏2019-11-19

      ibc电池概述及研究进展ibc(interdigitated back contact指交叉接触)电池,是指电池正面无电极,正负两极金属栅线呈指状交叉排列于电池背面。...ibc电池最大的特点是pn结和金属接触都处于电池的背面,正面没有金属电极遮挡的影响因此具有更高的短路电流jsc,同时背面可以容许较宽的金属栅线来降低串联电阻rs从而提高填充因子ff;加上电池前表面场(front

      来源:光伏测试网2019-11-14

      perc技术是中国今后几年的主流近年来,perc(背钝化发射极电池)技术已成为标准,并已经占据中国光伏产能的主导地位。perc与标准技术相比,改善了对表面光照的捕获。...同样有绝好机会的还有topcon电池技术隧穿氧化物钝化接触(topcon)是与perc相近的另一种高效电池技术,中国企业中来光电、林洋新能源等已经做了多年尝试。

      HJT和TOPCon之争?中科院王文静:未来两者或趋于同化

      来源:光伏們2019-11-14

      其中,n型电池技术异质结(hjt)与钝化接触(topcon)是当前呼声最高的perc下一代电池技术,关于hjt和topcon谁更有竞争优势的讨论也越来越多。...目前主要面临的几个问题,一是topcon中制备过厚的多晶硅膜层难度比较大,且自吸收现象比较严重;二是多晶硅层较薄(如200nm甚至更薄)则容易导致高温浆料烧穿,由于目前国内都只是做单面topcon,如果是在背表面被烧穿问题还不算大

      来源:SOLARZOOM光储亿家2019-11-13

      一分为二新公司maxeon solar,以sunpower接触(ibc)电池产品系列进行命名,将承载sunpower除美国和加拿大以外的全球生产(包括专利)和销售业务。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