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生态系统固碳”相关结果298

      来源:中国气象报2021-08-05

      滨海蓝碳生态系统不仅能够固碳,还能消波减浪,有效防止海岸被侵蚀,减轻灾害性天气事件影响,应对海平面上升,并且为众多海洋生物提供产卵场和栖息地。2.如何保护蓝碳生态系统

      来源:能源杂志2021-08-05

      这理论上可行,但实际制约因素众多,潜力有限,也面临再造林的固碳稳定性问题。...你、我、他/她/lgbts共同生活在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与人文社会系统高度联系并互动影响的体系中。当然,这并不是一开始就如此。科学家的估计,地球已经存在了约50亿年。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2021-08-05

      “林业经营主体要想提高‘碳票’的价值,就要通过提高森林蓄积量来提高碳储量,从而实现生态系统改善与经济效益提高的良性循环。”刘家顺进一步解释道。...另外,“碳票”针对森林自然生长条件下每年的净固碳量,而碳汇项目则指的是每年新增的额外碳储量。“无论是开发主体范围,还是计量范围,‘碳票’都是林业碳汇项目的有益补充。”武辉说。

      开发蓝色碳汇 助力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

      来源:综合开发研究院2021-08-04

      今年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要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有效发挥森林、草地、湿地、海洋、土壤、冻土的固碳作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指出这三大蓝碳系统具有固碳量巨大、固碳效率高、碳存储周期长等特点和基本属性。

      张树伟专栏:减排的社会环境问题

      来源:能源杂志2021-08-03

      这理论上可行,但实际制约因素众多,潜力有限,也面临再造林的固碳稳定性问题。...这将导致全球温升、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以及各种气候极端事件的增多,甚至多个地理生态系统超过稳定临界点(tipping point),也就是面临崩溃。

      来源:中国矿业报2021-07-30

      自然生态系统深度参与着全球碳循环过程,其吸收二氧化碳的固碳作用对中和碳排放贡献巨大。自然碳汇作为最经济且副作用最少的方法,是未来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林草增碳、湖泊湿地固碳、土地利用调节吸收等方面探索更多人工固碳增汇途径和生态修复措施,构建因地制宜的人工固碳增汇模式,构建全国自然碳汇数据库系统,形成全国自然碳汇调查标准体系,提高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来源:辽宁省自然资源厅2021-07-20

      编制草原面积和布局清单,开展草原生态系统固碳潜力影响分析,为碳汇监测提供科学依据。开展草原碳汇测定试点,逐步在全省推开,摸清全省草原生态系统碳汇底数。14.一体推进山...常态化开展盐沼植被、海草床等海洋蓝碳生态系统现状调查监测和评估。推进海洋立体观测网建设,提升海洋生态调查、监测、评估和预警能力。

      来源:辽宁自然资源厅2021-07-20

      《清单》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突出规划支撑、增效降碳、生态固碳3个重点,明确了15项具体任务。...常态化开展盐沼植被、海草床等海洋蓝碳生态系统现状调查监测和评估。推进海洋立体观测网建设,提升海洋生态调查、监测、评估和预警能力。

      来源: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2021-07-14

      因此,在采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时,需密切监测生态系统碳汇变化。四是负排技术是“杀手锏”?...森林、草原、湿地、土壤等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一环,既可通过光合作用等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固碳,但气候变暖改变湿地环境、加剧森林草原火灾也会释放碳排放。

      来源:石油科学传播2021-07-09

      李阳:随着全球温度上升,气候变化加剧,严重影响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生命健康、粮食安全、生态系统等方面,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是造成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碳中和目标的提出,ccus作为减碳、固碳技术,已成为多个国家碳中和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纷纷制定政策鼓励ccus发展。

      “双碳”目标下能源电力行业的机遇与挑战

      来源:《华电技术》2021-07-08

      关键词: 碳中和; 碳达峰; 能源电力; 碳减排; 低碳经济; 固碳; 氢能源; 碳捕集; 可再生能源消纳本文引用格式:喻小宝, 郑丹丹, 杨康, 孔杰, 章天浩....随着气候变暖的不断加剧,气候变化给人类造成了巨大威胁,例如沿海洪涝和风暴潮、内陆洪水、海洋生态系统及服务丧失、陆地生态系统丧失、极端高温和极寒引发的健康问题等,可以说,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非传统安全问题

      碳中和背景下我国蓝色碳汇的发展与展望

      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2021-07-02

      而红树林、海草床和盐沼作为三大滨海蓝碳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固碳效率。...周晨浩等(2016)从蓝碳生态系统类型与特征、固碳潜力及其维持,以及面临的威胁等多个方面,对中国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的碳汇潜力进行了初步分析。

      碳汇交易国际前沿及交易案例对自然资源管理的启示

      来源:广州市规划院2021-06-29

      通过生态系统碳汇建设形成的减排量交易是碳交易的重要类型。目前固碳量研究及碳汇交易以森林碳汇为主,如广州市各森林类型固碳能力每年每公顷在2.2~7.9吨碳之间,平均值5吨左右。...,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

      来源:中国环境报2021-06-22

      资源增效减碳,能源结构降碳,加上地质空间存碳(ccus)和生态系统固碳,构成四大技术手段。四个手段什么时候用、哪个先用、哪个后用,将以碳市场为杠杆,形成市场机制融碳。

      来源:中国环境报2021-06-22

      资源增效减碳,能源结构降碳,加上地质空间存碳(ccus)和生态系统固碳,构成四大技术手段。四个手段什么时候用、哪个先用、哪个后用,将以碳市场为杠杆,形成市场机制融碳。

      来源:长安街读书会2021-06-16

      三是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总体偏低。我国森林质量整体不高,草原退化、土地沙化等问题突出。一些湿地及湖泊严重萎缩,生态功能降低或丧失。...耕地固碳潜力未得到充分挖掘,碳汇调查监测基础工作薄弱,碳汇补偿和交易机制还有待健全。四是绿色低碳转型亟待摆脱路径依赖。

      来源:学习时报2021-06-15

      三是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总体偏低。我国森林质量整体不高,草原退化、土地沙化等问题突出。一些湿地及湖泊严重萎缩,生态功能降低或丧失。...耕地固碳潜力未得到充分挖掘,碳汇调查监测基础工作薄弱,碳汇补偿和交易机制还有待健全。四是绿色低碳转型亟待摆脱路径依赖。

      来源:搜狐教育2021-06-10

      要实现碳中和,目前我国面临处于中高速发展过程、高碳能源结构、高碳产业结构等艰难挑战,贺克斌教授表示可以通过资源增效减碳、能源结构降碳、地质空间存碳、生态系统固碳、市场机制融碳这些“五碳并举”的措施来攻克难关

      来源:红星新闻网2021-05-20

      此外,大力发展负排放技术,实现碳捕集与封存(ccs) 技术与植树造林齐头并进,“针对非二氧化碳减排关键技术,开展碳捕集和生态系统固碳增汇技术等先进技术研究与示范。

      来源:综合开发研究院2021-04-29

      01碳中和概念及其提出的背景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通常指一年)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温室气体,通过低碳能源替代、或碳捕集与封存和植树造林等固碳技术吸收后,实现排放与吸收的正负抵消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