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泸州新闻网2015-10-19
同时,加快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从源头减少垃圾处理量。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建设,深化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到2015年底,全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不低于50%,到2017年,分类收集率在70%以上。
来源:羊城地铁报2015-10-14
至于市民担忧的目前全市垃圾分类体系还没完善的前提下就处罚是否有失公平,市城管委负责人表示,城管部门在日后执法中,暂时还是先处罚物业或者单位责任人;当责任人落实责任后仍有市民不分类,才对市民开罚。
来源:深圳商报2015-10-13
为了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全面开展垃圾分类减量行动。...垃圾分类再利用展示馆近期开放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表示,今年该中心将制订并组织实施 《深圳市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实施方案》,编制《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将家庭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三类
来源:E20环境平台2015-09-21
在中国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扶持欧洲发达国家的垃圾分类体系非常成熟,为垃圾适应设备奠定了基础,金铎从国情角度分析垃圾分类的可行性,在中国若没有政府对于垃圾分类的引导和扶持,这条路会更漫长、更艰难;所以,我们还是需要多维度的共同参与
来源:中国青年报2015-08-07
的受访者建议完善垃圾分类体系,建立监测管理信息系统。...;48.8%的受访者指出垃圾分类缺乏奖惩机制,无法涉及人们的切身利益;34.2%的受访者指出垃圾分类体系缺乏有效长远的循环设计;28.2%的受访者直言政府部门履责不到位。
来源:红网2015-06-18
环保志愿者沈政伟表示,在垃圾分类的体系中,缺乏法律法规的保障也是垃圾分类难以推广的一个原因。...垃圾分类体系仍未建立不分类进行垃圾处理,那么垃圾分类还有什么意义?市民罗伟告诉我们,她家的小区设置了分类垃圾桶。一开始,她很积极,每次倒垃圾前都将垃圾分好类。
来源:中国科学报2015-05-28
更重要的是,我国整个垃圾分类体系就没建立起来。中国环科院固体废物研究所所长王琪表示,若想建立体系,先要明确什么是垃圾分类,为什么要垃圾分类,垃圾分类不是一个个体。从概念上说,垃圾分类是一个熵减的过程。
来源:新环境微信2015-05-11
据统计,截至2014年12月,上海垃圾分类体系已经覆盖到260万户居民,每天生活垃圾的焚烧和填埋量,比2010年底减少了1600余吨,相当于减少了一座大型生活垃圾焚烧厂。垃圾投放的形式也有各种探索。
来源:新环境微信2015-05-04
来源:中国科学报2015-04-24
来源:环境工程微信2015-04-07
据统计,截至2014年12月,上海垃圾分类体系已经覆盖到260万户居民,每天生活垃圾的焚烧和填埋量,比2010年底减少了1600余吨,相当于减少了一座大型生活垃圾焚烧厂。
来源:固废家园微信2015-03-18
垃圾分类体系也就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了。世界上有垃圾分类的国家并不在少数,但是相信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像日本人那样恪尽职守吧。...为了促进垃圾分类,日本还制定了完备的法律体系,包括基础和综合性法律。还有各种具体类别的法规,比如《家用电器回收法》《食品回收法》《汽车再循环法》等等。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2015-03-04
来源:长城网2015-01-12
民革河北省委建议,可以通过提高全民的垃圾分类的意识;源头控制垃圾产生量;建立严格规范的垃圾分类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和收费管理;推行管理体制市场化改革等方法推进生活垃圾处理。
来源:工人日报2015-01-08
全盘规划很重要,但陈明认为,更为关键的是如何打造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与生活垃圾分类体系的无缝对接。一些地方的垃圾分类工作正从这个角度尝试破解这道二元方程。
来源:今日早报2014-05-22
垃圾分类并不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分类,它是一个完整的链条,从投放、收集、运输到最后的处置。现在,杭州的垃圾分类体系已基本建立。杭州市生活固体废弃物处置监管中心高级工程师程光华说。
来源:今日早报 作者:高逸平 章高航 纪驭亚2014-05-20
来源:河南商报2013-08-27
昨天,郑州再提垃圾分类,以期加快建设垃圾分类体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设想:建立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餐厨垃圾三类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模式,逐步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来源:南方报网—南方日报 卢轶2012-11-27
除了加强处理能力,《规划》还特别强调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循环利用。据了解,广州、深圳将以争创全国垃圾分类示范城市为契机,加快建立一体化生活垃圾分类体系,针对每一类生活垃
来源:互联网2010-04-19
在一个基本垃圾分类体系都还没有建立的时候,为了消灭垃圾而制造更危险的污染属于本末倒置。 中国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解决一个问题,衍生多个问题的老路。...中国的大中城市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垃圾回收和分类处理系统,日本70%的一般垃圾都会被回收利用,中国所有的垃圾只是进行极为简单的分类后,就直接填埋或送往焚烧电厂,许多废气正是由于垃圾中未完全分离的塑料类制品燃烧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