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减碳固碳”相关结果310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8-04

      刘科提出,把生产过程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捕获提纯,再投入到新的生产过程中进行循环再利用或封存,理论上能够实现大规模减排,但面临着高成本难题,且无法实现彻底固碳。...由于二氧化碳分子非常稳定,收集、转化等工艺流程反而消耗更多能源,减碳贡献相当有限。”刘科还称,提高能效能够显著降低工业流程排放,是目前成本最低、最应优先推广的减碳手段,但实际效果却受到制约。

      来源:中钢集团金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2021-07-30

      在达峰的基础上,行业进一步推广电炉炼钢、增加球团比、dri等成熟度高的实用性低碳冶金技术,带动钢铁制造流程工艺的优化,同时各工序能效提升,减少化石燃料消耗,降低碳排放强度,能够较好地实现减碳30%的目标...2.化石燃料燃烧是钢铁行业的主要碳排放来源根据《中国钢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钢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主要有四大类来源: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净购入使用的电力、固碳产品隐含的碳排放

      “碳中和”专题系列研究报告 | 中国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

      来源:中研顾问2021-07-30

      3.人为固碳端发力人为固碳端的重点是通过生态建设、土壤固碳、碳捕集封存等组合工程去除不得不排放的二氧化碳。一是通过生态建设、土壤固碳,实施减碳

      钢铁行业碳中和专题研究报告:钢铁行业碳中和现状与<mark>减碳</mark>路径分析

      来源:华宝证券2021-07-29

      化石燃料燃烧是钢铁行业的主要碳排放来源钢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 主要有四大类来源: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净购入使用的电力、固碳产品 隐含的碳排放。...从技术成熟度和减碳幅度来看,高效电炉炼钢、球团制造、直接还原铁竖炉、富氢冶炼、钢厂能效提升是未来十年实现深度减碳的重要举措,带来的投资规模将达到近万亿元级别。1.

      来源:陕煤集团2021-07-26

      五方面的问题,深刻审视在双碳目标下,我们即将或者已经身处其中的新一轮能源革命;深刻阐明了集团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面对碳达峰碳中和的风险挑战和战略机遇;深刻指明了以“保碳发展”“去碳发展”“减碳发展”“...固碳发展”“易碳发展”为主的“五碳发展”的实施路径,要求集团上下以奋进者的姿态,勇立双碳目标的潮头,争当绿色低碳转型的先行者和示范者,努力为传统能源综合企业转型升级,探索更多的陕煤道路、提供更多的陕煤方案

      来源:辽宁省自然资源厅2021-07-20

      开展需求侧城区能源规划和城区、建筑减碳技术调研,研究建立引导城市控碳、乡村减碳的规划指标体系。探索在规划设计条件中增加有关建筑耗能控制的指标,并纳入土地出让条件,推动建筑用能效能提升。...11.增强海洋、湿地系统固碳能力。常态化开展盐沼植被、海草床等海洋蓝碳生态系统现状调查监测和评估。推进海洋立体观测网建设,提升海洋生态调查、监测、评估和预警能力。

      来源:辽宁自然资源厅2021-07-20

      《清单》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突出规划支撑、增效降碳、生态固碳3个重点,明确了15项具体任务。...开展需求侧城区能源规划和城区、建筑减碳技术调研,研究建立引导城市控碳、乡村减碳的规划指标体系。探索在规划设计条件中增加有关建筑耗能控制的指标,并纳入土地出让条件,推动建筑用能效能提升。

      来源: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2021-07-14

      森林、草原、湿地、土壤等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一环,既可通过光合作用等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固碳,但气候变暖改变湿地环境、加剧森林草原火灾也会释放碳排放。...碳中和会对冶金、建材、煤电等传统高碳行业将带来不利影响,但碳中和是一个长期转型过程,高碳行业拥有缓冲时间,且并非所有的高碳行业都消失,通过实施绿色低碳技术,部分高碳产业可以实现减碳并持续生存。

