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生态环境源头预防”相关结果277

      来源:中国生态修复网2016-02-17

      坚持土壤保护优先,节约开发利用;坚持严格源头预防,实施综合治理;坚持土壤分区分类保护,优化生态空间。强化土壤科技发展体系,建立国家土壤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构建社会公众参与的土壤保护体系。...发展土壤科学是生态环境安全保障的需求土壤学在为社会发展服务中,体现了很强的应用性,社会需求成为土壤学发展的根本动力。

      来源:科技日报2016-02-16

      现状中部地区环境质量明显变差战略环评是指将环境因素置于重大宏观经济决策链的前端,通过对环境资源承载能力分析,对各类重大开发、生产力布局、资源配置等提出更合理的战略安排,从而达到在开发建设活动源头预防环境问题的目的...根据三条铁线,战略环评报告也提出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五个机制,即保护粮食生产安全生态补偿机制、水源涵养生态补偿与水生态损害赔偿机制、低水平产业退出机制、多行业多种污染物、跨区域的协同联控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6-01-29

      二、主要任务(一)突出土壤污染源头预防。1.严控工业源污染。(1)深化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全市主要工矿企业五类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较2014年降低15%以上,重点企业污染物规范化处置率达到95%,污染严重矿山得到有效治理,废弃矿山(矿井)生态环境得以治理和恢复。

      来源:河南晚报2016-01-26

      低碳实施工业余热暖民工程以促进资源节约和生态系统建设为重点狠抓源头预防。强化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建立完善生态环境突发性灾害事件应急机制,开展环保综合督查和重点领域环境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清理整顿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此外,推进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体制改革。

      来源:新环境微信2015-11-20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先后修改和制定了《宪法》《民法通则》《物权法》《侵权责任法》《刑法》等基本法律,其中构建了一系列有关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其中,绿色转型发展与国土空间规划方面的法律制度,侧重在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国土空间规划等经济发展的源头预防污染和生态破坏;资源利用方面的法律制度,侧重在自然资源规划和生产利用的过程预防污染和生态破坏;环境保护方面特别是污染防治的法律制度

      来源:光明日报2015-09-23

      为此,要加快重大制度建设,灵活运用企业自主承担第三方服务、增收基金等方式促进相关方承担产品的源头预防、环境信息披露、废旧产品回收利用等责任;建立产品生态设计制度,在设计阶段采用易于回收和循环利用的生态材料和产品设计

      来源:中国生态修复网2015-08-24

      坚持土壤保护优先,节约开发利用;坚持严格源头预防,实施综合治理;坚持土壤分区分类保护,优化生态空间。强化土壤科技发展体系,建立国家土壤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构建社会公众参与的土壤保护体系。...发展土壤科学是生态环境安全保障的需求土壤学在为社会发展服务中,体现了很强的应用性,社会需求成为土壤学发展的根本动力。

      来源:经济日报2015-05-19

      污染物接近或超过环境容量,这是必须面对的基本现实,需要切实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资源能源消费入手,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与绿色化,做实源头预防,做硬过程严管。...在主体功能区布局基础上,需要充分发挥环境空间分区分级管控的基础作用,避开水、大气、土壤和生态环境的敏感区、重要区和脆弱区,划定并严守红线,合理确定城市增长边界。

      来源:北极星售电网2015-05-18

      详情点击国务院力推分布式能源、建筑一体化和绿色信贷内容摘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严格源头预防、不欠新账,加快治理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多还旧账,让人民群众呼吸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国务院力推分布式能源、建筑一体化和绿色信贷

      来源:新能源圈2015-05-12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严格源头预防、不欠新账,加快治理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多还旧账,让人民群众呼吸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来源:新华网2015-05-07

      徐绍史:意见按照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整体思路,提出了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制度、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善政绩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10个方面的重大制度。...第四,要健全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通过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对各类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展分布式能源建设智能电网

      来源:中国政府网2015-05-07

      基本形成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补偿、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等关键制度建设取得决定性成果。...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建立在资源得到高效循环利用、生态环境受到严格保护的基础上,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坚持把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作为基本动力。

      来源:中国新闻网2015-05-06

      《意见》强调,无论是政府、企业或个人,都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建设者,生产、生活过程中都应该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的要求,合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人人有责、共建共享的过程。...关键制度安排:红线管控终身追责《意见》按照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16字整体思路,提出了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制度、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善政绩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15-05-06

      第四是要健全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通过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对各类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徐绍史:《意见》按照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16字整体思路,提出了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制度、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善政绩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10个方面的重大制度

      来源:新华社2015-05-06

      基本形成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补偿、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等关键制度建设取得决定性成果。...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建立在资源得到高效循环利用、生态环境受到严格保护的基础上,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坚持把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作为基本动力。

      来源:机电商报2014-09-09

      在推进工业绿色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加强生产末端环节的治理,更需要按照标本兼治、源头预防的方针加强生产过程的治理,从产品设计、报废回收、循环利用等多角度出发,形成绿色、循环、低碳的生产方式。...虽然我国工业化快速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全国工业增加值超过20万亿元,制造业规模占全球比重超过20%,居世界第一,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加上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来源:工信部网站2014-04-28

      二、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一)总体思路以技术进步为主线,坚持源头预防、过程控制和资源化利用的理念,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强政策支持引导,推动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从源头减少汞、铅和高毒农药等高风险污染物产生...一、计划实施的必要性汞、铅和高毒农药等污染物毒性大,一旦排放到环境中,既可以通过大气、水、土壤等生态环境直接危害人体健康,也可以通过食物链传导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具有较高的环境风险。

      相关搜索