      来源:石油科学传播2021-07-09

      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碳中和目标的提出,ccus作为减碳固碳技术,已成为多个国家碳中和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纷纷制定政策鼓励ccus发展。

      来源:国际能源参考2021-07-06

      碳成本成为重要购买指标随着国际社会减碳意识加速提高,lng贸易也在快速适应“低碳模式”,交付价格已经不再是买家唯一的成本考量因素,碳成本正日渐成为重要的购买指标。...运营不良等问题;另一方面,碳抵消项目的减排成效远不及预期,比如,耗时很长且无法立即达成效果的森林碳汇,植树造林需要等待数年甚至数十年才能够达成一定程度的吸碳规模,而过程中还可能遭遇的干旱、火灾等灾害,影响整体吸碳固碳能力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1-07-06

      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碳中和目标的提出,ccus作为减碳固碳技术,已成为多个国家碳中和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纷纷制定政策鼓励ccus发展。

      来源:中国石化2021-07-06

      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碳中和目标的提出,ccus作为减碳固碳技术,已成为多个国家碳中和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纷纷制定政策鼓励ccus发展。...生物质能等前沿和储备性技术攻关,加大二氧化碳制备高价值化学品、二氧化碳矿化利用等技术应用力度,突破碳捕集、输送、利用、封存等各环节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难题,建成“技术开发—工程示范—产业化”的二氧化碳利用技术创新体系,延展清洁固碳产业链

      全球“碳中和”背景下的中国发展(上)

      来源:人大生态金融2021-07-01

      但是,完全降至零排放并不能达成,多余的部分将通过林业和生物固碳等方式进行抵消,通过“碳中和”的方式实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相对稳定。...carbon-neutral)概念始于1997年,由来自英国伦敦的未来森林公司(后更名为碳中和公司)首度提出,指家庭或个人以环保为目的,通过购买经过认证的碳信用来抵消自身的碳排放,公司亦为这些用户提供植树造林等减碳服务

      碳达峰目标下银行信贷结构变化分析

      来源:绿色金融2021-07-01

      而“碳中和”是指一定时期内,人类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碳总量,与植树造林、工业固碳等方式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碳“净零排放”。...这些行业面临巨大的转型投资需求,需要制定一个清晰的减碳、转型路径,并持续严格地开展环境披露信息才能拓展金融行业对其项目的支持力度,它未必是绿色的,但符合转型要求,有益于改善生态环境、减缓气候变化。

      丁仲礼院士:中国碳中和框架路线图

      来源:大城小E2021-06-29

      简言之,就是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实现“减碳固碳”,逐步达到碳中和。基于碳中和国家战略目标和中科院碳专项的已有成果,丁仲礼院士还提出了5个方面的初步看法。...,通过生态建设、土壤固碳、碳捕集封存等组合工程去除不得不排放的co2。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2021-06-23

      节能减排是降碳、减碳的有效手段,节能工作不能只停留在目前的水平上,而应该向更深层次上进步,要更加重视能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我国钢铁工业低碳绿色发展路径,一是钢铁与化工、建材、农业、社会多产业低碳固碳,二是低碳冶金及相关技术创新,三是钢铁行业绿色低碳技术进步,四是研发应用推广低碳高性能钢材。”黄导表示。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6-23

      建议高浓度与低浓度捕集兼顾,集群式封存(含地质利用)与分布式固碳利用相统筹。...二是减碳与去碳协同。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6-23

      建议高浓度与低浓度捕集兼顾,集群式封存(含地质利用)与分布式固碳利用相统筹。...二是减碳与去碳协同。

      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工产业观察》2021-06-1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多个油田积极利用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实现固碳。...生产、消费、能源、技术层面协同发力,通过结构调整降碳、过程控制减碳、管理优化控碳、技术创新脱碳。

      来源:搜狐教育2021-06-10

      要实现碳中和,目前我国面临处于中高速发展过程、高碳能源结构、高碳产业结构等艰难挑战,贺克斌教授表示可以通过资源增效减碳、能源结构降碳、地质空间存碳、生态系统固碳、市场机制融碳这些“五碳并举”的措施来攻克难关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